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10-10 13:25赵文生刘亚娜张晓鸣
淮海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毛细干扰素支气管炎

赵文生,刘亚娜,张晓鸣

毛细支气管炎是好发于2~6个月婴幼儿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患儿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且据相关研究[1-2]表明,约80%的患儿是由该原因引发的毛细支气管炎。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常会出现肺部哮鸣音及喘息等症状,随病情逐渐加重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发绀、面色苍白等症状[3]。故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氧疗、药物治疗为目前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较为常用的方式,而重组人干扰素α1b为近些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常用药物,但其剂量的使用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4]。基于此,本研究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剂量对患儿肺功能、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剂量(高剂量:4 μg/kg;小剂量:2 μg/kg)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小剂量74例)和研究组(高剂量77例)。对照组男40例,女34例;年龄3~10(7.14±2.25)月;病程2~13(6.76±1.19)天;家庭背景:城市39例、农村35例。研究组,男45例,女32例;年龄2~10(6.52±2.46)月;病程3~15(7.13±1.25)天;家庭背景:城市42例、农村35例。纳入标准:(1)2组患儿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诊断标准[5];(2)临床资料完整;(3)发病至就诊时间≤15 d;(4)年龄<2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及危机病症,存在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2)存在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3)既往存在喘息病史者;(4)近3个月内接受抗病毒或其他药物治疗者。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2组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即患儿入院后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 mg,批准文号H20140474)0.5 mg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上海信宜金朱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199902333,规格:2.5 mg)2.5 mg混合加入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2次/天,每次治疗时间10~15 min,治疗5~7天。在上述基础上,研究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40,规格:10 μg)每次4 μg/kg,对照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每次2 μg/kg,均予以雾化吸入,具体方法如下:将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溶于生理盐水中至总体积为2.5 mL,应运用PARI空气压缩泵雾化器进行治疗,调节参数:流量>6 L/min,20 min内治疗完毕,2次/天,均连续治疗5~7 d。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疗效:治疗7 d后进行判断。显效:用药治疗后,患者咳嗽、喘息、发热、肺部哮鸣音、三凹征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均较用药前缓解,肺部仍存在少许哮鸣音或消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加重[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肺功能:治疗前及治疗后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esistance,RR)、潮气量(volume tidal,VT)、呼气吸气时间比(inspiratory time/expiratory time,Ti/Te)、达峰时间比(time to tidal peak expiratory flow/expiratory time,tPTEF/tE)。(3)炎性因子: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抗凝、离心,随后将分离的血浆置-20 ℃保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4、炎性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IL-10水平。(4)免疫功能: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抗凝、离心,随后将分离的血浆置-20 ℃保存,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5)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1%,对照组为87.8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儿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2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RR、Ti/Te水平低于对照组,VT、tPTEF/t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治疗前、后RR、VT、Ti/Te及tPTEF/tE水平比较

2.3 2组患儿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后,2组患儿炎性因子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IL-4、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治疗前后IL-4、IFN-γ、IL-10水平比较

2.4 2组患儿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后,2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2.5 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3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情况,占比5.19%;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情况,占比2.70%,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433)。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起病急、病情复杂,病变主要发生在细小的支气管上,属于特殊类型的肺炎[7]。喘鸣、喘憋、三凹征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特点。此外,毛细支气管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由于患儿年龄小,用药需谨慎,故临床上常予以雾化吸入性治疗为主[9]。

重组人干扰素是一种作用于病毒的人白细胞干扰素,其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可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有着较强的抗病毒功效[10]。有相关研究[11]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明显抑制病毒扩散,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病毒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及预防中。本研究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予以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对比不同剂量的药物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采用低剂量的对照组与采用高剂量的研究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这与M Czerwiński等[12]学者报道相似,表明不同剂量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均可有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RR、VT、Ti/Te、tPTEF/tE水平改善幅度更大,这表明高剂量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这与以往研究[13]结果类似。当毛细支气管出现阻塞时,患者的肺功能也会受到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呼气时间的明显延长,RR、Ti/Te水平会出现逐渐降低的情况,VT、tPTEF/tE水平会呈现逐渐上升情况,且毛细支气管的阻塞情况也随之变化。由于经雾化吸入后可加快支气管痉挛的缓解,而增加用量可使分泌物、坏死细胞的清除效果得以提升,从而进一步的改善患者支气管狭窄及阻塞的情况,继而促进小气道功能的恢复。

有较多学者[14]指出,重组人干扰素α1b通过雾化吸入后,可有效抑制病毒对于细胞的复制,同时可快速的将病毒清扫,增强纤毛运动,抑制患儿气道炎症状态。但Wiater等[15]研究也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效果与使用剂量相关。IFN-γ是一种具有广泛免疫调节作用的淋巴因子,在人体内起到免疫调控的作用,可促进抗原呈递和提高巨噬细胞溶酶体活性;IL-4、IL-10参与机体的炎性反应,是临床公认的炎症因子[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儿IL-4、IFN-γ、IL-10水平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儿IL-4、IFN-γ、IL-10水平改善幅度更大,这与李成周等[17]结果相似。说明高剂量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患儿机体免疫状态及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目的。

相关研究[18]表明,T淋巴细胞亚群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过程。CD4+可诱导和增强T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而CD8+是一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具有抑制CD4+及诱导靶细胞凋亡的作用[19]。当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CD4+、CD8+保持一定的比例,功能上相互影响,相互拮抗,共同维持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平衡。亦据研究[20]指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D4+、CD4+/CD8+水平下降,而CD8+水平升高,表现免疫功能存在受损现象。本研究中患儿治疗前CD4+、CD4+/CD8+水平检测结果与上述研究变化水平相似,治疗后2组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下降,研究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高剂量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且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表明药物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均可有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但高剂量治疗较低剂量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炎性症状、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毛细干扰素支气管炎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金属3D打印复合毛细芯孔径配比对环路热管特性影响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295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宇航级平板式毛细泵环路热管研制成功
浅谈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