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清欢:古人的娱乐生活

2022-10-11 13:30张立峰
读者欣赏 2022年9期
关键词:斗鸡娱乐

文/张立峰

陶杂技俑 北魏 山西博物院藏

·秦汉之乐·

《尚书·舜典》中载:“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传说尧舜时代就有化装成野兽的舞者随着节拍舞蹈。《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其中的“角力”即为角抵。此类项目逐渐发展为娱乐活动,种类日益增多,如技击、爬竿、扛鼎等。在秦咸阳城遗址三号宫殿的廊墙上,就发现了秦孝公时的壁画“缘竿之戏”。

1999年,考古人员在秦始皇帝陵陵园东南侧的内外城垣之间发现了一座“凸”字形的大型陪葬坑,从中出土彩绘陶俑30余件。从目前已修复陶俑的形象来看,其风格、特点与秦兵马俑截然不同,他们体格健硕,动作滑稽,有的像是持竿者,有的像是角斗士,有的还有“啤酒肚”,有的腰间系着小裙子,做杂耍状。据考古专家判断,他们极有可能是展现秦代宫廷娱乐活动的百戏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诸国的杂技、乐舞艺人会集于咸阳城,表演“角抵俳优之戏”,用以宴饮助兴,这大概就是后来盛行于汉代的“百戏”之前身。1976年2月,秦始皇帝陵陵园西侧的内外城垣间出土了一枚小巧玲珑、遍体错金、纹饰精美的青铜钟,钟上有鼻纽,纽上镌刻秦篆“乐府”二字。这一

发现说明,“乐府”这一音乐机构早在秦朝就已建立。

陶彩绘说唱俑 东汉

由秦至汉,古人的休闲娱乐渐趋丰富,乐舞、杂艺、游戏等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汉高祖初定天下,过沛县与故乡父老相贺,酒酣耳热之际,刘邦亲自击筑、起舞,即兴作《大风歌》。沛中的乡亲为之应和,歌舞抒怀,意气高昂。相和歌是当时的流行音乐,这种“一人唱,余人和”的演唱形式,显得气氛热烈欢快,娱乐气息浓郁。

在各种娱乐中,盛大的百戏表演最受欢迎。汉代的百戏阵式宏大、内容庞杂,糅合了乐舞、角抵、杂技、幻术、俳优、禽戏等表演形式,百般技艺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当时百戏上演的盛况,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中有精妙的描绘:“临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扛鼎、冲狭、走索等诸多技艺均一一呈现。

·花舞大唐·

到了唐代,传统的节日庆典渐渐在原始祭拜的神秘氛围中发展出休闲娱乐的气质。祭神的灯火演变为元宵节的游艺观灯、轻歌曼舞,祭祖的清明节也变成了踏青游玩、斗鸡击鞠的美好时光,驱瘟除邪的端午增加了龙舟竞渡、美食欢歌的节庆之乐,祭祀月神的中秋节更加看重团聚赏月,登高避灾的重阳节则离不开秋游宴饮。丰沛的娱乐因子给盛唐的人们平添了无限情趣。

唐代的娱乐文化非常发达,这与其自信开放的精神气候、对异域文化的包容与接纳密不可分。从西域到长安,波罗球、柘枝舞、泼寒胡戏等外来娱乐深受唐人喜爱;胡乐与唐本土的雅乐、市井乡间的散乐相融合,让舞罗衣、唱春风的乐舞成为盛唐的流行文化;寄情抒怀的词和“作意好奇”的传奇,成为有别于传统诗歌的新文体,这是文学领域娱乐因素的新发展。

乐府钟 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陶彩绘骑马乐俑 北魏

陶彩绘女舞俑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唐帝国的政治中心—长安大明宫内外,遍布球场、斗鸡楼、跑马楼、内教坊以及梨园等娱乐性场所,它们是五光十色的宫廷娱乐的“地标”。在麟德殿、中和殿等皇家建筑内共有十余处大型球场,这里曾上演过一场场惊险刺激、扣人心弦的马球大赛,无数王公贵胄为之热血沸腾、呐喊欢呼。

斗鸡楼位于大明宫九仙门外。大唐历代皇帝多喜欢斗鸡活动,杜淹的《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一诗,就描写了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在寒食节斗鸡的场面。走马楼位于斗鸡楼之南,是一种供骑马行走的廊桥式建筑,可以直通殿堂,杨国忠与虢国夫人或许就曾在此“挥鞭走马,以为谐谑”。

唐长安城曾有数处梨园,是担负音乐、舞蹈、戏曲创作与演出任务的综合性皇家艺术学院。最优秀的歌舞伎会聚于此,专为皇帝进行娱乐表演,她们或歌喉美妙,或舞艺精湛,堪称“大牌名角”,丝毫不输今日艺坛的超级巨星。在这里诞生的大曲《霓裳羽衣曲》音调玄妙优美,抑扬多变;编为舞蹈,舞姿轻柔曼妙,“飘然有翔云飞鹤之势”。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编舞表演,《霓裳羽衣曲》都达到了唐代乐舞艺术的极高境界。

