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郦玉,杨亚星,王旭
(华东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 20006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多所高校探索建立书院制,兼容中西文化传统、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尤其在2020 年,多所双一流A 类高校开始建立书院制,将其作为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35 年,要将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书院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流人才培育工作的深度融入与结合,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探索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致力于本科生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先后成立了孟宪承书院、经管书院、大夏书院与光华书院,针对书院制下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情况,向这四家书院的学生群体发放问卷450 份,回收有效问卷440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7.78%。问卷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书院制下生活园区学生党建工作评估现状、书院制下生活园区学生党建工作认知评价及不同书院生活园区学生党建工作对比情况如下。
1.本次调研对象中有343 位女性,占比77.95%;有97 位男性,占比22.05%。男女比1∶3.54,基本符合华东师范大学整体男女比例。
2.本次调研对象以大四学生为主,占比达到49.32%,其次是大三学生,占比达到29.77%,大二与大一学生占比较为接近,分别为8.41%与11.59%。
3.在本次调研中,经管书院学生群体人数最多,为375 人,占比为85.23%;其次是孟宪承书院,调研学生人数54 人,占比12.27%。大夏书院与光华书院人数相对较少,分别为3 人和8 人。
4.本次调研中,超半数学生(256 人)有入党意愿,占比58.18%。
5.在有入党意愿的256 名学生中,处于“准备提交入党申请书”这一阶段的人数最多,为162 人,占比63.28%;其次是“入党申请人”这一阶段,占比11.72%。
6.在8 名中共正式党员中,有4 人在所在支部担任书记;有1 人担任所在支部副书记、委员;有3 人未担任任何职务。
7.在对党员、积极分子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的认知方面,“拥护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同群众密切联系、主动关心帮助身边人”及“关心时事,坚定政治立场,有意识地做正面宣传”成为被调研群体认可的前三项,被选频数分别为238、237 与219,占比分别为92.97%、92.58%与85.55%。在问卷中,也有部分调研对象认为“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党员、积极分子应发挥的作用。如图1 所示。
图1 党员、积极分子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
1.在平时对党内各项活动或党组织牵头召开活动的参与情况方面,被调研群体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较高。其中“比较积极,大部分活动都参与”与“非常积极,有活动必参与”占比第一、第二,为46.09%与32.81%。仅有1.56%的调研对象不积极,很少或几乎不参与活动。
2.在被调研对象所在书院的生活园区开展的党建工作方面,“在生活园区开设党建宣传栏”“成立社区党建办公室/工作室,统筹规划生活园区党建工作”与“在生活园区的图书室/书报架等公共空间提供党建书籍等供参考阅读”是被调研对象普遍感受到的党建工作,占比分别为70.23%、63.64%与61.59%。而“设立党员/积极分子楼组长或楼层长,帮助加强生活园区管理和文化建设”感受最少,占比最小,仅有33.86%。
3.在对生活园区内党建宣传栏的关注情况方面,被调研群体关注度较高,“非常关注”与“比较关注”人数超过半数,占比共57.92%。“不太关注”与“完全不关注”人数较少,共占比18.44%。
4.在所在书院是否在生活园区内提供党建书籍与更新频率方面,所调研的四个书院均提供党建读物,绝大多数(70.84%)被调研对象所在的书院提供了大量党建读物,且有35.79%的调研对象表示书籍会经常购置更新,有31.75%的调研对象表示读物购置更新频率一般。
5.在选择了所在书院生活园区提供党建书籍等供参考阅读的271 名调研对象中,有139 人会“偶尔翻阅”党建书籍,占比51.29%。有87 人“没有阅读过”。“经常阅读”党建书籍的人数最少,占比16.61%。
6.在有入党意愿的被调研对象中,超过半数参与过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服务队开展的志愿服务,其中有34.85%的被调研对象“非常积极,有活动必参与”,有28.79%“比较积极,大部分活动都参与”,占比位于前两位。有19.7%的被调研群体“尚未加入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服务队”。
7.在有入党意愿的被调研群体中,绝大多数(73.81%)参与过生活园区开展的理论学习、民主生活、调研交流等各项党组织活动,其中“非常积极,有活动必参与”的人数占比最多,为38.1%。有14.29%的被调研对象表示尚未达到参与标准或不清楚参与途径。
8.在149 位选择所在书院的生活园区设立党员/积极分子楼组长或楼层长,帮助加强生活园区管理和文化建设的调研对象中,有64 人不知晓自己所在宿舍楼的楼组长或楼层长,超过知晓的人数(60 人)。
