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探索

2022-10-11 04:34邓道贵黄金飞
关键词:水生生物学思政

张 坤,邓道贵,纪 磊,黄金飞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0 引言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水生生物与水环境以及人类间相关关系,通过对水生植物与动物的形态、分类以及生理生态的描述,揭示水生物的生活史规律及生态学意义。因此,本门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等水生生物的基础知识,以及水生生物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和水生生物在渔业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为其今后解决相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设水生生物学课程可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渔业资源和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与实施我国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培养专业人才[1-3]。

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为了实现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2014年上海市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工作,如推出《大国方略》“中国系列”课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融入进去,坚持立德树人[4]。因此,在水生生物学课程讲授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还要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情操、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等素养,全面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培育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优秀人才[5]。

1 《水生生物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环境类专业所采用的《水生生物学》教材多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赵文主编的版本,主要介绍了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和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水产饵料生物的培养和相关水生生物的研究标准。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各类水生物相关的基本知识,更需要注重大学生对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水体水生生物保护涉及专业知识和法律道德等多个方面,对于水生生物学及环境类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培养,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要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高校的各个学科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但是教学的内容仍旧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主的“育才”,“育人”相对不足。课程思政教育化理念的实施,使得课堂上与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断拓宽,不同学科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升级,完善教学计划及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教学的意义所在[6-8]。

2 《水生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我院开设的《水生生物学》共分6篇33章,知识体系庞大、内容繁杂。通过梳理重点知识,将其与生态问题、环境治理策略、相关前沿科研成果、杰出人才事迹等思政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在爱国情怀、职业担当、科研素养以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本研究选取部分章节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来展示理论知识和思政育人的契合点以及预期效果(表1)。

表1 水生生物学课程思政知识点(续)

表1 水生生物学课程思政知识点

3 课程思政下《水生生物学》教学路径探索

在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思政素养水平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接受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将教学章节主题有机分解为子问题,利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性,形成“主体与主体”的互动模式。把课程思政元素和学生关切热点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思政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概念走向事实,让学生由课堂的“旁观者”变为课堂的“主人翁”。所以,要提高水生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以从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3.1 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

当前,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高校专业教师需具有较强的思政知识和意识,应对水生生物学专业知识具有熟练掌握和实践的能力;结合最新发展趋势解读教材内容与最新研究进展的关联度;精心制作课件,实时融入思政元素和爱国情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然而水生生物学教师的专业背景以及专业知识都是以生物科学为主,思想政治素养挖掘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在思政教学融入上存在生硬、启发性弱等问题。因此,在本专业教师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如通过访学、思政教学技能培训等途径,提升教学能力。通过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申请及思政示范课建设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从而认识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 丰富水生生物学的思政教学内容

水生生物学作为水产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知识点以及思政元素丰富,但在具体实践经验上相对缺乏。因此,水生生物学课程设计应在“专业+思政”思想基础上不断深度研读教材,准确理解水生生物学教材与思政元素挖掘重点问题,深入接触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理论知识兴趣点,找出其中的爱国情怀、职业道德、探索精神以及生态养殖与人类健康等思政元素并进行适当延伸,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的补充和落实作用,使水生生物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引导学生敬畏自然、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拓展思政教学手段及评价

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课程思政的融入需要课堂教学的参与,通过把课程思政元素不断深入“问题导入、理论讲授、课题讨论与总结、项目实践与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借助智慧创新课堂教学平台、课程在线平台等形式,如目前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和智慧职教云平台,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以及课后拓展等[9]。利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开展课堂讲解,结合讨论模式进行交互学习,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度,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实现线上与线下课程思政的结合。以此潜移默化完善学生专业与思政元素的知识框架体系[10]。此外,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还应突出学生实践的教学环节,通过开展标本制作、利用显微镜观察水生生物结构等方式加深学生各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让学生进行野外采集水生生物,了解不同生物生境变化以及我国水体资源的情况等。通过多元化的课题训练,不仅可以把书本知识点和实践相结合,还能牢固学生保护环境的理念。

课程思政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目标是否达成的有效手段。课程思政评价应采用多主体、多维度和多形式的多元评价方法[11]。在水生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课程评价强调学生对水生生物各类群分类基础知识与环境指示作用的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将水生生物知识运用在水产养殖以及环境保护上的综合能力。除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外,该课程还增添了专业教学成效和思政育人成效中的职业道德、家国情怀以及创新理念等评价系列。

4 结论

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使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养专业人才储备更加充实。通过积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思政元素凝练能力,充分发挥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建立思政案例教学资源库;将思政案例与学生实践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有效利用信息化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将职业道德、家国情怀以及创新理念融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进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教师、教学、评价三方面的探索,为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创新思路。

猜你喜欢
水生生物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需求侧”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互助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