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蓓
(湖北省荣军医院超声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约占我国所有恶性肿瘤的7%~10%,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手术联合放化疗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甚至达到临床治愈,而随着病情进展,临床治疗难度明显增加,不仅明显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而且明显提高了死亡率[2]。因此,早期筛查、明确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可供选择的乳腺癌早期筛查手段较多,超声、乳腺钼靶X线、CT、MRI等均是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各具优缺点[3]。超声具有无创、便捷、快速等优点,对乳腺组织等软组织的分辨效果较好,常作为乳腺疾病的首要筛查手段[4]。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检测病灶及周围的血流信号,分析病灶内部的血流特征,从而为临床诊断乳腺癌提供更多证据[5]。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湖北省荣军医院治疗的211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4~72岁,平均年龄(41.8±11.4)岁,病灶直径0.8~3.7 cm,平均(2.4±1.0)cm。以病理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诊断乳腺癌80例,乳腺良性疾病131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58例、导管内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乳腺黏液癌6例;乳腺良性疾病中乳腺纤维瘤37例、乳腺增生45例、乳腺炎2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7例、良性叶状肿瘤11例。
纳入标准:①以《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6]为诊断依据;②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③单侧病灶;④既往无乳房手术史、未接受过乳房相关治疗者;⑤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检查依从性好;⑥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在乳房的转移灶;②严重脏器疾病、感染性疾病;③血液系统、造血或淋巴系统疾病;④精神异常或意识、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检查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 LOGⅠQ S7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高频线阵探头,频率(9~12)MHz。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上举,暴露乳房及腋窝,保持呼吸节律平稳。
二维超声检查:常规对乳房作纵切横扫,以乳头为中心,逐个扇扫各象限,确认病灶部位、大小,测定病灶直径,随后探头加压,观察病灶边缘是否清晰、形态是否规则、有无包膜、内部有无钙化、有无后方回声衰减等,测定纵横径比,观察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浸润、侵袭等征象[7]。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完成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后,切换至彩色多普勒模式,显示病灶内部及周围的血流信号,校正脉冲多普勒平行声束与血流方向角度,获得血流频谱,观察血流信号分布与走形特征,测定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最大流速等[8];观察双侧腋窝下淋巴结情况,记录淋巴结形态、数目、直径、边界、内部回声等,测定淋巴结血流分级,观察淋巴结有无皮质向心性增厚、钙化等。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完成检查及诊断。
①二维超声: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衰减、纵横径比>1。②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2级,RI≥0.7,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20 cm/s[9]。
①0级:病灶内无血流信号;②Ⅰ级:病灶内有少量点状血流信号,血管管径<1 mm;③Ⅱ级:病灶内有中量血流信号,主流血管清晰可见,长度达肿块直径1/2,或有几条明显小血管;④Ⅲ级:病灶内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分布呈网状,或血管超过4条[10]。
①统计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1、血供异常、淋巴结肿大等病灶征象检出率;②两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统计阳性及阴性病例数;③计算诊断效能指标,包括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④记录恶性及良性病灶的血流分级、血流速度、RI。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1、血供异常、淋巴结肿大等病灶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灶征象检出率比较[n(%)]
病理结果显示阳性80例,阴性13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84例(真阳性72例、假阳性12例),阴性127例(真阴性119例,假阴性8例);二维超声诊断阳性95例(真阳性61例、假阳性34例),阴性116例(真阴性97例,假阴性19例)。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 单位: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0.84%,准确性为90.52%,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93.70%;二维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76.25%,特异度为74.05%,准确性为74.88%,阳性预测值为64.21%,阴性预测值为83.6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能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诊断(P<0.05)。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比较[%(n/m)]
恶性病灶的血流信号分级、血流速度、RI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灶(P<0.05),见表4。
表4 彩色多普勒测定的良恶性病灶血流频谱指标比较(±s)
表4 彩色多普勒测定的良恶性病灶血流频谱指标比较(±s)
病灶类型 血流信号分级/级 血流速度/(cm·s-1) RI恶性(n=80) 3.12±0.65 17.83±8.92 0.72±0.10良性(n=131) 0.31±0.22 3.75±1.13 0.24±0.06 t 4.281 9.079 7.048 P<0.05 <0.05 <0.05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早期诊治意义巨大,对改善预后、提升治愈效果有重要作用。早期乳腺癌的病理分期通常不超过1期,病变多局限在乳房局部,很少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此时经手术根治联合放化疗治疗,能够长期生存的概率高达90%以上[11]。但早期乳腺癌大多无明显症状,且病灶较小,行乳房触诊常不易诊出,需要辅助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但获取病理组织有一定创伤性,对于病灶较小者,病理活检的可行性较差,且患者的接受意愿较低,无法在临床普及开展[12]。超声以其简便、无创、高效的特点在乳腺疾病筛查中应用广泛,是有效的乳腺疾病初筛手段,但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效果仍存在争议。
常规二维超声能够定位病灶,测定病灶的大小、形态、回声等,通常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样、蟹足样等,内部回声不均,且后方回声呈衰减状态[13]。但早期恶性病灶大多尚未形成典型恶性征象,导致部分病灶在二维超声下难以区分良恶性,从而增加了漏诊、误诊率[14]。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彩色多普勒显像,能分析病灶内部及周围的血流特点,通过测定血流速度、RI、PI等,为临床判断病灶性质提供可靠依据[15]。同时,部分恶性病灶内有钙化灶,而钙化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可形成微小强回光点,这也是判断病灶恶性的重要特征之一[16]。
浸润性生长是恶性肿瘤的典型特点,病灶边缘模糊、呈毛刺征,这一毛刺征地带主要由癌床、炎性细胞浸润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了一个根粗、尖细的齿状致密影。病灶声像图后方回声与病灶内部的腺体成分及纤维组织密切相关,后方衰减是浸润性癌的特征性表现。纵横比>1也是重要的恶性病灶诊断指标,恶性肿瘤生长常脱离正常组织平面,其前后径增大。微小钙化的形成主要与肿瘤组织内钙盐沉着以及变性、坏死有关,坏死越多,恶性程度越高。在超声下若见针尖样或砂粒样钙化即为恶性肿瘤的典型征象[17]。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1、血供异常、淋巴结肿大等病灶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能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诊断(P<0.05)。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恶性肿瘤的典型征象检出率更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更高。恶性病灶的血流信号分级、血流速度、RI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灶(P<0.05)。恶性肿瘤的血管网丰富,病理性毛细血管明显增多,分布不规则,形成动静脉交通、血管吻合等,导致血流速度快、RI明显增加,且血流信号分级更高[18]。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确切,早期诊断效能高,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