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艳
(三明市园林中心,福建 三明 365000)
2020—2021年,在开展福建省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福建省被子植物新记录2属4种,分别是尤溪县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喜雨草(Ombrocharisdulcis),福州市闽侯县福建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采集的条叶百合(Liliumcallosum),南靖县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普洱姜花(Hedychiumpuerense)和三明市罗拔顶采集的圆舌黏冠草(Myriactisnepalensis),均为福建省首次记录。其中,喜雨草属 (Ombrocharis)和黏冠草属(Myriactis)为福建省新记录属。现予以报道。
喜雨草(图1,A~C)为唇形科(Lamiaceae)喜雨草属(Ombrocharis)多年生草本。高20~30 cm。茎直立,下部无叶,上部通常具5对近等大的叶,叶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边缘除基部外均具密而粗的圆齿状锯齿,叶片上面疏被小刺毛;花序顶生,总状,被极短下曲的短绒毛,连短总梗长4~7 cm。花萼钟形,11脉,二唇形;花冠白色,长6~8 mm,冠筒短且宽,冠檐二唇形;雄蕊4,着生在冠筒中部;小坚果4,卵珠形。
该种产湖南西部、广西,为福建省分布新记录[1]。2021年11月12日采集于三明市尤溪县尤溪九阜山省级保护区,分布于林下沟谷处,海拔约1250 m。凭证标本(YX20212003542)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FJFC)。
喜雨草是奥地利植物学家韩马迪(H.Handel-Mazzetti)在湖南武冈发现的,并被当做一个新属、新种发表在《中国植物志要》。之后国内外的植物学家就再未发现喜雨草的踪迹,直到近些年才被湖南、广西植物学家重新发现[2-3],此次在福建的发现为首次记录。喜雨草的发现丰富了福建的物种多样性,为戴云山脉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喜雨草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喜雨草生于常绿阔叶林下,分布海拔较高,喜阴湿环境,在福建省尤溪县发现的喜雨草分布点海拔高度(330 m)与原分布海拔高度(1250 m)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待进一步观察。
喜雨草属为多年生草本。茎不分枝,下部无叶,上部具叶,被毛。叶具齿裂。轮伞花序由具3花的聚伞花序组成,排列成顶生的总状花序。冠筒短而宽,冠檐二唇形。小坚果4,卵珠形。单种属,产我国湖南西部、广西[1]。福建省为首次记录。
A~C为喜雨草;D~F为条叶百合;G~I为普洱姜花;J~L为圆舌黏冠草图1 福建省4种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条叶百合(图1,D~F)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植物。鳞茎小,扁球形,直径1.5~2.5 cm;茎高50~90 cm,无毛;叶散生,条形,有3条脉;花单生或少有数朵排成总状花序;苞片1~2枚;花梗长2~5 cm,弯曲;花下垂;花被片倒披针状匙形,长3~41 cm,宽4~6 mm,中部以上反卷,红色或淡红色,几无斑点;花丝长2~2.5 cm,花药长7 mm;子房圆柱形;蒴果狭矩圆形。
该种产广东、广西、河南、江苏、吉林、辽宁、内蒙古、台湾和浙江,福建省分布新记录[4]。2021年8月15日采集于福州市闽候县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布于山坡或草丛中,海拔182~640 m。凭证标本(FZ2021002587)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FJFC)。
普洱姜花(图1,G~I)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花属(Hedychium)植物。假茎1.2 m;叶无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背面具长柔毛,基部圆形或楔形,先端尾状;穗状花序圆柱形,轴密被长柔毛;苞片狭卵形。花冠筒白色,5.2~6 cm;侧生退化雄蕊白色;唇瓣白色;花丝白色;花药白色;子房4~5 cm,密被长柔毛;蒴果长卵球形,2.5~4 cm,钝具3角,具长柔毛;种子红色。
该种产云南南部,福建省分布新记录[2]。2020年5月14日采集于漳州市南靖县福建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于阴湿水沟边、山涧,海拔1300~1600 m。凭证标本(NJ2020000154)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FJFC)。
圆舌黏冠草(图1,J~L)为菊科(Asteraceae)黏冠草属(Myriactis)多年生草本。根茎短,横走;茎直立,基部径达1 cm;分枝粗壮,斜升,光滑;中部茎叶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边缘有大锯齿或圆锯齿,下部沿叶柄下延成具翅的叶柄,柄基扩大贴茎;头状花序球形或半球形,径1~1.5 cm,单生茎顶或枝端,多数头状花序排列成疏松的伞房状或伞房状圆锥花序;两性花管状,顶端4齿裂;瘦果压扁。
该种产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西藏和云南,福建省分布新记录[3]。2021年9月3日采集于三明市三元区罗拔顶,分布于山坡山谷林缘、林下、灌丛中。海拔1250~3400 m。凭证标本(SM2021000286)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FJFC)。
黏冠草属为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头状花序小,异型,在茎枝顶端排列成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有长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两性花花柱分枝扁平;瘦果扁平;无冠毛,但果顶全有黏质分泌物。该属约10种,分布亚洲及非洲热带地区[5]。福建省为首次记录。
致谢:感谢福建省尤溪县水利局陈善思老师,三明市疾控中心宋纬文老师和福州植物爱好者鸟叔给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