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資料彙編》的幾個問題*

2022-09-27 08:13李文博
古籍研究 2022年1期

李文博

關鍵詞:《韓愈資料彙編》;失收誤收;標點;脱衍訛誤

吴文治先生編纂的《韓愈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83年版,以下稱《彙編》)是中華書局20世紀50年代起規劃的大型叢書之一,收集了中唐至“五四”時期有代表性的韓愈思想、文學評述五百三十餘家,一百三十萬言,引用書目近六百種(1)石家宜:《摸清歷代韓愈研究的底細——評〈韓愈資料彙編〉》。《吴文治文存》,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第493—500頁。此文最初發表在《文學遺産》,1986年第1期。,爲韓愈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筆者亦受益良多。2004年,《彙編》第2次印刷,已達11500册,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但限於當時的客觀條件及其他可能的因素,此書亦存在着一些問題。雖然石家宜先生在《摸清歷代韓愈研究的底細》一文中已經指出該書存在重要材料失收、標點有誤等問題,但筆者以爲尚有展開論述的空間,故不揣譾陋,略陳鄙見,并祈請方家指正。

一、 失收誤收

吴先生在《凡例》中説本書輯録的是“從中唐至‘五四’一千一百餘年間有代表性的評述”(2)吴文治:《韓愈資料彙編·凡例》,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頁。,但“代表性”的標準却不易掌握。如宋代部分,書中即收録了6處“闕名”的評論,這些評論大多並無新鮮獨特之處。因此,據筆者看,吴先生還是盡量以搜羅完備爲努力方向的。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即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談何容易,有所遺漏在所難免。唐代資料存世不多,因此遺漏相對較少。即便如此,也仍有一些材料可供增補,如:

作者篇名作者篇名柳宗元《龍城録·韓退之夢吞丹篆》劉 叉《勿執古寄韓潮州》張 籍《重與韓退之書》李 珏《牛僧孺神道碑》韋執中《陪韓退之竇貽周同尋劉尊師不遇得師字》竇 牟《陪韓院長韋河南同尋劉尊師不遇得同字》白居易《酬張十八訪宿見贈》羅 隱《序陸生東遊》《遊北湖》張 祜《讀韓文公集十韻》陸龜蒙《奉和因贈至一百四十言》

自宋以下,失收的材料開始增多,如宋代:

續表作者書名篇名唐仲友《悦齋文鈔》《〈韓子〉後序》廖行之《省齋集》《答劉史君所問》劉 爚《雲莊集》《昌黎、濂溪二先生祠記》葉 適《習學記言》多條,散見書中李 洪《芸庵類稿》《跋盤谷圖》度 正《性善堂稿》《上費尚書書》陳 宓《龍圖陳公文集》《回真西山書》陳 模《懷古録》多條,散見書中陳 普《石堂先生遺集》《韓愈》《考亭記》劉 宰《漫塘文集》《書沈少白詩稿後》林駉、黄履翁《源流至論》《文行》《排異端》《論詩》《字音》《任子》《剛柔》《歷代人才》杜 範《清獻集》《和楊兄二首》其一、《寧國府增建韓文公祠記》方 岳《秋崖集》《旅思》《感懷》其七、《答葉兄》李昴英《文溪集》《游忠公鑒虚集序》姚 勉《雪坡舍人集》《愛竹軒記》《送黄强立序》劉 黻《蒙川遺稿》《投誠齋》其四舒岳祥《閬風集》《短檠》《酬張常吉》《遣興三絶》其二劉將孫《養吾齋集》《與姚牧庵參政書》《吉州路重修儒道碑記》

明清時期的材料可補充者更多,限於篇幅,不再逐條羅列。僅以丁福保《清詩話》、郭紹虞《清詩話續編》和王水照《歷代文話》爲範圍,將《彙編》未曾利用的書目略陳如下:

作者書名(篇名)作者書名(篇名)彭端淑《雪夜詩談》李 紱《秋山論文》陳 沆《詩比興箋》田同之《西圃文説》徐 枋《論文雜語》王元啓《惺齋論文》吕留良《吕晚邨先生論文彙鈔》朱仕琇《朱梅崖文譜》唐 彪《讀書作文譜》張秉直《文談》王之績《鐵立文起》黄本冀《讀文筆得》張謙宜《絸齋論文》方宗誠《讀文雜記》余成教《石園詩話》

