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鱼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022-09-29 04:40邓希海
中国饲料 2022年14期
关键词:玉米油消化率鲟鱼

邓希海,黄 进,刘 哲

(1.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 635000;2.达州水产技术推广站,四川达州 635000;3.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鲟鱼具有肉质鲜美细嫩、口感韧性强、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其在我国养殖数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鲟鱼养殖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李沛洋等,2021;吴春昊等,2021;王书凤等,2021;贺艳辉等,2019;陈跃文等,2019)。脂肪是鲟鱼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能源,目前我国鲟鱼养殖主要采用鱼油作为饲料中的脂肪源,但在鱼油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成本高、资源短缺、易氧化等问题,严重降低了鲟鱼养殖的经济效益(褚志鹏等,2022;邢薇等,2018),利用适宜的植物油替代鱼油作为鲟鱼饲料中的脂肪源将成为鲟鱼养殖产业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鉴于此,本研究以当前我国鲟鱼养殖的主要品种(西伯利亚杂交鲟鱼)为研究对象,分别以鱼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为饲料脂肪源,探讨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鱼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研究开发适合鲟鱼推广应用的脂肪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全混合日粮的配制 以鱼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分别作为脂肪源配制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日粮,各种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

1.2 试验设计 将120尾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平均体重为(82.59±0.58)g]分为 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鲟鱼。4组分别饲喂以鱼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为脂肪源的日粮。每天投喂饲料 3次(9、13、17点),饱食投喂。试验预试期为7 d,正式期为60 d。

1.3 生长性能测定 分别测定试验鲟鱼的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根据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分别计算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增重率/%=(末重-初重)/初重×100;

特定生长率/(%/d)=[ln末重-ln初重]/饲养天数×100。

1.4 养分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参照邢薇和罗琳(2021)的方法依次测定干物质、蛋白质、脂肪、能量的表观消化率。

1.5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于试验鱼的尾静脉处采集血液,常规方法分离血清。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依次测定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等血清生化指标。

1.6 血清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利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依次测定血清样品中的SOD、T-AOC、CAT、GSH-Px活性及MDA含量。

1.7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鱼油组相比,大豆油组末重显著提高1.13%(P<0.05)。与鱼油组相比,玉米油组、亚麻籽油组末重分别显著降低 5.59%(P< 0.05)、2.77%(P< 0.05),增重率分别显著降低8.19%(P<0.05)、4.04%(P< 0.05)。

表2 生长性能测定结果

2.2 对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与鱼油组相比,大豆油组干物质、脂肪、能量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1.86%(P>0.05)、0.64%(P> 0.05)、1.03%(P> 0.05)。与鱼油组相比,玉米油组、亚麻籽油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降低5.02%(P< 0.05)、3.60%(P< 0.05),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降低4.04%(P<0.05)、0.80%(P> 0.05)。鱼油组相比,大豆油组AST、ALT、BUN含量分别降低 4.99%(P> 0.05)、5.33%(P> 0.05)、11.54%(P<0.05)。与鱼油组相比,玉米油组、亚麻籽油组TP含量分别降低12.02%(P<0.05)、6.50%(P>0.05),ALB含量分别降低15.19%(P<0.05)、8.29%(P>0.05),ALT含量分别升高10.67%(P< 0.05)、7.91%(P> 0.05)。

表3 养分表观消化率测定结果 %

2.4 对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与鱼油组相比,大豆油组SOD活性显著提高5.43%(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9.04%(P<0.05)。与鱼油组相比,玉米油组、亚麻籽油组SOD活性分别降低5.65%(P<0.05)、2.99%(P>0.05)。

表4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表5 抗氧化指标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不同脂肪源中含有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不同,其对鱼类生长产生的影响必将存在一定差异。在本研究中,与添加鱼油相比,鲟鱼日粮中添加大豆油能将鲟鱼的末重显著提高1.13%,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表明大豆油作为脂肪源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鲟鱼的生长性能。李婷婷等(2021)研究表明,大豆油替代鱼油作为脂肪源可显著提高鲟鱼增重率,但对末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与李婷婷等(2021)的研究结果相似,但也存在差异,分析试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鲟鱼品种、重量、养殖环境、饲养管理方法、大豆油来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关。

3.2 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鱼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养分表观消化率直接体现了鲟鱼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与鲟鱼生长性能和身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也是评价水产饲料适宜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与添加鱼油相比,鲟鱼日粮添加玉米油和亚麻籽油均降低了鲟鱼的干物质、脂肪、能量表观消化率,而添加大豆油持平或提高了鲟鱼的干物质、脂肪、能量表观消化率,表明大豆油替代鱼油作为脂肪源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改善鲟鱼的养分表观消化率,该结果与前面大豆油能提高鲟鱼生长性能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3.3 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ALT和AST是存在于肝脏中的重要转氨酶,肝脏功能受损可导致血清中ALT和AST含量升高(印双红等,2022;陆游等,2018);血清中BUN为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其含量越低表明蛋白质代谢越旺盛(印双红等,2022;陆游等,2018)。关意寅等(2020)研究豆油、鱼油、玉米油、猪油作为脂肪源对黄颡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鱼油组、豆油组、玉米油组的ALT、AST活性和BUN含量显著低于猪油组,说明豆油或玉米油可以替代鱼油作为黄颡鱼的饲料脂肪源。在本研究中,与添加鱼油相比,鲟鱼日粮添加大豆油具有降低鲟鱼血清中ALT、AST活性的趋势,显著降低了血清中BUN含量,与关意寅等(2020)在黄颡鱼上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表明大豆油替代鱼油作为脂肪源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改善鲟鱼的血清生化指标,改善鲟鱼肝脏健康。

3.4 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氧化应激是动物机体自由基产生的一种负面影响,易引起机体衰老与疾病,动物机体内T-AOC、SOD、GSH-Px等酶类抗氧化物的活性决定了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而MDA是动物机体氧化反应的终产物,其含量越低表明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越强(付廷斌等,2022;刘阳洋等,2018)。在本研究中,与添加鱼油相比,鲟鱼日粮中添加玉米油和亚麻籽油均降低了鲟鱼血清中T-AOC、SOD、GSH-Px活性,提高了鲟鱼血清中MDA含量,而添加大豆油显著提高了鲟鱼血清中的SOD活性,显著降低了鲟鱼血清中MDA含量。表明大豆油替代鱼油作为脂肪源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改善鲟鱼血清抗氧化指标,提高鲟鱼抗氧化能力,改善机体健康状况。

4 结论

与添加鱼油相比,在鲟鱼日粮中添加大豆油可保持或改善显著鲟鱼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大豆油可替代鱼油作为鲟鱼饲料的脂肪源。

猜你喜欢
玉米油消化率鲟鱼
植酸酶对肉鸡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影响的系统观
玉米油精炼加工过程中营养及风险指标的探索
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喜力康反刍专用复合酶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100岁的鲟鱼
第一款植物甾醇玉米油问世
让鲟鱼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