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救能力提升的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2022-10-10 07:08轩,冷辉,罗羽,舒勤,林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士官咨询卫生

陈 轩,冷 辉,罗 羽,舒 勤,林 莉*

(1.陆军第78集团军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陆军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

战现场救治是战时卫勤保障中保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环节,卫生士官作为战伤救护主力军,其战救能力与部队战斗力生成息息相关。随着部队编制调整,卫生士官分岗位、专业、层次及类别培训成为必然趋势。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将卫生士官分为初、中、高3个层级,要求卫生士官在掌握现代战伤救治策略的基础上,具备较强单兵救护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然而,我军卫生士官在职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训用不符、教育特点把握不准、卫生人员综合能力不强、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卫生士官战救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提升初级卫生士官战救能力,满足战场急救“白金十分钟”需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对初级卫生士官的训练内容进行规范,但针对初级卫生士官战救能力提升的任职培训课程还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初级卫生士官战救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旨在提升战救能力的课程体系,以期为开展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提升培训对象战救能力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包含5名成员,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2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人;两人有丰富的士官培训和管理经验,两人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课程体系构建经验,一人有丰富的野战护理教学经验。研究小组设计访谈提纲,了解培训需求,查阅相关资料,初步拟订培训课程体系,集体讨论,遴选咨询专家,随后编制、发放、回收专家咨询问卷,整理、分析专家意见后进行小组讨论。

1.2 初步拟订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课程体系

通过文献分析法,依据陆军军事训练大纲、陆军护理专业士官训练内容、《美军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CCC)指南》相关内容和国内外战救能力、初级卫生士官的概念,采用关键词和主题词相结合的方式,查阅数据库中关于初级卫生士官培训的相关文献。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以培训课程体系框架为核心,由一名有访谈经验的研究人员与2020年11月来我院参加培训的6个基层卫生单位的16名卫生士官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对象均有在综合演训活动中承担战伤救护工作的经历。访谈后48小时内对访谈内容进行转录、整理和编码,分析访谈结果。研究人员按照实践性和重要性原则,对指标进行筛选,初步拟订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课程体系,包括1级指标3项,2级指标12项,3级指标54项。

1.3 专家咨询

1.3.1 遴选咨询专家 遵循专家权威性和代表性原则[1],选取医学教育、临床教学、战伤急救、卫生勤务、医疗管理5个方向的25位专家。遴选标准: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参与过战现场救护相关培训工作或自身战救素养较高;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直至咨询结束;对本领域有深入研究,提出的意见具有参考价值。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6%,权威系数均 >0.8。

1.3.2 编制咨询问卷 研究小组编制的专家咨询问卷分为3部分。(1)前言: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填写方法。(2)专家信息:包括基本资料、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熟悉程度从非常熟悉至不熟悉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值1.0、0.8、0.5、0.2、0分;判断依据包括参考文献资料、理论分析、实践经验、直观感觉4个维度,参考文献资料维度赋值0.40、0.30、0.20分,理论分析维度赋值0.30、0.20、0.10分,实践经验维度赋值0.20、0.10、0.05 分,直观感觉维度赋值 0.20、0.10、0.05 分。(3)指标重要性评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重要至不重要,依次计5~1分。每项指标后均设删除、增加和修改意见栏,方便专家备注修改意见或建议。

1.3.3 专家咨询及指标筛选 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研究小组通过电子邮件和微信发放、回收问卷。两轮问卷发放间隔3~4周。每轮问卷回收后,由研究小组成员整理、分析,以重要性评分>3.5分、变异系数<0.25的标准对条目进行筛选,咨询结果趋于一致后停止咨询。

1.4 确定指标权重

采用百分位权重法[2]确定指标。(1)以最高评分与指标相等为评分标准,权距值取1.0。(2)将各项指标在排序位次上的频数与其分值相乘,得到该项指标的得分值。总得分为各项指标得分值之和。(3)指标权重系数计算方法为该项指标得分值与总得分的比值,以小数表示。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由双人录入Excel 2012软件并核对,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专家积极系数以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Kendall's W值和变异系数表示,指标权重采用百分法,课程筛选采用德尔菲法。

