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段华
(郑州市骨科医院 手术室,河南 郑州 450000)
肱骨骨折在骨科较为常见,一般指肱骨远端以上及外科颈以下的部位发生了骨折,该病多由外伤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运动障碍等。由于儿童活泼好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后易发生骨折移位,因而手术逐渐成为小儿肱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围术期若护理措施不当,可引发患者神经损伤、肌肉挛缩等不良反应,增加患儿痛苦,不利于患儿预后。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 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新型护理理念,可通过优化围术期护理措施,缓解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ERAS 理念的护理干预在小儿肱骨骨折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99 例肱骨骨折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9)、观察组(N=50)。对照组男29 例,女20 例;年龄3~14 岁,平均(8.26±1.37) 岁;骨折类型:桡偏型18 例,伸直型14 例,尺偏型9 例,屈曲型8 例;骨折原因:坠落伤15 例,交通伤11 例,摔伤23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3~13 岁,平均(8.04±1.26)岁;骨折类型:桡偏型19 例,伸直型13 例,尺偏型11例,屈曲型7 例;骨折原因:坠落伤16 例,交通伤10 例,摔伤24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经X 线、CT 检查确诊为肱骨骨折;(2)符合手术指征;(3) 均接受手术治疗;(4)年龄3~14岁;(5) 患儿及监护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 免疫功能异常;(2) 合并恶性肿瘤者;(3)凝血功能障碍;(4)对麻醉药物过敏或耐受者;(5)肝肾功能障碍;(6) 智力异常;(7) 全身感染性疾病。
两组均拟行手术治疗,护理干预由入院实施至出院。
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1) 术前护理:由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属进行常规宣教,包括手术注意事项、治疗方案、手术利弊、医院环境等,叮嘱患儿及家属术前12 h 禁食、术前8 h 禁水;(2) 术后护理:密切关注患儿基础生命体征,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卫生,为患儿家属讲解术后护理措施,并为家属做好心理疏导,指导患儿及家属用药、饮食、镇痛方式等;(3)出院指导:为患儿及家属指导出院流程,叮嘱复查时间。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ERAS 理念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术前护理:(1) 手术前1 d 主治医师与护理人员共同进入病房探访,安抚患儿及家属情绪,由护理人员详细为家属介绍院内环境、基础设施、住院须知、手术方式等;(2) 为患儿及家属宣教ERAS 理念,告知ERAS 理念在护理中的优势,耐心解答患儿及家属提出的问题;(3) 沟通过程中评估患儿及家属情绪状态,鼓励患儿勇敢面对手术,为患儿树立治疗自信;(4) 术前6 h 禁食,术前2 h 禁水,术前6 h 饮用10% 葡萄糖800~1 000 mL,并预防性服用布洛芬止痛及抗生素药物,术前2 h 再次饮用10% 葡萄糖400~500 mL;(5)术前30 min 调节手术室温湿度,减小室内外温差。
术中护理:(1) 使用体温探头实时监测患儿体温变化,使用保温毯保温、导管保温、液体保温、器械保温等综合性保温措施,保持患儿体温恒定;(2) 控制补液流速,将其维持在20~40 mL/min。
术后护理:(1) 患儿恢复定向力后,护理人员根据患儿语言描述及面部表情评估其疼痛程度,术后6 h 内主动予以布洛芬止痛,针对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尽可能减少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辅以其他措施减少疼痛,如看电视、听音乐等;(2) 减少术后补液量,告知患儿家属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辅助医护人员加强患儿病情监控,积极应对并发症;(3) 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术后感染,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标准;(4) 指导家属为患儿准备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高铁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5) 术后6 h 开始指导患儿进行手指训练,包括伸屈、抓握、捏力等。
出院指导:(1) 结合患儿骨折情况,与患儿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为家属详细讲解护理措施及要点,阐述情绪对康复进程的影响,鼓励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患儿情绪变化,帮助患儿树立康复信心;(2) 待病情较为稳定后,则开始做功能康复训练(20~30 min/次,2~3 次/d),包括伸肘、屈肘、肩关节活动、肩部抗阻训练等,再依据患儿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及频次。
(1) 病情恢复指标:记录对比两组苏醒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2) 应激指标:分别于干预前、苏醒期抽取两组3 mL 静脉血,采用GA-3 型血糖仪(三诺Sinocare) 测定血糖(BG)水平,Elecsys 2010 型电化学发光仪(罗氏)测定肾上腺素(AD)、胰岛素(Ins)、皮质醇(Cor)水平。
(3) 情绪状态:分别于干预前后利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 评估,包含正性情绪(10 项)、负性情绪(10 项)2 个维度,单项分值范围1~5 分,分值与对应情绪强烈程度呈正相关。
