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玮雯 康艺珊 林文杰 李拾林
患者女, 41岁, 触及左腰部肿块1年余。体格检查:左腰部局部隆起, 可触及一大小约15.0 cm×13.0 cm肿块, 质软, 边界欠清, 活动性差, 无明显红肿、破溃、压痛等不适。超声检查:左腰部皮下软组织及肌层不均匀增厚, 内见一大小约10.2 cm×8.1 cm片状不均匀回声, 边界欠清(图1);CDFI于其内探及散在点状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左腰部皮下软组织及肌层内软组织肿块, 建议穿刺活检。MRI检查:左腰部皮下软组织及肌层内见一大小约8.9 cm×2.7 cm×15.5 cm片状不均匀增厚区, 边界欠清, 信号不均, T1WI及质子加权成像均呈不均匀等高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等信号, 局部见小囊状病变。MRI提示:左腰部皮下软组织及肌层不均匀增厚, 建议穿刺活检。遂行手术切除, 术中见:浅筋膜下见一大小约10.0 cm×2.0 cm×15.0 cm弥散肿块, 质硬, 边界欠清, 与深部肌肉相连, 无明显包膜;肿块切面呈黄褐色, 质中, 部分可疑呈脂肪样, 局灶见暗红可疑出血点(图3)。术后病理结果:浸润型肌间血管脂肪瘤。
图1 声像图示左腰部皮下软组织及肌层内见一片状不均匀回声(箭头示), 边界欠清, 未见明显包膜
图2 CDFI于左腰部不均匀回声内探及散在点状血流信号
图3 浸润型肌间血管脂肪瘤(左腰部)大体图, 肿块切面呈黄褐色, 质中, 部分可疑呈脂肪样, 局灶见暗红可疑出血点
讨论:血管脂肪瘤是起源于间胚叶脂肪组织的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20~30岁人群,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可分为非浸润型和浸润型[1]。非浸润型常表现为多发、体积小、生长缓慢的肿块;浸润型常表现为体积较大、部分或完全无包膜的肿块, 可浸润周围肌肉、神经、骨骼等组织, 导致肌肉疼痛或神经功能缺损, 组织学上认为其是良性非真性肿瘤[2]。浸润型血管脂肪瘤周边可见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增生, 内部可见纤维蛋白血栓, 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CD31)为阳性[1]。血管脂肪瘤超声表现多呈椭圆形、梭形或椭圆形, 少数可呈分叶状, 极少数存在超声未能探及的“伪足”样改变[3];肿块边界欠清, 局部或完全无包膜, 向周围组织浸润, 内可探及条索状高回声分隔, 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或稍增强, CDFI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 以周边为甚, 血流速度较慢[3]。本例患者超声表现为左腰部肿块, 边界欠清, 无明显包膜, 内部回声不均匀, 探头加压无明显形变, CDFI于肿块内部探及少许血流信号。手术切除是血管脂肪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浸润型血管脂肪瘤向周围组织浸润, 手术难以完全清除病灶, 容易复发, 因此术中应行病灶扩大切除术, 避免术后复发。本病需与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鉴别诊断:①脂肪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 内部回声欠均匀, 可探及平行于皮肤的线状高回声, 加压变形, CDFI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②纤维瘤超声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实质肿块, 无明显包膜, 内部回声不均匀, CDFI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③血管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囊实相间的蜂窝状, 呈多条管状结构, 部分血管内伴血栓, 瘤内可有部分钙化, CDFI示血流信号较丰富。
总之, 超声可及早检出浸润型血管脂肪瘤, 防止肿瘤浸润周围肌层及神经, 避免降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