2 结果

2.1 专家意见集中与协调程度

两轮专家咨询后,3个一级指标的算数平均值为4.79~5.00,13个二级指标的算数平均值为4.59~4.95,62个三级指标的算数平均值为4.26~4.96,专家意见较集中。

协调系数大的同时变异系数<0.25,表示协调程度高。本研究中,第一轮专家咨询后,一、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s W值分别为0.013、0.179和0.195;第二轮专家咨询后,一、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s W值分别为0.132、0.101和0.186,两轮专家咨询的变异系数为0.000~0.083,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较高(见表1)。

表1 两轮咨询中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2.2 专家咨询结果

第一轮专家咨询后,研究小组成员整理、分析13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一级指标修改为“战场救护基本理论”“战场救护基本技能”“战场救护模拟演练”,对所属条目按照救护流程及模块进行拆分;删除不符合指标筛选原则的两个二级指标,合并、删除、增加部分三级指标,将最初拟订的54个三级指标调整为62个。第二轮专家咨询中,专家对各级指标的意见基本一致(见表2)。

表2 基于战伤救护能力提升的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课程体系

3 讨论

3.1 基于战救能力提升的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课程体系的适用性

研究小组在前期收集学员及基层单位培训需求时发现,现阶段卫生士官任职培训内容的前瞻性、适用性不强,基层单位对最新救护材料、救护技术及救护理念的培训需求较高,认为现阶段的培训方式过时、层次低,训练内容与实战要求脱节,主要表现为训练内容与战场环境特点结合不紧密,考核标准和方式传统、单一,未能形成常态化考核评估机制,专业发展路径不清,训练枯燥,难以达到“以评促训、以考促训”目的。近年来,我军重视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性,军内多家单位已常规开展战现场救护实践技能训练[3-4]。从夏德萌等[5]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军卫生士官救护培训存在突击式学习的情况,再加上缺乏连续性培训和专业指导[6],致使培训对象战伤救护能力无法提升。研究小组针对现阶段培训内容适用性较差、不利于提升初级卫生士官战救能力、基层单位战救人才需求无法满足等问题,将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放在解决课程内容与学员需求不符上。大部分初级卫生士官综合素质不高,未接受过系统的战救培训,因此不能简单照搬或增减院校培训内容,应侧重专业内涵发展建设,从初级卫生士官职业发展需求出发,以职业教育、战救能力培养等为抓手,从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适用性较强的任职培训课程体系。删除一些与战伤救护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增加战伤救护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比如,初级卫生士官主要承担单兵救护任务,而演练方案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等属于卫勤专业内容,专业性过强,不适合初级卫生士官学习。研究小组讨论后没有纳入专家建议增加伤员设置、演练环境设置、导调控制、标准化伤病员的建立等高级卫生士官需掌握的内容,对相关条目进行合并、删除。4位专家建议增加传染病救援、雪灾救援、火灾救援、洪灾救援内容,研究小组认为其不属于战场常规救治事件,初级卫生士官阶段并不开展此内容的学习。同时,研究小组结合专家意见,遵照战场救治一体化流程及阶段救治理念,采用阶段式救护、班组对抗式救护等教学模式,加强初级卫生士官单兵作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将相关二级条目内容修改为演练方案实施、自我评估与总结,注重学员体验,融入发现问题、制订计划、反思、改进等环节,确保任职培训课程体系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使本研究构建的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体系能够为相关机构开展教学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3.2 基于战救能力提升的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课程体系的针对性