9.在171 位选择所在书院的生活园区安排党员/积极分子定期在生活园区值班或开展交流分享、学业辅导等活动的调研对象中,有65 人“偶尔参与”党员/积极分子开展的活动,占比最多,为38.01%。有27.49%表示从未参与。
10.在有入党意愿的调研群体中,有48.15%的学生对为其他同学提供值班或其他形式开展的交流分享、学业辅导等服务“非常积极,有活动必参与”,占比最高;其次是“比较积极,大部分活动都参与”,仅有4.63%的被调查群体表示“不积极,很少或几乎不参与活动”。
11.在书院组织的邀请优质导师在生活园区开展思政教育的相关活动方面,“偶尔参与”的被调研群体占比最高,为41.56%;“经常参与”与“从未参与”占比相近,分别为29.63%与28.82%。
12.在所在书院是否在生活园区内设有场所提供学生开展党建活动方面,绝大多数(72.73%)的被调研对象表示所在书院的生活园区有场所进行党建活动,其中49.32%表示有“指定场所专供党建活动”,23.41%表示“无专门场所,但可以预约园区内的公共空间”。
13.在党组织对学生的呼声和重视程度方面,绝大多数被调研对象持肯定和积极态度,认为“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人数为366 人,占比83.19%。仅有1 名被调研对象认为“非常不重视”,占比仅0.23%。
14.在所在生活园区学生入党积极性的整体情况方面,目前书院制下学生对于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非常高,“积极性较高”与“积极性非常高”占比第一,第二,共计70.91%。而“积极性较低”与“积极性非常低”共计占比仅3.86%。
调研发现,目前书院学生入党意愿较高,且对党内各项活动或党组织牵头召开的活动非常积极。当前书院倾听并重视学生的诉求与呼声,在生活园区开展了多样化的党建工作,党建活动形式新颖,学生参与度与满意度较高。在丰富的党建活动中,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活动是“为其他同学提供值班或其他形式开展的交流分享、学业辅导等服务”,占比48.15%;其次是“在生活园区内开展的理论学习、民主生活和调研交流等党组织活动”,占比38.10%。而“经常阅读书院在生活园区内提供的党建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比最小,仅为16.61%(注:各项活动均取“非常关注”及“经常阅读”等评价最高项的百分比)。
通过对比调研对象对各项党建活动的参与度,可发现学生偏向于参与以团队或团体形式开展的党建活动,并乐于帮扶同学,共同发展与进步。而对个人参与或日常生活中的党建活动参与度较低,例如“经常关注生活园区内的党建宣传栏”以及“经常翻阅书院在生活园区内提供的党建书籍”。如图2 所示。
图2 各项党建活动学生参与情况
1.在生活园区内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必要性的认知方面,绝大多数被调研对象认为开展党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其中“非常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人数占比达76.14%。
2.在所在书院生活园区内的学生党建宣传工作的满意度认知方面,近半数(49.19%)被调研对象非常满意目前党建宣传工作,认为“宣传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宣传效果极佳”。其次是认为党建宣传工作“比较好,宣传内容较多,更新较及时,宣传效果良好”的被调研对象群体,占比32.04%。
3.在对所在书院的社区党建工作室/办公室作用发挥情况的认知方面,绝大多数被调研对象对党建工作室/办公室的作用发挥情况持肯定态度,其中认为“非常优秀,发挥了显著作用”的人数占比最多,为40%。
4.在对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频率的认知方面,认为“频率较高”和“频率很高”的人数占比位于前两位,分别为35.16%和31.96%。同时也有32.88%的被调研群体对志愿服务频率不甚满意。
5.在对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质量的认知方面,绝大多数被调研群体持积极态度,认为“质量很好,志愿服务都非常有意义”的群体占比最高,达47.49%,其次是“质量较高,志愿服务有一定意义”。
6.在对所在书院生活园区内开展理论学习、民主生活和调研交流等各项党组织活动的频率认知方面,多数被调研对象表示党组织活动频率很高,其中“频率很高”与“频率较高”占比位于第一、第二位,占比合计74.48%。
7.在对所在书院生活园区内开展理论学习、民主生活和调研交流等各项党组织活动的质量认知方面,超半数(52.38%)被调研对象认为“质量很高”,占比第一;其次是“质量较高”,占比39.68%。没有调研对象认为生活园区内开展的各项党组织活动“质量较差”与“质量很差”。
8.在对书院设置的楼组长/楼层长的作用发挥情况的认知方面,认为“非常优秀,发挥了显著作用”的人数占比最多,为36.91%;其次是“比较优秀,发挥了较大作用”,占比25.5%;认为“良好,发挥了一定作用”与“一般,没发挥什么作用”的人数占比相近,分别为19.46%与18.12%。
9.在对书院安排的党员/积极分子同学通过值班或其他形式开展的交流分享、学业辅导等活动发挥作用的认知方面,被调研对象整体评价较高。近半数调研对象认为活动“发挥了显著作用”,占比最高,为44.44%;其次是“发挥了较大作用”。
10.在对书院组织的邀请优质导师在生活园区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开展频率的认知方面,认为“频率较高”的群体占比最多,为30.45%,略高于认为“频率很高”的群体(29.63%)。此外,需注意的是有21.4%的被调研对象“没有特别关注过此类活动,不太了解”。
11.在对书院组织的邀请优质导师在生活园区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质量的认知方面,参与过优质导师活动项目调研对象普遍认可活动的质量,认为“质量很高”与“质量较高”的群体占比共计71.61%。
