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羽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上海 200233)
元宇宙赋予各行各业更具颠覆性的想象空间,不同群体基于自身视角阐述起元宇宙的模样, 可以说,一千个元宇宙,一千个哈姆雷特。 元宇宙概念虽暂无权威定义,但也渐渐在探讨声中初具雏形。目前可以明确地是:其一,元宇宙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互、融合与映射且随时保持在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其二,元宇宙有其自身一套完备的激励机制,可激发用户在元宇宙中生产、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其三,元宇宙成型离不开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5G、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的加持。
回归图书馆行业, 元宇宙并不算是一个新鲜事物,就其概念内涵和核心技术应用来看,图书馆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布展、 利用区块链改善数据存储等上已有不少实践,而图书馆学界也就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5G、云计算等元宇宙核心技术与图书馆结合上论著颇丰。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图书馆学界对元宇宙图书馆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总结学界对元宇宙图书馆的细分研究方向,提炼学界论述中揭示的元宇宙图书馆发展逻辑, 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以期为元宇宙时代图书馆行业实现良性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笔者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源,首先,以“元宇宙+图书馆”“虚拟现实+图书馆”“云计算+图书馆”“5G+图书馆”“区块链+图书馆”和“数字孪生+图书馆”六组主题词作为检索条件,采用“精确”模式;其次,选定检索类型为“学术期刊”;再次,分别勾选“全部期刊”和“核心期刊”两种不同的来源类别(见表1);最后,以“全部期刊”为来源类别,按照发表时间升序排列(见表2)。
表1 六组主题词发文数量情况
表2 六组主题词最早发表日期
国内图书馆学界对元宇宙概念的研究起步于2021年, 而2021年也是国内学术界元宇宙研究的开山之年。 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源,“元宇宙”为主题词,只关注学术期刊文献类型,共检索到学术期刊509 篇, 剔除掉无关文献后按照时间排序可以发现,发表于2021年《中国美术》杂志第4 期中的文章 《元宇宙的艺术生成: 追溯NFT 艺术的源头》为CNKI(中国知网)数据源下检索到的首篇元宇宙学术期刊论文。 图书馆学界对元宇宙概念研究的迅速反应得益于图书馆学界多年来对元宇宙相关核心技术的持续关注。
通过对以CNKI (中国知网) 为数据源,“元宇宙+图书馆”为主题词检索到的学术期刊文献来源分析发现(见表3),对元宇宙图书馆的关注仅限于图书情报专业期刊, 而在非图书情报专业期刊上发文数量为零,相关研究未能引起行业外关注。
表3 “元宇宙+图书馆”主题词文献来源
通过对以CNKI (中国知网) 为数据源,“元宇宙+图书馆”为主题词检索到的学术期刊论文阅读之后发现,学界重点探讨了元宇宙概念下“虚拟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的关系”“图书馆沉浸式体验实现的技术路径”“图书馆在虚实交互中所需要关注的风险”等,从本质来说,学界的元宇宙研究集中在“大算力”和“沉浸感”给图书馆服务模式带来的变化及图书馆行业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
元宇宙概念下新技术可以被应用在图书馆服务中,改变图书馆服务模式。 利用Incopat 专利分析工具进行全球范围内检索发现以元宇宙及相关技术为创新内容的专利类别主要集中于计算、 推算或计数(IPC 大类G06)、电通信技术(IPC 大类H04),以及涉及运动、游戏和娱乐活动的主题(IPC 大类A63),这些技术专利中目前尚未有图书馆的布局, 但都可以用在图书馆构建元宇宙的服务中, 促使未来图书馆服务向线上服务、知识服务、主动服务转变。
在沉浸式元宇宙图书馆下除信息提供、 信息咨询服务外还会催生出图书馆消费服务与社交服务。由于元宇宙拥有原生的经济体系, 元宇宙图书馆中用户(读者)生产出的信息价值将会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被确认, 这些虚拟货币可以用来在元宇宙图书馆中购买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等消费活动,甚至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兑换现实货币,图书馆利用区块链、非同质化代币(NFT)等技术构建元宇宙图书馆内部经济体系,服务用户的消费活动。
元宇宙图书馆用户由单向地接受服务, 转变成接受服务和主动参与创作双向互动的关系, 通过具有主动性的行为目的增强用户参与元宇宙图书馆的沉浸感[1]。元宇宙图书馆的信息生产不仅像传统图书馆一样由专业人员如馆员、出版物作者等产生,作为元宇宙图书馆用户也是重要的信息生产者, 用户通过现实世界输入或虚拟空间创作的方式进行信息生产,并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存储和版权保护。
元宇宙图书馆空间拓展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再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中图书馆一样的场景,是对现实图书馆场景的逼真模拟,通过虚拟镜像、 智能可穿戴设备实现现实再造并保持虚拟与现实世界图书馆的随时随地互动联通;二是, 通过AI 技术实现超越真实世界的虚拟创作,创造出完全超脱现实的场景。
总之, 元宇宙图书馆基于实体图书馆的基础上再造出虚拟空间,并与现实世界保持连接,用户可自由在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空间之间穿梭。 这个虚拟图书馆空间通过提供高沉浸感、多样化场景,构建由用户组成的虚拟社交空间, 用户在其中产生阅读分享、知识交流等社交行为。
