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启两浙《盐策辑略》考论

2022-09-30 01:48:18宋上上
盐业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盐法盐政御史

宋上上

明代盐业在国家财政中地位重要,如天启时户部尚书李起元所言:“国家财赋,半资盐课;九边额饷,全赖灌输。”①李起元.计部奏疏十卷:卷2:又边饷缺乏盐课稽迟疏[Z].明刻本,1623(明天启三年):7b.(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因此盐业历来被视为研究热点。徐泓、刘淼等学者利用历朝《盐法志》,对明代盐业的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考察②徐泓.明代的盐法[D].台北:国立台湾大学,1973;刘淼.明代盐业经济研究[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明代盐业史研究浩如烟海,相关研究综述详见:曾凡英,吴海波.中国盐业史学术研究一百年[M].成都:巴蜀出版社,2010.。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发掘明代盐业新史料,卜永坚以万历《盐法条例》为基础,分析了明末两淮地区牙行的分化及职能③卜永坚.明朝十六世纪两淮盐政的制度创新:以《盐法条例》为中心[J].明代研究,2009(13):109-136.,许起山则考证了嘉靖《盐法条例》的编纂过程和史料价值④许起山.明刻本《盐法条例》考[J].盐业史研究,2017(2):14-19.。明代中期,买补余盐的制度开始出现,随着余盐法的出台,开中法从边方纳粮逐渐转变成了正盐开边、余盐运司纳价。嘉靖《盐法条例》收录了大量巡盐御史讨论余盐法废置的题奏,对于研究明代开中法变革意义重大。但是以上史籍主要集中于两淮地区,对于盐课仅次两淮的两浙运司而言,除了《重修两浙鹾志》《两浙订正鹾规》等政书外,两浙《盐策辑略》一书的发现,可以一定程度上为明代两浙盐业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史料。

一、内容及作者简介

《盐策辑略》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明刻本,单鱼尾,白口,每页八行,每行十八字,计二卷二册,系海内孤本。此书并不见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录》及《续录》,原因在于《盐策辑略》与《重修两浙鹾志》被装订到了同一函中。按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王圻《重修两浙鹾志》系二十四卷足本,可补吉林大学藏本之缺,全书共二函十二册,其中第十一、十二册就是《盐策辑略》,因此《善本书录》只收录了《重修两浙鹾志》的提要,而没有注意到书中夹带的《盐策辑略》。

关于《盐策辑略》的作者,正文开篇记载:“巡按浙直盐政监察御史虞城田珍定,管理浙直盐法道荆澧戴君恩删辑。”①田珍.盐策辑略:卷上[Z].明刻本,1626(明天启六年):1a.(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按《明实录》记载,天启五年六月,“差山东道御史田珍两浙巡盐”②明熹宗实录:卷60:天启五年六月丁酉[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2844.。关于田珍的传记、履历,《兰台法鉴录》有着详细记载:

田珍,字子聘,河南虞城县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四十六年由冠县知县选山东道御史,天启元年宣大巡按,本年养病。三年,补四川道,本年江西按,五年,两浙巡盐,七年,升大理寺左寺丞。崇祯元年,升右少御,升南通政使,四年,卒。③何出光,陈登云,撰,喻思恂,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16史部:第16册:兰台法鉴录(影印本):卷21[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542.

