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梦婷,沈 飞,任晶梅,邢原川,陈梦丽,普光发,李艳兰
(1.通海县河西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通海 652701;2.通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 通海 652700;3.玉溪市农业科学院,云南 红塔区 653100)
目前,玉溪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甜、糯玉米市场发育良好,价格保持在相对较高,鲜食玉米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当地一大产业。本试验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提供试验用种,玉溪市农业科学院鲜食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在河西实施,由玉溪市农业科学院、通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通海县河西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3个单位合作完成。通过本次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玉溪地区种植推广的鲜食玉米品种,实现鲜食玉米品种多样化,带动玉溪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1]。
参试品种(系)及来源见表1。
表1 参试品种(系)及来源
试验田位于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石碧村,试验时间2021年4—7月,农户钱兴伟,前作白菜,试验田块面积0.07 hm2,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灌方便,位置适中,不受遮阴影响。
试验共25个参试品种(系),按实际移栽品种顺序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22.9 m2,每个品种(系)种植面积22.9 m2,实行双行种植,行距80 cm,株距20 cm,各小区按宽窄行条栽[2]。
施肥:苗肥追施尿素522 kg·hm-2、复合肥1194 kg·hm-2,硫酸锌74 kg·hm-2,硫酸钾74 kg·hm-2,水溶性有机肥149 kg·hm-2;分7次浇施,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381.34 kg·hm-2、162.84 kg·hm-2、196.72 kg·hm-2。
病虫害防治:按照日常防治方法防治。
除蘖:有2个果穗的玉米,两两对比,除去长势差的1个。
田间观察:在玉米全生育期内,观察各品种(系)生育期、农艺性状、抗逆性,并认真记录。
收获:玉米雄穗枯萎,玉米进入成熟期,通过鲜果穗判断是否采收,采收后记录果穗性状,取样称取重量。
本次试验,25个品种(系)均于4月30日移栽。由表2可知,各品种(系)成熟期存在差异,其中田蜜3号、SBS902、红甜糯生长周期75 d左右,瑞糯2000、黑糯玉米、瑞白糯6号、云糯8号、白糯玉米6号、善黑糯、白糯669(山西)生长周期92 d左右,其余15个品种生长周期87 d左右。各品种(系)株高、穗位高、旗叶差异明显,株高185.6~260.3 cm,穗位高43.5~119.2 cm,旗叶0~10.5 cm,株型紧凑,无空秆。
表2 各参试品种(系)田间主要农艺性状
通过田间观察,25个品种(系)在田间无倒伏、无倒折。甜蜜3号、SBS902、金银甜锈病抗病性低,但在可防范围,红甜糯、瑞甜6号、瑞佳甜5号、瑞佳甜6号、瑞白甜1号、瑞雪甜1号锈病抗病性一般,其余品种(系)锈病抗病性好。此外还观察了玉米大小斑病、纹枯病、灰斑病,玉米螟常见病虫害,所有品种(系)抗病抗虫性好。
通过各品种(系)果穗测量,25个品种(系)穗长在16.9~21.7 cm,穗粗在4.1~5.4 cm,秃尖在0~3.83 cm,籽粒深度在1.0~2.2 cm,鲜百粒重在21.94~44.38 g,所有穗型为锥型,田蜜3号、SBS902、瑞佳甜5号、瑞佳甜6号、瑞雪甜1号、云糯8号、雪花糯粒型为马齿型,其余18个品种(系)为圆粒。
由表3可知,鲜果穗重在8016~15878 kg·hm-2,最高的是白甜糯,为15878 kg·hm-2;最低的是善彩糯,为8016 kg·hm-2;其中产量前10的分别是白甜糯、瑞白甜1号、红甜糯、瑞佳甜5号,SBS902、田蜜3号、瑞佳甜6号、瑞甜6号、金银甜、瑞雪甜1号。产量前10品种(系)中,出籽率最高的是SBS902,高达91.7%,其鲜果穗产量第5,为14800 kg·hm-2,其余品种(系)出籽率平均在65%左右。
表3 产量分析
参加试验的25个品种(系)中,田蜜3号、SBS902、红甜糯生育期短,株高,穗位高适中,产量高,抗逆性一般,综合表现好;瑞佳甜5号、白甜糯、瑞白甜1号、瑞雪甜1号、瑞糯2000、瑞白糯6号、黑糯玉米、瑞佳甜6号、瑞黑糯2020、瑞白糯3号、金银甜、瑞白糯5号、善黑糯、瑞彩糯2019、白糯669(山西)生育周期长,株高,穗位高较高,产量适中,抗逆性好,综合表现好;瑞甜6号、云糯8号、白糯玉米6号、善彩糯、雪花糯、瑞糯518、瑞糯2号生育周期长,株高,穗位高较高,产量偏低,抗逆性好,综合表现一般。
综上所述,瑞佳甜5号、白甜糯、瑞白甜1号、瑞雪甜1号、SBS902、瑞糯2000、田蜜3号、瑞白糯6号、红甜糯、黑糯玉米、瑞佳甜6号、瑞黑糯2020、瑞白糯3号、金银甜、瑞白糯5号、善黑糯、瑞彩糯2019、白糯669山西综合表现好,可以进一步试验并在与通海县气候条件相似地区进行小规模种植。由于提供品种过多,甜玉米和糯玉米生育周期长短、株高等性状差异较大等问题,初筛出的18个品种下次试验,还需要根据株高、株型、生长周期、调整株距、行距、施肥次数、田间布摆等以便试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