“千百年来图书馆总是受到技术的影响,尤其是现在,当然未来更是如此”[2],在图书馆行业未来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的研究中, 高沉浸式体验感需求下的虚拟仿真技术发展备受关注。 郭亚军等对美国排名前100 所大学图书馆的VR/AR 技术的应用进行调查, 梳理出美国大学图书馆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情况, 认为虚拟仿真是元宇宙概念下图书馆需要关注的重要技术领域[3]。杨新涯等进一步将虚拟仿真技术具体化为神经网络优化方法、现实世界交互技术、计算机可读取技术以及视频游戏、沉浸式体验研究等[4]。
此外,大算力是元宇宙图书馆向纵深发展的基本支撑。 元宇宙图书馆集VR/AR 接口、可编辑世界、多人在线、UGC、数据经济系统、开放式任务、社交系统、去中心化认证、 现实场景映射等多重要素于一体[5],对算法的持续性和低成本算力需求明显。
元宇宙图书馆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供需两侧的支撑。 用户(读者)需求是否强烈、持续存在、是否能够被真实把握, 另一侧的供给端可以提供到的技术支持是否及时可靠、行业生态是否繁荣,决定了元宇宙图书馆是否有持续发展、突破的可能。
需求端上,日益强烈的数字消费和精神娱乐需求需要有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承接, 优质的线上体验越发受到追捧。陌生人、圈层化社交和娱乐方式风潮下,叠加疫情催化,线上办公、学习、娱乐习惯快速养成。 图书馆行业顺应需求在线上体验上进行的尝试获得用户(读者)广泛认可。
供给端上, 借助元宇宙底层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元宇宙图书馆在应用层上的概念实现成为可能。一方面,供给来自技术层面,云计算、5G、区块链和VR/AR 等底层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技术带来的大算力和沉浸体验为图书馆实现用户(读者)数字化身份、丰富用户(读者)线上体验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带来可能。 另一方面,行业生态的繁荣,科技巨头在软硬件和内容生态等元宇宙产业链各环节加码投资, 纷纷推出雏形化产品承载消费者元宇宙初级需求,也意味着对图书馆用户(读者)的元宇宙概念的培养和再教育。
图书馆肩负着扎实推动全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使命[6]。图书馆如何通过元宇宙概念实现转型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这一重要命题已摆上了议事日程。 而“元宇宙”是极具普惠精神的概念, 它可以在虚拟世界对人在现实世界所缺失的进行补偿, 并因其极低的参与门槛惠及更广人群。元宇宙的发展消融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塑造并重构着现实,将虚拟世界的补偿效应更好地发挥出来[7]。但从现有的元宇宙图书馆文献研究来看, 图书馆学界更重视元宇宙相关技术在图书馆服务的应用, 忽视元宇宙概念与图书馆在普惠精神上的契合,图书馆行业引入“元宇宙”概念不应是一味引进先进的元宇宙概念技术与设备, 造成各个图书馆间的“军备竞赛”,这些现阶段来看较为昂贵的设备尝试并不是每个地区、 每个层级的图书馆都有足够经费购买的。 图书馆学界应当加强对元宇宙概念下“普惠”精神内涵的关注,引导图书馆行业在对新技术应用实践中偏重社会关怀、 增加在对知识资源普惠均等化上的努力,充实图书馆精神内核。
提供足够的技术不代表读者就具备驾驭资源的能力, 依靠VR 等新技术设备吸引读者前来体验不代表能让读者产生归属感。各图书馆通过建筑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形式上的“炫技”只是依靠“新鲜感”而非“归属感”吸引读者,并未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也没有准确回应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或许是技术实现能力所限, 现阶段图书馆展现出的空间意旨表达出的仅是图书馆行业对“图书馆”的理解,或者说图书馆在社会对图书馆标签化的印象指导下设计出的一个“阅读空间”,这个空间无法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无法实现与不同读者的“情感共鸣”,便无法让读者产生深层次的“归属感”。笔者认为,从美学角度出发关注造就空间美学产生的、 源自主体对空间的感性经验和诗性思维的融合, 或许可以实现读者“共鸣”与“归属感”的产生,进而强化读者与图书馆的精神层次的互动。 元宇宙为空间美学的表达提供技术助力[8]。在空间美学对“主体”感知的强调下,元宇宙运用技术手段不但可以通过空间再造将主体感知进行丰富,同时还可以实现从形、声、闻、味、触各种观感强化主体感知尤其是主体对虚拟世界的感知[9]。
话语体系构建必须有主流声音的参与指导,必须有“最大公约数”的认同。 理论构建与传播相辅相成。笔者通过对元宇宙图书馆概念发文来源的分析,发现关注该问题的主流媒体相对较少, 甚至除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外, 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刊物都殊为可贵。 话语的力量薄弱一直是困扰图书馆行业的问题, 图书馆学科未能构建与传媒媒介特别是权威期刊的协同机制[10]。 元宇宙概念的出现及其带来的人对“虚拟与现实”“空间”“存储”的重新审视,对图书馆这一“时间与空间”融合体意义非凡。 元宇宙让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文化符号、数据存储等社会意义更加凸显, 增加图书馆行业对社会需要的回应能力,提升行业的社会贡献度,进一步构建元宇宙时代下图书馆话语体系,提升图书馆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图书馆学界对元宇宙图书馆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 通过对元宇宙概念发展的时间梳理,从供需角度出发提出“技术演进和用户需求升级交替前行” 的元宇宙图书馆发展逻辑, 并针对图书馆行业元宇宙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做了一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