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投入支出的比较分析*

2022-09-29 06:24:16蒋兰陵
关键词:年均值省际经费支出

蒋兰陵

(扬州大学商学院 江苏扬州 225127)

一、研究的背景

根据2021年11月发布的《关于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的投入达到了5.3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9年增长了5.6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4.29万亿元(2019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2%[1]。2014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超过4%(国际公认的一个衡量指标值),2018年的比值略低,达到4.02%,2022年的比值是近几年最高的。同时,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增幅比例十分显著,2014年是2.02万亿元,2019年已经达到4.94万亿元,增长接近250%,而其占GDP的比值也从2014年的3.13%上升至2019年的5.01%,且近几年的比值均在4.90-5.00%左右徘徊[2]。

再从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支出来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投入达到2.24万元,支出为2.09万元,但不管是投入还是支出,所有省市自治区中增长最快的都是西藏自治区。另外,从《关于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的其他指标来看,增长最快的主要集中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在2021年12月27日教育部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也展示了“十三五”期间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经费总计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投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资金高达19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带有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校扩招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等矛盾似乎有所缓解。本文采集27个省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就在于揭示当前教育投入与支出的区域结构是否有所改善,为地方提高高等教育的硬实力提供一些数据支撑。(表1所列)

二、高等教育经费的省际投入对比分析

综合一些学者的研究方法,参考OECD国家经费的投入结构指标设定,考虑到《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给定的各项指标,本文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选择了“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两大类指标进行衡量分析。“政府投入”采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投入”采用“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和“捐赠收入”这两项基础指标。另外再结合“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计算出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进行综合评析。

1.地方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的省际差异

根据近些年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汇总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指标值得到2014-2019年的年地方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投入总额并由此计算得到年平均值。从计算结果可以初步将所有省份的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分为四个类别(见表1):第一,平均值在100亿元以下的,主要包括的是国家的边远省份: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第二,平均值在100亿至150亿元之间的,主要包含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福建省、山西省、广西省、陕西省这九个省份;第三,平均值在150亿至200亿元之间的,具体包括江西省、安徽省、湖北省、辽宁省、湖南省、四川省、河北省这七个省份;最后,平均值在200亿元以上的,浙江省、河南省和山东省基本属于同一水平,均值在250亿左右,而且历年的投入金额也十分接近;江苏省的年平均值达到324亿元,最高的是浙江省,均值达到421亿多元。浙江省与江苏省拉开差距始于2015年,2015-2016年每年的差距在60-70亿元,2017年以后差距逐步拉开,2019年两省的差距已经高达209.37亿元。

表1 2014-2019年省际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单位:千元)

从2017年9月国家发布的“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名单来看,浙江有3所大学榜上有名,领头羊效应在浙江省得到充分展现,例如根据《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部门预算》显示,浙江大学2019年的预算总经费是排在第2-10名高校的总和。在浙江省,越是发展得迅猛、特色明显的高校,越是受到国家级、省级财政的重点扶持。再如从《202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年度预算经费》排名可知,浙江大学仅次于清华大学,排名第二,2019年总经费191.77亿元,2020年增至216.20亿元,虽然比清华大学在总额度上少94亿元,但其增幅达到24.43%,远远高于清华大学的13.51%。而从浙江省的官方文件精神也可以进一步凸显其政策导向,2020年3月由浙江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实施意见》,在这则文件中诸如“以超常规举措培育引进高水平大学”“支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地方人民政府和办学部门要加大对主办高校的经费投入,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等就可以充分体现浙江省财政在高校经费投入方面的方向性。

2.地方高等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省际差异

由历年地方高等院校的招生数作为分母,地方高等院校教育经费投入做分子,计算得出生均教育经费投入(2014-2019年的年均值)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在省际间的排序也大相径庭。第一梯队(生均年均值30万元以下)的省份包括湖北省(23.54)、四川省(23.76)、湖南省(27.34)、河南省(27.99)、山东省(28.41)、安徽省(28.70)和陕西省(29.96)。生均年均值在30-40万元的省份排在第二梯队,也是队伍最壮观的,包括11个省份,最低的是江西省(30.21),最多的是甘肃省(39.97),江西省、广西省和黑龙江省均值接近,在30-31万元左右;云南省、福建省、河北省和吉林省这四个省份年均值差不多,都在34万元以上、35万元以下;从辽宁省(35.07)开始差距逐步加大,贵州省(36.29)、海南省(38.62),每个省份的距离都超过前面几个层次。第三梯队是生均年均值在40-50万元之间的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在41.5万元左右,宁夏回族自治区、广东省和山西省都在44-45万元之间。生均年均值在50万元以上的是四个省份,彼此之间的差距是所有梯队之间、梯队内部省份之间最大的,浙江省最少(52.49),内蒙古(56.08)第二少,青海省达到84.41万元,而最高的西藏自治区已经达到三位数,117.16万元。

