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焦作 胡振兴 周亚楠 李蕊佳
企业家精神日趋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文章对45篇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结果显示多数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层面,鲜有学者开展跨层面研究,且在某一层面得出的结论未必适用于其他层面。本文从纵、横向两个视角分别将企业家精神划分为若干层次,并对其驱动作用、影响因素、变量测度进行简要述评和总结,发现企业家精神的跨层次划分、制约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量表开发等,是该领域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从纵向层面划分企业家精神,以往研究主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生存环境和工作范围。石鹏程、许磊(2006)首次将企业家精神分为三个层面:关注个人特质与成长环境的个体层面;关注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战略与生存环境的组织层面和关注范围更广的社会层面。以后学者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家精神的划分进一步推广。李长书(2011)依据各自载体的不同将企业家精神分为以创始人为载体的个体企业家精神、以企业高管为载体的团队企业家精神和以全体员工为载体的公司企业家精神。朱乾等(2012)认为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主体存在嵌套关系,将企业家精神分为个人、团队、公司、区域/行业、社会/国家五个层面。综上,对企业家精神的纵向层次划分,学者们各执己见。本文倾向于朱乾等(2012)将企业家精神分为个人、团队、公司、区域/行业、社会/国家五个层面。
从横向层面划分企业家精神,以往研究主要依据考察对象的具体职能和角色扮演。张晓娟、童泽林(2012)将企业家分为以创造利润为使命的商业企业家和以创造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为使命的社会企业家。张维迎(2013)认为企业家不仅包括对原有技术进行破坏性创新的商界企业家,还包括对传统价值观念、市场规则进行创新的制度企业家。陈劲等(2020)认为企业家精神可分为以创业为核心的创业企业家精神、以创造社会价值为核心的社会企业家精神、以提升产品品质为核心的工匠企业家精神和以解决社会及环境问题为核心的共益型企业家精神。总之,如何横向划分企业家精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难有定论。本文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将企业家精神划分为商界企业家精神、制度企业家精神和社会企业家精神。
1.纵向层次企业家精神的驱动作用。对个人企业家精神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企业家个体。刘中艳、聂慧敏(2021)认为个体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可通过发扬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来激发个体的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王敏、田林林(2012)认为个体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企业家的创业意愿和能力,促使企业家挖掘市场机遇,从而推动企业开展创业创新活动。但随着团队理论和企业家精神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人们逐渐意识到相较个人创业,团队创业更能提升企业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团队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倪诗淼等(2016)认为创业团队的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冒险精神有利于创业团队把握市场机会,增加企业成功的概率;而创新精神又能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绩效。Chen M H(2010)认为创业型领导具备风险承担能力、主动性和创新性,这些特质能激发创业团队成员的创造力。此外,更具企业家精神的领导者和更具创造力的创业团队能共同促进新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随着团队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内部不断蔓延,公司企业家精神应运而生。李倩等(2019)认为在转型经济的背景下,公司企业家精神能引导企业开展风险性、创新性的商业活动以获得竞争优势,进而提升公司的财务绩效和新产品绩效。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差异以及行业特征差异所呈现出的企业家精神也存在差异。朱乾(2016)认为区域企业家精神一方面能够以技术创新和创业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从而推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以创业的方式缓解就业压力。徐远华(2019)认为在那些平均企业规模较大、国有产权比重较高、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内,企业家精神更能正向影响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随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针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也扩展到社会/国家层面。 王永强(2021)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创业创新活动,从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李继强(2021)认为企业家勇于创新、不屈不挠的精神不仅能够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还能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横向层次企业家精神的驱动作用。对商界企业家精神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商业企业家群体。刘育才(2020)提出在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冲击下,商业企业家更应弘扬坚忍不拔精神,直面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推动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商业高质量发展。余向前等(2021)认为企业家精神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热情,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
对制度企业家精神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渴求制度变革的企业家群体。Li Sun S等(2015)发现制度企业家通过改变市场游戏规则对那些采用原规则的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从而推动采用新规则的更多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刘茜等(2020)认为实践型制度企业家能够提高社会各界对改善营商环境的参与度、支持度,从而优化营商环境。
对社会企业家精神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以创造社会价值为导向的企业家群体。王晶晶等(2014)认为高层管理人员发挥社会企业家精神能够提升公司绩效,推进企业成长。安德斯·伦德斯特罗姆 (2016)认为社会企业家的出现可能会妥善处理好当前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企业家精神对市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升企业动态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绩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企业家精神对公司的生存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1.纵向层次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企业家精神存在于个体身上,因此影响因素研究也从个体入手。王金枝、肖覃(2019)认为个人企业家精神受企业家个性特征或心理特征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影响。李娟、马丽莎(2020)认为企业家精神不仅受个人特质的影响还受到营商环境的影响,好的营商环境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并推进企业家精神的发展。随着共同创业的现象越来越多,相关研究的焦点也从个体转向创业团队。Bostjan Antoncic等(2001)认为企业内部组织环境如组织价值观念、组织支持等均能正向影响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此外,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对新产品的需求、行业发展等同样促进创业团队精神发展。雷红生、陈忠卫(2008)发现高管团队内部发生感情冲突会削弱高管成员间的感情,影响成员间的沟通频率与质量,导致成员们集体创新、共担风险、协作进取的意愿下降。将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进一步扩展到公司企业家精神。张翔、丁栋虹(2016)认为创业型领导与战略柔性能够正向促进新创企业公司企业家精神的发展。Jeffrey S Hornsby等(2002)认为高层管理者若支持组织内的创新活动,便能倡导和保护员工的创新想法、为创新活动提供资源或专业技术等,从而促进企业的创业和冒险活动,推动公司企业家精神的发展。Mueller S L等(2000)认为文化通过影响个人特征和创业动力,从而影响到公司企业家精神的发展。
