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吴孟超……这些耳熟能详的科学家,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钱学森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斗,并忠诚于党的事业。”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投身到新中国的科研事业中,将自己的全部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首任院长,中国航天事业从这里启航。
为了国防建设,钱学森和同事们在人迹罕至的沙漠经常一待就是数月。最终,“两弹一星”取得成功。
黄旭华
“党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我做到,党如果不是要求一次流光,而是一滴一滴慢慢流,一直流尽为止,我也坚决做到。”
在炮火和动荡中走过少年和青年岁月的黄旭华立志科学救国。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他隐姓埋名、以身许国,阔别家乡三十载,解
图4 黄旭华在办公室内(图/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吴孟超
“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肝胆外科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一位国外知名专家断言:“中国肝脏外科要赶上我们的水平,起码要30年。”
吴孟超听后夜不能寐,披衣起床写下一份立志要“闯禁区”的报告,誓言“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
经过成千上万次解剖实验,1957年,吴孟超首次提出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理论,中国医生从此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1960年,他主刀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实现了中国外科这一领域“0”的突破……
图5 吴孟超(中)为患者进行手术(图/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从医70多年,吴孟超完成了16 000余台肝脏手术,成功救治1.6万余名患者。年过九旬,他依然坚守在手术室里。决了一个个尖端技术问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巍巍中华的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黄旭华用一生践行“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诺言。每每受到高度赞誉,黄旭华总是说“不敢接受”。他说,他只是“把自己的人生志向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了一起”。
贝时璋
“我们搞科学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国家、为人类,我们应该做一个真实的科学家。”
20世纪50年代,担任中科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的贝时璋从浙江大学要来了两个化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当时,他带的研究生很不理解,而他笑着说:“以后,我还要招物理学、数学等很多专业的人员,和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学问题。”
不光是学生不理解,连很多声名卓著的科学家都在质疑他要走的路:“生物物理学”也能算一门学科吗?有人更是断言:“只有生理学,没有生物物理学。”
在重重阻力面前,贝时璋不曾却步。他知道,生物物理学这只“丑小鸭”终将长成“白天鹅”一飞冲天。
作为我国现代生物学研究和教育的先行者,贝时璋开创了我国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等学科,为我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6 贝时璋(图 /新华社)
(栏目编辑:阳丹彦)
队旗飘飘,童心向党。同学们,听党话,跟党走,让我们发挥少年队员的独特优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成为新时代科学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