材料失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條:

第一,範圍太廣、書目太多,導致少量書目未曾檢讀而遺漏部分材料。例如,宋代書目中,宋祁《景文集拾遺》(3)宋祁文集原本已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得《景文集》六十二卷。光緒間,孫星華又輯得《景文集拾遺》二十二卷,惜多有重收誤收。、黄庶《伐檀集》、祖無擇《龍學文集》、李綱《梁溪集》、舒邦佐《雙峰先生存稿》、朱長文《續書斷》等,似均未曾檢讀,因爲這些書中都有不少論韓的材料。如宋祁《景文集拾遺》中有《讀退之集》云:“素瑟朱家(弦)古韻長,有誰流水辨湯湯。東家學嗜蒲葅味,蹙頞三年始敢嘗。”(4)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4册,第2614頁。宋祁把李杜大家之詩風比作素瑟朱弦,把韓愈的怪奇詩風比作蒲葅之味,表達了他對李、杜、韓等大家的態度,“代表了後期西昆派開始不局限於西昆體,願意嘗試其他風格的傾向”(5)曾祥波:《從“西昆體”的成敗看唐宋詩之轉折》,《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再如祖無擇《龍學文集》中有一篇《唐韓文公廟記》,其文云:“公之器業,可謂宏深魁偉。施於行事,細大夷險無所不宜。其文章博辨卓詭,與商盤周誥相上下。惜也孔子没,無聖人者爲之章顯以信後世,而見絀於史臣之筆,其亦不幸也歟?”(6)(宋)祖無擇:《龍學文集》卷七,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這篇文章是祖無擇在袁州知府任上爲新修的韓文公廟所作的記文,比蘇軾名聞天下的《潮州韓文公廟碑》早近四十年。此外,祖無擇還有五言詩《馬上讀韓吏部集》等。

時代越靠後,未曾檢讀的書目越多。金元時期,雷希顔、李純甫、張智甫、聶古柏、潘昂霄等人的詩文著作,《彙編》皆未利用。實則潘昂霄的《金石例》中,就有大量討論韓愈碑志的内容。明代,朱元璋有《辯韓愈訟風伯文》《駁韓愈頌伯夷文》等,斥責韓愈對天道王權之不謹,《彙編》未收。葉盛《水東日記》、朱國禎《湧幢小品》、陳龍正《幾亭外書》等書中也有不少談論韓愈詩文的材料,《彙編》亦未收。

清代漏讀的書目,除上表所列之外,還有如王夫之,《彙編》只用了《薑齋詩集》與《薑齋詩話》而未用其《讀通鑒論》。《薑齋詩集》和《薑齋詩話》談論的是韓愈詩文,《讀通鑒論》中則有论述韓愈人格和儒家思想、地位的材料。《讀通鑒論》中,王夫之稱韓愈爲“小人”“賊”,對韓愈的諫佛骨不以爲然,又説韓愈“利欲熏心”,這些材料也不應忽視。葉燮,《彙編》只用了《原詩》,未用其文集《已畦文集》。尤侗,只用了《西堂雜俎》,未用《西堂詩集》。翁方綱,《彙編》只用了《石洲詩話》而未用文集《復初齋集》和他的詩歌選評《七言詩平仄舉隅》《古詩選批》《聲調譜批》等。袁枚,只用了《隨園詩話》而未用《小倉山房集》。包世臣,只用了《藝舟雙楫》而未用其文集《小倦閣遊集》。汪師韓,只用了《詩學纂聞》,未用《韓門綴學》。曾國藩,只用了詩文集和《求闕齋讀書録》,其家書、日記皆未用。林紓,用了《韓柳文研究法》《春覺齋論文》等,而未用其《文微》。《彙編》未使用的材料還有李光地《韓子粹言》《榕村詩選》《榕村語録·續語録》《榕村集》、李黼平《讀杜韓筆記》、陳儀《韓歐文批評》、高澍然《韓文故》、劉成忠《韓文百篇編年》等等。嚴復的《辟韓》一文,《彙編》未收,也是一個重大的缺憾。此文作於1895年,發表於天津《直報》,主要針對韓愈《原道》而作。嚴復站在資産階級改良派的立場上,嚴厲批駁了韓愈的聖人觀和君臣思想,是當時的一篇名文,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