值得注意的是,田珍于天启五年(1625)巡盐两浙,天启七年升大理寺丞,并不意味着田珍巡盐三年。明代御史巡盐往往“期年而代”,即出巡时间只有一年,田珍应是在天启六年就已经差毕回京,至天启七年方由山东道御史本官的身份升任大理寺丞,最有力的证据便是《明实录》明确记载天启六年两浙巡盐御史另有其人,即“(天启六年九月)丁亥,遣山西道御史王际逵巡盐两浙”④明熹宗实录:卷76:天启六年九月丁亥[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3681.。田珍巡盐期间的政绩,宋权为其所撰《银台公行状》记载:“疏通有法,搜剔中窍,商与国皆不病。每岁于国储原额外输银七万余金,不以半串入私囊,浙人至今颂之。”⑤《银台公行状》收录于光绪《归德田氏家乘》。转引自:张学勇,张淞清.名人与商丘[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8:250.两浙运司每年额解户部余盐银数为14万两,由于田珍疏通盐法,解部盐课银多达21万两,出色地完成了巡盐差遣。田珍对于两浙盐政的改革,户部尚书毕自严记载:“归、乌二县旧行季引地也,缘其逼近场灶,私盐充斥,季盐因而壅滞,季商屡告亏折,前任盐臣田珍遂准改季为额,以免守候之苦。”⑥毕自严.度支奏议·山东司:卷6:覆两浙盐院李宗著查奏厘革额引大票疏[M]//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第4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9.其中“季商”指的就是引商,按季掣挚盐引。“额商”则指的是售卖功绩盐的商人,明代两浙运司将捕获的私盐召商领卖,后改为分派铺户,故各县有定额,湖州府归安、乌程二县则是引盐和功绩盐相兼售卖⑦关于明代两浙功绩盐的研究,详见:吴先知.从私盐到正盐:明中后期两浙功绩盐的兼搭销售[J].盐业史研究,2018(4):36-48.。田珍改季为额,即将季商引盐和盐课,改派额商认纳。戴君恩,湖广澧州人,字忠甫,号紫宸,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生平记载见于乾隆《直隶澧州志林》。《明实录》记载:“天启五年十一月,降补四川布政使司参政戴君恩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参议,管屯田水利。”⑧明熹宗实录:卷65:天启五年十一月甲戌[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3101.按明代屯、盐并举,多以屯田兼管盐法,并称“屯盐道”,戴君恩应当就是以布政司参议兼管屯田、水利、盐法。屯盐道作为盐法察院的下属,自然参与了《盐策辑略》的编纂。

内容上,《盐策辑略》收录两浙盐业规章条例共计95条,大致可分为钱粮收支、边商、内商、票商、功绩盐、额课、场灶、禁约、招商、衙门公费10个方面,简明扼要地记载了明代两浙盐业从盐引开中,到引盐、票盐、囚盐运销的规章制度。其中收录嘉靖至天启时期两浙巡盐御史(书中统称为“前院”)的案验、宪牌等,这些下行公文一经批准,即作为条规遵行,是反映两浙盐政运行的原始材料。书中天头有多处小字,对条规加以解释说明,如“引目截角事例”条,记载了两浙商人支盐过程中,盐引四角分别在何处截取。杭州、绍兴、嘉兴三个批验所是在商人下场支盐筑包完毕,方才截取第一角,而温州批验所则是商人从运司领引就截去第一角,此中不同,《盐策辑略》解释道:“温所路遥,故给引出司即截一角,不比各所支盐而后截角也。”①田珍.盐策辑略:卷上[Z].明刻本,1626(明天启六年):10b.(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全书偶有缺页和版刻漫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字释读的难度。由于《盐策辑略》全书无序跋,亦不见于古今、公私藏书目,加之纂修者田珍没有文集存世,因此该书的编纂背景和成书过程并不清楚。那么《盐策辑略》成书于什么时间?是出于什么目的进行修纂?与明末同一时期的《重修两浙鹾志》《两浙订正鹾规》又有什么异同?为了回答以上问题,需要将《盐策辑略》放入两浙运司盐业政书的编纂源流中去考察。

二、明代两浙运司盐业政书编纂源流

明代两浙盐业政书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鹾规,第二类是鹾志。所谓鹾规,巡盐御史叶永盛定义为:“鹾之政,著为令,当事者胪而汇锓之,命曰‘鹾规’”。②雍正两浙盐法志:卷16:两浙鹾规类略序[M].台北:学生书局,1966:1982.即由盐法察院、盐法道、运司等官员,汇辑盐政相关的规章条例而成,而这些条规又取裁自诏令、奏议、牌札等公文。鹾志则可以视作官署志或者职官志,涵盖范围更为广泛,除了收录鹾规外,还包括官署位置、职官表、诏令奏议、艺文传记等方面。关于两浙运司鹾志的修纂情况,宫云维、王红伟《明代两浙盐志拾遗》一文已有详细梳理③宫云维,王红伟.明代两浙盐志拾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6):9-11.,本文则主要分析两浙鹾规的编纂。

