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岁正阳
在收藏热的大背景下,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收藏品类诈骗违法犯罪时有发生。许多老年人热衷于收藏纪念币、古玩、玉石等艺术品,但收藏品市场、拍卖行业鱼龙混杂,不少老年人幻想能够高价出售自己的藏品或低价购入“天价”工艺品,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骗局。
今年年初,家住深圳的陈女士向警方报案称,由于听信了一家收藏品投资公司的虚假承诺,自己多年积攒下的养老钱被骗了三万多元。
陈女士表示,该公司会以各种方式引诱客户,根据客户的需求去说服客户,比如有的客户喜欢高额回报的,他们会说投资以后,几个月就翻两、三倍。
除了陈女士之外,陆续前来报案的老人还有很多,都表示被这家收藏品投资公司诈骗了。
为了查清案情,帮助这些老人挽回损失,警方对案件展开了深入调查。调查中警方发现,这家所谓的收藏品投资公司其实就是一家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据警方介绍,为了实施诈骗,这个犯罪团伙不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而且还研究了一套实施诈骗用的话术脚本。为了吸引老人参与投资,他们不仅将没有投资价值的劣质纪念币、纪念钞包装成具有极大升值空间的收藏品,而且一旦老年人发现被骗上门讨说法时,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一拖再拖,甚至更换营业地址,从此消失,很多老年人的投资因此打了水漂。
通过深入调查,民警找到了这个团伙最新的窝点。5月24日,专案组统一开展收网行动,在深圳市龙华区一个门店内,将嫌疑人李某等22人一举抓获。
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公安分局龙华派出所案件队队长柯俊兴表示,该诈骗团伙前科累累,又非常狡猾,该团伙在前几年,在深圳其他区,曾因类似的手法,被公安机关打击过,所以他们现在又改头换面来继续作案,并且经常更换他们的营业地址。在抓捕现场,他们还拿着话术在跟客户进行沟通,以免费赠送礼品为由,让客户上门参观。
据调查,这个团伙从今年年初开始,共诈骗老年人20多人,诈骗金额超百万。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
升值快、高回报、无风险,这是犯罪分子惯用的收藏品诈骗套路,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掏空老年人的“钱袋子”。除了各种纪念钞、纪念币之外,名人字画也是犯罪分子常用的诈骗道具,而这样的骗局往往具有更深的套路,给老年人带来损失也更大,家住山西晋城的李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骗局,最终被骗走了57万元。
据李女士回忆,她最开始接触这家诈骗她的收藏品公司,是从领取免费的礼品开始的。业务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很快赢得了李女士的好感,在聊天中,一名业务员给她介绍了一款可以投资的纪念钞,表示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李女士虽然有些心动,还是留了个心眼,打算只买一千元先试试。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可没想李女士向业务员介绍的纪念钞投资了一千元,果然见到了几百元的回报。之后业务员告诉李女士,她如果成为公司的会员,就可以购买公司的“名人字画”进行投资。这样不仅可以按月领取返利,如果字画升值了还能通过拍卖套现赚大钱。
为了打消李女士的顾虑,业务员还表示,如果字画没有拍卖出去,公司可以随时原价回收。由于之前投资纪念钞的确获得了收益,再加上这名业务员原价回收的保证,李女士顿时有些心动了。就这样,李女士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不断借款进行名人字画投资。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李女士投资的所谓名人字画却始终没有拍卖出去,由于投资款很多都是借来的,此时的李女士开始有些着急了,于是她给这家公司的业务员拨打了电话,协商原价回收事宜,不料电话却怎样也打不通了,这时李女士才发现,这家公司早已经人去楼空了。
