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煜 孙景鑫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保护成为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2018年3月,国家自然资源部成立,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其中自然资源部主要职责工作包括: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评价;构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对自然资源进行分等定级及价格评估等工作。至2021年底,自然资源部门新颁布一系列关于自然资源评价的技术规程,如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自然资源价格评估通则,草地及森林分等定级规程、价格评估规程等。随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我国的自然资源市场日趋完善活跃。因此,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行业相关研究院所及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自然资源管理评价人员。
学历程度、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发展潜力等受到关注,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被重视。随着就业竞争压力加大,通过开展应用型教育,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自然资源评价”课程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课程主要涉及气候、水、生物、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定级、评价与管理。课程兼有专业性及实践性,与现实工作联系紧密,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满足自然资源部门及行业的需要,本文针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自然资源评价”课程教学进行改进提高,达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理论知识扎实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在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进行“自然资源评价”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考虑自身的条件、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水平的基础上,与学术研究型教学专业有着不同。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前提是对自然资源进行正确的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定级评价重要性被逐渐重视,对自然资源评价相关的人才需要日渐增多,这凸显这项工作服务于地方社会,体现了实践性特点。从社会需求的视角,“自然资源评价”课程应该着重实践应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自然资源评价知识、从事相关工作、综合实践能力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作为教学培养,要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管理部门和行业需要为引导,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自然资源评价的专业技能体现在对自然资源评价的规程的把握及相关法规文件的理解,还体现在对评价全过程的控制能力,对评价程序到最终评价报告能够顺利完成的业务能力。
作为评价工作,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对职业发展、职业规范有明晰的认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在网络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还需要扩展大数据、地理信息软件(ArcGIS、SuperMap、MapGIS)的操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当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大学三年级开设了“自然资源评价”课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质地貌学、水文学、气候气象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基础专业课程的前提下,针对社会发展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理论与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内容;培养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相关评价方法进行自然资源的评价定级、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自然资源评价”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具体如表1。
表1 “自然资源评价”课程章节内容
“自然资源评价”课程涉及的资源类型多,各类型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不同,评价标准各异。在学生的学习及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自然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相对滞后于社会需求、与现实实践结合不紧密的现象。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主动性参与度不高,导致学生对自然资源评价实际工作能力弱,解决实际能力较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差距大。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的兴趣与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各级资源管理部门及社会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需要对“自然资源评价”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实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需要以应用性培养为引导,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突出理论与现实自然资源评价的联系。在对自然资源评价工作日益规范和技术规程不断更新的变化下,要求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相关评价方法规程对自然资源进行定级评价,还要了解国家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这对从事自然资源评价学习的大学生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随着我国对自然资源开发保护的重视程度加深,对从事自然资源定级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员熟练掌握评价规范、相关法律规章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自然资源定级评价相关的技术规范相继颁布。例如,开始于2014年更新的城镇土地及农用地定级规范、土地估价规范;2021年的最新发布的标定地价规范、森林草地的分等定级规范、森林草地的估价规范、自然资源估价通则等。现在课程使用教材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自然资源评价教程》,尽管课程编排系统、基本理论、评价方法完整,但是教材内容滞后,很难反映最新的专业发展变化。对学生而言,以滞后的知识教授学生,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方向,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重新调整自然资源评价教学内容。对已经不适宜现实的教学内容适当减少,强调按照新颁布的规程规范为标准,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完善,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如在“气候评价”章节中,在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实施背景下,特别位于西北干旱区太阳能、风能丰富的地区有力条件下,对风能资源、太阳辐射资源的评价急需更新加强,增加授课内容的时效性,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水资源的评价中,在常规的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评价的基础上,针对风能、太阳能发电产生的储能问题,及时补充学习储能水库的内容,增加水能资源的评价内容。在生物资源评价中,删除森林草地资源的调查与计算、森林草地资源的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的内容,根据最新发布的森林分等定级规程、森林估价规程、草地分等定级规程、草地估价规程重新更新教学内容;在土地资源评价中,弱化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应性评价、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内容,加强土地经济评价内容,分别按照城镇土地及农用地进行分等定级及估价的更新,同时补充标定地价的内容。为加深学生对评价工作理解,确实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新增综合案例章节: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案例,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学生综合学习土地、生态、水、气候资源,在不同海拔地形条件下的评价。同时,也锻炼学生应用GIS软件参与评价。通过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表2为课程设计重构的内容。
表2 “自然资源评价”课程重构内容
自然资源评价因为自然资源类型不同,各类型评价的理论方法各异,各个章节内容相对独立。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各章节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学生学习的需要。
针对在自然资源评价定级及评价方法推导等内容章节,可以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授课方式,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安排有条不紊地讲授课程章节知识,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清楚重点难点。例如,对土地评价章节,教师可以从社会热点问题“土地财政”引申出土地的经济评价的内容,注重讲授土地各种估价方法及应用,这样对学生而言,既增加兴趣,同时兼具专业性与现实意义。在授课过程中,针对理论方法讲解时,需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问题,如城镇土地定级与农用地定级的差别在哪?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完成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在教学中,例如,学校的智慧云平台得到教师学生的喜爱。智慧云课堂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进行混合教学,具有课程回放等功能,这种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突破了限制,通过网络灵活学习,利于知识的掌握。
针对“自然资源评价”课程学习,可以通过专题讨论式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学习,将教学内容与研究前沿问题结合,通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讨论前学生收集相关材料、进行论点的归纳总结并正确表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每个章节都可以合理地设置相关讨论话题,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如在“水能评价”学习中,讨论在新疆建储能水库要关注的问题。
针对课程实践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可将不同类型自然资源评价分别制成案例模块,进行案例模块实践教学。每个模块包含一个完整评价案例。
以草地资源评价为例教学,模块分成两个子模块:定级模块及评估价格模块。其中定级模块包括定级资料收集、定级元素及权重的确定、定级元素的分值计算、定级分值的空间分布、定级范围的划分等,估价模块包含资料收集、评估方法的确定、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确定等。通过案例的模块化,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可以对评价过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实践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工作,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自然资源评价活动,积累自己的实际评价经验;同时将实际工作成果带入教学课堂中去,作为案例教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地请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家学者到课堂进行专业实践讲座。通过讲座,使教师学生明确现在社会对自然资源评价人才的具体条件,认清专业发展方向,转变学生就业观念;通过现实工作的清楚认识,让学生明白学习课程的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做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在自然评价工作获得更大的发展,更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以应用型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中,还需改变以往的教学考核方式,将过分关注课程结业的卷面考试改为教学全过程的多维考核形式,确实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弱势。
教学全过程的多维考核形式将考核贯穿于学习的各个阶段,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后作业报告的完成,从课堂答问到课后答疑讨论,从小组分工到完成实践案例,这个过程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全过程考核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考核,还需要专注教师考核。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及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成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自然资源评价人才,仅仅依靠单纯理论学科基础的教师是难以完成这项工作的。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背景,还要了解各类自然资源评价的相关知识,明确各类资源评价的重点难点,掌握熟悉最新的相关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规范要求。现阶段,任课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加自然资源评价的国家执业考试,如资产评估、土地评估、房地产评估执业考试,通过考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把自己培养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很高实践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针对当前“自然资源评价”课程教学的不足,论文从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模式、教学全过程考核等方面研究了自然资源评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通过对该课程的改革,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自然资源评价方法规范,能够解决该领域的实际问题。确实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实践能力,提高自然资源评价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