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 萍 王露霖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提出“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1]。之后,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开宗明义地指出“课程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强化专业支持”[2],依靠教师发挥基础作用。教师是确保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课程的关键[3]。新手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新鲜的血液,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如何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其作用至关重要。在此之前,用人单位和管理部门需要了解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状以及他们的需求与困惑。这将有利于用人单位和管理部门在设计和实施教师发展培训项目和进行日常管理时能基于教情做出研判,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效能,有效推进课标的落地。
2022 年1 月,研究者设计了“杭州市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对杭州市中小学一至十二年级的英语教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选择意愿与动机、教师教育情况、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等。主观题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制(1完全不符;2基本不符;3不确定;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共收到4010份问卷,均为有效卷,问卷结构效度为0.958(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信度Alpha=0.938。其中来自5 年内(含)新手教师的问卷有1141份,占比为28.45%,其他教师的问卷总数为2869份,占比为71.55%。
教师学历学位不断提升,培养模式日益多样。新手教师中硕士学位的比例高达40.40%,其他教师中硕士学位的占比仅有11.19%。教师的学历获取渠道日益丰富,师范背景的教师正在被非师范、TESOL 和“先学科,再教师教育”的多样态模式取代。这三种类型的培养模式的规模都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TESOL 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调查中有137 人接受的是TESOL 培养模式,其中72.26%(99 人)属于5 年内的新教师,占新教师人数的8.68%,比其他教师中受过TESOL 教育的人数(38人,占比1.32%)的比例多了7.36%。学位提升总体上意味着教师素养的提升,但并不代表教学能力的提高。
新手教师中,本科英语师范生的比例只占了52.15%,相较于其他教师的同类占比下降了15.78%。而通过其他模式(非师范、先英语学科后教育、先其他学科后英语学科等类型)成为教师的人数占比为47.85%,其中本科非师范生的比例从26.52%上升到38.48%,增加了11.96%。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说明原来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绝大多数为师范毕业生的事实已经迎来转折点。产生如此变化的原因与近年来综合性大学开办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求职意向趋同,名校毕业生(本科非师范)通过考取资格证书入职有关。来自不同院校的学生丰富了各学校的教师资源,但也为各校的职后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信念影响教学行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会直接影响其教学工作的质量和稳定性。那么,新手教师的教师就业意愿高吗?他们的择业动机如何?
将教师作为第一就业意愿的人数比例正在下降。新手教师有11.48%(131 人)承认教师职业并非自己的首选,而这一情况在其他教师中只占9.27%。这与近年来教师职业就业市场不断火爆的现实局面形成一种微妙的反向关系。可见,有相当数量的新教师选择教师职业不过是权宜之计。这种选择有外部原因,如疫情期间就职困难,父母希望自己成为教师等;有自己内在的原因,比如认为自己不太适合这个职业,原来不是师范专业,担心不能胜任;可能与这些新手教师的教师信念和教育情怀相关。
择业动机双向并进。新手教师的就业动机中排第一的是“教师有稳定收入”,89.75%的新手教师认为这基本或完全符合自己的意愿,其他教师的这一意愿占比为86.03%。紧跟其后的三个选项分别是“能让我为社会贡献力量”(87.56%)、“能让我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目标”(83.17%)、“能让我影响青少年的个人发展”(81.24%)。这反映出新教师在考虑个人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会考虑精神层面的因素。这种双向并进的择业动机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教育岗位从未像今天这样受人追捧,忧的是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有可能成为大概率事件。
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决定其上岗后需要让学习成为终身事业。那么,新手教师的职前教育准备程度如何?在过去一年(2021年)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其专业成长的影响程度有多少?
知识准备度总体较高。99.39%的新手教师表示学过“外语学科知识”,其中92.11%的新手教师感觉自己掌握得较好。进入英语教师行列的基本都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基本素养较高。但“学了,不等于会了”,因此还需要看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显示,新手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新型教学方式等的准备度不高,如在对作业进行设计与管理(60.21%)、监控学生发展与学习等方面(64.24%)的准备度相对较低。另外,心理学是极为重要的育人知识,但新手教师在这方面的掌握度仅为66.87%。
知识学习与教学使用关联度较强。表1 反映了新手教师在最近一年培训中所学知识与教学使用的关联程度。总体来看,教师较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掌握度都在70%以上,特别是学科知识掌握较好,在86%以上。学生管理等知识的掌握度也比较高,在80%左右。只有“学校管理”一项的数值偏低。在“知识掌握度”上,新手教师比其他教师高出8 至10 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新手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在校就读期间获得的知识要比其他教师更系统、多样。此外,新手教师具有更高的自我感知度和更好的自我效能感。
表1 过去一年(2021年)接受的相关知识对教学的影响程度(%)
教师专业发展要依靠入职后的专业提升活动来推动。那么,新手教师的专业提升活动有哪些特征?对教学的影响程度如何?新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
专业提升活动的影响力较大。通过考察近一年的12 种专业提升活动对教师教学的影响程度,可以发现,新手教师中有9 个选项的比例都高于75%,说明活动的影响力较大。最有效的当数“师徒指导或同伴互助”,占比为89.75%,其次是“赴区市参加统一教研活动”(88.08%)、“赴他校观摩课堂”(87.64%)。这三项也是其他教师认为最有影响力的活动,只是排序稍有变化。事实上,这三项都是最具中国特色且最为传统的教研方式。相对而言,“课程与工作坊”“个人或集体研究”等具有参与性的研究性活动的比例均低于70%。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特征明显。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可体现四大专业性特征,分别反映了专业发展需求、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出现的连贯活动、有校本环境和同伴支持[4]。表2 显示,需求性活动的影响力最高,占比均在87%以上。这反映出新手教师对于自我专业发展的需求意愿强烈。所以,教师的先备知识非常重要,师范教育在这个阶段的功能发挥得尤为突出。有别于一般的大学学习,临床诊断式的学习方式能够实现现学现改,即学即用。这显然是新手教师希望学习的内容,所以比例都在87%~90%之间。在持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教师每天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新教师希望始终能有跟踪指导的机会,能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棘手问题。所以,他们希望自己活动在时间上有连续性(86.59%),在内容上有连贯性(84.49%),且始终围绕他们的需求开展教研。