着急的李女士立马到山西省晋城市公安局报案,而这期间当地警方已经陆续接到了辖区内多位老人类似的报案。从这些报案老人的叙述来看,他们的遭遇跟经济纠纷有些相似,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还需要深入研判。
调查中部分老人提到的一个细节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而也正是因为这个细节让警方确信,老人们遭遇的不是投资纠纷问题,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之后,通过大量的工作,民警找到了当时老人们签订的拍卖合同,在这个合同上,一幅几百元的普通字画作品竟然被评估为了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天价。
5月11日上午,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数家单位联合在县城旗山公园广场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暨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日活动
经初步核实,这起案件的涉案金额已经超过了200万元,很多老人的养老钱被诈骗一空。晋城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闫魁兵表示,有的老年人倾家荡产,甚至在外面举债,不仅是自己的养老钱,把别人的养老钱都借光了。不管是金钱还是精神层面上,都对老年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目前,涉案的四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诈骗分子花样百出,除了用高额回报来骗取老年人钱财以外,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诈骗手段。前不久,重庆警方打掉了一个以“中奖”为幌子实施收藏品诈骗的犯罪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涉案资金达1000余万元。
今年3月27日,家住重庆市石柱县的田先生购买了一盒保健品,打开后发现里面附有一张中奖的卡片。
看到中奖了,田先生随即拨通了兑奖电话,客服人员告诉他,他中奖的玉玺十分珍贵,实际价值超过了10万元,但领取这个玉玺需要缴纳1000元的手续费。
田先生当时还纳闷儿:“我是得的奖,怎么还要我付一千块钱?”客服人员表示这是快递方收取的,按照公里费和邮费计算所得,与兑奖方无关。
信以为真的田先生支付了1000元的手续费,没过多久这枚据称十分珍贵的玉玺就寄到了他手中。
5月24日,客服人员再次联系到田先生邀请他参加玉玺交易拍案会,但参加这个拍卖会有个条件,就是拍品的价值必须超过二十万元,因此田先生还需要再购买一枚玉玺。
买了第二枚玉玺后,田先生打电话给客服,准备询问参加拍卖会的事宜,不料,对方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田先生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赶快报了警。
警方随即对此展开了调查,经过连续10多天的线索查证和信息研判,终于成功锁定了隐匿在陕西省西安市,以张某强为首的这伙犯罪嫌疑人。
调查显示,2019年以来,以张某强为首的诈骗团伙先后在陕西省西安市设立了三个窝点,全部按照公司化运行,设有办公室、客服部、业务部、物流部等部门。作案时,他们会将事先准备好的抽奖卡片放到保健品中向老年人推销,然后再以中奖为幌子,向老年人收取领奖的各种费用,最终以参加拍卖会为由,再次向老年人高价推销所谓的收藏品,实施诈骗。
收藏品诈骗套路拆解
在近年来收藏热的大背景下,收藏品类诈骗渐渐将矛头对准了老年人,在北京一中院近五年审理的40余件诈骗老年人犯罪中,收藏品类诈骗占比近20%。犯罪分子专门收集老年人的联系方式,研究针对老年人的营销话术,利用老年人希望通过售卖老物件获利的心理实施诈骗,并形成连环套路,部分老年人甚至被连续、多次诈骗。
案情回顾:
2015年至2019年3月间,被告人彭某等人,以北京某收藏品公司为平台,通过电话联系若干收藏爱好者,以高价拍卖被害人藏品为由,把被害人骗至公司,后编造被害人收藏品经专业人员鉴定价值高、有多人欲高价购买收藏品、保证能将收藏品拍卖等虚假事由,根据被害人的支付意愿、支付能力,随机编造虚高的藏品价格,并按照编造的价格比例收取拍卖服务费,骗取120余名被害人共计400余万元。
