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华,孙瑞姣,杨洋,白华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难愈合创面也称为慢性伤口,其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未能愈合或无愈合倾向的创面。难愈合创面的原因较多,临床多见于糖尿病足、血管性疾病造成的创面溃疡、外科手术形成的创面、截瘫患者因肢体活动障碍形成的压疮等,该病具有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等特点。此类患者中老年人居多,由于中老年人多合并免疫力低下、神经系统损伤等基础疾病,故会增加全身感染风险,可能导致局部的癌变。相关研究显示,多数难愈合创面患者缺乏护理知识、自护能力低下,由此导致创面愈合效果不佳。基于国内医疗资源的限制,大多难愈合创面患者均在家治疗,于是无法完全落实到位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全面可靠性被慢性病管理者发现。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可使患者、家庭、医院的信息共享,为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与监督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在难愈合创面居家护理服务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6例难愈合创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项研究。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n(%),±s]
纳入标准:(1) 符合《慢性伤口诊疗指导意见》中关于难愈合创面的诊断标准;(2) 患者及家属熟悉使用互联网交流工具;(3) 患者年龄均在60 岁以上;(4)临床病理资料齐全者。
排除标准:(1) 临床病理资料缺失者;(2) 不会使用互联网工具者;(3)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4)无法完成,主动退出者;(5) 未签署知情协议书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发放疾病宣传手册,每月定期举办知识讲座为患者讲解难愈合创面的发病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创面变化,及时换药,定时指导患者翻身。由于长期使用激素会导致患者外貌形体出现一定的变化,术语护理人员需注意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医护人员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预防潜在的疾病发生风险;加强药物个体化检测,保障用药安全;加强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创面修复创造条件。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互联网信息化平台的协同护理模式,(1) 建立创面护理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和专科护士组成,根据参与人员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制作PPT和视频,利用云诊室开展伤口模拟护理,评估判断患者伤口护理情况。对创面护理良好者可让其通过微信群交流护理经验,分享心得体会。每周固定时间向微信群里发送专题内容,主要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内容通俗易懂,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和顾虑进行解答。要求患者在互联网平台每周反馈一次伤口恢复情况。护理人员每月2 次进行家庭随访,耐心为患者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并付诸实施。(2) 一对一、一对多协同护理,患者及家属遇到创面护理方面的困难时可通过微信将患者的伤口图片发送给专科护理人员,描述伤口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伤口情况分析并指导,合理安排换药频率。每周固定在微信群里上传创面护理知识,每月安排一次健康讲座。其次,专科护士根据患者伤口情况入户随访治疗护理,每次15~30 min,直到溃疡愈合。若伤情未改善,专科护士需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可进行入院治疗护理。
(1) 疼痛评分,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量表总分为0~10 分,0 分无痛,10 分剧烈疼痛,总分数与疼痛呈正比。
(2) 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大创面、中创面、小创面愈合时间,大创面30~50 cm、中创面15~30 cm、小创面<15 cm。
(3) 创面知识了解程度和创面自护能力,自制创面知识了解问卷,内容包括伤口愈合护理相关知识等4 方面,采用5 级评分法,总分数与知识了解程度呈正比。参照自护能力测定量表评估自护能力,量表包括健康知识、护理技能、自我责任、自我概念四个方面,42 个条目,总分为172 分,总分数与自护能力呈正比。
(4) 生活质量,参照简明生活量表(SF-36)评估,量表包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等6 个方面,每个方面0~100 分,总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n(%)]
观察组大创面、中创面、小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比较(±s) 单位:d
干预后两组创面知识了解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创面知识了解程度和自护能力比较(±s) 单位:分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随着近年来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难愈合创面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在我国每年因糖尿病导致的难愈合创面患者已高达4 000 万人。难愈合创面中的成纤维细胞受到抑制,改变了创面的微环境,对临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措施主要是清理创面、创面闭合等方法,以此提升创面愈合效果。由于医疗资源及患者经济的限制,对于病情稳定但需长期换药的患者多建议居家护理,如何做好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工作,延缓其病情的进展,目前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内容。相关研究显示,80% 的难愈合创面患者在出院后有延续服务的需求,其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新趋势。而如何有效进行院外的延续护理、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 护理服务模式逐渐应用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互联网的方便性、高效性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健康教育,这也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改善治疗和护理方案,加快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疼痛情况、创面愈合时间、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该结果提示了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在改善难愈合创面患者病情方面的有效性。分析原因,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护理模式中,医院通过建立慢性创面护理小组,将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相关知识以及创面的特点、创面护理、敷料的选择和创面相关换药的技术内容以视频对话、语音指导等形式为患者讲解,引起患者的学习兴趣,引导患者积极参与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强化了护理的延续性和力度。微信作为新型通讯软件,具有实时通信、应用方便的优点,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医护人员利用文字交流、语音通话等方式提供远程一对一指导,提醒和监督患者监测血糖,密切跟踪其伤口愈合情况,利于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该模式克服了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使护理更加高效。杨平研究显示,对难愈合创面患者应用互联网+ 护理模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0%,其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同时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健康需求也逐渐增加,同时我国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大,良好的经济发展为该模式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互联网平台在难愈合创面管理中发展,优化了护理服务流程,深化难愈合创面服务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拓宽延续护理服务内涵,实现难愈合创面护理资源的优势互补。虽然现阶段“互联网+护理服务”也存在资源分布不均,平台功能单一,各方联动不足等情况,但其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护理、康复方面作用巨大,值得被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综上所述,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应用于难愈合创面居家护理服务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水平,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