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影响因素差别不明显。在可供选择的11 种情况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因素影响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相对而言,比较大的影响因素还是工作时间的冲突(占比66.87%)。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调课解决部分问题。其他影响因素分别是“没有资格”和“缺乏资金支持”。前一个因素可随教师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步改变,后一个因素总体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浙江省规定教师参加的研修活动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资金保障。只要教师能够抓住培训机会,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就能取得较大收获。但缺乏资金支持的事实也反映出校本教研的缺位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教师除了参与地区教研活动外,很少有机会考察学习,参加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国外研修等。这正是各校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一项新工程——校本教研的特色化、专业化问题以及专业质量提升工程。
影响专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新手教师几乎在所有选项中所面临的困难程度都比其他教师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教科研以外工作多”“教学经验不足”“不知如何提升自己”,比例都在50%以上。但总体数值并不算很高,同比差距也不大。新手教师选择“不确定”选项的比例大大提高,几乎都占30%,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不确定自己是否能适应课程改革需要”。这反映了新教师的一大特点——对自己要往何处去的方向不确定,对自己未来的教学科研定位不确定,对学校能否提供保障的信赖度不确定。这既反映了新教师实事求是的态度,又折射出了教师担心自己的教学因不适应改革需要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以及对学校发展机制不清晰而产生的迷茫和担忧的情绪。
调查表明,新手教师具有学历高、背景广、非师范生较多、来自海外人数较多、专业基础强等特点。这也给教育管理部门和各校带来了新挑战。各部门和学校要在心理调适和专业引领方面进行思考,双管齐下,达到理想的效果。
新手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其意志并不坚定。他们遇到的影响专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占相当大的比重。且新手教师总体年龄在23至30岁这一区间,刚好处于人生的转折期、关键期。一个出校不久的年轻教师不仅要扛起自立大旗,担负重要的教学任务,还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家校的桥梁。因此,他们往往比其他教师面临更多的身心挑战,也必然会遭遇更多的负面情绪。
“外语教学活动是承载着情绪的实践。教师将自我信念、价值观和关爱伦理等注入到教学工作中,把个人身份与专业身份融为一体。教学成为教师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成为情感脆弱性的主要原因。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指教师专业实践中不可避免会体验到的负面情绪”[5]。如果新教师不能以情绪韧性去应对,那么这种负面情绪往往会催生不稳定性,促使他们选择离开。即使他们不选择离开,也容易将不能消散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引起教师对自身身份的不认同。教师情绪与教师的身份建构和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帕尔默曾说,教师要做到身份的认同与融合,必须做到智慧、情感、精神三者的统一[6]。所以学校要充分关注教师情绪,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团队文化为纽带促进新教师的学习、建构和反思,增加新教师释放自我的空间,帮助其增强情绪韧劲。如成立读书俱乐部、研究工作坊、健身达人馆、养心灰空间等,加强对新教师心理的疏导、心灵的关爱和专业的导引,帮助新教师养成成长型人格。
职前教育阶段的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教育学知识等对后期教学工作的影响程度非常大。对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新教师而言,参与培训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参与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对教师专业提升的作用很大。同时,需求性和情境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区域教研、校本教研和师徒结对的指导或同伴互助是最有效的三种研修方式。
“强师计划”提出建立教师教研协同创新平台,并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7]。第一,对于今后的教师培训方案设计,必须针对教师需求,因材施教,设计更多参与性强、体验性好的工作坊。要充分运用PET 研修共同体模式,发挥大学教授(Professor)—中小学一线专家(Expert)—中小学骨干教师(Teacher)联盟的功效[8],组织理论经验并重、案例诊断为主的研修项目,找到教师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助力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培训方式从均衡统一步入以个性化、定制式培训为主导,以体验式、沉浸式项目化学习为主体的新阶段。
第二,要进一步发扬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情怀且高效的专业提升方式,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使其更具个性化针对性。具体可安排新教师到一些知名学校当“影子教师”,参加岗前培训,跟着名师学习教学与管理方法,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这种短期的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效果显著。它通过沉浸式的跟岗与反思带来巨大效益,使新教师一上岗就能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习惯。在处事经验和反思能力的助力下,新教师能够呈现良好的专业发展态势。
第三,呼吁用人单位理性地为自己学校配备合理的师资结构,以更为务实的方式来获取求职者真心实意的加盟,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学校应关注和尊重求职者的心理诉求,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求职者,优化师资结构,扩充教师队伍。
如何做好新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如何管理情绪,开展研修,将丰富的人才资源转化成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资源,是值得教育部门和各学校深思的问题。各部门和用人单位必须有忧患意识,做好准备,拿出预案,为提振基础教育谋好篇、布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