在以能力提升为本的培训模式下,需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满足军事体制变革需要,突出培训差异化、课程模块化特点,开展定制式培训[7]。战救能力是卫生士官的核心能力,提升卫生士官战现场单兵救护能力,对提高战时卫勤保障效率,稳固战斗力意义深远。构建个性化、适用性强的任职培训体系,培养战救能力成为卫生士官队伍建设新方向。随着实战化教学培训的不断推进,战救能力培养成为卫生士官培训的常规内容。国外卫生专业士兵培训体系较完善[8],刘辉等[9-10]从岗位胜任力角度构建卫生士官培训及评价指标体系,但针对初级卫生士官的培训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认为目前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主要为单位自主教学、缺乏系统性培训等[6]。传统培训模式因为教学时间短,课程体系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学员归属感不强,很难实现训、用一体。本次研究中,专家建议增设火器伤、冲击伤、武器伤、肢体离断伤、挤压伤等战场常见战伤处置技术。研究小组前期观察发现,从致伤机制角度进行救护评估,对初级士官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初级卫生士官掌握的技术多为传统的战救六大技术,按照受伤部位开展常见战创伤知识技能培训,既能与学员原有知识、技能衔接,又能使其对伤员救护形成整体认识,形成救护思维,实现理论实践互促,提升学习效果,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连续性。因此,研究小组以陆军军事训练大纲为依据,整合现代化救治策略及最新战伤救治理念,以受伤部位持续性评估救护为主进行课程设计。模拟演练模块具有寓教于乐、沉浸式角色扮演的特点,而初级卫生士官年纪轻、乐于尝试新事物,可采用游戏式教学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次研究发现,初级卫生士官普遍认为参加大型卫生比武竞赛、跨区演练的机会较少,缺少展示自我的平台,可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小型比武竞赛活动,以赛促训、以赛促改,激发初级卫生士官训练热情。此外,有专家指出,思政教育、信息保密教育、战斗精神培养、军人职业伦理与道德教育等有利于自我学习、自我反省。研究小组讨论后决定从部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日常训练管理特点,将专家建议增设的单兵军事技能体能、极端环境身心适应力、职业伦理与道德和原有内容相结合,形成二级指标“素质教育”,将能力与思维培养贯穿教学全程,降低理论知识讲授的比例,促进初级卫生士官能力提升。本研究针对战救岗位职责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员体验与专家建议,提高任职培训课程体系的专业性、针对性,促进学员个性化、全面发展。

3.3 基于战救能力提升的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课程体系的灵活性

现行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固定学时、固定教材,无法及时对接岗位需求,人才培养作用有限。目前,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交叉课程,存在理论教学占比较大且无法应用于实践等问题,课程体系的灵活性、系统性、连贯性不足。研究小组坚持实用为本原则,采取理论与技能分开教学、相互促进的模式,采纳专家建议,将一级指标分为“战场救护基本理论”“战场救护基本技能”“战场救护模拟演练”,形成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模拟演练的课程体系,提高其实践性、灵活性。一级指标中战场救护基本技能、二级指标中战场常用救护技术赋值最高,充分说明常规性开展战现场救护训练的重要性,与杨晓旭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符合我军卫生士官的角色职能。不同基层单位对战救专业的理解存在差异,在卫生士官能力素质培养时也各有侧重点,培训中对各模块的关注度也有所差异。因此,课程设置时要结合学员和单位需求,做好培训前期调研工作,及时了解培训需求,灵活调整课程和学时,做到课程内容与单位需求、个人发展有机融合,提升战救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语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基于战救能力提升的初级卫生士官任职培训课程体系,设置“战场救护基本理论”“战场救护基本技能”“战场救护模拟演练”3个一级指标,研究过程严谨缜密,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是,由于时间限制,目前只对部分指标进行实践。研究小组成员与各保障单位协作,针对初级卫生士官文化基础差异,在培训前期调查后,依据培训对象学习特点适时调整培训内容,以保证培训效果。今后,笔者还将通过实践检验该课程体系的有效性,结合部队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修订和验证,形成更加全面、客观,实践性更强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士官咨询卫生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士官晋级培训中的应用
智取红领巾
目标军营,出发!
浅析士官教员队伍建设的可行性
士官院校开展士官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出路
卫生歌
讲卫生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