文人士夫们热衷于宴饮交游、吟诗纵酒,似乎唯此才不负“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快意和豪气,“曲江游宴”便是唐代一道斑斓的文化风景线。曲江位于长安城东南近郊,是唐代最负盛名的游衍之地。“前年送我曲江西,红杏园中醉似泥”(韦庄《江上逢故人》),“青门几场送客,曲水竟日题诗”(杜奕《忆长安·三月》)……曲江满溢诗人的风雅和欢欣。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踏青游赏、观花斗草亦是不错的休闲方式。唐人无不喜爱赏花,诗人杨巨源《城中早春》中的诗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斗草游戏虽有博弈性质,但更偏重娱乐,女子多好此戏。花蕊夫人《宫词》云:“斗草深宫玉槛前,春蒲如箭荇如钱。不知红药阑干曲,日暮何人落翠钿。”“蒲”与“荇”都生长在水中,不易采摘,可见宫中女子们为了获得斗草的胜利,是下足了功夫的,据说有人甚至不惜为此省下脂粉钱。

大理石乐坐俑 唐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绢本设色 全卷28.7cm×740cm 五代 顾闳中(传)故宫博物院藏

演乐图 绢本设色 165.6cm×84.4cm 唐 周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生活在唐代的女子是幸运的,社会的开明、宽和给予了女性更多的自由,她们大开风气之先,闯入了许多全新的领域,使得唐代女性娱乐的风景前所未有地别致。她们可以居家阅读、写作、演曲、博弈、养宠,也可以走出闺阁,赏花、出游、观球,甚至参与曾是男子专享的娱乐项目,比如蹴鞠、骑射、拔河、竞渡等。

·乐活两宋·

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政权,对石守信等宿将功臣“杯酒释兵权”,要他们“歌儿舞女以终天年”。被释去了重权的勋臣们“日夕饮酒相欢”,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宽松和缓的社会氛围,加上朝廷对任情欢愉的鼓励,进一步丰富了宋人的休闲娱乐生活。

北宋汴梁、南宋临安两都之中遍布瓦舍勾栏、酒楼茶馆与寺院宫观,各色娱乐活动风雨无阻、四季常新,呈现出一派繁华逸乐之风,这在《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和《武林旧事》中都有详细描写。

瓦舍亦称“瓦子”“瓦肆”,是城市中的文化娱乐集散地,其原型可以追溯至汉代的“露台”,但当时只在宫廷出现。勾栏则是指瓦舍中的演出场所,每天上演杂剧、滑稽戏、傀儡戏、皮影戏、魔术、杂技、相扑、说史等娱乐节目。

杂剧打花鼓图 绢本设色 23.3cm×24cm 南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汴梁城内外有大小瓦舍十余家,集杂剧曲艺、乐舞百戏、百货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娱乐性、大众性和商业性。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是汴梁最大的三家瓦舍,内有大小勾栏50余座。《水浒传》第110回就提到李逵和燕青去桑家瓦子听说书人讲《三国志》的情节。带顶的勾栏称为“棚”,据说当时规模最大的棚能同时容纳数千人,其规模不亚于如今的大型剧院。到了南宋,都城临安瓦舍的数量多达20余处。

瓦舍、勾栏中配备了各类设施,以确保演出正常进行。高出地面的戏台类似于现代的舞台,上面设有放置各色乐器的乐床。戏台后有供演员装扮、休息使用的戏房。戏台其他三面环绕着观众席,正对戏台的是神楼,为上佳位置,其中的“青龙头”是最好的座位。神楼两侧为腰棚,设置有观众出入口,有“检票员”把门收钱;当时还有“衣朱紫人”,相当于今天的保安。勾栏内外有许多专门制作的“招贴”“帐额”,类似于宣传海报,上面写着当日的表演内容和艺人姓名。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瓦舍中诞生了很多出类拔萃的知名艺人,如张七七、任小三、杨望京、尹常卖、刘百禽等,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是汴梁城的“名角大腕”。他们幽默风趣,表演水平高超,很多艺人被召至宫廷献艺,得到皇帝御赐“封号”,往往以“御前”或官衔为艺名,声誉极高。

为了便于大众休闲娱乐,瓦舍里还设有茶坊、酒楼;另外还有各色店铺、散摊儿,有出售与演出有关的话本、纸画的,还有理发店、药店、服装店等。宋代的瓦舍堪称集剧场、歌舞厅、酒店、茶馆、商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娱 乐城,令市井百姓“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乐而忘返。

清明易简图(局部)

清明易简图(局部) 绢本设色 全卷38cm×673.4cm 北宋 张择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的夜生活同样精彩。宋代不禁夜市,汴梁城内十字大街的鬼市一般营业至天明;马行街北的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至于瓦舍、勾栏等耍闹去处,更是“通宵不绝”。南宋词人刘子翚在其《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十七》中回忆汴梁的美好夜生活:“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彻底改变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

东京城宣德门的广场庆典、金明池的节日争标、琼林苑的与民同乐、大相国寺的集市“淘宝”,与瓦舍、勾栏,酒店、茶坊里的欢闹场面相互辉映,构成了宋人惬意舒放的娱乐生活全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格外迷人的朝代,吸引着无数后人的目光。如果能穿越回古代,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宋代。

清明易简图(局部) 绢本设色 全卷38cm×673.4cm 北宋 张择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斗鸡娱乐
鸡异
鸡异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呆若木鸡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NO.9 斗鸡
娱乐眼
斗鸡
努力学,尽情玩
娱乐猛回头,让你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