除此之外,孫奇逢《孫徵君日譜録存》、傅山《霜紅龕集》、王岱《了庵詩文集》、張爾岐《蒿庵閑話》、魏裔介《兼濟堂文集》、徐枋《居易堂集》、田雯《古歡堂集》、張伯行《正誼堂文集·續集》、黄中《黄雪瀑集》、姚鼐《惜抱軒尺牘》、陶元藻《泊鷗山房集》、張九鉞《紫峴山人全集》、王昶《春融堂集》、朱筠《笥河文集》、謝啓昆《樹經堂詩集》、李紱《穆堂初稿·别稿》、陳澧《東塾集》、姚瑩《寸陰叢録》、沈欽韓《幼學堂詩文稿》、黄釗《讀白華草堂詩初集·二集》、林則徐《雲左山房詩鈔》、戴熙《習苦齋集》、趙懷玉《亦有生齋集》、馮敏昌《小羅浮草堂詩鈔》、伊秉綬《留春草堂詩鈔》、王芑孫《淵雅堂全集》、石韞玉《獨學廬稿》、曾燠《賞雨茅屋詩集》、張澍《養素堂詩集》、臧庸《拜經堂文集》、葉名灃《敦夙好齋詩全集》、史夢蘭《爾爾書屋詩草》、孫衣言《遜學齋詩鈔》、帥方蔚《詞垣日記》、鄭珍《巢經巢詩文集》、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丘逢甲《丘逢甲集》等著作中,有較多或較重要的論韓材料,《彙編》未收,可能是未留意這些書目。

另外,佛教典籍和釋子詩文集,《彙編》也未充分利用。如北宋名僧智圓的《閑居編》和契嵩的《鐔津集》中即有大量的論韓材料。

第二,書雖檢讀,難免疏漏,導致失收。比如,《全唐詩》是《彙編》的重要引用書目,但《全唐詩》中韋執中、張祜、陸龜蒙、劉叉、竇牟等人的詩皆失收。張籍條之内容,《彙編》主要依據《四部叢刊》影印明刊本《張司業詩集》,但此書僅録詩,未存文。《彙編》又據《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卷十四附録輯得《與韓愈書》一篇。張籍文,今存兩篇,都是與韓愈的通信。二文皆賴《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之附録而得以保存,惜《彙編》偶失,只收了第一篇(7)《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中兩書分别題爲《張籍遺公第一書》《張籍遺公第二書》,《全唐文》題作《上韓昌黎書》《上韓昌黎第二書》。。

王安石與韓愈關係密切,《彙編》從《臨川先生文集》中輯得《秋懷》《韓子》《伯夷》《原性》《性説》《上人書》《答陳柅書》等七篇詩文(節録),但遺漏了《寄正之》《奉酬永叔見贈》《寄蔡無啓》《送孫正之序》《讀墨》《送潮州吕使君》等。如《寄正之》:“少時已感韓子詩,東西南北俱欲往。新年尤覺此語悲,恨無羽翼超惚恍。肺肝欲絶形骸外,涕洟自落衣巾上。此憂難與世共知,憶子論心更惆悵。”(8)王安石著,王水照主編:《臨川先生文集》(一),《王安石全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5册,第240頁。這首詩不僅直接點出了作者少時對韓愈的認識,且多化用韓愈詩語,是一則珍貴的論韓材料。

陳與義條,《彙編》從《增廣箋注簡齋詩集》和《簡齋詩外集》中輯得三條,但遺漏了《書懷示友十首》其九:“蕭蕭十月菊,耿耿照白草。開窗逢一笑,未覺徐娘老。風霜要飽經,獨立晚更好。韓公真躁人,顧用擾懷抱。”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韓愈的木强躁進有所不滿,也是一條可貴的論韓語。王柏條,《彙編》用了《魯齋集》,但遺漏了集中《和叔崇清明後四絶》其三和《宿寧庵聞溪聲》。劉克莊條,遺漏的材料有《韓曾一首》《唐詩》《韓文公廟》《韓文公》等詩文。陳叔方條,遺漏了多條評述韓愈詩文的材料。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彙編》收第二十四首(有情芍藥含春淚),遺漏第十八首(東野窮愁死不休)。高棅,收《唐詩品彙》總序部分文字,失收《五言古詩叙目》文字。陸時雍條,僅録《詩鏡總論》中數條,未收具體詩作的評論。

