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孟林
(抚州赣东公路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 抚州 344000)
桥梁在长时间运营后因环境、荷载等因素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尤其是早些年修建的桥梁,已无法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为提升桥梁运营的安全性,且使其满足当前的设计标准,最为合理的办法是实施桥梁结构加固设计,恢复甚至增强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尽可能消除桥梁的安全隐患,提高其运营能力,延长使用年限。
桥梁结构加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现有的质量病害扩展,增强其安全稳固性,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在加固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保通条件。因而从整体上来看,桥梁结构加固的标准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考虑桥梁施工安全与运营,结构加固设计的难度相对较高。为此,桥梁结构加固设计的原则如下:
第一,资料熟悉,实地考察。为使桥梁结构加固设计方案充分发挥作用,设计前需掌握此项工程的原始资料,尤其是桥梁施工设计图、施工方案、施工材料等,明确桥梁结构。与此同时,围绕桥梁现有的质量问题、结构缺陷开展实地考察与数据采集工作,对比分析桥梁实际与原始资料,以此为基础开展桥梁结构加固设计。
第二,做好桥梁基础核算,对桥梁的现有缺陷进行分析,掌握其破坏程度,尤其是桥梁结构的承载力的性能,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将桥梁结构的承载力提升至1.5 倍左右。
第三,尽可能保留原有结构。由于原本的桥梁结构也经过精密计算,为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设计人员应保留具有价值的结构构件,除非在必要情况下才可开展拆除和更换工作。
第四,注重桥梁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方法的紧密结合,从而为后续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增强新老构件的连接可靠性,实现设计方案的预期加固效果。
第五,控制施工操作难度。桥梁结构加固设计应尽量控制所选用的技术的实施难度,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开展临时加固设计,保证多方安全。
第六,通过开展桥梁结构加固设计,使技术方案囊括所有结构缺陷,并按照桥梁下部—桥梁上部—桥梁附属设施的流程加以设计,最后落实规范的整体设计验证。
需要注意的是,在优选桥梁结构加固设计方案时,要将经济性、环保性、耐久性等评价原则贯穿始终,将加固施工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选择成本适中、桥梁通行运行影响小、耐久性强、环保节能的加固设计,以此满足桥梁工程多方建设效益的要求。
2.1.1 桥梁基础扩大技术
桥梁基础扩大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是桥梁基础埋置不深、基础承载力相对较小的工程环境,尤其是桥梁墩台由混凝土制成且为刚性实体的情况下。当桥梁在长时间的运营下,其基础出现鲜明的不均匀沉降,或地基土的土壤坚实度较高时,桥梁基础扩大技术将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当桥梁基础底部承载力不足时,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在基础下面打桩的方法,遏制地基变形。其中,桩基数量应根据地基具体变形的程度确定。由于基础扩大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挖原基础,出于施工安全考虑,以该技术为核心的桥梁结构加固设计还应具有支护内容,增强原基础的稳定性,实现新老基础的顺利结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技术流程为:基础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坑排水—基底处理—砌筑(浇筑)基础结构。
其中,在确定桥梁基础的扩大面积时,需要以地基强度为基准,通过强度验算科学设计扩大面积,以此增强桥梁基础的承载力,使其满足桥梁的运营需求和现行标准。相较于单一计算,设计阶段可以构建安全性评估模型,以此掌握桥梁结构承载力降低情况、桥梁结构刚度降低情况以及桥梁结构构件开裂程度,进而更为准确地修正、强化桥梁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具体公式如下:
(1)桥梁结构承载力降低
式(1)中:ζ
——桥梁结构抗弯降低系数;ζ
——桥梁结构抗剪承载力降低系数;M
——桥梁结构损伤前抗弯承载力(kPa);M
——桥梁结构损伤后抗弯承载力(kPa);V
——桥梁结构损伤前抗剪承载力(kPa);V
——桥梁结构损伤后抗剪承载力(kPa)。(2)桥梁结构刚度降低
式(2)中:B
——桥梁结构开裂构件等效截面设计抗弯刚度(N/m);B
——桥梁结构开裂构件等效截面实际抗弯刚度(N/m);ζ
——桥梁结构钢筋混凝土开裂构件等效截面抗弯刚度降低系数。(3)桥梁结构构件开裂程度(混凝土锈胀开裂)
式(3)中:W
——桥梁结构混凝土保护层锈胀裂缝宽度(mm);W
——桥梁结构混凝土裂缝最大限值宽度(mm);ζ
——桥梁结构混凝土锈胀开裂程度系数。设计期间,按照资料逐一计算,掌握桥梁结构原有设计承载力和实际承载力比值,明确结构截面损失对整体刚度的具体影响,判断现有裂缝的质量问题是否满足桥梁的正常使用要求。通过计算模型,获得结构可靠性指标,以此为基础确定桥梁基础的扩大面积,增强桥梁的安全性及各项性能指标。
2.1.2 桩基增补技术
