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视域下齐瓦当元素的创新运用

2022-09-27 14:04汤明霞李美玲
山东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瓦当纹饰树木

汤明霞,李美玲

“瓦当即筒瓦之头,装于檐部,是一种以实用为主的建筑构件,最早见于西周。”[1]《汉语大词典》解释“瓦当”为:“我国传统建筑铺在房檐边上的滴水瓦的瓦头,呈圆形或半圆形,上有图案或文字。”[2]可见,瓦当的出现源于保护椽檐的实用性。既然承担着与建筑相关的实用功能,在以大尾顶为主要建筑形式的中国,瓦当出现在多地有其必然性。不同地域的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审美,这些差异也体现在小小的瓦当之上。齐瓦当便是齐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与其他地区的瓦当相比,齐瓦当特色鲜明。在景观设计视域下,通过一些处理手法,与城市景观元素相融合,将齐瓦当进行创新,可营造齐地特色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千城一面”的状况。

一、齐瓦当的纹饰特点与文化内涵

与同时期其他地域的瓦当相比,齐瓦当的纹饰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自成一派的纹饰也隐含了与齐地地域相关的文化内涵。

(一)齐瓦当的纹饰特点

在齐地出土的大量文物中,瓦当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瓦当包含素面瓦当、文字瓦当和图案瓦当。其中,文字瓦当和图案瓦当可以统称为纹饰类瓦当。素面瓦当出现在早期,随着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制作技艺逐渐提高,素面瓦当很快退出历史舞台。据资料记载,齐地出土的瓦当中,纹饰类瓦当占了绝大多数,达500余个种类,数量1 000多件[3]。

1.文字瓦当

文字瓦当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形制,因受当时制作工艺和幅面的影响,文字在当面上呈现得较为粗犷、朴拙。其中,半圆形的文字瓦当因其幅面有限,多为单字或双字,常见的有“天齐”“延年”等。运用时,一般由多个瓦当排列成句,从而克服单个幅面的局限。在出土的文字半瓦当中,“天齐”半瓦当最为常见。这种瓦当一般具有双层线或三层线的外框,这些线以同心圆的形式往外扩散,圈成的内部幅面用以书写文字。早期的“天齐”半瓦当(图1),“天”字中人形的两手多作下垂状,“齐”字两侧的“〒”上面并非双横,而是菱形;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天齐”半瓦当(图2),“天”字上面的双横已是平行的,跟今天的“天”字无异,“齐”字两侧的构成也为“〒”的样式了。在齐瓦当的当代运用中,这些特殊的表现更具特点。

图1 “天齐”半瓦当1

图2 “天齐”半瓦当2

圆形瓦当多为四字,常见有“千秋万岁”(图3)、“永寿无疆”等。这些字经过匠人的艺术加工,极富装饰美感。在构图上,通常于瓦当中心位置作同心圆,由圆心发射出四条直线,将幅面分为四部分,每个字占用一部分。这些直线多为横平竖直的布置,也有成45°角斜向布置的,总体都处于均衡状态。文字一般沿边框顺势造型,填满内圈圆,从而形成一个面,带有极强的构成味道。在景观设计中,可将文字瓦当规律排列,形成小景,表达人们祝祷、祈福的意愿。

图3 “千秋万岁”圆瓦当

2.图案瓦当

图案瓦当也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形制,其中半圆形瓦当占多数。与文字瓦当相比,图案瓦当特点更加鲜明。出自齐国故城的一枚树木双兽纹半瓦当(图4)非常典型。瓦当外围有嫩叶状纹饰带,中心位置为一母体树,两侧各有一兽,似狗,面皆向左。左侧兽翘尾前行,右侧兽回头张口,似在吼叫,从动势看,右侧兽像心有不甘,却又不想离左边兽太远[4]。透过画面,似乎可以看到当时的情景,非常生动有趣。

通过文献资料和现存遗物可以看出,齐瓦当图案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树木纹为母题。多数瓦当以向上直立的树木纹为中轴线,左右两边各置以马、驴、骡、羊、狗、鹿、虎、鸡、鹤等各种动物形象,构成以树木纹为母题的各种画面,均衡对称,主次分明[5],形成所谓的树木双马纹、树木双狗纹、树木双鹤纹等。这些画面通常采用具象和抽象结合的表现方法,树木经抽象化处理,树冠为向上伸展的直线或曲线,一些三角状的点排布其上,代表树叶。有些树干底部带有倒三角、矩形或对称卷云纹样式的“座”,这些云纹可能要表明此树乃天上之树,而不是人间之树。