目前能查到明代两浙地区最早的鹾规是崔富编纂的《盐政一览》,雍正《两浙盐法志》收录崔富所撰《盐政一览(序)》云:“两浙盐课各有攸责,以松江以分司言之……皇上临御之五年,克知此弊,既命监察御史专理,复命少监、都御史综理之……八场之事,散在牍案,不萃著于籍,未免得此失彼。于是夙夜忧惶,罔知攸措,乃督课之余,旁搜博采,编成是帙。”④雍正两浙盐法志:卷16:盐政一览序[M].台北:学生书局,1966:1964-1966.《中国盐业史辞典》中“盐政一览”词条便根据其序云:“作者于永乐五年(1407)官松江盐运分司……编成是书。”⑤宋良曦,黄健,林建宇,等.中国盐业史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20.然而正德《松江府志》中同样收录了《盐政一览(序)》原文,落款却是“成化五年……同知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事燕山崔富教之撰”⑥正德松江府志:卷8[M]//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5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419.。那么《盐政一览》究竟是成书于永乐还是成化年间?按崔富所撰序文中提及,在新皇帝登极五年时,曾差遣内监和都御史协同清理两浙盐法。查《明实录》记载:“(成化四年二月)戊申,敕南京右佥都御史高明,仍同太监王允中清理两淮等处盐法。”⑦明宪宗实录:卷51:成化四年二月戊申[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1041.明宪宗在天顺八年(1464)正月即帝位,至成化四年(1468)刚好五年,因此正德《松江府志》记载准确,《盐政一览》应当成书于成化五年。明制“运司同知、副使、判官等官,各定分司,催督盐课。”⑧正德大明会典:卷36:盐法[Z].明刻本,1509(明正德四年):28a.(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崔富就是以运司同知身份分管两浙运司松江分司盐课。与松江对应,台州在巡盐御史李遂(嘉靖十年巡盐两浙)主持下也编纂有《台州鹾政录》。

以上皆限于某一分司,整个两浙运司鹾规的编纂始于嘉靖初年。唐枢《钦依盐法要览(序)》云:“钦差巡按盐法陈侍御君,属运司类近事例隶其官者,成二卷。起景泰改元,讫嘉靖之六载,凡数十则。”①唐枢.钦依盐法要览[M]//雍正两浙盐法志:卷16:艺文下.台北:学生书局,1966:1970.既然《钦依盐法要览》收录事例截止至嘉靖六年(1527),说明当成书于嘉靖六年后不久。查《重修两浙鹾志·宦纪》,嘉靖初年陈姓两浙巡盐御史只有陈世辅,“嘉靖八年按”②王圻.重修两浙鹾志:卷17:宦纪[Z].明刻本,1633(明崇祯六年):703.(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则《钦依盐法要览》应当成书于嘉靖八年或九年。《千顷堂书目·食货类》记载:“《钦依盐法要览》,又《要览续编》共十四卷。”③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9:食货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49.可见《钦依盐法要览》仍有续修,具体编纂情况不详。万历初许天赠又编有《行盐事宜》一书,《重修两浙鹾志·宦记》记载:“许天赠,字德夫,直隶黟县人,嘉靖乙丑进士……万历五年为两浙转运使……凡与商所更始者,刻为《行盐事宜》,永垂商利。甫任三年,以忧去。”④王圻.重修两浙鹾志:卷17:宦纪[Z].明刻本,1633(明崇祯六年):710.(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则《行盐事宜》应当刊刻于万历五年至万历七年间。巡盐御史房如式传记云:“选授云南道御史,寻差视两浙盐务,取《盐法要览》《行盐规则》删正而刊刻行之,吏胥豪强皆敛手不能为弊。”⑤光绪益都县图志:卷36:人物志八[M]//本社编选.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33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503.房如式是在“万历四年,来按浙盐课”⑥王圻.重修两浙鹾志:卷18:列传[Z].明刻本,1633(明崇祯六年):744.(美国国会图书馆藏).。《行盐规则》或为《行盐事宜》的别称,那么房如式最早能见到该书的时间不晚于万历五年(1587),由此可知《行盐事宜》应当刊刻于万历五年。房如式将《盐法要览》《行盐事宜》二书加以整理合刻,一方面简化两浙盐政条规,以防胥吏舞弊,另一方面也使得两浙鹾规不断吸收最新的事例。