当现有桩基无法使桥梁基础承载力达到标准时,则落实桩基增补设计,将原有承台扩大,通过新旧桩基承台的高质量连接,实现对桥梁荷载的共同分担,以此增强地基的承载力。该技术不涉及抽水筑坝等水下作业,但需要在现场搭设打桩架,开凿桥面,因而需要应用于交通运营要求相对较低的桥梁结构加固工程。
2.1.3 高压旋喷注浆技术
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利用水泥、化学材料,以及配有安全阀与自动停机装置的设备开展作业。该加固技术成本水平相对较低,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是当前桥梁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常用加固技术。技术流程为:地质钻孔—放置带有喷嘴的旋喷注浆管—高压喷射浆液—搅拌混合土颗粒与浆液—凝聚固结。设计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1)参数设计
(a)桩径。根据土质估算旋喷桩直径,当地基土的标准贯入值为0~5(包括5),且为黏性土时,估算公式为:
式(4)中:D——旋喷桩直径(m);
N——标准贯入值。
当地基土的标准贯入值为5~15(包括15),且为砂性土时,估算公式为:
如果水泥浆液压力在20MPa 以上,旋喷注浆管喷嘴孔径在2.5mm 以上时,可以适当增大计算所得的结果,即旋喷桩直径。
(b)桩长。以加固土层厚度参数为基准,综合考虑桥梁周围地质要求,在满足地基强度、变形控制等要求的前提下,运用以下公式计算桩长:
式(6)中:L
——桩长(m);b——摩擦系数;
k
——郎肯土压力系数;r
——桩半径(m)。(c)桩数
实施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加固桥梁结构所需的旋喷桩数计算公式:
式(7)中:n——桩数(个);
F——结构荷载(MPa);
G——承台及其上土体自重(kg);
R——承载力标准值(单个桩体)。
若是存在受力不均现象,则要将计算所得结果增加1.1~1.2 倍。
(2)注浆量计算
水泥浆液是高压旋喷注浆技术的常用材料,为保证后续的施工质量,设计阶段运用体积法公式和喷量法公式计算注浆量。注浆量应为二者间的最大值。
体积法公式:
式(8)中:Q——注浆量(m);
D、D——旋喷体、注浆管直径(m);K、K——已施工区域土的填充率(0.75~0.90)、未施工区域土的填充率(0.5~0.75);
h、h——旋喷、未旋喷长度(m);
β——损失系数。
喷量法公式:
式(9)中:H——旋喷长度(m);
V——旋喷提升速度(m/min);
q——浆液喷量(m/min)。
以该技术为核心的加固设计,施工时需要桩中心与钻杆中心保持对准状态,位置偏差在50mm 以下,垂直偏差在1%以下。设备就位后,在孔身垂直的状态下钻进设计标高。在此期间,钻头刃口倾斜度需小于1.5%,完成钻孔作业后将高压管插至设计深度,之后开展喷射作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提升速度,最后冲洗机具,完成施工。
2.1.4 顶推法
针对桥梁径向裂缝和环向裂缝,应落实顶推加固技术设计,依托于拱桥拱脚水平位移的调整达到桥梁结构加固的目标。该技术对桥梁运营影响较小,调整拱体内部的作用力,能够从根本上优化拱桥的抗弯刚度,短期内即可发挥良好的加固效果。
2.1.5 混凝土置换的加固技术
当桥梁结构的构件强度不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以采用混凝土置换的加固技术。在保留原结构的基础上,置换局部缺陷构件,利用性能优良的混凝土解决结构问题,在保证结构体积、空间不变的前提下加固桥梁。
2.2.1 桥梁面板的加固技术
将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铺设于桥梁前面板,扩大桥梁前面板的受压截面,以整体化方法强化原有结构,实现桥梁结构刚度与承载能力的有效提高。设计期间,应根据桥梁桥面出现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对应的加固措施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桥梁结构加固的桥面修补措施
除此之外,在确定加固措施过程中,还应通过公式(1)、(2)、(3)确定具体参数,以此保证加固设计的质量与实用性。
2.2.2 主梁的加固技术
(1)碳纤维粘贴加固
针对锈蚀明显、配筋率较低的桥梁,可采取碳纤维粘贴加固技术设计,利用其施工便利、操作简单的技术特性完成梁桥、板桥的抗剪与抗弯加固作业。但在实际施工期间,需要对黏结剂、碳纤维片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在良好的环境下开工。
(2)锚栓锚固工艺
对于锚固存在缺陷或质量损伤的桥梁结构构件,通过局部构件更换实现结构加固。由于该方法适用于强度较低的构件处理,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桥梁实际情况,并尽可能避免构件更换与拆装,从而保证桥梁整体的稳固性。
(3)体外预应力加固
该技术方法主要目的是增强桥梁承载力,经过上述承载力公式计算后得到实际与计算偏差,然后通过钢筋形成预应力拉杆带来的偏心预应力加固桥梁结构,实现内力的合理分布,不仅使用方便,施工期间也不会对桥梁运营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长时间运营下,桥梁表层经常出现裂缝、锈蚀等局部病害,针对由此产生的结构稳固性问题,应加强结构表层的加固设计,目前常用的加固技术包括水泥砂浆修补、混凝土修补以及黏结剂修补。此外,需针对具体病害落实加固设计:针对钢筋锈蚀,在处理后均匀涂抹环氧胶液;针对结构裂缝,视实际情况,采用压力灌浆、封闭加固或表面粘贴修补技术。
综上所述,桥梁作为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其稳固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为了有效加固桥梁结构,提升其后续的运营质量,应立足设计原则针对桥梁下部结构、上部结构、结构表层落实完善的加固设计,选择合适的加固措施,明确技术优缺点,以此强化桥梁性能,提高整体的安全稳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