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纸媒文化期刊发展探微

2022-09-29 02:53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期刊文化

杜 娟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科技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也影响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和选择,以及对知识的汲取方式和对阅读习惯的改变。如今,纸媒文化期刊正经历着数字时代的大变革。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期刊、融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全媒体等等新名词纷纷涌现。人们从以前购买纸质报刊、杂志、书籍提取所需信息,逐渐转变为运用电子产品阅读寻求所需内容,以至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易于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而纸质媒体则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些影响力较小的流行杂志已经悄悄退出了文化舞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作为纸质媒体的文化期刊,如何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适应时代的变化,厘清各种新名词的概念与内容,对自身的影响准确定位,从而生存下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融媒体、自媒体、新媒体、全媒体概念

(一)融媒体

融媒体是一种科学方法,是一种以发展为前提的理念。其特点是利用扬优的手段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后加以发挥,比如挖掘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优点,使其功能、手段相互融合,从而全面提升价值的一种运作模式。融媒体在人员分配、岗位适配以及宣传上更加科学,是一种“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二)自媒体

自媒体可分为广义自媒体与狭义自媒体。狭义自媒体是指拥有独立用户号的独立个体,作为新闻制造主体而进行内容创造;广义自媒体从自媒体本身的定义出发,在信息传播渠道、受众、反馈渠道等方面不受传统媒体限制,是区别于第三方的自己。

(三)新媒体

一是科技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二是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后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载体,如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

(四)全媒体

顾名思义,就是全面覆盖的媒体。内容涵盖了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以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各种媒体传播途径进行传播,实现全民无障碍信息获得。

作为纸质媒体的刊物,尤其是文化类期刊,在这些新兴媒体的壁垒下如何冲出包围、走向生存之路尤其艰辛。面对新时代,纸媒出版从业者要冷静分析形势,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运用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积极拓展发展平台,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与水平,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二、融媒体背景下纸媒文化期刊的优势

融媒体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是融合了各种媒体的优势而二次发展的媒体。那么,作为纸媒的文化期刊更应该把握并利用自身优势,在融媒体的背景下,结合自身的特点重新整合资源,持续发展。

首先,要了解纸媒文化期刊自身的优势与电子阅读产品的不同,做到知己知彼。

(一)阅读载体的不同

科技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也间接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现在阅读时很多人会选择电子产品,如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kindle 等等。但是电子产品阅读器并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刊物。利用电子产品阅读需要一定的载体,要在有电源支持的状态下才能完成阅读,而纸质媒体并不受此限制。

(二)使用电子产品阅读有利于健康

使用电子产品阅读,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对人的视觉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使用电子产品阅读时的阅读姿势很随意,没有纸质载体的庄重、仪式感,产生的阅读效果也就不同。

(三)纸媒阅读和使用电子产品阅读的深浅度不同

利用电子产品阅读往往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干扰。网络信息量巨大,阅读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往往来不及消化刚刚阅读过的信息,就被新的信息吸引过去,使阅读成为“碎片化”的阅读。而纸媒恰恰可以避免外侵信息的打扰。读书要“静”,要凝神静气地深入其中,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逐渐消化所读取的信息,并将其慢慢沉淀积累在脑海中,由此,纸媒的阅读效果相对要好很多。

(四)纸媒与使用电子产品阅读的心理感受不同

纸媒可以直观地呈现所刊载的内容,风吹哪页读哪页的闲适与惬意心境无可替代。纸媒拿在手中的质感是实实在在的,潜心阅读的感觉和使用电子产品阅读所产生的的心理感受也是非常不同的。据调查,大部分人表示,阅读纸媒给人的感觉是放松的“沉浸式”投入阅读,而使用电子阅读器虽然方便且有高科技的感觉,但是精神上是紧张的,是“速食化”快餐式的阅读,根本没有时间消化刚刚得到的内容就被新的信息覆盖了,来不及沉淀和总结。这也是部分纸媒之所以没有被大众完全放弃的原因之一。

(五)存贮方式不同

大数据时代电子产品存储容纳量海量。一张小小的光盘、一个小小的优盘就可以容下几百万字、几千万字,一只硬盘甚至可以存储下一个小型图书馆的资料,极大地节省了存储空间。但是,电子存储设备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存储场地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经常会因为磁场影响,外观或插口因磨损、不兼容而损坏,致使全部存储内容无法提取。然而,纸媒期刊、书籍等虽然占用空间多,但方法得当却可以长久保存,不会因为部分损坏而影响整体阅读和使用,并且不需要辅助产品就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所刊载内容。为了方便携带、降低成本,各大出版社纷纷出版改良后的纸媒,图书市场上目前有很多改良后的小型本的纸媒刊物和书籍。

从以上对比可以发现,纸媒的存在价值恒久而弥远,是一份庄重的仪式感和知识历经岁月的沉淀带来的心理感受,甚至有人说,阅读捧在手里的书籍甚至可以感觉到灵魂的质感。

使用电子产品阅读带来的便利无可非议,但这个优点也恰恰是其缺点,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使用电子产品阅读的快速使得很多较为粗糙的内容没有经过过滤,容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很可能导致读书只是“读了个寂寞”。

那么,如何在新时期融媒体时代利用纸媒的优势开创新局面,从而使纸媒可持续性发展,则需要从业者更多的思考。

三、融媒体背景下整合资源,持续发展纸媒

纸媒文化类期刊曾经风靡一时。多年来,纸媒文化期刊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以推动文化交流为己任,参与两个文明建设,真诚地为读者提供切身、实用、前瞻性的服务。比如,《读者》、《故事会》、《南风窗》、《新闻周刊》、《咬文嚼字》、《妇女之友》、《星星期刊》、《诗刊》等期刊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刊物。

