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龙,张 睿
(扬州职业大学生物与化工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特定岗位操作能力的一线产业员工为最终教学目标,它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很快的胜任企业岗位的操作要求上,为此许多的高职院校都在“行动导向教学法”总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多方位的教学改革,力图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行动导向教学法”核心要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构建主义教学理念。构建主义认为:作为学习行动主体的学生,要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经验,并且和自身已有的经验发生联系,这样才能认为是真正习得了。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不断自我尝试,自我修正,自我反馈的过程[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强烈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学为所用,学以致用”。在这种总体的教学改革思路指导下,各种创新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理实一体化”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原来教学中分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的衔接起来,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训室、实习车间(工厂)为中心的转变[2]。
在教学方法上,“理实一体化”更强调教学时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岗位实践项目为框架,以典型任务为引领,以学习模块为载体,多学科渗透的“理实相融”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训练-实践一体化[3]。在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学生就在岗位中间,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企业任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对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整个教学效果[3]。
《化工原理》课程是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各个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或设备选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操作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并受到足够的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实施操作控制、工艺调整、生产管理奠定知识、技能、态度基础[4]。因此该课程是学生从基础理论课程转向专业实践课程过程中的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故该课程完全具备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客观条件。为此我们在学校进行的“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总的教学改革思路下对该课程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
与常规的那种理论和实践分开教学不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强调师生之间“教、做、学”的交叉互动、高度融合,为此在开展这种教学模式之前必须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1)教学场所的整合——创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
《化工原理》的实验实训设备套数一般较少,仪器比较复杂,实验地点固定,因此在安装这些设备时尽量选择较大的场所进行安装,这样可以空出一些场地作为教室使用,并安装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电脑和投影设备,学生可以按小组讨论的形式布置座位,若实训场地确实较小,也要在它的旁边建立一个可供师生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室,这样的教学基地能保证教师随时教,学生立刻做,有疑问马上解决;如果这样的场所能直接建立在企业的实训基地上,并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教学,则可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整合——编制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材
《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流体的流动、输送;非均相分离;传热、蒸发、精馏、吸收、干燥等化工生产中的各个单元操作,并配置于相应的单元实践活动。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单元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的做法是: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以典型的任务为导向,通过模拟企业中真实的生产情景,为学生提供直观、清晰、完整、动态可视化的生产效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化工原理》中的主要内容编排了6个独立项目和一个综合设计项目,在每个项目上布置了若干的工作任务,通过这些工作任务把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5]。
此外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也为完善“理实一体化”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工企业和化工生产过程。
(3)师资条件的整合——加强“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验技能,还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工程经验或行业背景,同时对化工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新产品等最新技术发展成果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要通过国培、省培、带学生到企业的见习实习、以及直接脱产到企业中培训等机会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掌握化工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和关键技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 “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教学格局,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因为根据行动导向型教学理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种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6]。
然而在对《化工原理》这门课程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时,若要发挥“理实一体化”在教学时的最佳效果,教师还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设施、课时条件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进行充分的了解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理实一体化”这一总的教学模式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想学习兴趣。通常一个大的项目内容在教学中会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每个任务中又有几个知识点,对不同的知识点可对学生采用自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边讲边实验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后期,由于教学内容的综合性逐渐增强可采用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模拟生产过程教学法等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表1为《精馏》项目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对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运用的不同教学方法示例。这样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点带面,逐渐加深,学生也能从过去的学生学习状态逐步过渡到生产工人的状态。
表1 《精馏》项目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学习由以前的被动听讲变成了现在的主动活动,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对学生的考核也要从以前的一张试卷变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考核,尤其要考核学生的工程生产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考核内容要有实用性
考核的内容不仅仅是书中学的一些知识点,更应该增加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已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考核内容就具有了实用性。每个人的考核内容可以不一样,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团队集体考核,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要深入到实验场所和工厂中,通过大量的生产活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过程要有全面性
表2 《化工原理》理实一体化学生考核体系
学生从进入教学场所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教师既是教学的参与者也是考核在执行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随时考察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记录在案,对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的同学要重点倾斜,并鼓励那些动手能力弱的同学要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从而打牢他们的工作技能。表2为全过程考核要素及其比例。
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被证实了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使学生获得较高动手操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一线操作员工有很多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能够独立分析、思考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团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