两浙盐业政书以鹾规命名,始于巡盐御史韩介编纂的《两浙鹾规类略》。韩氏《两浙鹾规类略(序)》云:“迨入武林,历稽成牍,较之淮法,若冰炭、方员之不相入也。于是查旧制,酌新规,事有两可,即批之鹾司议焉。司长贡君练达精敏,熟谙故实,一切利弊兴除,若烛照数,计论列规画,悉中窾窍,久之辑为一书,曰《鹾规类略》。”⑦雍正两浙盐法志:卷16:两浙鹾规类略序[M].台北:学生书局,1966:1978.其中“贡君”指的是贡靖国,万历十七年任两浙盐运使。韩介有感于淮、浙盐法的悬殊,于是搜集旧牍、新规,辑成《鹾规类略》,“上下所司及商灶便于遵守”⑧王圻.重修两浙鹾志:卷18:列传[Z].明刻本,1633(明崇祯六年):747.(美国国会图书馆藏).。韩介巡盐两浙是在万历十八年(1590),考虑到《鹾规类略》的编纂时间“久之”,则该书成书时间应当是在万历十九年。又雍正《两浙盐法志》收录巡盐御史王业弘所撰《两浙鹾规类略(序)》云:“不佞自乙未冬陛辞,迄今再历寒暑始得代,所厘举鹾务若而条,檄所司付剞劂,汇载往籍。”⑨雍正两浙盐法志:卷16:两浙鹾规类略序[M].台北:学生书局,1966:1980.“乙未”即万历二十三年,王业弘于是年冬巡盐两浙,自然不可能和韩介一同编纂,强调“再历寒暑”反映了王业弘巡盐历时两年,则《两浙鹾规类略》在万历二十五年有一次递修。《两浙鹾规类略》的递修尚不止此,嘉庆《泾县志》记录巡盐御史叶永盛的著作,其中就包括“《两浙鹾规》,永盛自撰序”⑩嘉庆泾县志:卷26:艺文[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2296.。既署名叶永盛,说明《两浙鹾规类略》在其主持下进行了递修,叶永盛在《两浙鹾规类略(序)》中,也对自己的编纂工作谦称“余不佞窃兢兢抱兹为芹曝矣”①雍正两浙盐法志:卷16:两浙鹾规类略序[M].台北:学生书局,1966:1984.。除了以上诸臣之外,《重修两浙鹾志》还收录了多位巡盐御史为《两浙鹾规类略》撰的序,分别是:牛应元(万历十九年)、王立贤(万历二十二年)、袁九皋(万历二十六年)、温如璋(万历三十三年),可见这些御史在其任上都对《两浙鹾规类略》进行了递修。

万历四十二年(1614),巡盐御史杨鹤对鹾规再次订补校正,更名为《订正两浙鹾规》,书前序云:

《鹾规类略》始于淄川韩公,至关中牛公加详,其后当事者各有沿革,每奉差事竣,辄加改削,名为刬修,近日废不修者七八年于兹矣。余心欲修之,恐一落奸胥之手,阴与黠商为市,或衙门中所不便者,反至尽去其籍,乃手自校阅,参以《行盐事宜》,往复裁定,取司中一一习鹾事者,唤集云间,耳提面命,稿凡数易,然后辑之成书,分为边商、内商、票商、场灶等十项,使有眉目可考……视昔加详焉。虽然,此非一成不变之书也,补偏救弊,随时斟酌,存乎其人。②杨鹤.两浙订正鹾规:卷首[M]//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58:史部:政书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359.

