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晗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幼儿,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同时给予必要的照料。根据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帮助幼儿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治疗。”为了促进特殊幼儿更好地成长,幼儿园应积极贯彻融合教育理念,将支持性策略融于特殊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本文以幼儿园一名患有先天性脑瘫的5岁特殊幼儿明明(化名)为例,探索教师使用提供的支持性策略,促进特殊幼儿充分成长,为其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图1 融合教育
从目前开展融合教育的师资队伍情况分析,幼儿园在进行学前教师团队构建时,招聘的多以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为主的教师,这类教师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理论和经验,但是缺少相应的特殊教育经验,许多幼儿园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特殊幼儿的教育融合,但是在实质上却没有让其融合得到有效实施、落地。同时绝大部分幼儿园没有相应的适合特殊幼儿进行特殊教育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教师又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能力和技能训练的能力。虽然教师对特殊幼儿的融合教育是持接纳和赞同态度的,但是因为特殊幼儿无法像正常幼儿一样参与活动,加之有时候教师付出很多,却收效甚微。长此以往,教师会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想要在学前融合特殊教育就显得尤为困难。个别教师虽然作为融合教育教学的主体或者主要实施者,但是其在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时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这使得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发展变得举步维艰。因此,要想融合教育的顺利进行,提升师资团队特殊教育专业能力势在必行。对此,幼儿园可以明确“三步走”政策,打造团队。
第一步:教师团队巧打造。“巧”字当头,我们融合教育面对的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是一项巧的教育艺术,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因此,团队中的教师都是园内最为优秀、最具奉献精神的教师。此外,幼儿园还可采用引进入从事过特殊教育的教师,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教师团队的组建,提供专业指导,不断提升自身特殊教育的专业性。
第二步:专业培训提能力。如何突破,提升能力?在新时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只有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才能逐渐的完成教师各方面的升华,通过创新学习形式,丰富文化载体,坚持“学进去”+“用起来”,“走出去”+“引进来”多元化方式,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融合教育专题学习。利用分批次学习的方式,参观了特殊教育学校,以现场教学的方式感悟与特殊幼儿心与心的交换,分领域学习小组和年级组也利用教研时间进行理论学习,成员围绕学习主题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同时也可特别邀请特殊教育相关专业进行现场指导。
第三步:科研实践夯实力。通过不断探讨研究,教师提升了融合教育的理念,积累了融合教育的经验,形成了开展融合教育的策略,通过“课题研究+教育实践”方式不断夯实团队特殊教育的实力。教师们从科研的视角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融合教育活动多了一份研究味,也让融合教育团队更有专业力量。
图2 “三步走”政策
幼儿园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包含一日活动的综合教育课程体系,着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身心健康、生活习惯、学习品质、情感社会性等每一个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教师把培养特殊幼儿作为一种职业责任,注重特殊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重视特殊幼儿在知识、技能、情感、心理、习惯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过渡,有针对性地设计特殊幼儿的在园活动。
明明,先天性脑瘫,目前双手、双脚肌张力紧张,暂时站立不稳,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只能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简单交流。其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方式上都具有其特殊性,需要培养基本的自立能力,以及家庭、社会交往的能力。
教师在了解特殊幼儿明明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前做好活动的个别化调整,支持明明充分参与其中。短期内通过接触,提高明明的自信心,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提高其协调能力,并将训练内容融入一日活动中。长期来看,还是希望通过专业陪伴和指导创设一种适合其生存、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以帮助其提高综合能力上的提高。
(1)建立信任关系
老师运用尊重、接纳的态度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例如:至从明明来园后,每天清晨的问好和每天离园的问候都是幼儿园最美的风景线。活动前,提供适合明明活动的游戏材料,例如:备课组的教师会提前就本周的所有活动定出教学方案,明明班级的教师根据明明情况进行分层次备课,拿出2套授课方案,并对应任务到人,保证教学效果;活动中,对明明进行个别化教学指导,例如:今天的户外活动时大家进行户外区域活动,特定责任教师会将明明带到适合的区域,辅助他完成系列活动;活动后,进行教学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下一次再优化调整。
(2)提供有效辅助
幼儿园委派一位专职教师入驻明明的班级,辅助明明完成一日活动。在集体教学活动时,老师在合适的距离关注明明的互动情况;在户外活动时,明明由老师带领进行适合他身体状态的活动,老师时刻关注他的安全问题;在生活环节中,老师全程照看明明,有困难时第一时间提供帮助,支持其充分参与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他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
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患有脑瘫的儿童由于脑部不同区域功能损伤,导致智力发展不平衡、身体姿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等。
对于患有脑瘫的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能力培养尽“早”原则:早发现、早干预、早培养,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二是训练“泛”主题原则:训练的主题要广泛,多重问题并存,训练应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问题为重点,同时解决其他多个问题。三是训练周期“长”原则:训练并不是马上就会收获成功,而是长时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四是训练之急“需”原则:在对患有脑瘫的幼儿深入了解、定期评估的基础上,要实事求是地按评估结果、按实际需求,针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图3 四大原则
那作为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如何做呢?
