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

2022-09-30 04:50薛敏霞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消极教养弹性

薛敏霞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大学时期是个体面临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阅历较浅,经验不足,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容易产生挫折心理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2021年1月19日,教育部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加快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质量[1]。可见,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和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很大一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还比较欠缺,分析探讨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抗挫折能力是个体对待挫折事件的综合能力,包括挫折耐受力、挫折排解力和挫折成长力,即个体能耐受挫折、排解挫折,并能从挫折中成长的能力[2],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一种适应性的人格特质,抗挫折能力受什么因素影响?古人云“言传身教”“养不教,父之过”,表明了原生家庭中特定关系对子女在家庭之外表现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原生家庭主要的特定关系,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3]。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发展、心理防御能力等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关爱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效能感,使他们勇于探索自我和挑战困难[4];父母的关爱能帮助子女勇敢面对挫折和战胜困难,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5],而父母过度溺爱和拒绝保护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6]。概括来说,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子女人格层面的影响会传递到子女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即个体可能会将儿时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内化到自己的人格中,形成自身的一种社会适应模式[7],从而直接影响其成长后心理弹性和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

心理弹性是与抗挫折能力较为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个体应对消极生活事件能够良好适应的能力和内部特质。它作为个体应对负性事件影响的保护要素和过程机制,是个体的心理“反弹能力”[8],即个体在遭受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者重大的生活应激事件时,能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变得更为坚强,从而成功应对环境压力的能力,是衡量个体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个体应对挫折和压力的有效心理资源。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作为人的内部特质不仅能够降低童年创伤对成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还能决定个体对待外部事件或困境的态度[9],个体的心理弹性越高,在面对挫折情境时越能灵活调动内外在资源进行应对,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由此可以推论,父母教养方式可能通过心理弹性来影响抗挫折能力。

总之,根据以往研究的结果和相关理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的重要因素,心理弹性是个体抗挫折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也就意味着,父母教养方式可能直接影响抗挫折能力,同时又可能通过心理弹性来间接影响个体抗挫折能力。由此可以猜测,父母教养方式可能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会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会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2)心理弹性会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3)心理弹性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抗挫折能力间起中介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某高校8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漏答和乱答的无效问卷74份,获得有效问卷726份,问卷有效率为90.75%。其中,男性568名(78.24%),女性158名(21.76%)。

(二)研究工具

1.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EMBU)

采用蒋奖等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10],一共21个项目,采用三维度分法: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问卷采用4点评分(从“1”表示“从不”到“4”表示“总是”),其中第17题为反向计分。量表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相应的教养方式越强。本次研究中,“拒绝”“过度保护”用来测量消极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用来测量积极教养方式,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0,信度较好。

2.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采用Connor和Davidson编制的心理弹性量表[11],一共有25个项目。采用余肖楠等的三维度分法: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12],主要评定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应对的能力。采用5点计分法(从“1”代表“从来不”到“5”代表“一直如此”),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本研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5,信度较好。

3.一般抗挫折能力量表

采用杨秀君等编制的一般抗挫折能力量表[13],一共15个项目,采用三维度分法:挫折耐受力、挫折排解力、挫折成长力,主要评定个体的抗挫折能力。采用4点计分法,其计分规则为:不符合=1分,不大符合=2分,基本符合=3分,符合=4分。其中“挫折耐受力”的题目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抗挫折能力越高。本研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表明该量表信度较好。

4.统计处理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间的关系;采用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采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进行Harman单因子检验,即对所用变量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0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大于1,首因子解释总变异的28.13%,小于40%,表明共同方法偏差效应不严重。

5.质量控制

调查前期,对调查员均进行统一严格培训,并以班级为单位线上发放问卷展开调查,要求学生集中于教室内,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填写不讨论,安排调查员现场质控和答疑。学生填写提交后,调查员进行数据录入。

二、研究结果

(一)不同特征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的差异分析

探讨个体间差异对重要变量的影响,通过将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项目上进行差异检验(见表1),结果发现男性大学生的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心理弹性、挫折排解力、挫折成长力和抗挫折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p<0.01),出生于城市的大学生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p<0.01)。

(二)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间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各维度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发现各变量之间两两相关。其中,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表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之间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三)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以父母教养方式及心理弹性为自变量,挫折耐受力、挫折排解力、挫折成长力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得分显著正向预测抗挫折能力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父母消极教养方式显著负向预测抗挫折能力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