其中“韩公”指的是韩介,“牛公”指的是牛应元。通过杨鹤所撰序文可以看到,《两浙鹾规类略》自韩介始创以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过多任巡盐御史的递修,巡盐御史将近年以及任内的条规事例增补入《鹾规类略》中,使得鹾规能够及时反映盐政制度的变化,更加有章可循。值得注意的是,每任巡盐御史“刬修”的时间,是在“奉差事竣”,也就是出巡的次年。如牛应元在万历十九年至浙巡盐,《鹾规类略》重新订正校刊刻应当是在万历二十年。根据《鹾规类略》撰序来看,杨鹤之前递修该书的巡盐御史是温如璋,订正校刊的时间则是万历三十四年,而杨鹤巡盐两浙的时间是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1613—1614),刚好相差七八年。

也有巡盐御史将任内文移或题准事例单刻一书,巡盐御史韩浚《酉戌沿革鹾略(序)》云:“余于庚戌八月将受代,因念《鹾志》《鹾规》等书大半漫漶,不可稽考,即十年内近事,亦无复存,终岁执途之人而问之茫如也。余用是将期月所行,捡其关鹾计者,合奏疏汇为一册,题曰《酉戌沿革鹾略》,以俟后之人,得缘而损益焉。”③雍正两浙盐法志:卷16:酉戌沿革鹾略序[M].台北:学生书局,1966:1987-1988.其中“酉戌”指的是己酉、庚戌,即万历三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609—1610),也正是韩浚巡盐两浙的时间。可见《酉戌沿革鹾略》成书于万历三十八年,系汇辑韩浚巡盐期间题奏本章而成。此书虽已遗佚,但是被编入了《重修两浙鹾志》中。万历四十二年王圻所撰《重修两浙鹾志(引)》云:

两浙旧有志,然创于嘉靖戊戌,至今已七十余祀,岁久因革损益,皆漫漶不可考。所可知者,惟前后诸侍御《鹾规类略》《酉戌沿革》与《行盐事宜》三书而已……岁在甲寅,会武陵弱水杨公祖来视盐政,厘正旧典,爬疏积滞,爰询掌故。嘅焉未备,因出旧志及三书,俾余纂辑以备参考……弱水之吁谟硕画诚类是,故癸、甲二岁,颁布章程,悉与《酉戌盐规》并入,以传不朽。④王圻.重修两浙鹾志:卷首[Z].明刻本,1633(明崇祯六年):1b-4a.(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其中“旧志”指的是嘉靖十七年(1538)刘仕贤所创《两浙鹾志》,“弱水杨公祖”就是杨鹤,“癸、甲二岁”指癸丑、甲寅,即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也就是杨鹤巡盐两浙的时间。与韩浚《酉戌沿革鹾略》类似,杨鹤也将巡盐期间的条规章程辑出,交与王圻修志。由此可见,王圻《重修两浙鹾志》的史料来源,除了嘉靖《两浙鹾志》外,还包括四种,分别是:许天赠《行盐事宜》、温如璋订补《两浙鹾规类略》、韩浚《酉戌沿革鹾略》,以及杨鹤的《癸甲鹾规》。那么同年杨鹤自己在编纂《两浙订正鹾规》时,应当也参考了以上四种史料,如杨鹤序文中提及“参以《行盐事宜》”。

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之后,两浙运司的鹾规和鹾志仍在不断递修。现国家图书馆藏《两浙订正鹾规》署名的纂辑、订补巡盐御史就包括:“杨鹤、崔尔进(万历四十二年)、胡继升(万历四十四年)、傅宗龙(天启二年)补纂。”①杨鹤.两浙订正鹾规:卷首[M]//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58:史部:政书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360.全书文末则注明:“崇祯六年奉本院张(任学)宪牌,补置引目、库价、各票簿由。”②杨鹤.两浙订正鹾规:卷4[M]//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58:史部:政书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583.说明《两浙订正鹾规》分别在万历四十三年、万历四十五年、天启三年、崇祯六年(1633)进行了递修订补。与之类似,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重修两浙鹾志》的续订官员也署名有崔尔进和胡继升,根据书中纪年截止至崇祯五年来看,应当也是由张任学主持了订补。