12.在对自身所在生活园区的各类党建活动形式丰富性的认知方面,认为“比较丰富”的群体占比最高,达37.95%;其次是“非常丰富”占比31.36%。总体而言,书院制下学生对生活园区的各类党建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化持偏积极和肯定的态度。
13.在对身边的党员/积极分子同学在生活园区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的评价方面,超半数调研对象认为身边的党员/积极分子“表现突出,热心服务身边人,体现了党员/积极分子的先进性”;但有30.68%的调研对象认为其“表现尚可,和一般同学差别不大”,也存在11.59%的调研对象对身边的党员/积极分子不了解的情况。
14.在对所在生活园区开展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方面,被调研对象整体呈满意态度,认为“非常满意”的群体占比最高,达44.09%;其次是“比较满意”,占比38.41%。“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数占比极少,仅为2.5%。
15.在所在书院对生活园区学生党建工作重视度的认知方面,绝大多数被调研对象认为重视度较高,“非常重视”与“比较重视”占比相近,共计82.95%。仅2.5%的被调研对象对目前生活园区开展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满意。
16.在对所在书院党组织在生活园区内发挥作用的整体评价上,多数被调研对象肯定党组织发挥的作用,其中认为“非常优秀,发挥了显著作用”的人数占比最多,为40%;其次是“比较优秀,发挥了较大作用”,占比15.45%。
17.在被调研对象自身对生活园区开展党建工作的态度方面,目前绝大多数学生会主动参与和自觉接受党建工作,同时相比“主动参与”,“自觉接受”对象占比41.82%,略高于“主动参与”,占比38.64%。然而也有19.45%的被调研对象对党建工作持消极态度,被动接受、逃避或对党建工作漠然。
18.在对所在书院在生活园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满意度的整体评价方面,多数学生对党建工作持积极和肯定态度,其中“比较满意”的群体占比最高,达42.95%;其次是“非常满意”群体,占比达36.82%。仅有1.37%的群体对生活园区内开展的党建工作不满意。
调研发现,目前书院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在生活园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且对生活园区内开展的各项党建工作以及生活园区党建工作整体性的评价和满意度较高。为进一步分析调研对象对生活园区内各项党建活动以及党建工作各方面满意度的差异,课题组对问卷中的数据,按照量表中评价的高低从5—1 分进行赋值。通过赋值,可以较为直观和清晰地得出调研对象对各个项目满意度和评价的区别。
在横向对比生活园区内开展的各项党建活动的满意度方面,调研发现学生对各项党建活动的满意度均分较高(4.23/5),其中调研对象对“生活园区开展的理论学习、民主生活、调研交流等各项党组织活动”满意度最高,得分达4.44;其次是“书院组织的邀请优质导师在生活园区开展思政教育相关活动”,得分达4.39;再次是“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得分达4.34。“书院安排的党员/积极分子同学通过值班或其他形式开展的交流分享、学业辅导等活动”和“所在书院在生活园区内的学生党建宣传工作”的满意度得分等于或略高于平均分;而“所在书院的社区党建工作室/办公室的作用发挥情况”“书院设置的楼组长/楼层长”的党建活动得分低于均分,其中“书院设置的楼组长/楼层长”得分最低,仅为3.81。如图3 所示。
图3 生活园区开展的各项党建活动满意度对比图
在横向对比生活园区开展的各项党建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调研发现学生对目前生活园区内开展的各项党建工作的评价较高,均分达4.12,但低于党建活动的满意度均分。其中调研对象对“所在书院在生活园区开展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最高,均分达4.24;其次是“所在书院对生活园区的学生党建工作重视度”,均分为4.23;“所在书院在生活园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得分略高于平均分,为4.15。同时,调研对象认为“所在书院党组织在生活园区内发挥作用”的效果并非十分显著、书院学生对于生活园区内开展的各项党建工作积极性不高,自发性不足、认为“自身所在生活园区的各类党建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可进一步加强,这三项的满意度得分均低于平均分。
1.在对所在书院生活园区党建工作改进的建议方面,绝大多数被调研对象主张“丰富党建活动开展形式”,占比高达80.45%;其次是“增强党建活动现实意义与实际效果”,占比达62.5%;“完善园区内供党建活动开展的场地和配套设施”与“加强党建工作队伍配备”占比相近,分别为48.86%与44.09%。
2.在对加强和改进书院制下生活园区学生党建工作的建议方面,共有20 名被调研对象填写了相关建议。建议集中在“加大宣传”“丰富活动形式”“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多学习多交流”等五大方面,其中关于“宣传”和“活动形式”的建议更为突出。
1.结合园区特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
