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敏 王 勇 何 武 黄文君 闫建国 郭艳红※
(1.桂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广西 桂林 541199; 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广西 桂林 541001)
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教育浪潮席卷而来,这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教育理念和体制的深层次冲击[1]。应运而生的网络开放课程、微课、慕课等多种技术媒介式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使互联网教学融入高校实体教学,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2]。
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提出,医学院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教育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3]。医学教育应从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转变。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就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它是以临床案例为基础,围绕其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将抽象难懂的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形象具体的临床病例,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4]。桂林医学院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实施了“互联网+”背景下CBL教学模式的探索。
1.1 一般资料 2019级护理学(卓越护师)和助产学本科共109名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互联网+”背景下C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2018级护理学(卓越护师)和助产学本科共12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109名学生,其中5名男性、104名女性,平均年龄为(19.74±1.15)岁,既往平均成绩为(63.25±12.82)分;对照组127名学生,其中6名男性、121名女性,平均年龄为(19.82±1.12)岁,既往平均成绩为(62.88±13.64)分。2组的年龄、性别、既往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及问题 CBL案例和问题的设计是本研究的重点。考虑到生理学课程本身难度比较大,大部分章节还是需要教师以传统方式讲授,因此本教研室选择内容相对简单,易于与临床护理工作结合的几个章节进行CBL教学,如血液章节中的血型与输血原则、溶血的预防,血管生理章节中的组织液生成与水肿的发生,体温章节中的体温异常(发热)的护理等。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热病例的护理问题,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关注,除了体温正常值及其调节、体温调定点学说等相关问题外,还有作为医护人员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对患者应如何护理、与患者如何沟通以减轻其心理负担等等。案例和问题既涉及专业知识,同时也有课程思政,体现与时俱进。
1.2.2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精选慕课 微课等内容 教师精心制作一套与学科内容紧密融合的教学课件,结合中国大学慕课、微课、CBL案例和问题,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学习内容和要求在课前推送给学生。目的是使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理解,掌握重要知识点。
1.2.3 学生创建学习小组 互动式学习 每5名学生为1个学习小组。学生阅读电子学习资料,围绕案例及问题查阅、搜集文献资料,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并通过线上或线下小组讨论、分析,整理收集的资料,形成书面作业。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慕课平台、QQ群等实时关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情况,收集学生感到疑难的问题。
1.2.4 课堂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 点评 学习小组结合案例与问题进行PPT或口头汇报,其他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相互争辩、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归纳学习要点,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1.2.5 课后知识巩固与内化 通过考试系统发布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使知识内化。教师在线上及时反馈作业答案并对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及时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过程。
1.3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星对实验组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成绩(满分100分)进行比较分析,2组期末卷客观题和主观题比例均为2∶3,题型、题量一样,难度无明显差异。
2.1 调查问卷 分析实验组109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互联网+”背景下CBL教学模式持赞成态度,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文献检索、师生互动、团队协作能力,拓展知识面和扩充知识量。见表1。
表1 实验组学生对“互联网+”背景下CBL教学模式的认同度评价 [例(%)]
2.2 期末成绩 实验组期末成绩为(73.42±12.30)分,高于对照组期末成绩(65.83±14.3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智能移动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使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束缚,学生可以根据自我需求,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将课堂学习和泛在学习相互结合,提升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5]。网络时代,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更加灵活多样、高效,教师的服务范围由三尺讲台延伸至云端,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提高了教学质量[6]。
3.2 互联网+背景下CBL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成长 在“互联网+”创造的优越条件下采用CBL教学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的尝试。由于CBL案例及问题的设置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极大地开拓了学习思路,激发了学习热情[7];通过讨论案例、查阅文献、汇报结果等教学过程,学生对课程的融入感更强,知识要点是通过小组自行查阅获得的[8],这种有的放矢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习效率更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将临床诊疗、护理中实际的典型案例作为主要讨论内容,能够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计划相结合[9]。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引导[10],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实验组生理学课程约40%在线上完成。从学生反馈来看,对线上教学形式开始确实有不适应的现象,比如网络卡顿、延迟;不如面对面的方式直接,可以相互看到对方的反应;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我约束能力等。但经过1~2次磨合后,大部分学生很快地适应并喜欢上此教学形式。返校后的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样得到学生的喜爱。从调查问卷和期末成绩来看,线上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互联网+”背景下CBL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应用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12]。
3.3 互联网+背景下CBL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疫情与“互联网+”教育时代给予教师特殊的机遇与挑战。教师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设计、组织和管理。CBL教学本身比传统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要高许多,从搜集、设计案例,整理问题,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从领导者转换为参与者、组织者、观察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知晓本学科丰富的知识内涵、学科前沿,还要有大量横向及纵向的学科知识储备;教师要具有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引导学生有序开展讨论,控制好课堂节奏,提升案例教学的效率[13]。“互联网+”背景下CBL教学促使教师化压力为动力,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3.4 问题与思考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新教学模式占用学生较多课余时间,部分学生反映课程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产生抵触心理;小组内成员参与的积极性高低不同,有个别学生学习被动,完全不参与小组讨论,学习效果较差。调查问卷中约23%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持中立态度、约10%的学生不赞成本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教师需要思考给学生适当增负的同时,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及时关心有不良情绪、不积极参与的学生;因材施教,在“大同”基础上,给不同学生建议不同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小组互助的优势,以优带差,促进组员的分工和合作等。
另外,线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提供,传统教学模式与CBL教学模式的结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接受能力;在CBL案例和问题设置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明确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使之更好地与学科知识、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相融合。
总之,在生理学教学中,“互联网+”背景下CBL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双赢的模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