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 吴飚
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为乙肝)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治疗不及时易诱发肝硬化或肝癌等疾病,危害患者生命[1]。乙肝治疗原则通常为结合病情的对症用药,病毒复制期采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免疫功能紊乱时使用调整免疫药物,肝损伤时使用保肝类药物等[2]。常用抗病毒药物主要有2类,一类为核苷类似物,代表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等,存在易耐药、疗程不固定及易复发等缺点;另一类是干扰素类,有短效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之分,具有疗程固定和不易耐药等优点,但不良反应多[3]。为探究干扰素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乙肝的疗效,本研究分析了某医院诊治的8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2月某院收治的乙肝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4~56(28.87±4.58)岁;病程5~16(7.36±3.12)年。观察组男25名,女15名;年龄25~51(27.13±5.24)岁;病程5~14(6.32±3.88)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患者或其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目的,配合度高,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无过敏史;(4)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其他肝部疾病者;(2)已进入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近3个月内服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4)患有精神系统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片(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H20052237)进行治疗,每天1次,1次0.5 mg,空腹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J20070055),每周一次,一次180 μg,皮下注射,2组患者连续治疗48周。采用罗氏公司LightCycler 2.0荧光定量扩增仪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表达情况,罗氏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患者HBeAg水平;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680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
1.4 观察指标 (1)转阴率: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治疗后HBV-DNA转阴例数/总例数×100%;HBeAg转阴率=治疗后HBeAg转阴例数/总例数×100%。(2)肝功能水平: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ALT和AST水平(ALT的正常范围为5~40 U/L,AST的正常范围为8~40 U/L)。(3)临床有效率。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是明显减轻,肝功能恢复正常,HBeAg和HBV-DNA转阴;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了好转,肝功能指标在正常值的1~2倍范围内,HBeAg和HBV-DNA转阴;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出现了加重的现象,其肝功能以及血清学标志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全身疼痛、皮肤瘙痒、白细胞减少等。
2.1 2组患者抗病毒疗效比较 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抗病毒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比较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期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我国乙肝患病人数众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疾病预防及治疗成为临床的艰巨任务。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随着乙肝疫苗的出现及筛查力度的加大,HBsAg检出率明显下降。乙肝患者治愈的前提是HBV-DNA和HBeAg转阴及HBeAg血清学得以转换,患者尽早停药,降低因疗程延长而增加的耐药性风险[5]。西方学者认为,刺激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是实现病毒学指标转阴和提升血清学指标应答率,进而治愈乙肝的关键[6]。
乙型肝炎病毒属较小的双链DNA病毒,其基因属双链不完全环状脱氧核糖核酸。致病机制是破坏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进而导致肝损伤而致病[7]。恩替卡韦为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可与HBV聚合酶底物脱氧鸟苷三磷酸竞争,抑制病毒活性进而阻止病毒复制,通过阻断乙肝病毒聚合酶启动,减少RNA转录为DNA数量,具有起效快、抑制病毒强、不良反应比较少的优势[8-9],但高耐药性使其在长期治疗中抗病毒作用会减弱。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另一种抗病毒药物,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加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及转录,降低体内病毒水平,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而且对免疫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10-11]。其可改善经恩替卡韦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激活患者的免疫功能,主动攻击病毒[12]。由于两种药物抗病毒作用的靶点不同,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存在协同发挥抗病毒疗效的可能[1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连续治疗48周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ALT、AS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这与沈肖红[14]、曲燕燕等[1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发挥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热、全身疼痛、皮肤瘙痒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有研究[16]证明,长期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患者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多,有可能影响总体的治疗效果。因此,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型肝炎中要尽可能缩短药物使用疗程,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型肝炎较单一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HBV-DNA和HBe Ag转阴率,但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相对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中应尽可能缩短药物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