图4 树木双兽纹半瓦当

暂不管它们有什么含意,单就构图来说便直观地增加了画面的稳重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图案的表现沿着“具象——抽象和具象相结合——抽象”的路线发展。如战国后期的瓦当(图5),在保留树木纹的同时,两侧的动物或人物被箭头、乳钉、卷云纹所代替,整个画面更加简洁、概括,更加“几何化”。这些符号具有丰富的含意,如乳钉纹像圆珠,像女性的乳头,也像天上的星星,代表了养育新的生命,代表了吉祥、福瑞。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简洁、朴素的审美倾向,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大一统趋势的社会现实。

图5 树木卷云纹半瓦当

在齐瓦当的演变过程中,树木纹一直存在并占据主流地位。不管是在前期相对具象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中,还是在后期简化为几何形的树木卷云纹半瓦当中,树木的形象皆是存在的,树木纹成为了齐瓦当图案最具特点的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充分挖掘和应用齐瓦当元素的这些特点,来塑造景观特色。

(二)齐瓦当的文化内涵

齐瓦当的出土地主要集中在山东临淄地区,这里是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齐国国都所在地。齐瓦当上的纹饰作为一种表象,是当地社会文化的体现,通过这种表象可以反映出齐地的生活习惯、审美偏向、宗教信仰等更深层的内容。瓦当上的纹饰是匠人将自身所见、所闻、所感的素材经过一定艺术加工,提炼简化后落在有限的幅面上的。受瓦当尺寸、造型和制作技艺的影响,这个过程蕴含了古人的装饰技能、审美水平,也自然地注入了文化内涵。与燕瓦当所体现出来的燕地人对非现实生活中的饕餮、怪兽的原始崇拜以及秦瓦当所体现出来的秦地人的游牧、狩猎等生活状态不同,齐瓦当体现了特殊的文化内涵。齐瓦当以树为母题组织构图,两侧配以各种动物或几何纹,这种风俗题材的绘画说明当地人们对于树木具有特殊的感情,有可能是宗教信仰或图腾崇拜的原因,极具代表性,为它处所少见[6]。

齐瓦当纹饰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树木崇拜,二是生殖崇拜,三是热爱自然和生活。

1.树木崇拜

受客观环境的影响,齐国森林覆盖面大,树木茂盛,从古籍中可以得到证实。据《韩诗外传》记载,齐景公曾游于牛山之上,他向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由“郁郁”可知当时山上树木之茂密。《晏子春秋》中有载:“君子之难得也,若美山焉,名山既多矣,松柏既茂矣,望之相相然,尽目力不知厌,而世有所美焉。”文中认为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尊名山为君子,松柏茂盛,永远看不厌。《管子·五行篇》中记载:“出国衡慎山林,禁民斩木,所以爱草木也。”可见,齐地人对树木的喜爱之情。树木客观上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作用,可防水旱、助益农耕。环境影响和自身的作用是树木受崇拜的基础。另外,人们还认为树木是有神的,尤其是社木。齐瓦当上树木纹的底部常见三角形、圆形或卷云纹形的底座,学者李发林认为这象征了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而立于其上的树,则为社木[7]。因为认为社木是神物,所以产生鼠患时不好消除,“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树木纹在齐瓦当上的呈现不是偶一为之,而是跨越了很长的历史时期,这足以证明齐地人对树木的喜爱和崇拜。

2.生殖崇拜

齐瓦当上的纹饰还隐含了齐地人的生殖崇拜。学者安立华认为,树木纹下端的三角形、圆形代表的是社,但此社为阴性的地母,是阴性符号,立于其上的树木纹则是阳性符号,这是生殖崇拜的体现[8]。树木纹下端的云纹被认为是“图腾蛇相交”的符号,也具生殖崇拜的意义。在一些树木双兽纹瓦当上,也体现了生殖崇拜,比较典型的是树木蜥蜴纹半瓦当(图6)。在树的两侧各有一只蜥蜴,它们皆向上、向内弯曲身体,而在树础位置尾部交合,很明显地传达出生殖含义。

