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学习源动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探究—基于上海市8 所高校实证调研分析

2022-10-10 15:01施冰心
关键词:贵校绩点学习态度

施冰心,刘 成

(上海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93)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他指出:“校风和学风既影响和决定着,又反映和体现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成效。”[1]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行为习惯不好等现象,从而直接导致其累计绩点较低、挂科多、毕业难等问题。学习动力按照作用方式有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之分。内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而推动学习的一种力量,它以动机为核心,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自觉性、努力程度等主要因素。外部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目标、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的一种学习力量,受到外界的激励或压力所推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施予的激励作用(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激励)[2]。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理论。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作为其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提出用以解释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当前国内研究者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是对自我效能感内涵的研究:有研究者主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对自己能否胜任某一任务的认知[3];有研究者提出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推测和判断[4]。二是就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和动机的实证研究:有研究者对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学业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和预测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显示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情绪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四类学业情绪的预测率在5.7%~30.1%,成就动机在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情绪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5];有研究者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和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能够负向作用于拖延行为,消极应对的方式能够正向作用于拖延行为”[6]。

学习动力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原动力,是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7]。基于此,大学生学习源动力是指直接推动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激发学习信念、锻炼学习能力并将之导向某一目标的学习行为。因此,本研究围绕大学生对学习动力认知及学业状况,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情况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找到影响大学生学习源动力的相关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策略。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课题组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来自上海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地方高水平建设高校和一般普通院校的学生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750 份,有效回收率为94.3% 。样本分布上,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占54.3%,地方高水平建设高校占比为34.9%,其他类型高校占比10.7%。学生学历层次方面,以本科生为主,占比92.4%,研究生学历占比5.1%,专科生占比2.5%。性别比例上,男女生比例约为6∶4。年级分布上,以低年级为主,2018 级、2017 级学生占比71.5%。政治面貌上,以共青团员为主,占比83.9%,中共党员及预备党员占比8.5%。学生干部经历上差别不太明显。

调查数据处理工具为SPSS21.0 软件。具体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方差分析、交叉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

1. 大学生的学业状况分析

学业成绩是衡量大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8]。一方面,部分学生学业压力大,绩点低,有挂科现象。分析发现,19.7%的学生绩点低于2.5(不含2.5),其中低于1.8(不含1.8)的达到3%。另一方面,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差异。“双一流高校”学生没有挂科的比例超过72%,分别高出其他两类高校7%和11%;而其他类型高校的学生中挂科课程超5 门的人数是“双一流高校”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生之和的两倍。累计绩点方面,“双一流高校”学生累计绩点为3以上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高校近30%,累计绩点为4 以上的学生比例最高。

2. 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认知情况分析

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会对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评估,以便衡量自身学业情况。分析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行为发现学校层级越高,学生的学习行为越积极、正面。具体表现: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在课堂上采取积极的学习行为较多,消极行为较少。如将“认真听课”作为第一选项的综合平均得分(满分为10 分)最高为6.93,而将“课堂上玩手机游戏”作为第一选项的综合平均得分最低仅为2.04,将“早退或不来上课”作为第一选项的综合平均得分最低仅为0.5,详细见表1。

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则可以依据其学习行为和学习规划来衡量。调研发现,学校层级越高,学习态度越端正,评价越高,学习规划越仔细,越具体。具体表现:91.41%的双一流高校学生表示自己有学习规划,其中有学习规划但未执行规划的学生比例最低为25.26%,低于拥有同类行为来自其他类型高校学生的31.58%和来自地方高水平建设高校学生的29.96%。而暂无计划和还没考虑过计划方面,来自双一流高校学生比例仅为8.59%,其他类型高校学生拥有这一行为的比例高达13.16%,详细见表2。

表 1 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评价(/综合平均得分)Tab. 1 The class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universities

表 2 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学习规划情况(/%)Tab. 2 The study plan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universities

3. 教师对大学生学习动力影响情况分析

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能力和激发学生动力的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课题组通过运用方差分析发现,教师的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具体体现:“您觉得贵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如何?”与“上课认真听讲”积极行为之间关系值p值为0.035,小于0.05,说明教师的学术水平与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的积极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此外,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影响。课题组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与“锤炼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促进学习动力”之间的关系值p值为0.008;“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与“激发远大理想对促进学习动力”之间的关系值p值为0.006;以上p值均小于0.05,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教师在授课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具有显著相关性。

(二)学习源动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1. 学习目标不远大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得知:当前部分大学生将学习目标放在取得好成绩,保持领先的位置;具备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和实现亲人的美好期望等方面。如在被要求对自己的学习动机按照优先级排序时,“取得好成绩,保持领先的位置”“具备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以及“实现亲人的美好期望”成为大学生排序的前三选项,而“为民族振兴、国家进步做贡献”“经常感到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的学习动机则被排列在最后,详细见表3。由此可见,设定好学习目标是大学生学习的关键一步,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涯中目标不够远大,功利性较强。

表 3 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综合平均得分)Tab. 3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universities

2. 课堂表现力不佳

通过分析“近一学期来在课堂上您通常会(请按照优先级排序)”选项发现:第一选择为“看手机资讯或看其他书籍”、“聊天”或者“睡觉”的学生挂科率为54.7%,绩点2.5(不含2.5)以下的高达37.9%,且超过20%的同学认为自身学习态度很差不太好,详细见表4。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存在浅尝辄止、不求深究的情况,课堂教学中存在缺乏参与性和积极性、表现力不佳等现象,甚至出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不良行为。部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这些不良现象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激发学习源动力。

