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韩汉位移动词语义对比分析*
——以“”与“出”为例

2022-09-30 02:29:46姜金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源域原型隐喻

姜金艳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一、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语义分析

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是把熟悉的、已知的、具体范畴概念向抽象概念映射而获得的抽象概念的认知过程,隐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隐喻性语言表达背后涵设更为基础的概念层面的隐喻性思维系统,即概念隐喻。隐喻涉及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映射一般由源域向目标域(靶域)进行。多义动词语义扩展的过程与之相符。

表1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动词语义分析模式

我们知道,隐喻一般从源域向靶域映射,语义的衍生过程就是人们对该词语的认知从源域映射到靶域的过程。但原型语义不等于源域,原型语义代表的是语义家族的相似性。而源域是语义最初的认知域。通常源域是与人或与人的经验有关。因此“”与“出”的源域也与人有关。“”与“出”的源域均为人体,具有从[+母胎内→母体外]的语义表征。“”与“出”的语义从源域映射到各个靶域,实现了语义的扩展。

1.a路径衍生语义对比

表2 “”a路径语义衍生

表2 “”a路径语义衍生

2.b路径衍生语义对比

表3 “出”a路径语义衍生

表4 “”b路径语义衍生

表4 “”b路径语义衍生

表5 “出”b路径语义衍生

3.c路径衍生语义对比

表6 “”c路径语义衍生

表6 “”c路径语义衍生

表7 “出”c路径语义衍生

结语

猜你喜欢
源域原型隐喻
多源域适应方法综述
包裹的一切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42
原型理论分析“门”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08
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