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莉
(甘肃省岷县和平小学,甘肃岷县 748400)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维度的能力,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而是将过多的教学资源集中在“写”和“译”这两大模块,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不但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对他们考试成绩的提升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对此,小学英语教师务必树立起“多元培养”的意识,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大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要围绕“听力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和“交际习惯培养”这三个方面制定、实施系统性的策略。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本质上来说,“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输出和信息摄入的互动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只有率先拥有了良好的信息摄入——也就是“听”的能力,交际活动的开展才能够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将对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作为交际能力养成工作的第一环,要通过丰富材料形式、突出场景存在感和完善双语教学等策略来强化训练效果。
听力训练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并不是非常“稀罕”的项目,很多教师都会在日常练习和考试中安排相应的环节。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听力材料几乎都是对话性质的,材料中的人物多以“你一言我一语”的形式进行交叉性的信息输出,从而组成一段具有一定篇幅的素材。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对话逻辑的形成,却很难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构建起应对长篇结构性材料的辨听思维能力,这就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听力思维的形成和听力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小学英语教师要在组织听力训练时,有意识地提高其他形式的听力材料的比重,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和当前阶段的训练目标来引入叙述性、议论性的听力材料,让学生的听力训练更为丰富、全面,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例如对于“Shopping”这一单元的听力训练,教师可以选择如“The plan of Mr.White”“How to spend a day with 2 dollars?”等具有较强故事叙述性和行为指示性的英语短文作为听力材料,也可以根据本单元中的核心词汇、句式和语法来自行编写、录制相同类型的材料,并在问题设计上突出对学生情节性、观点性等信息的辨听能力的考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确保学生在听力训练中不受“打扰”,多数小学英语教师会选择一些纯粹的语音材料作为训练素材。其实人的交际活动大多是在充满各种背景音的场景下开展的,很少有绝对安静的场合供人们进行纯粹的对话沟通,因此太过强调听力材料的“纯粹性”反倒不利于学生真正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完善。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听力材料进行一定的改造,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表现不同生活场景和事件的背景音,一方面增强这些材料的场景代入感,让学生的代入式交际思维得以有效形成;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深度挖掘关键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当然,这种背景音的大小、种类、数量也要进行科学控制,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强的干扰。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How can I get there?”这一单元的听力训练时,就可以在材料中加入一些表现街道上人群交谈、车辆行驶而过、商家沿街叫卖等“市井气”十足的声音,让学生一听就知道这是一段发生在马路上的、路人之间的日常对话,从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出现在练习和考试当中的听力训练固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听力能力,但是这种强化更多是技能层面的,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听力训练的认知仍旧停留在“考试工具”层面,无法形成正确的应用意识。为了扭转这种片面的观点,小学英语教师要将日常的教学活动开辟为组织听力训练的第二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理解效果和课程进度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英语在教学用语中的比重,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最为真实、自然的英语听力信息,促使学生从这些信息中提炼出指导自己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资讯,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应用思维实现有效突破与发展。
例如在非知识讲解性的行为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以“Let’s open 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45”或“Look at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these sentences on your notebooks”等句子来替代对应的汉语内容,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也要突出“An excellent answer”“Good job”或者“There is one mistake in your answer,try to find it out”等英语句子的存在感。
在进行信息摄入能力培养的同时,小学英语教师要将对学生的信息输出——即“说”的能力塑造,作为一项核心环节来对待。对于这一方面的教学,小学英语教师要对学生口语表达的平台和形式进行拓展、优化,围绕交际游戏、生本互动以及主题活动三大核心来构建完备的训练体系,从而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对游戏活动没有“抵抗力”,并且经常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悟性,这理应成为一项宝贵的资源。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要转变对于游戏的成见,将游戏转化为开展口语表达训练的载体,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以及训练目标,设计、组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游戏,让学生能够在享受游戏之轻松、刺激的同时,实现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化。同时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来进一步推进训练效果的优化和提升,从而将“寓教于乐”的理念落到实处。