法院判决: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彭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均应予以惩处。各被告人通过拨打电话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且诈骗对象为老年人,依法应予从重处罚,依法对各被告人判处七年至十三年有期徒刑不等,并处罚金等。
套路一:
以高价拍卖为噱头,骗取老人拍卖服务费。此类犯罪以帮助老人高价拍卖收藏品或老邮票、纪念章等老物件为由,虚高物品价格,吸引老人将手中老物件进行拍卖,并收取高昂拍卖服务费。表面上看,犯罪分子也组织了部分拍卖活动,但均未实际成功交易,组织拍卖也只是骗取老人信任的手段之一。
套路二:
虚构公司藏品价值,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公司藏品。犯罪分子虚构自己公司的劣质工艺品具有较高价值,并向老年人作出虚假承诺,以短期内商品会增值且公司会帮助代卖出售或者回购为由,吸引老年人高价购买公司藏品,以骗取老年人钱款。
提醒:
1、审慎辨别机构鉴定资质
不法分子会以文物收藏品公司包装自己,为公司租赁核心地段的办公场所,并且有较为齐全的人员架构和设施配备等,营造公司正常经营的假象,以骗取客户信任。广大收藏爱好者投资文物收藏时,一定要认真核实公司资质,不能简单以公司环境、规模等表面现象判断公司经营状况。
2、理性判断藏品价值
许多老人有收藏老邮票、老工艺品等爱好,一方面对于自己藏品的价值要理性判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高价代售承诺。另一方面,购买文物收藏品时对物品的价格谨慎判断,若自己无法辨别文物价值,切勿轻信对方的高价鉴定,更不能因对方所承诺的会高价回购而冲动下单。
3、保存物品鉴定资料、交易合同转账凭证等证据
保存物品鉴定资料、交易合同、转账凭证等证据,勿轻易将合同原件交给他人,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退货纠纷等,可向公安机关求助。
(来源:望都金融)
重庆石柱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余谭表示,在窝点内,各种玉石、玉玺、纪念章、佛像等满满一仓库,都是包装好即将发货的工艺收藏品。而实际这些所谓的收藏品,经过有资质的玉石鉴定机构专业鉴定全都是假的。
警方经初步核查,发现该诈骗团伙的涉案金额达1000万余元,被害人遍及全国多个省市。目前,张某强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为了骗取老人们的养老钱,这些诈骗分子可谓是机关算尽,通过抓住部分老年人盼着捡漏的心理,布置了一个个“一夜暴富”的陷阱。一旦受骗,想要追回损失就没那么容易了。浙江永康的沈女士就是如此。
沈女士是一名退休职工,每月靠退休金生活。一天,一个自称是珠宝店销售员的年轻人敲开了她的家门,十分热情地告诉沈女士,他们店里有一批高档鸡血玉可以收藏和投资。只要购买一块单价为18800元的鸡血玉,不仅每个月能获得200元的养护费现金返还,而且还可以免费参加珠宝店组织的旅游等活动。最重要的是,一年之后购买者可以拿着鸡血玉去店里全额退款。沈女士听了后非常心动,于是与销售员签订了投资合同,将平时省吃俭用余下来的6万元钱用作投资。
犯罪嫌疑人通过这样的花言巧语,成功吸引了不少老年人。有的老年人甚至去店门口排队购买这个所谓的鸡血玉。一年合同到期后,沈女士满怀期待地带着鸡血玉去珠宝店里退钱,然而,珠宝店老板表示没钱可退,这让沈女士陷入了崩溃。
辛辛苦苦积攒的数万元养老钱就这样没了,深受打击的沈女士来到了永康市公安局江南派出所报警。根据沈女士等被害人提供的线索,专案民警迅速成立了专案小组,对嫌疑人展开调查。
由于被骗走的都是这些老人的养老钱。事情发生后,老人们心急如焚,期待警方能够早日破案,为他们追回被骗的钱款。为了尽快破案并挽回损失,警方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不仅成功抓获了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还帮助91名老人拿回了被骗的养老钱。
在这起案件中,被害人中的老年人占比之高令人吃惊。那么,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会专门盯上老年人进行诈骗呢?
