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类专业“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2022-09-28 01:50孙家庆房朝阳杨玚顾安然
航海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程学交通育人

孙家庆,房朝阳,杨玚,顾安然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116026)

一、引言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新时代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在继续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各种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1]。在此大背景下,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特色高校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如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相继发起成立“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联盟”“航海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打造跨校、跨区域的高校思政建设共同体,共同助推课程思政高规格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发展。[2-3]

同时,学者们基于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特点开展相关研究。蒋玮等[4]从更新拓展专业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架构课程思政体系等方面阐述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和具体做法;张萍等[5]、李笑红等[6]、刘迪等[7]、季彦婕等[8]分别探讨了“交通运输工程概论”“铁路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等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方法与途径。

总体而言,现阶段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缺少从教学大纲设计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全过程、全方位视角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的成果。本文以“交通运输工程学”为例,探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框架及具体实施路径。

二、“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体系框架

1.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课程思政就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9]课程是思政的载体和平台。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10]。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根据学科的不同和课程的个性差异,找准契合点, 建立生成性关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11]。“交通运输工程学”作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各专业的共同专业课,主要从“时间维(历史—现状—趋势)”“空间维(规划—设计—运营)”“内容维(理论—技术—组织)”三个维度,阐述四个二级学科研究生必备的交通运输工程基本理论、技术与管理。相较于其他工程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具有更为宏大的格局,尤其是“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为交通人才带来更为广阔的舞台,也对交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交通人才不是仅仅局限于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系统的战略思维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因此,“交通运输工程学”对“课程思政”有天然的需求,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来系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与专业精神,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我国交通事业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使其主动自觉地在“交通强国”战略的号召下投身于祖国的交通事业。根据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特点,本文提出“一核心,两贯穿,四抓手,六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构成要素与相互关系

(1)一核心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一核心”即以“交通强国”建设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将“交通强国”相关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具体案例予以展示,避免“喊口号”“假大空”式的思政教学,向“又广又深”“专业性与广泛性兼具”努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祖国复兴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两贯穿

“两贯穿”是指将爱国主义精神与“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在课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关心交通、热爱交通,并能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标准,审视交通事业的发展。

(3)四抓手

“四抓手”即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新兴理论与技术、思政元素、成就与故事、智慧教学方式四大要素,形成以新兴理论与技术夯实教学基础、以思政元素搭建培养体系、以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与故事激发爱国情怀、以智慧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为核心的四大抓手。

(4)六协同

“六协同”是指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六大育人效果:专业能力提升、政治认同厚植、法律意识夯实、家国情怀培养、工匠精神培育、创新思维开拓。这六个方面是“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只有实现以上六个方面的协同,才能全方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专业认同感,使学生自觉服务于交通强国建设。

2.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框架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首先,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交通强国战略、交通运输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等为指导,基于“一核心,两贯穿,四抓手,六协同”教学理念,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体系;其次,为实现拟定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需要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第三,从“管理—过程—保障”三维度,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管控体系、教学过程体系与教学保障体系。其中,课程思政教学管控体系核心在于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课程思政从教学大纲制定、实施与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体系主要围绕课程教案、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而展开,其关键是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课程思政保障体系的核心是构建保障机制,重点加强课程思政的师资、教材及实训平台、实践基础建设。

图2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框架

三、“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关键内容设计

1.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体系

在制定“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体系时,应力求实现三大目的:一是满足学生的价值需求。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经历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其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考研大军。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动机主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盲目从众、经济环境、就业环境、学历歧视、政策福利等因素有关[12]。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断加剧的竞争压力,部分研究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出现偏差,出现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因此,应通过设立目标体系改变学生对所在专业价值上的认识,并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二是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课程传授的知识应涵盖专业知识和价值观塑造两大方面。为此,应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达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以社会需要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出发点。课程思政的目标应让学生在掌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技能的前提下,理解交通运输工程人才的价值追求。基于此,应建立多维度的“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制定课程思政的总目标,也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相应的分目标;既要制定育人目标,也应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并实现三大目标有机结合。限于篇幅,以下仅对“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总目标进行设计与说明。

(1)知识目标。了解交通运输及其管理的历史、现状及其演变趋势,熟悉数字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与平安交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掌握五种运输方式从规划、设计、运营三个层次的基本理论、技术与管理,尤其是交通运输网络与设备的基本构成及其规划与运用、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研究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指导交通运输工程实践以及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识别与分析,寻找解决复杂交通运输工程问题的方案并在其中体现出创新意识,实际运输过程中能够根据实时动态的评价结果调整运输方案。