教师关注明明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生活活动中通过分解任务、编写儿歌等方法,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针对明明开始学习时完成速度慢、效果不佳的情况,教师将教学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要求明明先完成小目标,再完成高一层次的目标,一级一级的达到最终目标。例如:在教明明学习穿衣服时,教师先教给明明一首儿歌“拉好小衣领,穿好小披风,准备钻山洞,左边钻出来,右边钻出来,最后拉上小拉链,穿好了”,我们带领明明一边念儿歌,一边学习穿衣服;将任务分解后,引导明明逐步完成任务。通过多次反复练习,明明精细动作能力不断提升,可以自己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比如,在教明明学习穿衣服时,教师先教给明明一首儿歌“钻山洞,钻山洞,左边钻出来,右边钻出来,最后钻入一个大山洞”,我们带领明明一边念儿歌,一边学习穿衣服;将任务分解后,引导明明逐步完成任务。通过多次反复练习,明明精细动作能力不断提升,可以自己独立进行日常生活。(见图4)
图4 穿衣服示意图
(1)康复训练为主模式,进行生活常规训练
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的医生,针对明明的问题,教师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在活动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室内区域活动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明明进行训练,通过示范模仿,利用切水果、剥花生、串珠等活动训练其手指的抓握能力,经过重复多次的游戏,明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主动选择游戏。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时刻记住游戏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兴趣,提高其各项技能和能力,发展其良好的品质特征。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游戏中的安全问题,注意引导其他小朋友与明明一起做游戏,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2)绘本教学为主模式,进行认知和运动训练
教师在了解明明的整体发展水平基础上,依据个别化教育教学目标,结合教育内容选择相适宜的绘本,教师组成教研组对绘本中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梳理,同时融入部分康复训练内容。以《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为例,以认知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融入对明明头部和上肢运动训练内容,如抬头、转头以及伸手、抬臂、拥抱等运动康复训练内容。通过这种模式的绘本教学,明明不仅在愉悦、轻松的故事情节中学习了知识,同时也达到了运动训练目标。这种整合的训练模式,既同时兼顾了认知教育目标和运动训练目标,又避免了单一康复训练的枯燥,达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康复训练效果[7]。(见图5)
图5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幼儿园教师要注重为幼儿,尤其是特殊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包括安慰、赞扬以及鼓励,特别是在活动、训练的推进中,教师的鼓励可以切实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获得内在效能感。遇到幼儿消极对待任务的这种情况,老师要耐心地鼓励他,激发他的参与热情,使其尽量多地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实现全面发展[8]。
融合教育最大的难题是获得家长的支持,具体表现为:一是不能及时发现幼儿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为表现出的异常;二是发现幼儿表现出一些异常状况,会想方设法地故意隐瞒,不会主动与教师讲明幼儿的特殊性;三是少数家长在乎所谓的面子,即使教师发现幼儿的特殊情况,也会找种种理由进行敷衍[9]。教师要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让家长知道对于需要特殊教育的幼儿应该尽早干预的教育意义,从孩子成长的需求、专业教育的角度给家长提出建议。同时,通过提供《特殊教育需要幼儿服务清单》,让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服务内容,优质的服务让家园合力更有力,幼儿园与家庭要同频共振,形成合力[10]。
同时,家庭的教育观念、家长对于幼儿特点的认知、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需要与教师紧密配合。家长要尽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对特殊幼儿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常年坚持下去,方能看到效果。由信赖的父母或熟悉的亲人按时保质完成训练内容,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训练的内容要渗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要求家长在经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后,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前融合教育并非机械地把特殊幼儿安排在普通幼儿园,而是利用融合的环境,让特殊幼儿可以更好地融入与适应这样的环境氛围,尽可能地发展特殊幼儿能力。幼儿园应从特殊幼儿实际需要出发,将支持性策略融入特殊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使其实现最佳发展。保障每一名幼儿接受教育的权利是融合教育理念的精神内核,促进特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特殊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是融合教育的初衷[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