永康市公安局江南派出所民警应恒表示,犯罪团体主要通过发传单或是讲课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到店里购买鸡血玉,再让他们去拉身边的亲朋好友加入。由于贪图小利和防范意识淡薄,不少老年人掉进了犯罪分子设下的陷阱。通过发放传单,宣传老年人感兴趣的养老养生、旅游、珠宝、玉石等投资项目,只要去听课,就能免费领取米面油、鸡蛋等礼品。参加过这种介绍会,尝到了小恩小惠后,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除了上述传统类型的收藏品诈骗以外,近期,“看得见,摸不着”的数字藏品也被热捧。这其中,也产生了一些乱象。
记者了解到,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发行数字藏品的平台超过100个,这些平台“玩法”雷同:“数字藏品”的获得途径包括预售、拍卖、抽奖、开盲盒、合成、拉新用户注册等方式,用户花几元至几百元即可抢购,发售即“秒光”成为常态。
而在数字藏品火爆背后,投诉接连不断:截至目前,仅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数字藏品”的相关投诉就累计超过2500条。消费者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平台涉嫌炒作、哄抬价格;商家虚假发货、不退款;数据丢失,购买藏品被盗等问题。
来自河北廊坊的李先生试水数字藏品,是在一款App上以0.99元购买了一幅“初唐少女”画像,之后以400元卖出,平台扣完手续费,实际收到350元左右货款。
获利之多让李先生尝到了甜头。紧接着,他又花6499元抢购了“梅兰芳《木兰从军》数字黑胶唱片”藏品,以6999元定价在该平台出售,而该专辑原本价格为199元。很快,平台显示有人拍下订单,但一直未付款。超过付款时间后,李先生本想把商品下架后趁热度再次出售,结果平台锁住了该订单。如此一来,他无法下架藏品,也无法上架再次交易,锁单时间长达24小时。第二天解锁后,该藏品市场价格降至4000元左右,一周后又降至1999元。
李先生向该平台所属公司提起诉讼,希望对方可以退货退款。公司工作人员回复:一切损失是由李先生操作不当造成的,公司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经历此事,李先生发现这是该平台常用的套路:先以低价藏品吸引用户,再把一些实际价格并不高的藏品价格抬高。用户花大价钱买入又转卖时,订单被长时间锁住无法成功交易,过了这个热度,藏品价格就会不断往下跌,由用户来承担损失,平台在藏品价格最高时抽成10%以上的费用,以此赚取手续费。
在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法律工作组组长王振华看来,数字藏品的交易平台作为网络服务者,无权擅自限制用户使用网络服务,更无权擅自冻结用户的虚拟财产,由此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平台如锁定订单限制交易是否构成侵权,应当以具体操作内容和双方签订协议明确约定的权利义务为准。”王振华说。
王振华补充说,如果数字藏品的交易平台在经营中炒作商品,则涉嫌违反价格法相关规定:经营者如存在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将被依法处以罚款,如其行为严重,还有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与李先生情况不同,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张先生在平台上买到了赝品。前不久,他通过某公众号花276元购买了一款数字藏品,结果收到的图片没有任何交易标识和作品标识,而正规数字藏品都会有唯一标识。
他联系该平台反映情况,结果直到系统自动确认收货也未联系上商家,平台最后给出的回复是:线上门店已经被冻结,无可用余额,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吃了哑巴亏的张先生后来发现,像他一样被坑的还有不少人。他们建了一个社交群,成员达2000多人,“群里每个人被骗金额都在几百元”。
来自河北保定的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人。他通过“大禹数藏”公众号的内测空投活动了解到相关数字藏品,花110元购买了两幅数字藏品,而收到的两张图片没有任何标识。王先生联系平台,对方回复:由于数字藏品的特殊性质,订单的售后权限全部在商家。
可是,为王先生提供数字藏品的商家根本联系不上。
记者关注“大禹数藏”公众号后,点击公众号内的官方店铺链接,显示是空白页面,通过H5链接点击购买,显示藏品已下架。记者浏览相关藏品信息,发现几款之前热卖的藏品销量都在两三千件左右。
据社交群内成员介绍,该平台已经在相关部门要求下作出整改,不再提供数字藏品销售服务。
