文/何亚娟
2022年生日,我收到了一份快递。我一边拆包装,一边揣测,会是谁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呢?白色小巧的长方形盒子跃入眼前,原来是一部手机。想到前几周丈夫和我逛超市路过手机专柜时让我体验那款手机,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心下了然,一定是他送的!
盒子旁边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这是我们在一起之后你过的第二十一个生日,很庆幸,你还陪伴在我左右。
他的字不算好看,却写得很认真,力透纸背。我能通过这些字,感觉到他的真诚。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说两人在一起久了就像左手牵右手,还有人说浪漫会随着时间消磨殆尽。
我和丈夫刚恋爱时也懵懵懂懂,对这些说法将信将疑,我们不能左右别人的看法,只是小心翼翼地一起呵护我们的爱情。今天,我们在一起已经整整二十一年了,却还是恨不能每天待在一起,相看两不厌,每个纪念日或节假日他都会给我惊喜。
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第一个元旦是在校园里,他送给我大红色的帽子和围巾。我戴上帽子,围上围巾,在学校北广场热闹的人群外,拉着他拍了个合照。那张照片被我珍藏至今。
很多时候,他送的礼物并不贵重,甚至有些礼物回想起来还带有喜感,却令我难以忘怀。
他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是一个棕色的手提包,不久前翻旧物时才发现是仿品。但那时他是学生,只知道买好看的,哪里分得清是正品还是仿品。我也孤陋寡闻,不知道这个品牌,每天就开心地背着这个仿名牌手提包去上课。
他送我的第一束花,不是玫瑰花,是月季花。那是他第一次给女孩子送花,玫瑰、月季傻傻分不清楚。我收到花后心花怒放,直到室友说:“一束月季花就想收买我们才女的心吗?”我才知道原来那不是代表爱情的玫瑰,是玫瑰的近亲。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
他送给我的定情信物是从少林寺买的一串石头手链。他说,之前班里组织去少林寺玩,别的同学排队买纪念品,他坐在一旁看风景。
小商贩招呼他:“同学,买串手链送给女朋友吧!”
他头也不抬地说:“我没女朋友。”
小商贩说:“没有女朋友就更要买了,遇到你喜欢的女孩子就可以直接送给她了啊!”
就这样,他买了一串手链。在和我散步时,把这串手链硬套在我的手上,说戴了就不许拿下来。
从他送给我的礼物进化史可以隐约看出我们的爱情进化史,从年少的单纯懵懂到如今历经岁月的成熟稳重,从青葱时光到而立之年,我们一同走过。
我和丈夫刚刚在一起的时候,F4的《流星雨》风靡全国,几乎每个人都会唱:“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膀。要你相信我的爱只肯为你勇敢,你会看见幸福的所在。”
如今,F4解散很久了,我们还在一起。
有人说我们的故事看起来像童话,美好得冒泡。
可是,要知道,这个爱情童话在最初几乎不被所有人看好。
我和丈夫是典型的校园恋情,象牙塔的感情总是纯净得不掺任何杂质。可当我们踏入社会,成为北漂一族,现实问题迎面而来:工作不好找,房租水电交通,哪儿都需要花钱。
父母并不支持我和丈夫在一起,甚至强烈反对。主要原因是——他是外地人,家境不好,他的收入也不高。我家孩子多,本来负担就重,家里的重担都压在我一个人肩上。如果我再嫁给他,穷上加穷,未来可怎么办才好啊?父母为我的爱情操碎了心,几乎每次打电话,都表现出对我的无限担忧。
没谈恋爱之前,我也曾幻想过未来的恋人的样子——相貌要帅气,朝夕相对能养眼;个子不低于一米八,让人有安全感;眼神要能勾魂摄魄,不可以戴眼镜;世间有百媚千红却独爱我一人……除了不要求对方有钱,其他基本是按照偶像剧和言情小说男主角的标准来定的。
其实所有的标准只是因为对的人还没出现。如果你遇见了对的人,之前定的所有标准都会被推翻。
丈夫身高刚一米七,戴一副眼镜,打扮一下顶多算阳光男生,谈不上相貌有多出众。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他,经常和我一起上晚自习、一起吃饭,相处久了,我被他的乐观和体贴打动,渐渐滋生出了爱情。