還有一些書目由於版本衆多,不同版本之間内容差異較大,《彙編》選擇不當而導致失收。如王若虚《滹南遺老集》,《彙編》所用爲《四部叢刊》本,但《叢書集成》本中内容多於《叢刊》本,其中有論韓材料。沈誾《韓文論述》,《彙編》用的是國家圖書館所藏殘本,録37則論韓文字,南京圖書館所藏本爲全本,共72則,當以南圖本爲據。

另外,《彙編》還有幾處誤收:

權德輿條有《和韓侍御白髮》一首,張籍條有《送韓侍御歸山》一首,但此二侍御皆非韓愈。權詩有“幕下多能事,周行挹令名”之贊語,故韓侍御當爲權德輿之幕主,而符合條件的只有韓洄一人,權德輿早年曾在韓洄任河南黜陟使時參幕。張籍詩中之韓侍御是一位隱者,故詩中有“聞君久卧在雲間”“新結茆廬招隱逸”等語,與韓愈事迹迥不相合。(9)段承校:《權德輿與韓愈關係探微》,《西安聯合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徐禮節、余恕誠:《張籍集繫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486頁。張南史條收《同韓侍郎秋朝使院一首》,陶敏《全唐詩人名考證》認爲此“侍郎”當爲“郎中”之誤,韓郎中爲韓洄(10)張南史與韓洄的活動集中於代宗、德宗年間,年輩相近。大曆中,張南史居揚州揚子,韓洄任司封郎中,知揚子留後,故皇甫冉有詩《酬張二倉曹揚子所居見寄兼呈韓郎中》。張南史年長韓愈二三十歲,不見二人交往之迹。,是,此處亦爲誤收。

二、 編次裁取、標點文字問題

《彙編》還存在着一些編次與裁取的失當,標點與文字的訛誤等問題。

按照《凡例》中的説明,《彙編》所收録的材料按照作者時代先後順序排列,但未説明是按照生年還是卒年排序,筆者通過一一核查,發現《彙編》是按照作者生年排序,但文中有幾處明顯的編次不當。如《彙編》第531頁,收吴某《吴氏詩話》二則材料,然《吴氏詩話》實爲後人從吴子良《林下偶談》中摘出,故當併入前條“吴子良”之下。又如第1211頁錢琦條。明、清各有一錢琦,明錢琦生於成化三年(1467),卒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著有《錢子測語》一書。《彙編》所收正是此人,却將他置於全祖望之後、沈誾之前,清人錢琦生年恰好在全祖望、沈誾之間,《彙編》顯然張冠李戴了。此外,排序不當的作者還有王建、李賀、盧仝、歐陽詹、孫復、种放、錢易、韓琦、鄭獬、趙令畤、歐陽發、秦觀、王直方、黄伯思、胡仔、朱弁、陳與義、袁文、劉清之、王質、賈同、周煇、李心傳、劉克莊、馬端臨、王柏、俞德鄰、姚遂、楊維楨、吴萊、歐陽玄、柳貫、陶宗儀、余闕、劉基、劉三吾、薛瑄、方鵬、俞弁、張寧、朱鶴齡、吴景旭、趙吉士、毛先舒、廖燕、陳維崧、汪師韓、葉燮、朱彝尊、林雲銘、李重華、厲鶚、薛雪、姚範、紀昀、李調元、錢大昕、崔述、翁元圻、孫星衍、阮元、郭麐、宋翔鳳、方東樹、施山、吴汝綸、陳衍、劉師培等。