图6 树木蜥蜴纹半瓦当

另外,在一些树木几何纹瓦当中,箭头和乳钉也被认为是阴阳符号。安立华认为,箭是男性的象征,齐瓦当上的箭头纹是阳性符号,而乳钉纹则是大地之母——地乳的象征,类似这种的纹饰也体现了齐地人的生殖崇拜[8]。古代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人类生存较为不易,所以对象征生命力和生殖能力的事物保持喜爱和敬畏之心是无可辩驳的,从今天的葡萄、石榴等象征多子多福即可见一斑,故树木本身旺盛的生命力也是产生生殖崇拜的原因之一。生殖崇拜正是齐瓦当所展示的文化内涵之一[7]。

3.生态思想

齐瓦当上的图案在早期多为树木、动物以及个别的人物,到后期,受文化大一统的影响,树木两侧多表现为几何符号。从早期的图案上看,由树木、动物等构成的画面,自然和生活气息浓厚。素材多来自自然,且多与生活相关,有马、鸟、鹿、狗等,如较常见的树木双骑纹、树木双狗纹、树木双鹤纹等,而尤以马纹为多见,这与齐国多马、爱马是分不开的。《晏子春秋》载“牛马老于栏劳,不胜服也”,更说齐景公是“万乘”之君,且非常爱马,使人养所爱马,马病死,齐景公竟要杀养马者[8]。这些社会因素对于瓦当画题材的选择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齐瓦当的画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客观情况。

另外,自然题材的选择与齐地实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不无关系。当人们热爱自然、思想自由开放、不必受制于政礼时,就不会被迫选择饕餮、怪兽等非现实的东西去想象和描摹,为客观自然情景的再现创造了机会,充分体现出齐人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生态思想。

齐瓦当作为齐文化的一部分,是地域文化的承载者。对齐瓦当元素的创新应用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将齐瓦当元素与城市景观相融合,能够形成城市地域特色,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地域文化的发展增砖添瓦,也能增强当地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二、齐瓦当元素的创新运用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齐瓦当元素,对改善“千城一面”的现象有很大帮助。根据对瓦当形态的处理程度,齐瓦当元素的创新应用由浅入深可以分作四个层面:原始形态、局部变形、打散重构和意蕴营造。

(一)原始形态

对齐瓦当原始形态的运用就是将瓦当本体稍作或不作处理,作为构景要素直接运用于城市景观中。瓦当本身为圆形或半圆形,对于景观构成或排版比较有利,容易营造大气、简洁、朴拙的组景方案。例如,用适合外环境的石头、砂岩、树脂、黏土等做成类似陶土外观的材料,将齐瓦当等比例放大做成模型,尺寸以符合景观整体需求为宜;再把不同外形的瓦当模型不加修饰直接组合在一起,只对其进行一定的空间排列,便会形成非常自然、古拙的小景(图7)。

图7 小景1

另外,瓦当上的特色图案也可以作为展现的主要方面,形成景观节点元素。例如,将不同纹饰的原始形态瓦当进行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排列,加上合适的边框,可以形成景墙(图8)。运用类似方式也可以形成围墙或挡土墙等竖向构景元素,亦可平置而凸出或低于地面构成水平铺设元素。这种对瓦当原始形态的运用方式因为保留了固有的外形和纹饰,能够最直接地体现齐瓦当的样貌,亦能够最直观地展示古齐风采和地域特色,营造出强烈的历史感。

图8 小景2

(二)局部变形

局部变形是将瓦当的某些元素进行调整,另一些元素保留原样或稍作简化处理,结合其他构景要素运用于城市景观中。据目前所发掘的齐瓦当来看,大多数瓦当当面的构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框,多由线条构成单层或多层的线圈,也有少数为线圈再加环状面;另一部分为内部纹饰。纹饰还可以细分为独立的几块。如:在花纹瓦当中,母题树是一块,树两侧的动物、人物或抽象纹样是一块;在文字瓦当中,则由线条或窄面进行分隔,加上文字组成不同的块面。结合景观设计的需求,把齐瓦当的某些构成元素适当变形加工,既能保留一定的原始意味又充满新意,形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景(图9)。此类处理手法能在某些方面(如构图方式、组合内容等)保留古瓦当的观感,加上当面中间主体纹样的变形,仍能使体验者感受到古朴齐风。