通过两浙运司鹾志和鹾规同一年编纂可以看到,二书具有基本相同的史料来源,但是不同之处在于,鹾规编纂的目的是作为官吏商民遵循的规章,是由历任巡盐御史亲自主持订补,而鹾志则主要是搜集保存地方文献,而非行政条规,官吏商民在参与盐业贸易中并不会用到,相对重要性较低,就交由乡贤缙绅如王圻来编纂。在体量上,鹾志要远比鹾规庞大,如王圻《重修两浙鹾志》有24卷,而杨鹤《两浙订正鹾规》只有4卷。这是由于鹾规作为官吏商民的盐政指导手册,体量不能过于庞大,否则不便翻阅查找,如韩介所云“诸往牒汗漫者,苦于详阅之难”③雍正两浙盐法志:卷16:两浙鹾规类略序[M].台北:学生书局,1966:1979.。然而矛盾之处在于,鹾规不断补充新的事例,层累叠加,卷帙势必会越来越大,如《两浙订正鹾规》平均每卷都有上百页。因此在递修的同时,巡盐御史也会将鹾规精简或者合并,例如房如式就将《盐法要览》《行盐事宜》删正合刻。到了清代,吕犹龙更是将《两浙订正鹾规》和《重修两浙鹾志》合并为《两浙鹾志鹾规》,完成了明代两浙鹾规和鹾志的合流。现将明代两浙运司盐业政书的编纂源流总结如下图(图1)所示:

图1 明代两浙运司盐业政书编纂源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三点认识:一是明代两浙巡盐御史对鹾规不断进行递修订补,以作为盐政指导手册;二是递修鹾规的成书时间,应当以巡盐御史离任的时间为准;三是巡盐御史也会将已有鹾规进行删减。基于这三点认识,便可以回答本文第一节末尾所提出的问题。根据第二点,可以判断田珍《盐策辑略》的成书时间应当是天启六年。根据第一、三点,可知《盐策辑略》是在天启三年傅宗龙补纂《两浙订正鹾规》基础上递修、删减而来。如果将《盐策辑略》和《两浙订正鹾规》进行对比的话,会发现二书体例基本一致,都分为边商、内商等十类,每一个子目也都相同,如“边商”一类下都包括“勘合额数”“投验仓钞勘合”“关请引目”“引目截角例”“裁革老引例”“派场印挂单票”“给放库价”“酌议引价”“禁革囤引”等条规。《盐策辑略》由于只有两卷,所收条规要较《两浙订正鹾规》更为凝练,简明扼要,条分缕析,一览无余,便于官吏商民查阅。这便是田珍、戴君恩删订《盐策辑略》的背景和意义。

三、史料价值分析——以两浙运司纲纪商人为例

《盐策辑略》虽然主要取裁自《两浙订正鹾规》,但并非毫无史料价值。一方面鹾规在递修过程中会有删改,从中可以看到两浙盐法的变化,另一方面现存《两浙订正鹾规》多有缺页,可以参考《盐策辑略》加以订补。由于《盐策辑略》所收鹾规涉及两浙盐业各个方面,难以逐一论述,在此仅以书中记载两浙盐商为例,分析其史料价值。

明代开中法下,两淮、两浙盐商逐渐分化,有边商、内商、水商之分,如毕自严所云:“纳粮中引者谓之边商,纳课支盐者谓之内商,接买而售之民间者谓之水商。”①毕自严.度支奏议·堂稿:卷15:题遵奉圣谕议修盐政疏[M]//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第4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57.近海产盐区又有票商,即纳税照票行盐者。除此之外,在《重修两浙鹾志》和《两浙订正鹾规》中经常能看到“纲纪”商人的记载,如两浙运司在酌定引价时,就曾“拘集纲纪众商议”②王圻.重修两浙鹾志:卷10:酌定引价[Z].明刻本,1633(明崇祯六年):584.(美国国会图书馆藏).,那么什么是“纲纪”,这与边、内等盐商又有什么关系?

