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目前中小学教材出版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面临基础教育改革对教材出版质量、数字化技术变革对教材出版模式的挑战。在中小学教材出版新形势下,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教材出版面临的突出问题,即教材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教材监管上存在困难;新形态教材盲目发展,数字化教材内容问题频现;教材编辑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出版教材质量堪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即重点加强教材内容创新与监管,坚持走教材内容精品化战略;紧跟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注重教材新形态的特色化与实用性;加强教材编写与教学研究的融合,出版社培养好专家型研发队伍。旨在加快出版社教材出版向精品化战略转移,提高教材出版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教材;出版社;教材出版问题;数字化教材;教材出版建议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5-0215-03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出版社不仅是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出版社的发展方向及教材出版的模式,直接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整体而言,我国出版社在教材出版上面临着外部、内部环境的双重挑战。内部挑战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是开展好素质教育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基于这一要求,以往的教材编写方法、宽泛式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素质教育开展需求,亟须向精品化战略转变。外部挑战上,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出版形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当时线上教学受限,传统的纸质版教材使用面也受到限制,如何寻求数字化教材与纸质版教材的双重发展,将成为每一个出版社都要思考的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本研究对目前教材出版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一些发展思路,为我国出版社开展教材出版工作提供参考。
(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材内容提出新要求
2020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中明确指出,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审核,提高教材内容的精准度,提升教学本身的育人功能,坚持走精细化战略[1]。
教材走精细化战略意味着教材内容更加精细,剔除以往那些繁复、没有教育意义甚至重复的内容,保证教材中的每一段话、每一行字都体现出极强的教育意义,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
时至今日,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在精细化战略上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尤其是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双减”政策、素质教育新政策等纷纷落地,无形中对中小学教材内容与版本、形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打造中国特色精品教材已经成为各大出版社的光荣使命与任务。
(二)数字化技术发展不断冲击传统纸质化教材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界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向“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以慕课、翻转课堂為代表的教学手段成为全国中小学尝试的方向。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许多中小学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将线下课堂转移到线上课堂,以往纸质化教材的使用度不断降低,数字化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
整体而言,目前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在教材出版上都面临着纸质化教学与数字化教材融合的问题。
虽然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许多出版社就已经尝试在纸质化教材上印制二维码,师生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习题库,以此作为教材内容的拓展,但这一模式存在明显问题,如形式单一、普及化不强、习题库类型简单等。
并且,在互联网环境下,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依赖纸质版教材,而是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使用知识付费的方式下载学习视频等,线下书店也出现了客源减少的情况,这对出版社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冲击[2]。
(一)教材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教材监管上存在困难
实际上,教材内容问题一直是教材出版的一大焦点,也是一直以来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近两年,中小学教学内容问题频出,如教材内容偏离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学习实际、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生活、教材内容偏离学生知识接受度等,这些教材内容均存在一个问题,即没有彰显以人为本的原则,没有根据教师教学需要、学生学习需求进行编制,教材的育人功能被削弱[3]。同时,一些出版社人员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在教材内容上动手脚,如近两年出现的中小学教材插画问题。
这些问题频频出现的背后,也暴露了目前教材监管上的难题。甚至一些中小学使用的教材出现了内容拼凑、学术规范缺失、缺乏创新性、内容陈旧老套等现象,这对我国教材出版业的发展而言极为不利,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更是不利[4]。
(二)新形态教材盲目发展,数字化教材内容问题频现
当前,各大出版社都在抓紧研发新形态教材,以争取抢占教材市场的先机,但是,在这一形势下,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出版单位开发的新形态产品注重产品数量与外在形势,忽略了教材内容本质,导致开发的教材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匮乏、交互性差、适用面窄等问题[5]。
一些出版单位为了提高教材的出版量,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的外观设计上,对内容没有进行精细化研究,教材上许多知识点与内容都脱离了中小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使用教学时存在看不懂、不理解等问题。
另外,一些出版单位为了增强教材内容的丰富性,通常会在教材上印制二维码,通过二维码与教材相关的题库对接,虽然这一做法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一些题库内容存在重复现象,试题类型盲目跟风,焦点过于瞄准教材配套视频长度与题库数量,没有关注教材内容的质量,这些被人们戏称为“码书”[6]。
(三)教材编辑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材质量堪忧