从四个梯队的排序可以发现,与前面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来边远省份的劣势在这一指标处恰恰超越了经济发达地区,比如江苏省已经排到了第三梯队,浙江省虽然还在第四梯队,但与西藏自治区相比,只达到了其一半水平。究其原因,早年间也许归因于分母“招生人数”的差异天壤之别,但是近些年应该是分子与分母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子在国家政策倾斜的作用力下不断增大,呈几何倍数上升;分母在边远地区虽然也是增速显著,但与分子相比,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就显得微乎其微了。比如2019年西藏的招生人数相当于2014年江苏省的十分之一,而这一数字在西藏省相较于2014年已经翻了一倍多了[3]。

三、高等教育经费的省际支出对比分析

梳理国内的关于教育经费的文献基本可以得到一个共识:教育经费支出一般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衡量,分别是“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生均支出”。经常性支出具体包括薪酬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学生奖助学金)和其他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学生奖助学金);资本性支出主要用“其他资本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来计算;生均支出在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有直接指标,可以直接汇总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2014-2019年省际高等院校教育经费各指标均值及排名情况(单位:亿元)

1.三类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分析

首先从薪酬支出指标来看,统计结果与经费投入相近: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年均值最低,在25亿元以下;有10个省的年均值在25亿至100亿元之间;年均值150亿元以上的包括河南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和广东省,其中后四省的均值在200亿元以上。

其次从其他支出指标来看,云南省、福建省、辽宁省、江苏省分别前进一名,河南省、浙江省分别上升了2个名次,湖南省、四川省各自前进了3个名次,广西省进步了4个名次,陕西省上升了5个名次;山东省后退了1个名次,山西省、江西省、河北省分别下滑2个名次,湖北省退步了3个名次,安徽省的变化最大,从薪酬支出均值的第2名下滑至其他支出均值排名的中等偏下水平。

最后从资本性支出指标来看,河南省超过了浙江省和山东省挤入了前三,贵州省一跃成为第六名,近几年的资本性支出增幅是所有省份中最大的,2019年的数值是2014年的31.22倍,广西省、甘肃省的进步也十分突出。另外,其他一些省份排名虽然没什么变化,但是逐年增幅也是十分可观的,如湖北省2019年的数值是2014年的29.73倍,海南省是22.69倍,四川省是22.55倍,吉林省是18.33倍,宁夏回族自治区是17.54倍。由此可见,教育经费支出的公平性在近几年不断地得到体现,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经费支出,不管是总量还是增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基本建设支出这一部分更是可以突出体现国家的政策倾斜与区域协调[4]。

2.地方高等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统计结果(见表3)与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的不同,除了边远地区依旧最高之外,教育强省广东(2.79万元)、浙江(2.66万元)、江苏(2.38万元)均排在了前列,这与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完全相反。山东省与河南省在这一指标上实力明显与前面三省不可比拟,排在了倒数。当然,除了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之外,其余各省之间的差距没有生均教育经费投入那么显著,数值均十分接近[5]。从各省具体数据来看,西藏自治区的增速十分惊人,2014年生均值才2.89万元,2019年已经增加到8.27万元,而且增加不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2019年的数值几乎是2018年一倍之多,这就说明近两三年的变化十分显著,而存在同一现象的还包括青海省、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湖北省。

表3 2014-2019年省际高等院校生均教育经费年支出均值情况(单位:元)

结语

纵观27个省份地方高等院校2014-2019年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的各项指标比较分析,得到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1.教育经费投入的省际梯队现象比较明显,梯队之间的差异较为突出。强省一直很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虽然增幅可观,但受差距的历史性因素影响,与第一、二梯队之间的距离依旧较远。国家对这些地区的财政性投入需要长期及更大规模的实施,各个地方也应该加大投入的力度与强度。

2.教育经费支出的省际差异变化较大,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快速进步能够较清晰地体现,像贵州省、湖北省的高增幅十分突出,贵州省2019年的资本性支出水平已经超过广东省的一半之多,而在2014年只达到广东省的三分之一。国家政策的倾斜性较为显著,产生的效果也已经初见端倪。

3.边远省份、民族地区的公共教育支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然持续增加,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不断减少,比重下降十分明显,以江苏省为例,2018年开始已经下降到百分之零点几,远远低于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2%-3%左右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资本性支出就应该减少,2021年7月教育部联合六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以及可信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这在全国各个省份的具体实施进程势必要联系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在缩小原有省际差距的基础上结合各省的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做到平衡充分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年均值省际经费支出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基于偏序集的省际碳排放效率评价
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及受灾基本情况
劳动保护(2021年11期)2021-11-30 07:12:42
2014-2018年巢湖水质氮磷含量与蓝藻水华变化情况探究
环境与发展(2021年2期)2021-09-03 14:05:08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30
治污
齐鲁周刊(2017年18期)2017-05-18 12:29:01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分析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新传奇(2015年31期)2015-07-01 07:21:50
开放与我国居民收人增长*——来自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