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风
近日,“上海市文联文艺家大讲堂”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2022年首讲。首场活动邀请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王苏,围绕“文化自信从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开始”主题做讲座。王苏教授从学会如何用声音和语言“绘画”入手,向大家示范讲解了如何通过掌握声音的四大基本技能,以及眼神、表情、肢体的运用,做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为文字赋予生命。以下是她的讲座摘要——
我是1982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的,1986年到上海戏剧学院当台词老师。我觉得中国的语言文字特别美,所以36年来,除了教学以外,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这么美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而且让老百姓也能马上掌握这门技巧,学会用声音表达。这是我最近十几年来努力探索追求的一个方向。
我们知道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代表思想的,它不代表特定的情感。为什么那么说?特定的情感要通过演员的语气语调来表现,因为同样一句话写在纸上,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可是不同的人说,他表达的情感完全不一样。
从朗诵的专业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用声音和语言来“绘画”。如何做?要做到八个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首先,我要解释前四个字:绘声绘色。就是用声音的这支笔将作者写在纸上的文字立体起来,为它画上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让它形成一个又一个丰富的声音的画面,让聆听者走进画面里去感受其中的景、物、人、事,并且和画中的人物一同去呼吸、一同去生活,一同去经历、一同去成长、一同去感受、一同去思索,最后,希望聆听者和我一起来创作和完成这幅作品。
用声音来绘画,我们要掌握语言绘画的工具,即四大基本技能。第一,音量的大小,大不能喊破,小要让对手听得见,大小之间的层次越多越好。第二,声调的高低,就像钢琴,低八度到高八度在一个音量上,低不能压挤,高不能冒泡。第三,语速的快慢,快而不乱,每一个字都要说清楚。练的时候节奏由慢到快、由快到慢,慢而不断。为什么慢而不断?用什么来延续?我用我的眼神,用我的气息来延续。第四,力度的强弱,强到弱控制好气息及唇牙齿舌要配合好,强到弱之间也是层次越多越好。这四大基本技能再穿插运用叠加重合,让它组成一个非常好听的交响。
掌握了四大基本技能以后,你自己就知道哪儿“画”得还不够,哪儿“画”得还要更好一点。此外,我们还要掌握重音和停顿。重音是代表思想的,重音不同,意思就不一样了。比如“我知道你很会唱歌”这句话,如果重音点在“我”字,意思就是:我知道你很会唱歌,别人不知道我知道;点在“知道”上,意思是:我知道你很会唱歌,你别谦虚了;点在“你”上,表示的是:我知道你会唱歌但我不知道别人;点在“唱歌”上,表示的是:你唱得非常好,我知道你很会唱歌,但你会不会跳舞我不知道。所以我们在表达一篇作品的时候,重音的点特别重要,就看你的语言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停顿也是一样的,一句话中标点符号不一样,他的意思表达也会完全不同。但是在表达作品的时候,还有一种停顿特别重要,就是情感的停顿,是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出现的。我们看过《朗读者》节目,大家回想一下,很多的朗读者在会议室中接受董卿采访时,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叙述自己的爱情故事、创业故事或跟孩子相处的故事时,有很多种没有标点符号的停顿。这些停顿往往非常感人,感动得让董卿掉了眼泪,感动得在场的观众落泪,他们自己也哽咽得说不出话。但是大家再回想一下,当他走出小会议室,走到观众面前的时候,再拿起别人的作品,或者拿起自己作品开始朗读时,这些停顿通通不见了,只留下了标点符号的停顿,就不那么感人了。
掌握了重音、停顿以后,还要掌握语势。有三种语势:一种是上行,一种是平行,一种是下行。语势上行,往往代表小孩、幼儿、婴儿,代表的情感往往是比较高兴的、愉悦的、兴奋的、惊喜的,代表的物件是薄的、短的、轻的、小的。平行语势一般代表的是青壮年,情感是庄重的、冷静的、客观的、公正的,代表的物件是有重量的、有厚度的、中等的。下行语势,可想而知就是代表中老年人。下行语势情感上是代表痛苦的、悲伤的、沮丧的,物体就是庞大的、沉重的、厚度更大的。在收音机里,我们能够听到的语势特别多。儿童节目、音乐类轻松的节目都是上行语势,新闻播音员用的一般是平行语势。
掌握了语势以后,我们要掌握类比。这是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任何艺术都用得上。类比其实有很多种类别。色彩比较难以类比,但是我们尽量要用我们的声音类比出来。我们音乐家经常用类比来作曲,比如说贝多芬等。还有一种类比就是情感的类比,笑的时候,我记住了我肌肉的状态、呼吸的状态、声音的状态、身体的状态,再把它类比出来。我悲哀的时候,也同样要记住悲哀时的状态,用我的声音,用我的生理的类比把它体现出来。
朗读诗篇时,每一句不同感觉的诗词都需要我们为它添加线条和色彩。不同的节奏、不同音量的大小、不同声调的高低、不同语速的快慢、不同的停顿和重音、不同的类比都要表现出层次感。这才是一首读起来好听的诗!
其次是,声情并茂。它是指用眼神来绘画。因为光是靠声音只等于完成了一半,另一半要靠你的眼神、面部表情还有动作仪态共同来完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眼神是心灵的窗户。当你的声音绘画与眼神绘画合并时,就能更好地完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我看过很多演员唱苏州评弹《情探》,但是我觉得最绘声绘色的是徐丽仙老师。我听她唱琴,每一个字,字字有情,字字有画,字字有泪,唱得非常好。每次听,她的每一个喘息、每一个拖腔,都让我感动,真的百听不厌。
还有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盛小云,我看过她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现在的作品真的是质的飞跃。飞跃在哪?她用眼睛来帮她唱。我们的眼神是可以说话的。评弹演员真的不要浪费自己的眼睛。评弹演员表演时,就往那一坐,就靠他的声音,靠他的嘴上功夫以及一些肢体语言来帮他,没有更多辅助的东西。那就不要浪费你的眼神,让你的眼睛帮着你说话。如果眼神传递的情感准确的话,那就更加感人。这就是声情并茂。
我讲座的题目是“文化自信从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开始”。我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字非常自信。我曾到意大利访问半年,我跟意大利的艺术家交流的时候,他们特别喜欢我的朗诵,他们觉得中国的语言怎么那么美。我所诵读的但丁、彼得拉克的诗,他们都是烂熟于心的。我用中文读了以后,他们觉得这是听到的最美的但丁的诗、彼得拉克的诗。我告诉他们,中文非常美,它有四声调,加上入声,再配合声情并茂,表现力就更加丰富了。他们也觉得好得不得了。所以每次我们在一起讨论开会,他们总说,要先听王苏老师朗诵。因此,我觉得我们应当特别自信,我们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是非常美的。
我们学习朗诵不是为了当朗诵艺术家,而是学会一种生活方式。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高兴和欣喜的事,你可以找一首诗或自己写一首诗来朗诵,它会使你的心情更愉悦。相反,你遇到了伤心难过的事,你也可以找一首诗来倾诉,也许你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了。久而久之,你会把诗和朗诵当作你的朋友,让它陪伴你,让你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