父母曾千叮咛万嘱咐:“上大学期间不许谈恋爱,毕业工作后再谈。”还拿前辈们学生时代谈恋爱后来劳燕分飞的例子给我做反面教材。末了,又补充一句:“就算要谈恋爱,也得谈江苏本地的,外地的坚决不要谈,生活习惯不一样,还不方便走亲戚。”可是丈夫老家是贵州的,离江苏远,而且在亲朋好友眼里,他来自经济不够发达的地方,身上自然贴上“穷”的标签。何况,他家中欠下的债务还需要他偿还。
和穷小子谈恋爱,我的父母起初接受不了,多次劝说我分手,想把这段感情扼杀在摇篮中。身边也有闺密说他配不上我,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跟着他受苦,还不如早点分手。谁知这颗感情的种子顶着世俗的阻碍,一天天生长,竟然长成了参天大树。
父母见阻碍不了,只得无奈叹气,说他们能力有限,不能帮助我们买房买车,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奋斗。
面包和爱情,鱼和熊掌,如果想兼得,有没有可能?
刚毕业时,初到北京,种种不适应,但我没有跟父母抱怨半个字。既然选择了和丈夫一起携手同行,我就毫无怨言。
我当时在博客和专栏上写:“我相信有爱可以创造一切,所以从来不轻言放弃。”是的,我相信,爱情可以创造面包。
最初我们没钱租市区的楼房,就租住了六环外的农民家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房子,里面仅仅放得下一张窄小的单人床和一张办公桌。公用厕所简陋不堪,都不忍用语言去描述。每天上班要穿过整个北京城,早上6点起床,晚上回到家已经8点多,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接近4个小时。就是这4个小时也不能浪费,被我用来补觉、看书、构思小说。
后来,手头稍微宽裕,我们在三环边上跟别人合租了一间两居室,生活条件上了几个档次,搬家的时候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当然合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曾有过被合租对象关在门外的经历。国庆长假过后,我和丈夫从江苏回北京,拿钥匙开门却怎么也开不了,因为合租对象把门从里面反锁了。除此之外,我们也曾因为作息习惯、生活方式等问题被合租的人打扰。
因此我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奋斗,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除了上班时兢兢业业地工作,业余时间,我会埋头写作。写作能赚稿费,赚钱能买房,我就更有写作的动力了。丈夫自然也没闲着,业余时间开淘宝店、做兼职营销,也干得有声有色。
2008年年底,北京的房价开始下跌,我和丈夫手头攒了近20万,开始着手看房。2009年春天,我们在北京一起打拼了近4年后,交了首付,通过银行贷款,终于在北京城的一隅拥有了自己的家。也是在这年的9月,我们结束了7年的爱情长跑,领了结婚证。
这个时候,我的父母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女儿的爱情总算不是风雨飘摇了。
买房后,我们也没有懈怠。2009年,我以自己和丈夫的故事为蓝本,写成长篇小说《婚房》,希望给那些为爱情、为房子、为生活迷茫的人一点信念。好友在给我的这本书写序时说:“婚房,不是买了房子才能结婚,而是要一起为婚姻拼搏一套房子,并因为这份甘苦与共,使这套房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家。”
我简直太喜欢这句话了。好友一路见证了我的爱情,一路看到了我和丈夫的成长,所以她感同身受。
爱可以让两个人走到一起,可是想要走得长久,两个人必须共同成长。
从校园到社会,从青涩到成熟,从相恋到相伴,我和丈夫都在共进退、同担当。失落的时候,我们是彼此的心灵导师;郁闷的时候,我们是彼此的开心果;迷茫的时候,我们是彼此的导航仪……
最好的感情不仅是不离不弃,更是一起成长。携手一起走过人生的酸甜苦辣,体会对方的感受,两人的感情才会在双方的努力中变得更坚固,彼此成为对方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时光会老,但是我和丈夫的感情不会老,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