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军,吴 静,门秀丽
(华北理工大学 基础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我国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完成这一伟大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必须明确,对大学生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政教育,仅仅依靠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专职思想政治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渗透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必须紧紧跟上。课程思政指借助基础课、专业课平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方面结合,培养良好品德和精湛专业技术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课程教育的向心力,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立足点。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发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高等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爱党爱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高道德情操、良好思辨能力和正确科学观具有重大意义。努力开展卓有成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是“病理生理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医学专业基础课,是所有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具有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广泛受众群体。课程开设在大学二年级,对于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而言,学生处于刚接触医学理论知识的起步阶段,对疾病的兴趣和激情浓烈,是开展医学思政教育的最佳时机。“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为临床医学教育输送又红又专的医学生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使命,课程思政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时段迫切性。就教学内容而言,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正常机体而是疾病,有“小内科学”之称,各种生动具体的症状和体征极易令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是课程思政顺利开展的良好情感基础。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真正的科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即对疾病本质的探究。疾病的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矛盾观、量变质变观等在“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引领是“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基本方向保证。“病理生理学”课程不是远离人间烟火的高端理论学科,每个章节都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思想教育资源,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课程思政内涵和外延的三个递进层次深度契合,即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与时俱进,如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VID-19),其基本机制正是“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是人类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所要依赖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新生疾病的暴发,并非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复杂现实的社会问题,与每个学生的健康乃至生命息息相关,课程思政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思政设计是课程思政进行的先决条件。深入挖掘并精心打磨“病理生理学”内容中蕴含的真、善、美等元素,凝练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思政维度,是课程思政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结合学科性质和我校学情特点,从唯物求真、恒德大爱、思辨创新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设计框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凝练出30余个典型的思政教学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应用。
每个疾病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疾病具备哲学中事物的一般属性。
1.疾病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症状和体征是疾病的外部表现,是现象;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机制是疾病的内在变化,是本质。从现象入手认清本质,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从临床表现入手挖掘疾病本质,是防治疾病的关键。对于疾病的防治不能忽视外部表现,也不能只浮于外部表现。
2.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或变化是绝对的。任何疾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疾病是持续动态进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疾病的概念,即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疾病的概念可以浓缩为“疾病是一个过程”,体现了动态变化的精髓和内涵。
3.疾病是矛盾的构成体。事物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贯穿着疾病发展的全过程。疾病的救治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并注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引导学生用矛盾理论从本质上正确理解疾病发展中的各种表现,开拓其医学思路。
4.疾病是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整体调控局部,局部又影响整体,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对疾病的认识要兼顾整体与局部,患者的表现可能仅在局部,但实质可能是全身机能障碍在局部的表现。初发于局部的病变也可能会波及全身。
5.疾病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疾病的发生往往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如组织损伤引起出血,早期机体可无明显变化,但最终可导致休克乃至于死亡的发生。心肌肥大是心脏的代偿反应,超过一定限度则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大失血时血液重新分布,肾脏血流量的减少可以确保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但也为如果继续缺血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当前校园内大学生多是青春期的独生子女,正处于“三观”的关键塑型期。医学生课业比较繁重,专业知识较枯燥,学生易出现厌学心理,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根据学生特殊阶段的特点,在“病理生理学”授课过程中,选取合适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1.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机体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各系统不能孤立存在,就如人不能脱离社会独立生存。当机体遇到各种不良刺激而处于险境时,总是有一部分器官(如肾脏)发扬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将血管收缩,把血液贡献出来供生命重要器官(如心脏)所用,此即病理生理学中的“血液重分布”。结合无偿献血、一方难八方援等先进人物事迹,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2.珍视健康,热爱生命。以各种致病因素及机体的损伤性变化为素材,教育学生要尊重和爱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与身体。“病理生理学”实验中常涉及家兔、小白鼠等实验动物,它们为人类健康研究而付出生命,教育过程中可渗透生命伦理教育和职业精神,引导学生体会救死扶伤、敬畏生命的深刻内涵。
3.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谋生手段,医生的职业光荣而神圣。学生要心怀厚德仁爱,深深热爱这一职业。引用白衣战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逆行抗疫的伟大精神鼓励学生爱岗敬业,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病人,践行新一代青年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4.学术诚信、精益求精。医学是精致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近年来国内高校频繁出现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问题,这种不光彩现象不光发生在教师层面,在学生的研究生推免、奖学金评定、各级别评优等重要事项中也偶有爆出。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既有学校、社会、制度等外在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价值观扭曲等内在原因。
5.珍爱和平、心系家国。机体的健康状态是多种调节机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理所当然的,如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的维持。引申至国家和社会层面,岁月静好和现世安稳不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是无数人默默负重前行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心怀感恩,爱国爱家。
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国在几项制造业关键技术上的被“卡脖子”事件证明,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1.勇于质疑、思辨、创新,推动医学不断前进。人体是个复杂综合体,又是瞬息万变的多面体,任何时代、任何医学团队都不可能将人体及其疾病认识到极致。前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但仍然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新一代从医者去探索,去填补空白。在一些领域,甚至存在需要进一步验证、修正甚至被推翻的医学领域。
2.融入新医科建设的大潮。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医学教育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满足健康中国战略的现实需求及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新医科(New Medicine)应运而生。与传统的以临床医学教学为主的医学教育不同,新医科旨在推进“医工、医理、医文”相融通。
3.勇于攀登医学科学研究的世界高峰。病理生理学虽然是基础医学学科,研究中的某点重大发现或某一小领域的开辟同样可以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研究领域最高级别的奖项,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发现人体感知温度、压力及疼痛分子机制的两位科学家。
经过三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我校“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已初见成效,基本实现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的同步有效达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已稳定步入课程思政的轨道,呈现出“学生动起来,老师忙起来”的积极态势。目前虽缺乏客观反映思政建设成果的直接指标,但有一系列间接反应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指标证实我校“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成效。如,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明显减少,作业书写工整且抄袭现象消失,课堂出勤率和抬头率提高,课堂师生互动频次增加,翻转课堂参与度加大,“中国大学慕课”主动在线时长增加,教学平台讨论区活跃度高涨,“我来讲病生”活动报名人数显著增加等。此外,学生在师生座谈会及网络课程评价中也表示,对本门课程思政教学的认同和愉悦接受。向本学期授课的2019级临床、麻醉、口腔及影像专业的本科生发放了349份网络调查问卷并分析,学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0.4%。
当前社会多元化交织,单纯依靠思想政治课不足以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及引导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亟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要深刻认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目标,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稳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