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婧铭 指导专家/赵刚
冠脉钙化是冠心病的常见斑块病变表现形式之一,因其发病率高、患病人数多、临床治疗困难以及临床预后不佳而备受重视。目前,针对冠脉钙化的介入治疗手段有限,主要包括高压球囊扩张、激光斑块消蚀以及冠状动脉高频旋磨术等。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无法很好地为高危患者解决问题。对于深层血管钙化,最新的冲击波球囊钙化斑块碎裂术(IVL)是目前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复杂的病情在IVL下迎刃而解
79岁的曹大爷在外地医院就诊时,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脉严重三支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由于曹大爷年龄较大且病情较重,当地医院不敢进行手术治疗。曹大爷一家人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求诊。
由于曹大爷心肌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入院后心超查出射血分数(LVEF)仅26%。经心外、心内科组成的心脏团队与曹大爷的家属反复沟通,考虑到曹大爷已是高龄,且心功能差,行外科搭桥手术风险大,合并症多,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家属商议并慎重考虑后,拒绝外科手术,于是便从心外科转入心内科准备做介入治疗。
曹大爷转入心内科后,葛均波院士仔细阅读了院前造影光盘,并制订了新的治疗策略:由于左冠向闭塞的右冠提供侧枝,是患者的“生命通道”,不能首先干预,可以先尝试右冠介入治疗;右冠开通后,可以反过来为重度狭窄及钙化的左冠提供侧枝,再进行左冠介入治疗时,手术的安全性将会大大增加。
决定采用此策略后,手术的目标就非常明确了。葛均波院士团队先利用高频旋磨术成功开通了右冠并恢复了血流。但是由于右冠血管钙化非常严重,球囊不能充分扩张病变处,且曹大爷严重心衰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便先结束了手术。
根据第一次手术中碰到的问题,葛均波院士改进了治疗方案,一周后采用了最新的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技术(IVL),亲自为曹大爷完成右冠二期介入治疗。整个手术期间,曹大爷无明显不适,术后复查心超射血分数(LVEF)回升到38%,胸闷气喘症状明显好转,并能下床活动,不久便顺利出院了。出院后的曹大爷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如获新生。
血管钙化,介入治疗中的“最硬的骨头”
血管钙化是指钙质物沉积在血管壁的一种病变,会导致血管壁变硬,顺应性降低,该病变治疗难度极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的钙化发生率日益增高。无论是冠状动脉的钙化还是外周动脉的钙化,都是介入治疗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严重、深层的钙化,被介入医生称为“最硬的骨头”或“最坚硬的堡垒”。
在血管内冲击波技术获批前,处理血管钙化通常使用高压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斑块高频旋磨术、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等方法。高压球囊扩张术是利用手术器械,将球囊置于钙化病变处,利用高压将血管狭窄处“撑开”。但如果遇到较为严重的钙化病变,可能会出现球囊两边撑开,但钙化处无法撑开的情况,反而不利于手术的治疗。冠状动脉斑块高频旋磨术是用布满金刚石的钻头通过高频旋转,对钙化部位进行“打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则是利用激光,使斑块组织发生分子键断裂、气化,达到钙化斑块减容的目的。
Shockwave(右)与手机(左)大小对比
IVL,冠状动脉钙化的“终结者”
虽然临床上有高压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斑块高频旋磨术、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等方法,但这些手术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的会造成血管壁损伤,导致相关并发症增多;有的技术操作难度大,医生需要一定的学习时间。这些技术只能处理血管内膜的浅层钙化,对中膜外膜深部钙化往往“束手无策”。
在曹大爷的手术中,使用到的S ho ck wave冲击波球囊是一款革命性的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能量钙化碎裂术(I V L)的专用器械。该技术与治疗肾结石的声波技术原理相似,通过声压力波将血管壁内的钙化沉积物震松软,使血管恢复弹性及血流,在重塑病变血管的同时,避免了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因为冲击波能量只对坚硬的钙化病变有作用,而对于血管壁的正常结构无损伤,因此可以达到“遇强则刚、见柔则柔、刚柔并济”的效果。
Shockwave:攻克冠脉钙化的新方向
在传统冠状动脉钙化的治疗方法中,高压球囊扩张治疗严重钙化斑块有着疗效不确切、并发症多、远期再狭窄率高等问题,效果不尽如人意。冠状动脉斑块高频旋磨术较复杂,医生学习曲线长,远端栓塞、夹层、穿孔、无复流等并发症仍是此项技术的重大挑战。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所用到的设备相当笨重,不方便转运。冲击波球囊钙化斑块碎裂术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学习曲线短、阻断血流时间短、患者耐受高等优点。同时,S ho ck wave 作为冲击波球囊钙化斑块碎裂术的专用器械,相较于传统手术器械,体积非常小,仅一本小16开书的大小,方便携带,是治疗冠脉钙化病变未来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