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彤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近年来老年人群体数量持续上涨,其健康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老年人多存在着多种慢性疾病,且骨质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发生骨折的概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的正常活动和生活都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老年患者往往对手术存在恐惧的心理,加之骨折带来的疼痛感,使其对医护人员的工作配合度不高,影响了麻醉和手术的效果,对其术后的恢复不利[1]。鉴于此,本次研究立足于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手术中对老年人麻醉配合的影响,以期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5月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2组,各37例。参与研究的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7,患者年龄在63-78岁,平均年龄为(70.81±7.1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18,患者年龄在64-79岁,平均年龄为(71.38±7.38)岁。2组上述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2 方法:2组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以股骨内固定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按照相关规定等进行术前准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术前指导:在手术开始之前,详细的将麻醉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操作方式等向患者进行介绍,简述手术的流程和配合方法等,让患者对治疗有足够的了解,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工作,同时减少他们由于未知导致的恐慌。手术前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对疾病、麻醉、治疗及护理等的介绍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必要时可以加以手势比划、图片展示等,让患者更容易理解[2]。(2)心理指导: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器官功能较弱等因素,在面对手术的时候会出现惊恐、陌生、 担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手术结果造成干扰。因此,在开展手术前,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针对所提到的问题进行耐心地解答,向患者强调本院医护工作者的专业性,请他们放心,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3)行为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始皮牵引,减少患肢由于运动或错误的体位等导致的疼痛。在麻醉开始前,护理人员要用轻柔的动作帮助其对体位进行调整,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表现和体征等进行密切的观察。
3 观察指标:记录2组麻醉准备使用的时间,并在麻醉前、麻醉过程中、麻醉结束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对比2组麻醉后的行为表情及语言疼痛评分。(1)判别标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表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2)行为表情评分:患者表情平静、呼吸频率正常,能够对医生的操作进行良好配合的为0分;患者有皱眉等痛苦表情、出现吸气呻吟等行为,但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够尽量配合的为1分;患者表情非常痛苦、肌肉绷紧,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无法配合的为2分。
5 结果
5.1 2组麻醉的准备时间及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麻醉准备时间较对照组更短,麻醉中疼痛评分和麻醉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2组麻醉前疼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麻醉的准备时间及疼痛评分对比
5.2 2组的表情和语言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行为表情和语言疼痛评分较对照组均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行为表情和语言疼痛评分对比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骨折疾病,患者自身多伴随着数种慢性疾病,器官和组织功能下降,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予以治疗[3]。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对于疼痛、手术以及麻醉都较为敏感,导致其在术中配合度不高、麻醉效果不佳、手术难度较大、预后效果较差,影响了其骨折的术后恢复,必须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改善这种情况[4]。
人性化护理对比与常规手术护理,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强。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首先加强了对患者的术前指导,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健康教育和手术准备指导,同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在手术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行为干预等,以此来提高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减少患者生理方面受到的疼痛刺激,使其焦虑感和恐惧感下降,促进麻醉的效果,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让患者配合度提高,极大地减少应激反应发生的可能[5]。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准备时间更短,麻醉中、麻醉后、行为表情和语言疼痛评分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2组麻醉前疼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表明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提高麻醉配合、增强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痛感,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