在王振华看来,商家发的图片没有任何交易标识和作品标识,显然不符合正规数字藏品的外观,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藏品。该线上商铺售卖虚假数字藏品涉嫌违法,应承担相应责任,若涉案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王振华认为,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当消费者与平台内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平台有义务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此外,平台由于未尽资格审核义务或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
近年来,收藏品骗局已成为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重灾区。那么诈骗分子为什么会盯上老年人,老年人又为什么会屡屡上当受骗呢?公安部刑侦局侵犯财产案件侦查处二级调研员王华介绍,老年群体身陷这类收藏品骗局的主要原因,是这一群体的投资消费理念兴起,并且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金支配自由自主,通过多年积累,对手中的收藏物件抱有一定程度捡漏、升值的心态。这类收藏品骗局多以老年人为目标对象,骗子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主动兜售各种藏品及代拍等服务,一般分为4种诈骗套路:
一是以低换高。简单地说就是把低成本廉价的一些工艺品,包装成高价值的收藏品,向老年人进行售卖。
二是高价回购。虚假承诺以后将高价回购老年人购买的收藏品,诱骗老年人去购买。
三是定期返利。就是虚假宣传老年人投资的收藏品将获得高额返息销售的分成等,诱骗老年人去投资收藏品。
四是代为拍卖。故意夸大老年人手中收藏品的价值,以召开拍卖会、展览会等名义骗取鉴定费、展览费、拍卖预收费等费用。
详细来看,这类以投资收藏品为名进行集资诈骗的案子,其套路化比较显著。
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助理胡柳青青介绍,收藏品诈骗一般有两种套路,一是以高价拍卖为噱头,骗取老人拍卖服务费。此类犯罪以帮助老人高价拍卖收藏品或老邮票、纪念章等老物件为由,虚高物品价格,吸引老人将手中老物件进行拍卖,并收取高昂拍卖服务费。二是虚构公司藏品价值,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公司藏品。犯罪分子虚构自己公司的劣质工艺品具有较高价值,并向老年人作出虚假承诺,以短期内商品会增值且公司会帮助代卖出售或者回购为由,吸引老年人高价购买公司藏品,以骗取老年人钱款。
“上述两种套路有时还会合并实施,比如先以高价拍卖老人手中老物件为由,吸引老人到公司进行交易,然后再向老人推销公司的劣质工艺品,实施二次诈骗。”胡柳青青说。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刘泽也表示,有一部分诈骗还以“高价回购、定期返利”为诱饵。刘泽说,有的投资者往往有一定风险意识,投资买收藏品也会担心“会不会日后贬值”,那么涉案公司就承诺一定期限后会高价回购,并承诺会定期返利,即以投资收藏品销售分成等名义宣传保本高额返息。这些“诱惑”之下,客户的风险意识由此弱化,以至最终花费巨资进行投资。
5月13日,为提高老年人防范诈骗的安全意识,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浔阳区人民检察院、浔阳区公安分局在烟水亭联合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活动
老人在收藏品市场看藏品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姬广胜表示,这类犯罪往往资金流转隐秘,犯罪分子或以现金或以POS机刷卡骗取老人钱款,得逞后快速转移资金,造成犯罪数额、资金去向难以查清。另外,还会想方设法毁灭证据,如设法收回老人手中的收据、合同,为事后侦查、取证制造障碍。
对此,本刊记者提醒收藏爱好者们,遇到高价代售、回购收藏品等情况,要谨慎辨别,切勿轻信:
1、理性判断藏品价值
不要相信他人所吹嘘的天价“收藏品”,也不要轻信能够高价拍卖的承诺。请广大收藏爱好者要保持头脑清醒,切勿存在不劳而获的幻想,不要因贪图利益而冲动下单,凡是涉及钱财的事情都要冷静思考、多和子女商量。
2、审慎辨别鉴定机构
不法分子为博取客户的信任,往往伪装成正规公司,人员架构齐全、分工明确,表面上具有极强的迷惑性。请广大收藏品爱好者一定要认真核实公司是否具有拍卖资质,正规拍卖公司在藏品成交之前一般不会收取费用,或仅收取少量合理支出。
3、提升反诈防诈意识
当前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层出不穷,请老年朋友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宣传内容,了解新型诈骗手段,提高反诈意识和能力。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朱中锋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造富故事”和投资信息。老年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退休后空闲时间较多,但逐渐与社会脱节,存在投资及法律等专业知识的盲区,对各类投资信息难以甄别,容易成为受害者。
