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聆,卢明,孟明哲
(1.焦作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河南 焦作 454002;2.焦作市人民医院 护理部,河南 焦作 454002)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死亡率高达25%,长时间进行透析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维持性血液透析为一种肾脏替代疗法,但长时间透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全程规范化护理是具有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状况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提高其身体机能,但该护理疗法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时,其发生率效果不佳。健康教育可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医护人员和病患进行交流沟通时,需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时做出改进对策,此举效果较好。本文旨在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全程规范化护理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焦作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2 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联合组91 例,常规组91 例。联合男60 例、女31 例;年龄40~79 岁,平均(60.55±8.44) 岁;体质量指数19.22~26.11 kg/m,平均(23.11±2.55)kg/m。常规组男62 例、女29 例;年龄40~81 岁,平均(59.98±8.33)岁;体质量指数19.21~26.15 kg/m,平均(23.18±2.59)kg/m。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1) 均接受持续性血液透析;(2) 持续时间≥2 个月;(3) 透析频率>2 次/ 周;(4) 治疗依从性好;(5) 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严重贫血者;(2)精神疾病的患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者;(5)近期有手术史或输血史。
常规组采用全程规范化护理:(1) 采用宣传手册方式,宣讲健康知识,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2) 对患者进行透析、药物指导告知患者饮食和护理注意事项;(3) 制定康复训练,推动患者进行有氧运动。
联合组采取健康教育护理:(1) 首先进行全程健康教育,通过举办健康讲座,进一步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2) 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技术服务时,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和心理状况,进一步提供健康保健知识服务,如入院介绍,血液透析服药、饮食、功能锻炼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3) 各科室及门诊应根据科室医疗特色,制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或宣传册,定期以各种形式向患者进行指导,集体上课每月不少于1 次;(4) 建立微信群,更好地为患者饮食、运动提供护理与服务,上传知识视频,保证患者了解血液透析治疗的意义。
两组患者均护理3 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3 个月后从疾病认知、健康知识掌握、维持性血液透析技能掌握、居家饮食知识四个方面评估,每个方面25 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健康知识掌握越好。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如患处出血、内瘘闭塞、感染、动脉瘤样扩张。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人数/ 总例数)×100%。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出院1 个月后利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满分100 分,不满意:70 分以下,满意:70~90 分,非常满意:90 分以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内容包括生活职能、心理健康等方面,分值0~100 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s) 单位:分
透析期间,联合组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5.49%,低于常规组的1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联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护理前,两组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3 个月后,两组SF-36 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联合组SF-36 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 单位: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挽救患者的生命,也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过渡方法。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除了包括由慢性肾炎发展而至的尿毒症,其他如糖尿病、高血压而导致的尿毒症也是患者进行维持性透析的常见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虽可有效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长期反复的透析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且预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研究表明,规范化管理能够使得患者从知识、饮食提供支持,但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因此研究需要探究减少内瘘发生的护理方法。
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明健康教育联合全程规范化护理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有效,而健康教育联合全程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更明显。分析原因为规范化的管理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提升患者自身抵抗力,改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通过宣教、营养指导等措施,提高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本研究还发现,透析期间,联合组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健康教育联合全程规范化护理,能够降低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为健康教育联合全程规范化护理期间充分结合患者疾病,血液透析结果给予科学性、规范性护理措施,通过运动能够提高患者身体机能,进一步控制病情的同时维持机体功能,减少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等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明显。此外,联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提示健康教育联合全程规范化护理,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医护人员通过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认知病情,调整其心态,有利于患者以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心理面对社会和家庭,同时通过护患交流更好地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个月后,联合组SF-36 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健康教育联合全程规范化护理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传统的护理模式,患者出院后与医护人员联系较少,而在健康教育联合全程规范化护理中,通过确定循证问题,寻找循证依据,出院后通过集体授课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对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且患者可通过电话随访或微信平台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该护理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一方面可为出院后患者的康复提高可靠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联合全程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