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健,陈 明,臧延旭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强调创新在我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国家要自强和发展,必然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而科技发展、人才培养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只有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才能实现强国。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立德树人在高校工作开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要在培养人才的全程中都不能缺失思政教育。学生要取得全面发展,思政工作也要实现全方位育人。高等教育要勇于打破陈规,构建新的发展局面。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也要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端正三观,在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教学上,不能一直遗留“两张皮”的问题,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采取隐性教育手段。专业思政界定了何为专业核心素养、专业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等方面,对如何进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更具有指向性。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子集,也是开展专业思政的途径。
2018年,“新时代高教40条”[1]出炉。在第9条中将思政课程分成两个类型:“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并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当前,我们需要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在高校必须紧抓“课程思政”。这项工作要求教师必须立足全局,从专业人才特征出发,综合专业素养,科学设计思政教学内容。
2020年,围绕高校思政建设,教育部专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要求工学类专业在教学中把专业课程和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起来,在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根据中共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委员会下发的《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探索基于学科专业个性特色的专业思政教育模式,将成果导向理念与专业思政、课程思政迭代耦合,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尊重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落脚点,以成果导向(OBE)理念为导向,聚焦学生毕业五年后的能力,顶层反向设计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推进基于学科专业特点的专业思政教育模式。其总体思路为:立足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航天航空院校的行业优势特色,瞄准京津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要求培育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知识,还要有能力和素质。在本科人才的培养上,也要走应用型发展路线,注重提升专业核心素养,并以此为导向重构教育框架体系。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形成“党建引领、专业思政、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的育人模式,做到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图1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思政图谱。
图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思政图谱
教师党支部是打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堡垒,党员教师是实施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主体人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所属机电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专题研讨活动,把思政融入到每一门课程教学当中,让每位教师都有能力讲好思政。构建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建设,把教师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优秀青年党员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立项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机电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被评为校级优秀基层党组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依托河北省机械类课程思政示范中心,突出OBE理念下的价值引领,按照表1的形式建成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模型,居于核心位置的是立德树人工作[3],这项工作构成了教育基础,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高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水平。在模型中有两级指标点,其中一级指标点主要包括专业责任、政治素养、道德品格等。二级指标点涵盖了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专业使命与职业操守、道德规范与个人修养、体美劳七个方面。每个二级指标点又细化成具体表述。以“职业操守”为例,具体表述为“遵守测控专业伦理(技术、利益、责任)、仪器仪表技术职业规范”。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模型融入有多种途径,比如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社团活动等。
表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价值体系模型
从培养人才的逻辑来说,培养专业人才时要融入核心价值,这一点应该明确纳入到毕业要求的范围内。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围绕专业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取得全面发展。明确培养目标,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质量,对人才培养全过程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对标《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仪器类专业补充标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包含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程、第二课堂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掌握传感、测量与控制系统相互支撑的知识体系,具备解决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面向仪器仪表、机械装备、智能制造等相关行业,能在精密计量与检定、智能仪器设计等领域从事生产、研发、工程设计以及营销方面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应用型人才。
设置培养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专业特征,另一方面要结合思政毕业要求。即为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具备适应仪器科学及其相关知识领域前沿科技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依据OBE理念,将培养目标分解成12个毕业要求一级指标点和29个二级指标点。这些指标点还对应于专业课程、第二课堂等。依托“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在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上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4]。图2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图谱。图3为专业思政目标与课程的对应关系。
图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图谱
图3 专业思政目标与课程的对应关系
高质量的课程大纲是支撑专业人才毕业要求达成的保障。在课程大纲设计中要体现基于成果导向(OBE)的理念,课程目标包含四个方面,即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育人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的首要步骤。针对专业课程特点,发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三点:一是关注科技活动的社会效应;二是关注批判性思维的启发;三是关注职业伦理的渗透。例如《传感器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比对中外电子产品,说明国内在核心技术上存在的不足,再提及“中国制造2025”,指出当前国内制造业非常缺乏人才,营造强烈的爱国氛围,让学生深受感染,形成家国情怀,端正三观,将科技兴国作为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政素质得到提升。《测控电路》这门课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分析测量电路图,在处理问题时采用哲学辩证思维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以强化,树立正确的三观,懂得运用正确的方法论。专业课程选用适应教学体系、偏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在课程的讲授中,有必要采取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推出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方法,落实课程目标中的育人目标。
3.4.1突出实践育人,践行知行合一
依托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专业课、实践课与行业的对接程度,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2021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重实践环节比重,实践环节所占总学分比例为30%。
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分成四部分:课内实验、专业设计、综合设计、毕业设计。依托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廊坊分院等合作单位,搭建校内外产教融合平台。实践环节既注重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的转化,又着重培养学生的素养,践行知行合一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例如2021年在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体验式”生产实习制作“同心六面体”过程中,强调仪器类专业“诚信”的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仪器工程师的职业规范融入生产实习课程的全过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精密测量技术》等课程设计,通过学习国家标准,熟悉并掌握仪器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培养学生在仪器设计中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职业素养,强调仪器工程师具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3.4.2坚持课赛融合,实现竞赛育人
坚持课赛融合,以创新创业大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为切入点,将课外实践和科研立项等融入创新创业活动,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举措,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工程学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4.3贯通一二课堂联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课程思政体验式教学的有效路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构架突出“五育”的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通过融入航天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扬帆起航,逐梦九天”航天日作品展、“我与青苗共成长”志愿活动,实现航天文化铸魂育人。每年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这一天,学生志愿者在老师带领下走进廊坊市内的小学课堂,讲授两弹一星、探月工程、“天问一号”探测任务等航天方面的科普知识,向小学生介绍孙家栋院士、于敏院士等两弹一星元勋的先进事迹,领会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激发航天报国的热情和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3.4.4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体系,提升师资条件的保障度
专业教师是实施专业思政的主体,专业思政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凝聚能力培养,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强调价值引领。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自身必须拥有爱国情怀,理想信念必须坚定,同时要保持奋斗精神,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教师队伍既要有学识,又要有理想信念,还要有仁爱之心。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须重视建设师风师德,倡导“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理念,针对教师在政治理论、教学创新设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课程思政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研究,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通过青年教师提升工程、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强化专业教师产学研用能力。
3.4.5建设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夯实持续改进的有效度
全面推进专业质量文化建设。加强课程考核的过程化管理,将课程的知识性考核转化为能力型考核,做到考核结果的可衡量、可评价、可改进。
构建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实行校、学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实行校、学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制度。
3.4.6建设内外部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在本科教学中从多维度全链条评价教学质量。实行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实行校、学院、专业三级在校学生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健全听课、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形成学生从入学、在校期间到毕业后完整的信息跟踪体系,通过与企业人员、学生座谈、第三方麦可斯调查、调查问卷等形式,调研对教师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等方面,用于客观科学评价专业建设质量,为持续改进管理服务、科学施策提供决策依据。
仪器仪表制造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又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积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切实推行立德树人工作,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强调价值引领作用。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围绕专业特征进行顶层设计,明确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打造一支专业教师队伍,采取“盐溶于水”的方式运用隐性教育手段推进思政教育,帮助学生规范行为,遵守职业道德,坚定理想信念,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