表 4 课堂中将非学习行为作为第一或第二选择的学生挂科、绩点及自身学习态度情况(/%)Tab. 4 Course failure , GPA , and learning attitudes of students who view non-learning behaviors as priority in class

3. 自主学习性不高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意识,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性学习的转变[9]。分析发现,一方面有学习规划但未能执行的学生挂科比例高达39%,累计绩点在2.5(不含2.5)以下的学生比例为22.5%,分别比有学习规划并长期执行的学生高出16%和4%。另一方面经常复习的学生挂科比例为16.6%,且挂科3 门以上为3.3%;绩点在2.5(不含2.5)以下为14.2%;而考前一周和三周开始复习的学生挂科比例为33.5%,挂科3 门以上为9.8%;而绩点在2.5(不含2.5)以下比例高达21%。由此得出,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出现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等情况。

三、学习源动力的成因分析

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行为习惯差等现象,从而直接导致其累计绩点较低、挂科多、毕业难等问题。为进一步找到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课题组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大学生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

(一)内在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大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评价与学校校风、教师授课水平和学术水平评价、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对课程思政的态度等相关。大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的不同认知直接影响对学校校风好坏、教师授课水平高低和学术水平强弱、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效果和课程思政的态度。“如何评价您自己的学习态度”样本与“您认为贵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如何”“您觉得贵校教师的授课水平如何”“您觉得贵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如何”“您觉得贵校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做得如何”“您觉得贵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方面做得如何”的p值分别为0.002,0.001,0.002,0 和0.002,p值均小于0.01,说明大学生对自身学习态度评价与对学校校风、教师授课水平和学术水平评价、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课程思政的态度等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二)外在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课题组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您觉得贵校教师的授课水平如何”与“如何评价您自己的学习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451,“您觉得贵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如何”与“如何评价您自己的学习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425,因而说明教师的授课水平、学术水平与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用卡方检验得出,“您觉得贵校教师的授课水平如何”与“遇到不感兴趣的课程时,仍按时上课听讲”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41(p< 0.05),意味着教师不同授课水平对学生学习行为呈现出差异性。“您觉得贵校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做得如何”与“遇到不感兴趣的课程时,仍按时上课听讲”,“遇到不感兴趣的课程时,自己学习其他课程知识”分别呈现出0.01 水平显著性(chi= 31.235,p= 0 < 0.01)和(chi= 30.867,p=0 < 0.01),说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三)教学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课堂教学中教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学习动力、学校学风评价和革命文化精髓激发学习动力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分析发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与“锤炼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促进学习动力”之间的关系值为0.369,p= 0.008;“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与“您认为贵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如何”之间的相关系数值0.450,p= 0.00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与“您觉得贵校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做得如何”之间相关系数值为0.446,p= 0.001。以上p值均小于0.01,因此,这些足以说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与“锤炼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促进学习动力”“您认为贵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如何”“您觉得贵校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做得如何”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

四、建议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受到其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和教学环境的多重影响,因此,激发大学生学习源动力应注重从大学生自主认知、教师育人能力和在校教育教学环境三个层面考虑。

(一)认知:促进革命文化与思政课程相融合

一是以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品格和革命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行为。“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积极与教师交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为正相关关系。因此,应加强大学生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品格和革命价值观教育,用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品格和革命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0]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载体,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素养,为正确认识、科学辨别、理性传承革命文化提供基本立场和世界观、方法论指导;要深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教育,为大学生树立为民族振兴、国家进步做贡献的学习目标提供理论支撑;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重点,结合党史,深入开展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教育,用革命先辈的真实事迹,讲好中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和革命品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途径,深植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品格,肩负革命使命的道德土壤和氛围,培养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浸润: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其一,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要着重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作用。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全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1]因此,专业课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教师自身也应当加强革命文化学习,提升革命文化素养,加大革命文化与专业课程相契合的力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其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需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构筑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局面,增强课程育人主渠道的实效性。如前文所述,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拥有积极学习行为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具有正向作用。因此,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越彻底,越深入,教师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越能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

(三)升华:打造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教育

第一,以培育身边榜样为重点,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科创达人等先锋作用,积极开展朋辈教育。以党员、学生骨干、科创达人为重点,发挥典型榜样作用,开展学风建设。针对挂科多、绩点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行为差的学生,通过选聘成绩优异、学有余力、积极乐观、热心集体的党员、学生骨干担任朋辈讲师团导师,为其他同学补习挂科率较高的基础性课程,帮助他们开展学习、提升学习自信、增强学习能力。

第二,依托校史资源,开展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以学风和校风为重要表现的校园文化。依托专业社团,开展革命文化学习、研究和传承工作,如充分发挥红色场馆资源,开展红色研学之旅;通过发掘校史、校友中的革命先辈故事,依托校史馆、档案馆、校园优秀历史文化建筑等,大力开展学校革命文化研究,积极宣扬革命精神、革命品格和革命价值观。采取培育大师剧和引进红色革命电影、传统剧目等形式,结合重大时间、事件节点,开展播放爱国主义主旋律电影、高雅艺术团体进校园、校园大师剧巡演等形式,宣传革命文化,积极营造健康的学风和校风。

猜你喜欢
贵校绩点学习态度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写给我的信
感谢信的写作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致校长的一封信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学分制下绩点设定形式探讨
学分绩点制的探索与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中心成立发来贺信
六种学分(绩点)制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