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凯红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小学
练习讲评课,指的是对学生已完成的练习进行讲评的一种课型。有效的数学练习讲评课,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思维系统。而当前的小学数学练习讲评课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过程机械化、知识内容碎片化、思维层次浅层化等。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能从学习成果中分析出学生的思维层次。本文将以SOLO分类理论为依据,结合具体练习讲评课案例,分析学生的思维水平,完成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很少会对练习讲评课的每个环节进行反复推敲,对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也往往只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上课时,便面面俱到,不顾及重难点,为了讲题而讲题,有的时候,还会直接公布答案,不作讲解,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有失偏颇,为了所谓的“讲”而讲,为了所谓的“问”而问,这种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无法促进学生自发建构知识体系。
传统的练习讲评课堂,习题中往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且成碎片化,讲练习过程缺乏整体规划,学生缺乏从“这一题”到“这一类”的深度感悟,知识也就无法建立联系,形成体系,弱化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练习讲评课堂中,教师一般只是对出现较多的错题简单讲评一下,对题目不够钻研,造成学生往往只能懂个别题,能将习题订正对,却不知道如何举一反三,就题论题式的讲评,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浅层。
还有自主活动不够、学生参与度不够等问题,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这样的练习讲评课往往缺乏效率,不能发挥练习讲评课的作用。
与新授课不同,练习讲评课以习题为主。明确“讲什么”“怎么讲”“评什么”“怎么评”这些问题,是练习讲评课前需要重点思考明了的。通过分析学生情况,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应该会的和还不会的,以及学生当前的思维水平和后续应该达到的思维水平,弄清这些,才能对症下药。
要引导学生到我们想让他们去的地方,我们必须首先知道学生在哪里。如何以SOLO 分类理论精准分析学情,要分析习题内容和学生的作答情况,以便把握学生的知识状况、思维水平和真实需求。
1.对习题内容进行表征
练习的难易程度与SOLO 分类理论的五个层次相对应。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这三个水平层次,体现了知识发生、发展到积累的过程,属于知识的量变,知识难度相对较低,关联结构水平、抽象拓展结构水平则展现了思维的进阶,属于质变知识难度相对较高,各SOLO水平逐级螺旋上升(见表1)。
表1
对习题进行SOLO 水平层次表征,水平层次越高,对应习题难度越大,通过对习题进行表征,教师可以明确习题对应的思维水平以及解决相关问题所需的材料,为有效开展练习讲评课提供基础。
2.对学生作答情况进行表征
利用SOLO 分类理论分析学生的作答情况,对作答情况进行归类,实现思维可视化,不仅能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也有助于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合理完成教学。
例:(4+6)×5=4×5+×5,上应该填几呢?
表2
回答结果是不会做的学生,表明没有理解题意,没有思路,思维水平处于前结构水平。生C 虽然答对了,但是他和生B都属于单点结构层次,因为他们都只关注了问题的部分,对问题的整体结构尚未掌握。生D虽然是算错的,但是他在思考时,基本能够关注到问题的整体结构,但对运算法则的理解不够清晰,这些学生的思维层次属于多点结构水平。生D 不但能发现等式左右两边的联系,还能综合地考虑问题,合理、正确地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求出所填的数,因此,这类学生的思维层次处于关联结构水平。
以往分析习题时,我们通常凭个人经验、学生对错的数量来大体判断讲解时的详与略。而运用SOLO 分类理论分析,指向的是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样的分析方式,能够直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习题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小分支,其学科和课堂类型特征更为明显。在SOLO 分类理论指导下的习题讲评课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确定教学目标
怎么制定一个适切的目标?过高或者过低的教学目标,都不利于学生发展,SOLO分类理论能为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学情,制定的目标应当定位在比学生平均水平略高一点的层面上,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利于学生自主发展。
以2019 年上海市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中《图形与几何》模块为例。试卷中的题号:6、9、10、12、13、17、19,考查的知识点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计算。
表3
2.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SOLO 分类理论指导下,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而给学生制定分层级的跟进练习,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如果安排的学习任务比学生现有水平层次高很多,学生就不能理解所给的学习内容,如果安排的学习任务比学生现有水平层次低,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学会理解更为复杂的结构层次。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基于习题内容与学生的学情,制定适切的层级化教学目标,采取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教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促进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从低阶向高阶逐步发展。
表4
例: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本第50页练习1(图1)。
图1
第1、4、5 和8 题属于单一结构水平,建议学生使用自主学习法和教师课后单独指导法,课上不必花太多时间;第2、3 题属于多元结构水平,考查的知识点是读数据,部分学生仍会觉得有困难,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来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学生的思维水平,发现学生基本会读取单个项目的具体数据,但大部分学生对于描述数量增减变化仍存在着问题,如面对第6、7 题,教师只需作适当提示,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第9、10 题属于关联结构水平,学生能利用已学知识找到9℃,但接下来怎么思考,对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教师可以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利用自主反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制定教学任务,需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从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逻辑顺序。借助SOLO 分类理论,教师能够清晰地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厘清知识脉络,明确教学任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SOLO 分类理论,教师可以依据学情、教学任务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习题完成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好坏,而SOLO 分类理论能够为教师提供更正确、更科学的评价与判断,把握好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层次,为后续教学设计开展提供支撑。
教师如果高估了学生的思维层次,学生会听不懂;教师如果低估了学生的思维层次,便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无论是高估还是低估学生的思维层次,都会使得教学效率大大降低。SOLO分类理论有助于教师精准评价学生思维水平,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有效实施“加一”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找到着力点。
基于SOLO 分类理论的练习讲评课,帮助我们从结果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为我们清晰勾勒学生思维画像提供了切入点,帮助我们把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从而助推学习深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