按“纲纪”指的是客纲和客纪,亦见于两淮运司。嘉靖《惟扬志》记载:“客长,成化间设有客纲、客纪,择殷硕者以联引各商,听盐事于司,非令管摄也。”③朱怀干.嘉靖惟扬志:卷9:盐政志[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3:13a.嘉靖《两淮盐法志》云:“至于辨引符、稽存殁以首夫众商者,则曰客长,又谓之客纲、客纪。”④杨选,陈暹,修,史起蛰,张榘,撰,荀德麟,等点校.嘉靖两淮盐法志.卷7:户役[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276.由此可见,客纲、客纪应当指的是两淮运司客商首领,始于成化年间,设置纲纪既促使盐商自我监督约束,也方便官府传唤、差使。但是以上史料并未说明客纲、客纪二者有什么区别,李龙潜认为,“所谓‘客纲’,实际上就是牙行的组织机构,‘客纪’就是牙行的经纪人”⑤李龙潜.明代广东的对外贸易[J].文史哲,1982(2):65.。这种解释是针对广东市舶司而言,并不适用于两淮或两浙盐运司。关于客纲、客纪的设置,《盐策辑略》记载:

今责成四季掣放,务浮额外,即以各商中告引多者,立为客纲,责以告销事,如本季告销不及数者,执留见季应掣水程,必足数而后发;以告引次多者立为客纪,责以季掣事,如本季赴掣迟滞,与不及数者,三日之内与买商一并究罪。⑥田珍.盐策辑略:卷上:按季序掣[Z].明刻本,1626(明天启六年):17b.(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设立纲纪一事,李义琼指出始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①李义琼.白银财政分配视角下的晚明淮浙盐法变迁[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21.。《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三十四年三月,“浙江巡盐御史温如璋言……仍以各商之告引多者,列为纪纲,使之催督告销”②明神宗实录:卷419:万历三十四年三月乙未[M].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7938.。可能中间暂有停罢,万历中又恢复了客纲、客纪的设置。经由巡盐御史题准后,作为事例颁行并载入鹾规。客纲与客纪的区别在于“告引”的多少,所谓“告引”,即“告投引目”,成英《两浙盐法疏》云:“凡遇商人告投引目、单帖到场,即以商名、年盐、引号、到日报司。”③朱廷立.盐政志:卷7:疏议[M]//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58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299.即客商将盐引赍赴各场分司,然后下场买补支盐,分司将商名、引号、报到时间等信息呈报运司,运司比对底簿确认无误,然后注销引目,整个过程就是“告销”。至于“季掣”,指的是批验所一年四次掣挚引盐,《盐策辑略》记载:“报掣定以孟月中旬,掣毕定以季月中旬。”④田珍.盐策辑略:卷上:按季序掣[Z].明刻本,1626(明天启六年):16b.(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告销和季掣构成了客商支盐的完整流程,但是如果有囤户大量收买盐引,囤积居奇,或者客商支盐之后借引私贩,并不报掣,会导致“季掣违期,告销不足”⑤王圻.重修两浙鹾志:卷16:盐政禁约[Z].明刻本,1633(明崇祯六年):692.(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最终产生盐引壅滞的弊病。客纲、客纪的设立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告引最多的客纲一般就是囤户,由其负责告销引目完足,直接有效。

对于未能尽责的客纲,惩罚措施是“执留见季应掣水程”,这与两浙运司特有的“执程告引”制度有关。《盐策辑略》记载:“凡内商掣过引盐,运司执留水程,责成纲纪,告足下季应掣引目,然后给与照运,盖以前掣牵后掣之意。”⑥田珍.盐策辑略:卷上[Z].明刻本,1626(明天启六年):43b.(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所谓“水程”,是在内商掣盐、水商承买之后,运司交与水商的销售凭证,上面详细登记售盐引岸、盐引斤数以及运销期限,《两浙订正鹾规》也称为“限帖”⑦杨鹤.两浙订正鹾规:卷1[M]//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58:史部:政书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400.。倘若运司执留水程,内商引盐便无法售卖得利,以此督促纲纪告销,季掣如期进行。执程告引具体的操作办法,《盐策辑略》云:“惟是执程告引,万不可易。必执见掣水程,令告后掣盐引,方给今掣水程,庶无程者不得囤引,有程者不致无引,永为遵守。”⑧田珍.盐策辑略:卷上[Z].明刻本,1626(明天启六年):26a-b.(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为了保证盐引一告一掣同步进行,需要客商以下一季告销盐引作为担保,从而获得当季水程,颇有前后套搭的意味。也就是说囤户如果要使得当季掣盐能够售卖出去,需要购买下季盐引,预先告投运司,以防止囤户持引不告销,影响引价。执程告引制度出台的时间是在万历三十四年,《重修两浙鹾志》记载:“自万历三十四年,前盐臣左立定执程告引、预纳余盐之规。”⑨王圻.重修两浙鹾志:卷11:余盐[Z].明刻本,1633(明崇祯六年):609.(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即由两浙巡盐御史左宗郢颁行。可见客纲、客纪和执程告引制度同一年设立,互相配合,共同保证两浙运司盐引掣挚的有序进行,延至明末,有效防止了盐引的壅塞滞销。