表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各因素间的回归分析

由于学生的性别、生源地、角色特征等对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等重要变量的预测均不显著(p>0.05)。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时不再考虑人口学变量的影响。

(四)心理弹性在父母教养方式及抗挫折能力间的中介效应

采用Process程序中的模型4检验心理弹性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抗挫折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进入分析前,对各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减少变量间多重共线性问题。以父母教养方式为自变量X,抗挫折能力为因变量Y,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M,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设置Bootstrap样本量为5 000,以 95%CI不包含0视为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抗挫折能力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616,p<0.001),纳入心理弹性后,该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209,p<0.001),且心理弹性显著预测抗挫折能力(β=0.323,p<0.001)。此外,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抗挫折能力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上、下限均不包含0(见图1和表4),说明心理弹性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和抗挫折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40.7%。同理,心理弹性在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抗挫折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见图2和表5),中介效应为8.2%。

图1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和抗挫折能力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

表4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及抗挫折能力之间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检验

图2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抗挫折能力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

表5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消极教养方式及抗挫折能力之间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检验

三、讨论

(一)性别、生源地与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男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总分、挫折排解力、挫折成长力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城市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14-15]。首先,不同性别大学生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这可能与男女性具有的人格特征和性格特点有关,也与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区别对待有关。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更多感受到的是消极的教养方式,这可能是因为男女性别特点发展上的差异。女生的生理发育时间相对较早,心理发育也更为成熟,普遍温顺、乖巧,生理和情感的易感性让她们更能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其次,男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高于女生,这可能也跟男性的生理结构和传统文化氛围影响有密切的关系,男大学生从小受到的社会期待更高,社会责任更重,对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具备更高的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水平。最后,城市大学生心理弹性高于农村大学生,可能是因为城市大学生更广的生活圈子和更丰富的社会资源让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而来自农村的学生进入新的环境时会表现出不适应性,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二)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父母消极教养方式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心理弹性显著正向预测抗挫折能力。这与本研究的假设(1)(2)一致。首先,父母是子女的“第一重要他人”,亲子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影响个体在家庭外的活动模式。在积极的教养方式下,父母的温暖情感、呵护和陪伴是满足孩子安全需要与建立安全依恋的首要条件,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绪和行为管理能力,能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较好进行自我情绪控制,寻找资源。其次,心理弹性是一种保护性因素发展的结果,有内外因素之分,家庭环境是心理弹性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父母的尊重、理解和接纳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让大学生在与他人接触中建立情感联结和互动关联,形成适应性的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得到发展;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能更多展现出积极的态度且善于寻找内在的优势,发掘自身资源和调动外部资源来对抗挫折。因此,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高水平心理弹性能力和特质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会推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个性成长,促使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强,内心的力量得到激发,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消极的教养方式表现为拒绝和溺爱等,父母的拒绝与否认、过分溺爱和干涉,容易让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缺乏自我效能感,导致心理弹性下降,抗挫折能力较差。

(三)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显示,心理弹性在父母积极/消极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抗挫折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6.0%、29.6%,这与本研究的假设(3)一致,即父母积极/消极教养方式和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具有预测作用。一方面表现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直接预测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心理弹性的间接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个体建立的内部工作模式,心理弹性是个体内部工作模式的表征之一,它能减缓生活中压力环境和危险性因素对个体的负性影响,让个体身心保持暂时平衡状态,是个体面对压力事件或困境时的保护性因素[16]。拥有心理弹性特质的个体,通过心理弹性能获得积极的适应性结果。也就是说,心理弹性除了让个体利用自身资源适应并且缓解负性事件的影响外,还能强化已具有的心理弹性品质形成良性的循环,让个体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态[17]。可见,今后要加强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弹性拓展训练,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心理弹性以帮助他们应对可能的挫折事件。同时,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他们平衡态重整的机会,如果一直停留在舒适的适应状态,拒绝变化,将失去成长的机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直接效应仍然存在,表明心理弹性可能不是唯一的中介变量,说明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男大学生的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大学生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抗挫折能力呈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父母积极/消极教养方式显著预测心理弹性和抗挫折能力,心理弹性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抗挫折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消极教养弹性
消极的后果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跟踪导练(三)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让自己发光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