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2022-09-29 02:53:56杨雪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严谨性神经质外向

杨雪丽

(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128)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5G 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甚至有些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影响工作、学业和健康。手机成瘾被认为是一种“行为成瘾”,是由重复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目前学界对手机成瘾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比较严重。青少年在面对负面生活事件时,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导致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孤独感、抑郁、焦虑状态随着网络成瘾的增加而增加。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呈现显著正相关,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睡眠障碍。手机依赖程度严重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得到的社会支持也会减少。

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神经质人格与负性情绪、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严谨性、外向性对手机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做实证研究,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状况以及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21 年5—6 月,采取整体抽样的方式在西安市某高校本科1—3 年级中利用问卷星平台发布问卷,由思政课任课老师把链接发布到本班群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愿自主在手机上完成问卷并提交。收回有效问卷405 份,其中男生72 人,女生333 人;一年级166 人,二年级 142 人,三年级 97 人。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共设16 个项目,采取5 级计分,从“非常不符”到“非常符合”分别评定为1—5 分,得分≥48 分者可界定为手机成瘾,得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由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4 个因素组成;总量标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83,重测信度为0.91。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

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共设60 个项目,采取5 级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评定为1—5 分。该量表有5 个维度,即外向性、开放性、顺同性、严谨性和神经质,每个维度包括12 个条目。该量表的α 信度系数外向性为0.78,开放性为0.63,宜人性为0.72,严谨性为0.74,神经质为0.77,各维度的信度达到0.60 以上,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三)统计分析

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并提交,将问卷的原始数据导入到EXCEL 中进行统计,利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手机成瘾高分组与低分组大学生大五人格各分量表的比较

在被调查的405 名大学生中,手机成瘾者最高分80 分,最低分 16 分,平均(44.66 ±11.477)分;检出 159人手机成瘾,总分≥48 分,占总人数的39.3%。手机成瘾总体上有所上升,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不容忽视。

按照手机成瘾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取前27%和后27%临界点上的得分作为手机成瘾高、低分组的临界点,分为手机成瘾高分组(58.58 ±7.63)和手机成瘾低分组(31.02±4.84),将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手机成瘾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32.078)。

对手机成瘾高分组和低分组大学生在大五人格5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由表1 显示,手机成瘾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大学生在大五人格的外向型、神经质、严谨性、顺同性、开放性5 个维度的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机成瘾高分组大学生在大五人格各维度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手机成瘾低分组的学生,说明手机成瘾倾向程度对人格特质是有影响的。

表1 手机成瘾高分组与低分组大五人格各维度比较(±s)(n=405)

(二)手机成瘾与大五人格各因素相关分析

表2 显示,手机成瘾总分与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显著性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手机成瘾倾向与大五人格的相关(r)n=405

(三)大五人格各因素与手机成瘾总分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研究大五人格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手机成瘾总分为因变量,以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3 表明,大五人格因素中的神经质进入到回归方程,表示因变量手机成瘾总分变异中的23%可以由自变量神经质的变化来解释,因此神经质对手机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表3 手机成瘾与大五人格各因素逐步回归分析(n=405)

四、讨论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普遍存在

本次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平均分(44.66±11.477),比笔者三年前的研究平均分(40.34±10.874)高;手机成瘾检出率为39.3%。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网络成瘾行为普遍存在。

智能手机与强大的互联网、5G 技术的飞速发展联系在一起,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已经与智能手机、互联网不可能分离,尤其是“00 后”青少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手机的不断升级更新换代来认识世界、接触社会、学习生活的,互联网已经融入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大学生的心智不成熟,鉴别能力较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大学阶段宽松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让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大学的学习灵活多样,有的课程需要在网上完成、作业也需要借助网络来查资料等等,因此手机和网络是大学生学习、社交和娱乐的主要工具,追剧、购物、玩游戏等不知不觉会沉浸其中,占用大量的时间,容易出现网络沉迷的现象,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网络成瘾。这些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发现,90%的大学生有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其中30%学生上课经常玩手机,63.2%学生表示自己因为玩手机而耽误了功课。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是值得师生双方深思的问题。

(二)手机成瘾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手机成瘾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大学生在大五人格的外向性、神经质、严谨性、顺同性、开放性5 个维度的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手机成瘾总分与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显著性正相关,大五人格各维度的得分越高,手机成瘾可能性越大。

在个体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人格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选择、利用手机在互联网上从事某种活动的重要因素。外向性人格者善于社交、善于表达情绪、充满活力。互联网时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手机成瘾倾向高分组外向性的人,更可能频繁使用社交网站平台聊天、交流、表达自己、结识新朋友。严谨性人格者精力充沛,做事一丝不苟,勤奋努力。开放性人格者具有想象力、洞察力和好奇心,兴趣广泛,具有创造力。互联网世界信息量丰富多彩,信息更新速度很快。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严谨性、开放性得分高的大学生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满足好奇心和想象力。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对手机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进一步说明神经质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宜人性人格特点是体贴、友好、有同情心、容易被他人接受,宜人性得分高的人在社交平台上容易被别人接受、与他人形成友谊,他们可能拥有丰富的资源,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沉溺于互联网社交平台或游戏平台中,并得到大家的肯定,内心感到快乐满足。

猜你喜欢
严谨性神经质外向
为什么你的朋友更外向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高职院学生严谨性培养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试谈参考书例习题中的“严谨性”问题
大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9:10:36
关注解题中所设的隐患
神经质人格的神经生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