部分学者在研究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是考虑到各个行业和地区的发展差异。朱永华等(2020)通过对我国5个中东西部城市的企业家精神进行测度,发现武汉企业家精神与其他城市存在差距主要归结于创业环境不乐观、政府创新投入不足、人才建设存在不足和金融体系不健全。Goetz S J等(2001)认为地区的创新氛围能够正向影响企业家的创新活动。社会/国家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则是将更广泛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Mark A. Dutz等(2000)认为政策措施不仅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王丽敏等(2014)认为企业家自身个性特质、企业的资源及创业环境三者共同促进了企业家精神的形成。
2.横向层次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对商界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针对商业企业家群体。邢晓东(2019)经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能够打破融资约束,从而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李言、张智(2021)认为改善营商软环境可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进而激发城市的企业家精神;而营商硬环境则是强调企业家在该地区背景下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两者共同构成了营商环境,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对企业家精神的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对制度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针对渴求制度变革的企业家群体。马晓静(2013)认为研究影响制度企业家精神的因素可以从两个视角出发:在制度理论的视角下外部环境对制度企业家施加的压力、制度企业家自身经历、素质等特征均会对制度企业家精神造成影响;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变化、技术变化等能够为制度变迁提供动力,促进制度企业家精神的发展。Sarma S (1996)认为制度企业家在特定时间、位置和结构中的行为能够影响制度变迁。
对社会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针对以创造社会价值为导向的企业家群体。徐数(2013)认为政府层面对法律制度上给予松绑和支持,利用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克服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和建立社会企业家网络平台可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保罗·C.莱特(2011)认为企业家的基本能力、个性特征、生活经历等因素均已被验证与企业家精神存在关联性。此外,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文化特征对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同样不可忽略的。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因素主要有:包含个人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特征的企业家个体素质;包含人文、经济、政务等外部环境的营商环境;包含性别、学历、婚姻、健康状况、年龄、职业和收入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公司战略柔性。通过梳理影响企业家精神因素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明确培养企业家精神的路径,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发展。
1.企业家精神的后置变量测度。当前我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主要通过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但并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李倩、秦浩(2021)围绕创新发展、绿色环保、经济结构、开放程度和共享和谐五个方面,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而李强(2021)则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测量企业绩效主要包括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两种方式,但由于大多数公司不愿公开真实的绩效数据,且研究表明主观评价与客观数据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所以学者们更多采用主观测量法。郭惠玲(2014)在研究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时,便利用包括企业竞争力、利润增长情况等五个题项构成企业绩效的量表。
测度公司动态能力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利用相关指标描述动态能力,龚一萍(2011)认为动态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评价指标进行度量,如生产性资产更新率、市场占有率等;另一种是主观评测法,设计测量量表来描述企业的动态能力,如余向前等(2021)通过构建四个题项的量表来测度公司动态能力。
我国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度量主要是利用主观评测法,且均是在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修正。阎秋序(2017)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网络四个方面,设计了商业模式创新量表。 张金艳(2020)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效率型”和“新颖型”,并通过16个题项来衡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情况。
2.企业家精神的前置变量测度。营商环境是个多维的复杂概念,想对这个概念准确测量难度较大,所以我国学者主要通过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来衡量营商环境。韩书成等(2021)利用金融发展程度、市场化程度、政务环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四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营商环境。
张翔、丁栋红(2016)在测量企业的战略柔性时,利用Li、Liu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国境建立起战略柔性量表来衡量企业的战略柔性。王德才、赵曙明(2014)则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利用七个题项来测度企业的战略柔性。性别、年龄、健康状况、职业、婚姻、文化水平、收入共同构成了人口统计变量。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家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程度,而企业家的婚姻情况、年龄、健康情况和收入对企业家精神是否产生影响却鲜有涉足。
企业家的个人素质不仅包括品质、特征还包括知识素养以及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作风和能力。当前无法通过单一变量来描述这个多维概念,因此需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来衡量企业家的个体素质。此外,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大多基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风险偏好这几点特征来与企业家精神建立联系,个人素质的其他方面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有待研究。
本文以45篇国内外文献为研究对象,在对企业家精神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划分若干层次的基础上,主要关注了企业家精神的作用路径、影响因素和变量测度三个问题,发现我国企业家精神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研究不足:缺少企业家精神的跨层面研究;制度企业家的影响因素研究鲜有涉足;对企业家个人素质的衡量大多从单一因素出发,缺少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当前许多文献所使用的各种量表均是国外的研究成果,未必适合我国国情。本文从多维度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为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