以中小学教材为例,教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由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排列形式、教材插画等要素决定。而决定这些教材要素的主体就是教材编辑队伍。一直以来,出版社的教材编辑队伍专业水平都是整个出版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出版社由于自身规模、资金等能力有限,教材编辑团队中专家型人员缺乏,在编辑教材时,出现一些内容问题不容易被检测出或发现,从而导致一些本身存在问题的教材流向市场,导致后续教材使用问题出现。并且,对整个编辑队伍而言,教材编写与制作是一项系统性、严谨性的工作,大到教材内容的制定与方向确定,小到教学的章节排列,都涉及很强的专业技术。但一些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大多出身于与中小学教育无关的专业,在排列教材内容时,无法运用专业技能,根据师生使用倾向与特点编制,导致出版的教材使用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由于编辑队伍水平问题,教材中的内容出现纰漏与错误[7]。
(一)重点加强教材内容创新与监管,坚持走教材内容精品化战略
上文已提到,目前中小学教材出版面临的突出问题仍然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实际上,提升教材内容质量需要教材内容制作方与监管方共同参与。因此,本研究认为,未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发展,使命就落在了教材出版单位与教材监管单位身上。
在教材内容的制定与监管上,要确定一个发展目标,即精品战略。保证教材内容的精品,体现出教学内容与版本的特色化、创新度、质量化,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求教学数量多少,但必须保证每一本教材的质量。例如,教材出版单位可以重点做好教材内容适应范围、教学内容创新度、教材内容对比分析等工作。
在教材出版机构内部成立一支专业工作团队,专门打通与学校的合作,开展好对学校教育需求、我国教育政策、中小学生思维发展诉求与学习适应性等调查,根据市场调查,制定教材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精准度,使其完全贴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8]。
同时,敢于创新与优化教学内容,走特色化路线,不走从众化线路,在出版社内部形成教学内容的审定团队,把握与控制教学内容的细节。教材监管单位要构建教材监管平台,加强对教学内容的主动审查工作,将被动审查转变为主动审查,成立专项小组,以片区为单位,负责区域内的教材出版社,加大教材审查力度,做好纠正纠错方案,一旦发现教材内容不合格问题,立即采取惩罚措施。通过这种方法,在我国教材出版界形成一个严格、透明、规范的环境,杜绝那些教材内容问题再犯[9]。
(二)紧跟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注重教材新形態的特色化与实用性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数字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新形态教材盲目发展的问题。加强纸质化教材与数字化教材的融合,本身方向没错,但是,在数字化教材发展过程与纸质化教学形式革新中,要做到质量为先,只有保证教材内容质量与版式特色,坚持品牌化战略,才能让数字化教材之路走得更远、更宽。
要避免在教材出版过程中掉入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利益轻教育的陷阱。例如,对教材出版单位而言,可以围绕“纸质化教学与数字化教学协同发展、有机融合”的方向开展工作,一方面,要打破以往只研发教材,忽视教材题库创新、教材视频陈旧的问题[10]。主要的教材内容与知识点仍然要放在纸质教材上,并对其重新排版,设计出全新的样式。以中小学生态文明方面的教学为例,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学习主题,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生态文明方面的政策等纳入其中,并列为主题板块,将一些理论性强的内容精细化,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学生。同时,做好插图与文字的搭配,以丰富教材本身的元素。
另一方面,可以配套好教材对应的网络学习库与资料,实现数字化教材内容与纸质版教学内容的互补、衔接,用数字教材弥补纸质教材因纸面有限带来的内容限制问题。通过这一设计方法,凸显出版社的品牌特性,打造特色化、精品化的教材复合形态。
(三)加强教材编写与教学研究的融合,出版社培养好专家型研发队伍
教材出版单位的教材编辑队伍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教材内容的质量与专业性,更影响着教材进入市场后带来的实际效益。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未来中小学教材出版发展,仍然要瞄准出版社专家型研发队伍培养这一目标。尤其是那些本身缺乏专家队伍的出版单位,要加强与学校、教材研究机构合作。
可以打造“教材出版社+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教材出版社与学校之间的隔板,实现双向合作,教材出版单位可以聘请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教材编写顾问,加入教材的研究工作中,让一线教学队伍有机会亲临教材编写现场。同时,在教材出版单位内部培养专家型的教学研究者,做好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育政策等研究。通过多方人才参与,形成一个专家型、复合型的教材编写队伍。在日常队伍建设中,要不断优化高素质、学习型、专业化、规模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高质量教材编审研团队[11]。加强对每一名教材编写者、编辑者的专业素质考核,以教材编写者为例,既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也要能够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创新性、教学适用性以及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体系性,具备策划、设计、编写相关教材的能力。通过提升教材编写队伍的专业水平,从根本上提升教材出版质量。
中小学教材的发展,须坚持精细化战略,这意味着教材内容的精细化,核心是保证教材内容的高质量、创新度,根本目标是发挥好教学本身的育人功能。但是,整体而言,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面临着基础教育改革、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双重挑战,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形式问题、教学编辑队伍问题等频频出现。对于这些问题,只有坚持加强教材内容创新与监管、注重教材新形态的特色化与实用性等策略,才能提升中小学教材出版质量,促进教材出版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然.图书编辑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几点探讨:以“中小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丛书”的策划出版为例[J].中国编辑,2017(3):51-55.
[2] 王东丽,周德青,王亚如,等.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综述:基于45本已出版教材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2):19-25.
[3] 李宗喜.试论新时代提升中小学教材出版科学化水平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2(13):48-50.
[4] 段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变革略谈[J].基础教育课程,2018(21):57-62.
[5] 李喆.出版物引文隐性差错探析:以教材编辑工作为例[J].出版广角,2022(7):71-74.
[6] 李兆.浅谈加强省情教育相关地方课程教材出版的必要性:以山西地方课程教材《山西省省情教育》为例[J].采写编,2022(7):143-145.
[7] 国艳.实践中思考,探索中前行:论传统教材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以北京出版集团京版云平台为例[J].数字通信世界,2021(9):279-280,264.
[8] 李冰冰.地方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2(7):25-27.
[9] 王冬霓.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研究: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为例[J].出版广角,2021(5):83-85.
[10] 马晓仟.提升图书质量打造精品教材:以小型高校出版社编辑工作为视角[J].科技传播,2021,13(13):30-32.
[11] 农向东.“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对策[J].出版广角,2017(10):54-55.
作者简介:师宇楠,硕士,编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编辑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教材研发、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