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飞
(德州市陵城区中医院影像中心 山东 德州 25350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具有漫长病程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其治疗难度较大,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给患者带来痛苦。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后患者的病变范围以脊柱为主,还容易累及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病变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会导致患者脊柱强直程度、纤维化程度加重,使其病情发展速度加快,对其预后十分不利[1],因此,临床上认为需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予以重视,对骶髂关节病变尽早诊断,以便及时治疗。影像学方法是临床上对于骶髂关节病变开展诊断工作的主要手段,X线属于基础诊断方法,但X线对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高,易出现漏诊和误诊,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在骶髂关节病变中应用较多,其图像清晰度较高,为探讨X线、CT及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进行诊断的价值,本文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德州市陵城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德州市陵城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性71例,女性29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7.21±9.80)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病程为(7.49±2.13)年。纳入标准:①符合强直性脊柱炎国际脊柱关节炎协会(ASAS)诊断标准[2],确诊强直性脊柱炎;②因出现脊柱活动受限、腰骶部及关节疼痛,怀疑患者伴发骶髂关节病变,需检查以明确病情;③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全程保持意识清醒,可正常交流,配合检查;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在认知及精神层面存在障碍者;②脊柱肿瘤患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对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开展X线、CT及MRI检查。
X线检查:设备选择德国西门子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患者以仰卧体位接受检查,对其骶髂关节进行X线摄片,获取骶髂关节图像后,由2名具有丰富X线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负责阅片和诊断。
CT检查:设备选择美国GE公司128层Optima 680型号CT机,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20 kV、150 mAs,层厚3 mm,层间距2 mm,对患者骶髂关节开展多层的薄层扫描,患者以仰卧体位接受检查,在获得CT多层扫描数据后,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图像重建工作,由2名具有丰富CT诊断经验的医师负责阅片和诊断。
MRI检查:设备选择德国西门子3.0T Verio超导磁共振成像仪,配备体部相控阵线圈。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检查,检查范围为骶髂关节,扫描方位为轴位、冠状位,扫描序列为T1WI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T2WI离散时间序列,获得骶髂关节在不同方位、不同序列的MRI图像后,由2名具有丰富MRI诊断经验的医师负责阅片和诊断。
①以ASAS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对比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X线、CT及MRI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②比较X线、CT及MRI对于骶髂关节不同程度病变、骶髂关节不同类型病变的诊断符合率。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依据ASAS诊断标准,有63例患者证实发生骶髂关节病变(病变程度为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14例,病变类型为关节软骨囊肿23例、关节面侵蚀21例、关节面下骨质囊变19例),其余37例患者无骶髂关节病变。依照诊断金标准,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MRI在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方面均高于X线、CT诊断,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X线、CT及MRI检测结果 单位:例
表2 X线、CT及MRI诊断效能对比[%(n/m)]
MRI诊断Ⅰ级骶髂关节病变的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CT诊断(P<0.05),X线与CT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Ⅱ级、Ⅲ级、Ⅳ级骶髂关节病变,X线、CT及MRI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三种检查方法对于骶髂关节不同程度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比较[%(n/m)]
MRI诊断关节软骨囊肿的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CT诊断(P<0.05),X线与CT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三种检查方法对于骶髂关节不同类型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比较[%(n/m)]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慢性进行性脊柱炎性病变,其发病较早,部分患者在幼年时期就可能发病。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范围集中于脊柱中轴关节,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晨僵、腰背疼痛等症状,其胸廓活动范围被限制,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其脊柱往往会发生畸形改变,脊柱生理曲度丧失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骶髂关节病变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腰骶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也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会加重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因此,为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需在患者发生强直性脊柱炎后对其骶髂关节是否发生病变进行明确,以便及时发现骶髂关节病变,及时对其进行处理[3-4]。
影像学方法是对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诊断的主要方法,以X线、CT、MRI较为常用。X线检查属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检查时的操作相对简便,可通过对患者骶髂关节进行摄片,对骶髂关节是否发生病变进行观察,但X线图像的清晰度不高,X片往往无法清晰显示微小的病变,导致微小病灶被漏检,且由于X线无法立体显像,其图像为平面图像,部分解剖结构发生重叠的病变往往无法在X片中显示[5]。CT这种检查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于患者骶髂关节开展了多层扫描,从而获得扫描部位的多层数据,再利用后处理软件对骶髂关节的CT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立体重建图像,可对骶髂关节解剖结构以清晰显示,医师可仔细观察骶髂关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CT检查在软组织检查时存在局限性,其对于软组织缺乏高分辨率,在对于部分软组织病变进行诊断时,其诊断结果受到影响[6-8]。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通过在多个方面对骶髂关节实施扫描,可获取在不同方位对患者骶髂关节的影像图,在不同方位显示骶髂关节情况,对骶髂关节解剖结构的细节予以清晰显示,还可观察到骶髂关节面发生急性炎症、慢性结构损坏的征象,对骶髂关节病变情况予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弥补了X片的清晰度不高、CT的软组织分辨率不高等局限[9-11]。
本研究中依次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开展了X线、CT及MRI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后发现,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MRI在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方面均比X线、CT更高,而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MRI的准确性优于X线和CT,可减少漏诊和误诊。进一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对于骶髂关节不同程度病变、不同类型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显示,MRI诊断Ⅰ级骶髂关节病变、关节软骨囊肿的符合率均显著高于X线、CT诊断(P<0.05),说明MRI还可对骶髂关节病变的程度、类型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为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究其原因为X片对骶髂关节无法做到立体显像,CT图像的软组织分辨率不足,且X片和CT均无法显示骶髂关节面的急性炎症及慢性结构损坏。
综上所述,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应用MRI对于患者存在的骶髂关节病变可灵敏、准确地检出,其诊断价值优于X线和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