(3)育人目标。结合交通运输工程学与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自觉服务于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相较于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具有重在研究、重在自学、重在导师等特点。因此,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既应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也应重视课外“教学”,将课程思政延展至科研活动之中,以充分发挥授课教师与专业导师的协同育人作用。

理论课教学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挖掘对应思政内容的融入点,结合交通运输方面相关案例,将国家观、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课堂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目前,“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包括8个教学单元,16项教学内容。以下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主要思政内容、思政融入点及思政矩阵(见表1、表2)。

表1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举例

续表

表2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矩阵

3.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体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思政教学过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推进课程教与学的改革,做好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从学校中来、到社会中去,让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引领力,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具体而言,主要是基于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教案,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思政授课效果。限于篇幅,以下仅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评价作简要说明。

(1)采用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知识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点(见表3)。如在理论课教学中,将案例模块化教学与翻转课堂式教学、线上教学相结合。此外,可以通过校际合作等方式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既能有效弥补教师个体知识面的不足,又可以使教学更生动、课程思政效果更好。比如,在讲授航空运输专业内容时,可以聘请航空运输领域的教师或专业人员,以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成功首飞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商用大飞机的研发与试飞过程,增强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同时,也可以采取学生讲述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强化思政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既可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进行现场教学,也可以构建线上虚拟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交通强国战略。

表3 常见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比较

(2)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的研究生评价体系建设过于注重学业水平建设,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发展不均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而课程思政面对的真正问题是没有办法将弹性的德育思想评价理念融入硬性的教学评价标准中,这意味着不能设置完全量化指标且无法建设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为此,应衡量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价值观与世界观等方面,通过背景、输入、过程、成果等角度来对课程的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目标完成程度等进行评价分析,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建设进行动态考量,并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总结、修改,保证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实践课程实施效果、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平台建设,评价评教、教学反思与改进八个方面构建了“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见表4)。

表4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与标准

4.课程思政教学管控与保障体系

(1)组建课程思政管理机构

为提高课程思政效果,迫切需要构建由学校、学院、系(部)组成的课程思政管理常设机构,并组建督导员队伍,对教学大纲、教案的制定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等实行全过程监督。

(2)完善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保障机制,加强师资、教材、实训平台与实践基地等建设。首先,课程师资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力量。根据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重塑,对课程教学提出新要求,指引授课教师对学科内容、授课方式、授课目标进行升级,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并且要求研究生导师在教改的同时充分发挥能动性,使导师育人的长效机制更加完善。研究生导师不仅在学术发展上引领学生,更要在品德建设中树立榜样。其次,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升级,使学生更能体会到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增加学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交通强国的建设。最后,加强实训平台与实践基地等建设,提供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超星、慕课等线上平台,引导教师将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融入教学全过程。

四、“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目前,“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改革已成功在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完成了一轮授课。为了解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对100名授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对该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普遍认可。在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满意度方面,92%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8%表示满意,表明学生对课程思政开展情况非常认可;在课程思政内容安排的适宜度方面,91%的学生认为内容恰好,5%认为内容偏少,4%认为内容偏多;在课程思政内容的难易程度方面,94%的学生认为难度适中,6%认为容易。此外,在问卷调查设置的开放性问题中,被调查的学生一致表示通过课程思政进一步增强了专业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精神受到鼓舞;部分学生建议进一步增加校外实践和思政案例课堂讨论环节的比重,以充分体现交通运输工程的实践性,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育人的积极性。

五、结语

以“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为对象,以“交通强国”建设思想为核心,贯穿爱国主义思想与“五大发展理念”,将思政元素与思政案例巧妙融入专业课程,提出“一核心,两贯穿,四抓手,六协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从“管理—过程—保障”三维度,构建集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体系及教学管控与保障体系于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框架,并重点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管控与保障等关键环节的建设内容与实现路径。通过“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实施,表明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和思想道德塑造是大有裨益的。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让课程思政贯穿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扩大育人范围,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培养系统的战略思维和家国情怀,自觉投身于祖国的交通事业建设中。

猜你喜欢
工程学交通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上海市医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圆满举行
繁忙的交通
《照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7年第36卷总目次索引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