(4) 疼痛程度: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 评价,在纸上画一条线,两端分别为0 分、10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烈疼痛,由患儿主观画出表示疼痛的位置。
(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比较两组心率失常、躁动、低体温、伤口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苏醒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情恢复指标比较(±s)
干预前,两组BG、AD、Ins、Co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苏醒期两组BG、AD、Ins、Cor 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观察组BG、AD、Ins、Co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s)
干预前,两组正性情绪评分、负性情绪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两组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VAS 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情绪状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 低于对照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过去数十年中,麻醉技术与外科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外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肱骨骨折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是导致患儿过度应激的主要因素,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患儿机体分泌大量炎性因子与应激激素,造成一系列级联反应,不利于患儿术后康复。ERAS 理念首次由丹麦Kehlet 教授提出,他发现外科术后并发症并非由单因素所致,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基于此,他提出将多种策略相结合,优化围术期诊治及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围术期心理及生理的创伤应激,加快术后康复进程。ERAS 理念提出后得到了多学科领域的认可。
应激源强度、个人易感性、承受能力等均可影响应激反应,小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易产生手术应激反应,影响诊治与护理效果。研究表明,麻醉药物对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具有抑制作用。由于肱骨骨折外科手术时间较长,患儿受伤部位暴露,对此可加速患儿体温流失,加快患儿机体代谢能力,增加机体耗氧量,加重其心脏负担,从而诱发心率失常、躁动等不良反应。穆林静研究指出,在围术期对肱骨骨折患儿实施基于ERAS 理念的护理措施,对患儿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研究将ERAS 理念引入小儿肱骨骨折围术期中,结果发现观察组苏醒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苏醒期观察组BG、AD、Ins、Cor 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基于ERAS 理念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儿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病情恢复。原因分析为,ERAS 理念的护理区别于常规护理干预,通过术前缩短禁食、禁水时间,并允许术前补充葡萄糖,不仅能避免患儿因无法忍受口渴、饥饿等产生哭闹行为,减少患儿不适感,还可刺激机体胰岛素释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患儿手术耐受度,有利于患儿康复。术前使用抗生素,能预防手术感染事件发生,还可减少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术中采用综合性保温措施,能稳定患儿机体温度,降低应激反应,确保患儿凝血功能、代谢功能等正常运行,维持机体正常生命体征,避免出现术中躁动、心律失常、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术后鼓励患儿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等可促进其肢体血液循环,预防患者肌肉挛缩等并发症发生,可有效加速患儿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疼痛与负性情绪可相互影响,延缓疾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可见基于ERAS 理念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儿情绪状态,减轻其疼痛程度。术前主治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属进行访视,可构建良好医—护—患关系,减轻患儿陌生感,术前超前镇痛不仅能减少术后患儿对镇痛药物的需求,还可减弱患儿主观疼痛意识,减轻患儿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提高患儿遵医行为,改善其情绪状态;另一方面,术前通过安抚患儿家属情绪,对其实施健康宣教,能使家属对手术方案、治疗效果等有一定的认知,消除其慌乱感、无措感,为患儿树立康复自信。此外,术后主动予以患儿镇痛药物,针对疼痛剧烈的患儿,采用转移注意力方式,可有效稳定患儿情绪,减轻患儿痛苦。
综上所述,以ERAS 理念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肱骨骨折患儿加快恢复,减轻创伤应激,调节患儿情绪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还有助于减轻患儿主观疼痛感。但本研究尚未进行长期随访,远期康复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