从客纲、客纪参与下场支盐到按季掣盐的整个过程来看,似乎符合内商的贸易分工。但纲纪商人并不限于内商,《盐策辑略》记载:“边、内商人各有纲以统纪、纪以统甲,纪与每甲商人无定名。”⑩田珍.盐策辑略:卷上[Z].明刻本,1626(明天启六年):44a.((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数量上,“客纲边、内共九名,客纪边、内共四十二名,散商边、内共五百一十八名”①田珍.盐策辑略:卷下[Z].明刻本,1626(明天启六年):44a.(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可见明末两浙运司盐商已经出现了类似于保甲组织,层级分别是纲—纪—甲,其中“纲”的概念更是在袁世振纲盐法推行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此时纲纪已经不仅仅是负责盐引的告销或季掣,而是以纲、纪统领盐商,互相保结。因此总结而言,客纲就是以两浙运司中资本最为雄厚的边、内商为首领,统领客纪和甲商。

四、余 论

两浙《盐策辑略》成书于天启六年(1626),由巡盐御史田珍根据递修鹾规删订而成,以作为盐业行政指导手册。通过《盐策辑略》的成书背景可以看到,明代自嘉靖以来,印刷业兴起,巡盐御史多会将其任上题准事例、颁行鹾规、收发公文刊刻保留下来。考虑到巡盐御史出巡周期一般只有一年,在嘉靖至崇祯的百余年内,两淮、两浙、河东、长芦运司巡盐御史总数巨大,势必刊刻有大量鹾规、政纪等政书,只是绝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盐策辑略》就是幸得孑遗一例。这些巡盐御史编纂的政书材料原始程度较高,真实反映了明代盐政运行原貌,倘若能加以收集、利用,对于明代盐政制度、盐区地方社会研究都将大有裨益。就笔者目前所见,存世盐业政书尚有如下数种:

一为王国祚《三录汇编》,“三录”系《理淮录》《按鹾录》《居沧录》三书合称,其中《按鹾录》收录王国祚在万历十年至十一年(1582—1583)间巡盐河东时的诰敕、奏疏、序文。该书现存国家图书馆,刊刻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王国祚辞官居家之后。

二为康丕扬《两淮盐法始末》,康丕扬于万历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1608—1609)巡盐两淮,书前有万历三十八年康丕扬自序,现藏山西大学图书馆。

三为李日宣《传是堂合编》,李日宣于天启三年至四年(1623—1624)巡盐河东,《合编》收有《河东文告》四卷,《奏议》一卷,系李日宣任内题奏、文移合刊。该书现存国家图书馆藏天启刻本。

以上诸书流传不广,材料独有,有待于进一步利用。随着域外汉籍逐渐被发掘,相信会有更多巡盐御史政书面世。

猜你喜欢
盐法盐政御史
“盐政特色”与“景氏风格”:民国时期《盐政杂志》出版传播研究
盐业史研究(2022年4期)2022-12-20 07:07:26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中国盐业(2018年16期)2018-12-23 02:08:18
大型黄梅戏《御史夫人》
黄梅戏艺术(2018年4期)2018-07-06 02:31:52
试析明代成化初期御史刷卷政策的变化
甜荞麦麸皮蛋白质提取工艺研究
霍志军《唐代御史与文学》一书出版
连云港盐务局举办全市盐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班
现代盐化工(2015年6期)2015-08-15 00:55:29
营造全民盐政之我见
现代盐化工(2015年1期)2015-02-06 01:49:45
明朝御史的权与责
文史春秋(2014年5期)2014-09-25 0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