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景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67)
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每一门课程都肩负着引领学生思想价值的使命和责任,事实上,每一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都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着相应的价值观。根据“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进一步明确所授课程的思政要素,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去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自己所授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结合本学期我对所教授的学前教育学课程的理解和反思,对该门课程中的思政要素进行了整理分析,现列举其中一个基本案例,分析如下。
学前教育学是我院面向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主要是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引导教育,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掌握教育教学活动与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现代化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学前教育学概述,是本课程的第一讲。本讲主要围绕我们对教育及学前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分析当前我国在教育及学前教育领域出现的偏差和困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正确认识家庭和社会对学前儿童的期待、正确认识教育的三要素,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
(1)知识目标:了解教育的含义、本质属性和基本要素,掌握学前教育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与家庭对儿童的过高期待,理解教育应遵循幼儿自身发展规律。
(3)情感和价值目标:体会当前教育领域的问题对儿童发展以及国家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的理想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
通过对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偏差和同学们的困惑进行探讨和分析,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教育的本质属性、真正价值和终极目的,启发学生要时刻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深入理解教育的价值远在教育之外,将课程学习与学生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未来结合起来,承担起属于这一代人应有的使命与责任,积极投身于社会进步的历史洪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通过分析学前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以及国家民族发展的影响,明确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思政目标为: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开放、合作的职业理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开放的眼界和胸怀,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担负起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使命。
(1)明确了课程的价值目标,提高了育人效果。本专题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讲授了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要素,对教育的现状和价值进行了整体的介绍和分析,就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不科学的观点进行了辨析和讨论,启发学生对自己熟悉又陌生的教育问题进行思考,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立场来重新看待和审视教育;帮助学生转换自身角色,从学生到教师、从孩子到家长,较好地引导了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激发了学生对教育的兴趣与热情,启发了学生对自身所担负责任与使命进行反思。
(2)注重课程设计,满足了学生需要。基于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选取生动的素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置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紧跟思路,融入课堂。通过对本案例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教育的内涵、要素和教育的价值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对有一定难度的、高质量学习的需求,认识到教育作为一门科学需要他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并时常反思,既增加了课程的挑战度,也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同时,充分挖掘高职院校特色以及历史积淀,立足于课程性质,形成特色的育人元素,将思政要素自然融入课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落地课堂教学,实现价值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与立场这三个维度,组织课堂教学,同步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育教学中[3]。同时,充分利用图片、视频、自身经历与名人故事等素材,不同角度的提问与探讨,使得教学方法接地气,课堂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学生能紧跟老师思路,在与老师的全程互动中,积极思考、表达和反思,对教育及学前教育的看法、态度,在悄然发生改变,对自我的角色定位以及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1)部分学生对教育的价值、对当前教育存在问题的反思流于表面,这反映出他们日常的积累较少、思考不深入。另外,有很多同学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也能与老师积极互动,但课下却很少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拓展自己的视野,这说明他们仍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和精神,缺少拓展视野的有效方法。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积极适应学情变化和教育形态变化,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习惯,促使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自然融合,发挥双效作用。一是教师积极创设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情景,善于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使用启发式提问、开放式讨论,促进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4],促使学生尽快改变过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多渠道拓宽视野。二是充分利用实地考察法,积极寻求机会、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去,到实地去体验真正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管理、观摩集体教学活动及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开展等等,通过实地观摩、切实体验,使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进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三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教学资源,如各大网络教学平台、学前教育相关网站、客户端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以丰富的学习资源辅助学生完成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并选取优质资源注入课堂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享与解析,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相融合,提升教学效率。
(2)我们一定要明确地意识到,基于课程思政的学前教育学,并不是把专业课程改成思政模式来进行授课,更不是喧宾夺主只强调思政价值而忽略专业学习,而是把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挖掘专业课程中潜在的思政价值,使所授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点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讲,课程思政改革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专注于专业内容的研究和讲授,还要有意识地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并将其自然地融入专业教学。因此,教师要立足专业教学,以专业课程教学为本,同时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和有效的课程实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5],切忌本末倒置,为思政而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