“这类犯罪案件往往隐藏在民事投资活动中,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实践中建议‘预防为主’,加大反诈骗宣传,结合真实案例,提高老年人的反诈骗意识和辨别能力。”他说。
姬广胜提示,老年人及收藏品爱好者,要提高对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对涉及钱财的陌生来电应提高警惕,不相信电话宣传或推荐,通过正规拍卖机构进行拍卖,不贪图蝇头小利。同时增强证据意识,发现违法犯罪苗头及时报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胡柳青青表示,不法分子会以文物收藏品公司包装自己,为公司租赁核心地段的办公场所,并且有较为齐全的人员架构和设施配备等,营造公司正常经营的假象,以骗取客户信任。广大收藏爱好者投资文物收藏时,一定要认真核实公司资质,不能简单以公司环境、规模等表面现象判断公司经营状况。
刘泽也表示,这种案子多发也与部分监管缺失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管。“涉案公司很多时候并未聘请注册拍卖师,且未在拍卖登记机构备案,他们通过虚假宣传并雇佣群众演员举行大规模的拍卖活动,相关部门有时难以及时发现拍卖乱象并予以监督纠正。另外,涉案公司还聘请专业的鉴定人员,哄抬收藏品价值,伪造鉴定证书。由于缺乏统一的市场价位标准作为参考,部分藏品交易成为物价管理的真空地带。”
刘泽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可联合公安部门对收藏品公司的经营资质、经营状况、涉诉情况等联合开展治理行动。监管部门还可考虑设置统一的市场鉴定机构,对收藏品进行鉴定,避免群众被不法分子忽悠。
值得注意的是,为守好老年人“钱袋子”,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从今年4月起,由12个部门参与、持续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已在全国拉开帷幕。各地各部门统筹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等网络新媒体,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手段,把握宣传时度效,保持宣传连续性,做到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栏目,广播有声音,网络有声势,居民有感知,持续营造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
辽宁省组织5000余名政法干警走进社区、村屯、广场、超市,通过播放宣传短片、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向老年群体详细揭露“保健品”诈骗、“理财”诈骗、网络诈骗、伪装冒充型诈骗等常见多发案件的作案手法,结合现场提问为老年群体解释涉诈有关防范措施和对策。丹东市、瓦房店市等地利用短视频领域网红效应,以“警花说反诈”的方式向网友普及防范养老诈骗相关常识和案例,吸引大批粉丝关注互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组织法官、检察官、警察、公证员、法律援助律师、村居法律顾问等深入辖区内老年人经常聚集地进行“现场说法”,通过现场讲解、派发宣传单和普法小礼品的形式开展“防范养老诈骗”“护紧钱袋子”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
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门头沟区等地发布以案释法文章,讲述老年人遭遇“体检骗局”“收藏品骗局”“保健品骗局”的真实案例。甘肃省各地各政法单位积极谋划策划,利用H5、图解等方式,及时曝光一批涉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开展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老年群体识诈防骗的能力。
江苏、江西、陕西等地制作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公益广告、宣传短片,在电视、公交场站、行政服务大厅等循环播放,持续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让涉老反诈宣传无处不在。
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重拳出击,将营造强大识骗防骗舆论声势,助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北京市潘家园古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