图9 小景3

齐瓦当局部变形的运用,相对于原始形态的直接运用,在古蕴的表现上有所减弱,但也因其透露出的些许当代气息,更容易契合城市景观的某些构景需求,其适用范围也更广。

(三)打散重构

齐瓦当的打散重构可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提取瓦当中比较基础的元素,如外围的圈式轮廓,内部的母题树,两侧的动物、人物和抽象图案等,将它们作为独立个体结合周边环境加以运用;其二,将这些个体元素再进行拆分,细化或变形为一些抽象的线、简单的图案等,再重新组合运用,这种组合可形成联排的景,构成花架、廊道等。这两个层面的关系与前面提到的原始形态运用和局部变形运用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处,前两者更加直白,后者也颇具韵味,有来自原始线条的古典和当代重构的交错之美。第一层面的运用可将来自不同瓦当的母题树做成浮雕或透雕,用于景墙、花坛、小品甚至建筑外观上;亦或将其成排布置形成廊道、树阵等构建景观的重要元素;也可将齐瓦当中的动物变形做成休息椅,与景观中的植物搭配布置形成小景(图10)。第二层面的运用可将齐瓦当具象内容提取或变形出一些抽象条纹,将其重构为面,或再进一步塑造为体,运用于城市景观构景的地面铺装、水景、雕塑小品等方面。

图10 小景4

齐瓦当的打散重构相对于原始形态和局部变形的模式,在纹饰和造型的直观性上是最弱的,但这并不能降低人们通过它而产生的对于齐地特色的印象值。

(四)意蕴营造

与上文提及的三种创新运用形式相比,意蕴营造强调的是通过齐瓦当元素营造出的环境大氛围能让置身其中的人们感受到古齐风采和强烈的地域特色。这不仅仅是一个雕塑、一个铺地图案等实体造型所能完成的,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营造一种感觉和气氛。这种层级的运用要求齐瓦当元素与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既要融入环境,使体验者不能看清瓦当元素,却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古风古韵。例如,把齐瓦当中的母题树用现实的景观树代替,将抽象的类似“基座”的图案转化为休息椅,两侧再加上代表瓦当外框的造型,既可成框景,又能营造一种特定意境(图11)。把文字瓦当与水景相结合也能产生不错的效果,如将四字瓦当中的两字作为亲水踏脚石,将另两字作为沙坑中的休息椅,同样能营造出一种既古意盎然又极为亲民的景致(图12)。

图11 小景5

图12 小景6

有关齐瓦当意蕴的营造一般需要较大的环境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设计者所要赋予的氛围。

三、结语

景观设计视域下齐瓦当元素的创新运用作用有三。

其一,为景观设计提供特色素材。作为齐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的齐瓦当是景观组成的一个特色素材,例如在齐文化发源地(淄博)建立以齐瓦当为主题的公园,或在城市景观的建设中融入齐瓦当元素,将地域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其二,为人们了解地域文化提供途径。传统文化应是大众文化,瓦当“抛头露面”融合于景观环境中,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进而举一反三,激发人们研究和传承地域文化的兴趣,为人们了解当地历史、增加属地自豪感提供有效的途径。

其三,为改变“千城一面”提供方法。组成景观的元素很多,包括植物、水体、小品等,这些元素在构景时辨识性较弱,如有构建得较好、较有特色的景观则会很快被效仿,从而出现“千城一面”的格局。将齐瓦当和景观元素相结合,能够营造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景观,体现齐文化的意蕴。别处若效仿,必会因不具备地域深厚文化而成“东施效颦”。

景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齐瓦当所承载的自由创新、崇尚自然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质融入其中,通过对“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齐瓦当景观的探索,培育地域文化传承主体,可延承乡土文化“文脉”,提升乡土文化的内在认同感和外在竞争力,重新确立起地域文化在乡村振兴、民族文化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价值与地位[9]。

猜你喜欢
瓦当纹饰树木
瓦当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树木之最
雕漆纹饰的修复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