比如为了增强学生的口语描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I get it!”的游戏:将学生按照“强弱结合”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二人小组,每组以“抓阄”的方式确定参赛顺序;小组中一人面对黑板,一人背对黑板;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名词或动词,面对黑板者要在不做动作、不借助道具且不提及黑板上词汇的前提下,单靠英语描述引导搭档猜出黑板上的内容;待所有小组都参加完两轮比赛后由教师加以统计,猜中率最高且用时最短的一组为获胜方。
小学生是喜欢“抱团”的群体,他们面对教师时也许会感到一些胆怯,但是在和同龄人相处时却能表现得非常自然、外向,这种特点可以成为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优势条件。小学英语教师要在训练当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之间互动对话的比重,将更多的课堂资源和时间交给学生,通过提出若干个符合学生生活经历和兴趣的问题来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彼此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可以邀请几个学生向全体师生说一说自己和同伴的交流内容。如此一来,学生的口语表达可以得到更多的现实支撑,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生活趣味的正向引导,从而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对于“At the farm”这一单元的口语表达练习,教师可以提出诸如“Have you ever gone to villages?”或者“What kind of farm work have you ever done?”等问题供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生活或劳动经历和同桌、朋友进行分享,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出现的核心词汇和句式来表达,看看谁的经历最丰富有趣,谁的表达更流畅。
交际并不等同于漫无目的的“侃大山”,有质量的交际活动必然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的,而这有利于学生语言逻辑和交际思维的形成。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小学英语教师还要在口语表达训练中加入更多的主题活动成分,根据学生们的兴趣、能力、生活经历以及当前的教学、训练内容,选择一些学生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社会热点作为交际话题,组织学生围绕某一话题以演讲或辩论等形式进行口语表达,通过这些活动来进一步增强英语口语练习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素材和表达元素的深度整合、利用和开发,从而使训练成果得到更大程度的巩固、扩大和优化。
比如,在春季到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The mos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about Spring”或者“My favorite plant of Spring”等作为话题,鼓励学生撰写一篇简单的演讲稿在全班师生面前进行演讲,或者围绕“Is it necessary for us to take a vacation in Spring?”等话题来设立两个对立的观点,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小规模的英语辩论赛。这种话题能够激起学生的表达欲,从而使学生在具体交流中提高“说”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任何一项能力的形成中,教师的指导和训练所起到的更多是指明方向、传授技法的作用,而真正成果的取得还是要依靠学生日复一日的练习。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落实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上,通过对“碎片时间”的利用以及家校合作机制的引入,来为有关工作的成果取得提供长效保障。
小学生的在校学习相对不是很紧张,大多会有一些“碎片时间”,这些时间虽然无法被用来开展大规模的活动,但可以得到有效的重视和利用,以便发挥出“聚沙成塔”的作用效果。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选择大课间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以英语“听”“说”为形式的交际活动,并且可以结合学生互动的形式来具体组织,通过这种方法来让学生逐渐习惯、爱上英语交际,从而将这一方面的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诉求。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并指定其中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各组在每天的大课间进行一次英语对话,就当天的学习体验、校园趣事或最近的一些趣味经历、社会新闻等进行交谈,也可以互相讲一段自己看过的英文小故事等,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英语交际的习惯。
任何一项教学成果的取得都不能只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还必须依赖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和配合,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基于这一事实,小学英语教师还要在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大力引入家校合作,一方面帮助家长意识到培养、强化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家长提供开展居家辅导的资料和建议,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化能够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向助力。比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让学生为自己念几段最近学过的英语课文,或者和学生一起根据课文中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如果家长的文化条件允许,教师甚至可以建议家长每周挑一天作为“英语日”,这一天学生和家长以英语为载体进行居家对话,以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这些活动的内容可以由家长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分享给教师。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策略,小学英语教师还要重视对丰富的课外资源的利用,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且内容健康的英语电影、歌曲,让学生观看、欣赏,并将其中的英文对白、歌词等作为学生听力、口语表达训练的材料,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英语交际训练的乐趣。
综上所述,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变成一台又一台“记录仪”,而是要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表现自我、提升自我,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小学英语教师要切实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围绕“听力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和“交际习惯培养”这三个方面制定、实施系统性的策略,帮助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并通过多个渠道实现英语信息的输出、接收、整合能力的综合强化,让英语真正成为一门语言,成为一种社会沟通工具,从而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和英语核心素养的稳步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