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这些纸媒刊物长时期是文学爱好者和文化、文艺青年们汲取精神营养的主要来源,是与世界文化对话的窗口,是引领潮流的风向标。如今融媒体背景下受到了科技时代大数据发展的冲击,曾经的优秀纸媒如何继续以往的辉煌,守住纸媒的阵地,充分发挥纸媒的作用,是出版从业人员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要继往开来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纸媒期刊出版

为保证出版行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出版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等等的详尽规定,为大数据时代新出现的各种媒体提供了法律依据。在融媒体发展背景下,出版从业者要及时了解并掌握以上相关法律法规,研习法律法规内容,并学以致用,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有序进行出版工作。

(二)线上线下互动互补

纸媒文化期刊要与时俱进,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要在融媒体背景下多维开发,利用融媒体和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美文,同时与广播电台、电视台积极合作,推送美文、美篇,并及时与读者互动,增强传播量,扩大自身影响。

(三)建立维护作者群、读者群

可以开展线上约稿活动,与作者共同探讨前沿热点问题,集思广益,在维护原有作者群的基础上,发现新作者,扩大作者群体的影响力。积极收集读者反馈信息,积极答复读者提出的问题,尽快解决读者的需求,在稳定的同时拓展读者群体,乃至培养读者中的作者。

(四)在纸媒期刊封底或主推文章上印刷微信码,为有兴趣的作者及时推送文章,便于作者和读者在网络上及时推送并讨论沟通

(五)利用网络平台制作小视频、音频向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投放,宣传期刊主打热点内容,及时更新反馈作者、读者的意见

(六)积极组织征文、摄影、朗读、专题学习竞赛等活动,调动读者和作者的积极性,丰富文化类纸媒的栏目

(七)积极开展对外联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本装帧精美、印刷精良的刊物所刊载的文化内容对读者可以起到丰富精神生活,提升审美情趣、滋养个人修为、提高个人品位的作用。在弘扬主旋律、给人们内心留下美好印象和对生活美好向往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大大增强读者对刊物的重视程度。但是要实现精心设计、精美印刷,就和优渥的资金支持分不开。所以,文化期刊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外联工作,可以以适当版面刊登法律法规允许的、设计美观的广告和文案,并且在广告页印制网络链接,读者若感兴趣可以直接扫码观看广告的延伸内容,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实现双赢。

有了广告资金的支持,纸媒期刊的编校及印刷质量可以得到极大保证,有利于在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四、融媒体背景下出版人才队伍困境及解决建议

科技发展带来海量的网络信息,有些信息真假莫辨,有些自媒体人为博得流量甚至伪造虚假信息和噱头并予以发布,以求得大众的关注。这些人往往并不具备出版从业人的专业资格和素质,没有通过正规培训,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客观性不能正确判断,因而常常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触犯国家法律。因此,加强对出版专业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传统上出版从业人员的素养一般包括政治素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以及创新能等等;融媒体背景下,要求出版从业人员除了保持原有的业务素养外,更要在传统的编校基础上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仅要有扎实的写作功底和编校业务基础,更要增强对网络信息的信息敏感度和感知能力,以及对舆情的分析和引导能力。但是因为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出版人才队伍短时间内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一)出版人才队伍知识结构老化

从事纸媒编校的编辑结构偏于中老年,对于新兴的电子设备操作,软件使用、互联网网络编辑设计知识相对滞后,导致纸媒与电子网络媒体严重脱节。这就需要出版人才队伍的梯队化建设,还要主动引入掌握计算机技能和融媒体手段的年轻编辑,还要定期对编辑展开业务培训,编辑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老一辈编辑不仅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更要放下身段向年轻编辑学习现代化计算机软件操作知识、计算机编校设计知识、网络知识、平面设计知识甚至音频、视频制作知识,利用好融媒体背景带来的便利。

(二)出版人才队伍结构缺乏稳定性,欠发达地区出版人才短缺

合理调整出版人才队伍的年龄组合,积极引导年轻人走入行业领域,补充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气象,培养年轻人对出版行业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出版业在文化交流和宣传中的重要作用,领略出版行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边远地区的文化类纸媒很多限于纯文字内容或者黑白内文,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是因为,既有出版人才队伍年龄偏大,出版从业者墨守成规,不愿意突破以往的编校习惯和设计理念;年轻人又觉得纸媒编辑工作枯燥乏味,往往做了一段时间就转向其他行业。

(三)出版队伍缺乏高层次人才

缺乏长期吸引机制,人才流失严重。出版从业者队伍需要高层次人才的补充,需要加入年轻的新生力量。但因纸媒受到各种新生媒体的冲击,往往被认为是夕阳产业,很多高层次人才不愿涉足。

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应制定引入高层次人才政策,合理分配高层次人才配比,尤其需要加大偏远地区引入政策力度,以引入高层次人才作为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四)出版队伍内部体制固化,晋升渠道不畅,薪酬机制不完善

从事出版编校工作本身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自身的成绩提升并不鲜明,在很多单位处于边缘地带,晋升指数有限,薪酬被称为“辛酬”,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份职业。因此,出版管理部门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改善出版从业人员的待遇,积极解决出版从业人员职称晋升等问题,适度提高薪酬,稳定出版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人才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2016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舆论工作会议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由此可见,发展建设一支素质和能力过硬的出版队伍是多么重要。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期刊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小眼镜找朋友
关于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襄阳市区3~6岁幼儿电子产品使用情况调查
谁远谁近?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