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雷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普外科 江苏 南京 211200)
胆囊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位于人体右肋骨下肝脏后方,呈梨形,具有浓缩及储存人体胆汁的作用[1]。胆囊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其发生与感染、肿瘤、炎症等原因息息相关,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恶心等[2]。复杂胆囊疾病属于胆囊疾病的一个分支,常见的复杂胆囊疾病有急性胆囊炎等截至目前为止,复杂胆囊炎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为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我院特别开展了本次研究。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64例复杂胆囊疾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对半分为两组。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67岁,平均(36.79±5.23)岁,病程最短为11个月,最长为13年,平均病程为(3.46±1.01)年;研究组分别包括男女患者各18例、14例,患者年龄区间在21至69岁,平均(36.82±5.21)岁,病程区间为10个月至11年,平均(3.51±0.99)年。将两组患者基础数据进行对比,未发现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本次研究具有开展价值。
纳入标准:(1)通过文字展示、语言叙述等方式了解本次研究具体内容后,表示自愿参与配合此次研究患者;(2)凝血功能正常患者;(3)身份证明资料齐全患者;(4)年满18周岁以上患者。
排除标准:(1)存在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患者;(2)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孕妇;(3)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采取同规格的全身麻醉。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使用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具体操作为:医务人员在手术开始时协助患者保持头高脚低的姿势,向右侧抬高约20°左右;在患者肚脐下缘选择穿刺位置,并进行穿刺孔穿刺,对患者实施四孔穿刺,在穿刺成功后为其建立CO2气腹,使用腹腔镜对患者进行探头检查,观察其具体的病灶位置,确认无误后使用电钩对患者病灶的切除与剥离,利用电灼将其胆囊动脉进行凝固,凝固完成后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清除,同时防止引流管。
1.2.2研究组
该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具体操作如下:与对照组患者保持相同手术体位,在麻醉生效后对其进行四孔穿刺,穿刺成功后利用手术刀分离与胆囊存在粘连的其他部位,如若胆囊三角位置出现粘连,不用强行对其剥离,可利用钝性剥离的方式进行胆囊与胆囊管交界部分的剥离,利用电钩解开患者胆囊部位,吸取其中的胆汁,降低胆汁污染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的胆囊部位进行切除,在手术结束后对其进行引流管插管。
1.3观察指标
(1)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术中补液量。
(2)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腹腔引流量。
(3)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2.1患者手术情况
根据表1所得数据可知,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长显著长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补液量明显多于研究组,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具体手术情况
2.2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由表2所得数据可知,两组相较而言,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著差于研究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2.3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根据表3所得数据可知,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组间所得数据差异较大(P<0.05),见表3。
表3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胆囊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其诱发原因较多,例如肿瘤、炎症、感染等,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恶心等[3]。由于胆囊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其中的重要的作用,因此,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疑似胆囊疾病的临床症状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4]。
复杂胆囊疾病属于胆囊疾病的一个分支,为病因复杂或治疗难度较高的胆囊疾病的统称,常见的复杂胆囊疾病有急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等[5]。截至目前为止,复杂性胆囊炎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顾名思义,其操作方式为通过手术操作打开患者腹腔,对其进行病灶切除,这种手术方式造成的手术切口较长,对患者形成的创伤较大,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腹腔脏器形成较多干扰,患者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并且患者术后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6]。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复杂胆囊疾病患者愿意选择一款安全系数较高的手术方式,因此,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以及次全胆囊切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因胆囊区域严重粘连形成的分离困难等情况发生,并且逆行切除的解刨关系明确,是从胆囊底部进行分离切除,同时利用电凝钩向胆囊颈部推进[7]。此手术有效解决了因患者胆囊三角显露模糊导致的手术对患者机体形成的损伤,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此手术对患者形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较快,有效的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且过手术恢复期后,不会在手术部位留下明显疤痕。但并非所有复杂胆囊疾病患者均可采取此手术方式,例如胆囊层次不清患者,会加强该手术的难度,导致手术效果无法保证。虽然这种手术对患者身体形成的创伤较小,但在术后仍容易出现漏胆、胆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8]。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模式,该手术能够保留患者少部分胆囊后壁,不强行剥离胆囊三角位置的粘连可以有效的避免因剥离导致的胆囊三角受损等情况发生[9]。该手术在处理患者胆囊三角区域时也比较灵活,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于近壶腹部结扎切断患者的胆囊管,也可选择在其黏膜面进行胆囊管内口缝合。由于手术同为逆行切除,因此,对于存在胆囊层次不清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容易出现胆囊床与胆囊壶部分离胆囊壁时存在分离时间较长等问题;手术经验不足的医生,还可能对患者的胆囊床深处的肝脏或者靠近后三角壶腹部下缘处的肝管形成损伤[10]。并且,手术后也存在出现继发胆总管结石等情况,因此,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对患者的胆囊造成挤压,同时把握好分离胆囊壶腹部以及周围组织的角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合我院手术治疗经验,两种手术模式相较而言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更为便捷,手术过程中仅仅需要对患者的胆囊前壁进行切除即可,无需对胆囊床后壁进行切除,避免了因分离胆囊后壁而造成的渗血等情况发生。但实施次全切也有需注意的问题,例如切开患者胆囊后容易出现结石散落等情况发生,因此手术医生需要严格对其进行检查,避免结石遗留在患者腹腔,并且在患者术后需严格实施腹腔引流术。根据我院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可知,相较于腹腔镜下逆行切除术而言,对复杂胆囊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输血量和补液量,患者的恢复情况也更好,术后通气以及住院时间更短,患者的腹腔引流量更接近于正常值,并且手术的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手术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在复杂胆囊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