从调研反馈结果可见,党组织在书院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但就书院制自身特点而言,其扎根于学生生活园区,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因此,书院党组织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将其与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密切联系,使党组织的感召力全方位、多空间地覆盖到学生的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一,完善楼层长制度,发挥学生党员表率作用。从调研反馈来看,目前,部分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并未在书院的学生中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应充分结合新形势下生活园区管理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楼层长制度,组织、鼓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承担生活园区管理与服务工作,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党员先进性,在朋辈群体中形成辐射效应。
其二,探索党组织架构形式,发挥教工党员育人作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模式,书院制给党建工作带了新的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机遇。在书院制下,党支部、党小组的设立和建构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学生宿舍、楼宇和片区为单位进行,从而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党组织在基层一线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党员教师可以打破专业壁垒、时空局限,通过书院制下的党建工作走进学生生活园区、走入学生心灵世界,通过寝室走访、社区沙龙、学业帮扶和科创指导等工作进一步增进和学生的思想交流、强化价值引领并发挥示范效应,通过立体化的、润物细无声的交流和日常工作,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三全育人”在基层一线的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发挥联动效应,探索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与内涵
调研反馈结果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对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关心,也可以看到其对于党建工作形式和内涵进一步丰富的需求。为此,在书院制下的党建工作中,还应努力实现三个联动。
一是党建引领与人才培养的联动。依托以专职辅导员、党员任课教师为主的育人团队,将党建工作与困难帮扶、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等工作相结合,打通第一、第二课堂的壁垒,将书院党建与课程思政、社会实践等充分结合,发挥党员教师、基层党组织在一流人才培养中的骨干作用,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和大学生党员。
二是党建工作与社会服务的联动。通过设立书院制下的党员志愿服务岗、建设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党建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抗疫期间党组织、党员先进事迹的学习与回顾,增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服务意识,培育其家国情怀。通过建设校企党建合作、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和高校与居民社区共建等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涵育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是党建工作与网络宣传的联动。在信息化时代,虚拟网络空间已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开展个体活动和群体生活的重要空间,不仅仅是现实生活社区,虚拟的网络社区也吸引了大量青年人的兴趣。党建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充分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针对高校学生面临的思想、生活的新情况,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借助于新媒体的力量,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党员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将思想宣传的阵地拓展到网络空间。事实上,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后,当代年轻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与拥护持续增强,这也为党建工作在网络空间的深入提供了机遇。在书院制下,高校党组织应因势利导,敢于尝试,积极探索,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树立党员中的榜样典型、激发青年人的爱国爱党之情、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及引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从而使我国高校的书院真正成为孕育有理想、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