《彙編》還出現了一些裁取失當的問題。如“王定保”條,“李義山師令狐文公,呼小趙公爲‘郎君’,於文公處稱‘門生’”(62頁)。此處“文公”指令狐楚,編者大概是誤認作韓文公了。此句當删。“方岳”條,“未暇深論”(536頁)之後當爲逗號,接“如蘇公所撰《范屬公志銘》,余每展卷,輒爲擊節”,方成句。“郝經”條,《與漢上趙先生論性書》,“性理問學之本也”(621頁),應屬下讀,當删。“林雲銘”條,《彙編》選《韓文起》中的具體篇目評析文字,却舍棄《凡例》中的評語,似乎不當。“紀昀”條,失收《送鄭尚書赴南海》的評論,《春雪間早梅》有多條評論,《彙編》只收入第一條。“全祖望”條:“韓文公起八代衰。若但作《原道》《諫佛骨表》《平淮西碑》《張中丞傳後》諸篇,而一切諛墓之文不作,豈不誠山斗乎?今猶未也。”(1203頁)全祖望的話襲自顧炎武,略有文字差異而已。按照吴先生《凡例》所言,後人的意見明顯襲自前人,則僅收録前人文字,舍棄後者,故此條應當舍棄。“真德秀”條,用了其《跋彭忠肅文集》中一句:“漢西都文章最盛,至有唐爲尤盛。然其發揮理義,有補世教者,董仲舒氏、韓愈氏而止爾。”(475頁)《彙編》應該繼續選録以下文字:“國朝文治蝟興,歐、王、曾、蘇以大手筆追還古作,高處不减二子。至濂洛諸先生出,雖非有意爲文,而片言隻辭,貫綜至理。若《太極》《西銘》等作,直與六經相出入,又非董韓之可匹矣。”如果僅選至“韓愈氏而止爾”,則讀者以爲真德秀的本意在稱頌董、韓二氏。而真德秀之意在將董、韓二氏與濂洛諸先生比,更加突出北宋理學家的文章造詣,所以,《彙編》節選未妥。再如“姚鼐”條,《王禹卿七十壽序》:“今夫聞見精博至於鄭康成,文章至於韓退之,辭賦至於相如,詩至於杜子美,作書至於王逸少,畫至於摩詰,此古今所謂絶倫魁俊,而後無復逮者矣……”(1335頁)《彙編》所選文字意在稱贊數人,而結合此段文字上下文來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是以數人爲代表的“爲人”之學和孔子提倡的“爲己”之學有着境界的不同。《彙編》選録文字之上,原文引孔子“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之語,下又有“然而究其所事,要舉謂之爲人而已,以言爲己,猶未也”。故《彙編》所選文字與作者意旨不符。周亮工條,“蓋古文如《漢》……”(870頁),此條爲徐鄰唐的《壯悔堂集序》中文字,周亮工《因樹屋書影》中明言此語爲“商丘徐爾黄鄰唐曰”,《彙編》在徐鄰唐條下已經收録此語,此處當舍去。方苞《又書貨殖傳後》條,“惟太史公《禮》《樂》《封禪》三書”(1117頁)可删,因爲此語與下文連。

《彙編》還存在着不少標點失誤,此處試作更正(11)胡守仁曾就《彙編》第3、4册的標點做過正誤工作,但遠未罄盡失誤之處。可參胡守仁《吴文治〈韓愈資料彙編〉第四册標點正誤》(《江西社會科學》,1984年第4期)和《吴文治〈韓愈資料彙編〉第三册標點正誤》(《江西社會科學》,1985年第2期)。:

續表《彙編》原文更正蓋常辯之學正則識正……故子昂貽夷碣爲辨議之正,徐君之議爲箋表之正,神鳳之章爲辭章之正,……然則相承而至,退之亦其有力哉(226頁)蓋常辯之,學正則識正……故子昂《貽夷碣》爲辨議之正,《徐君》之議爲箋表之正,《神鳳》之章爲辭章之正,……然則相承而至退之,亦其有力哉宋宣獻王仲,至孫元忠(293頁)宋宣獻、王仲至、孫元忠元濟不迎弔祭,使發兵,四出屠舞陽(294頁)元濟不迎弔祭使,發兵四出,屠舞陽求爲鎮有中人之助(357頁)求爲鎮,有中人之助《蘇州送黎尉》云(372頁)蘇州《送黎尉》云(按:蘇州,指韋應物)如《失藤杖》、《靳州笛》、《竹》(398頁)如《赤藤杖》《蘄州簟竹》笛詩當看武昌老人《説笛歌》(399頁)笛詩當看《武昌老人説笛歌》且教他在潮州時,好止住得一年(420頁)且教他在潮州時好,止住得一年人亦徐而悟其謬,悠趍吾者愈衆而專矣……乃敗於或有佛老之説……或問佛於王通曰……未嘗以其教爲無有,似矣,吾夫子之不語怪(427頁)人亦徐而悟其謬悠,趍吾者愈衆而專矣……乃敗於或有。佛老之説……或問佛於王通,曰……未嘗以其教爲無,有似矣,吾夫子之不語怪至漢頗以是命官爾。後以文取士……多出於此文乎?文其不關國體之衰盛(427頁)至漢頗以是命官。爾後以文取士……多出於此。文乎文,其不關國體之衰盛仲尼,化工;六經,日月也(429頁)仲尼化工六經,日月也二公豈不知此蓋在流俗中以爲奇(431頁)二公豈不知此?蓋在流俗中以爲奇如何杜之詩,韓之文,如王右軍之書,皆古今一人而已(431頁)杜之詩,韓之文,如王右軍之書,皆古今一人而已①後世所同信,其爲夫子之言而無疑者……至楊子始言老子,槌提仁義,絶滅禮樂,吾無取焉耳……愚民以禍福歸鄉之者,則佛老等以其道而收羅天下之英傑者,則又不在於老,而在於佛……謂佛氏之學也,百家滿天下。(436頁)後世所同信其爲夫子之言而無疑者……至楊子始言“老子槌提仁義,絶滅禮樂,吾無取焉耳”。……愚民以禍福歸鄉之者,則佛老等。以其道而收羅天下之英傑者,則又不在於老,而在於佛……謂佛氏之學也。百家滿天下則又深造乎班固“賓戲福不盈,眦禍溢於世”之遺意(448頁)則又深造乎班固《賓戲》“福不盈眦,禍溢於世”之遺意雖杜、韓、老仙亦或未免……直與王子猷背馳借曰(451頁)雖杜、韓老仙,亦或未免……直與王子猷背馳,借曰載《竇牟爲東都判官陪韓院長韋河南同尋劉師不遇分韻賦詩》(461頁)載竇牟爲東都判官,陪韓院長、韋河南同尋劉師不遇,分韻賦詩先讀五經,看注疏,讀三史,《文忠公集》,不可去手。……此是讀書後先(465頁)先讀五經,看注疏,讀三史,《文忠公集》不可去手。……此是讀書後先①“如何”應屬上讀。

續表《彙編》原文更正詘節於頔君牙輩……不在《與頔君牙書》(473頁)詘節於頔、君牙輩……不在與頔、君牙書①今也,降漢魏而唐(477頁)今也降漢魏而唐史臣以唐文爲一王法而歸之,韓愈之倡是法也,惟韓愈足以當之(478頁)史臣以唐文爲一王法,而歸之韓愈之倡。是法也,惟韓愈足以當之文豹見《宗門統要記》,公與顛問答(482頁)文豹見《宗門統要》記公與顛問答而遺陳壽《三國志》,評至韓、柳、元結、孫樵(493頁)而遺陳壽《三國志評》,至韓、柳、元結、孫樵鍾王羲獻、歐虞李杜、韓柳顔柳(499頁)鍾王、羲獻、歐虞、李杜、韓柳、顔柳②此其父母教之、望之。第一義也(503頁)此其父母教之、望之第一義也不賢於怒,悻悻而去,不向國門而坐者乎(510頁)不賢於怒悻悻而去,不向國門而坐者乎異於“文王是致是附氣象”(540頁)異於文王“是致是附”氣象張良好道,家學至今名天師者,亦其後(541頁)張良好道家學,至今名天師者,亦其後蘇《泠然泂金陵》詩(578頁)蘇泠然泂《金陵》詩③《貓相乳》説云(607頁)《貓相乳説》云考尋前世以來聖君子之所爲,時亦(612頁)考尋前世以來聖君子之所爲……時亦傳仲尼,心若顔淵、曾參之親炙;述孟軻,志謂荀况、揚雄爲未醇(624頁)傳仲尼心,若顔淵、曾參之親炙;述孟軻志,謂荀况、揚雄爲未醇以之斷國,論建民極(626頁)以之斷國論,建民極昌黎《南溪》、《始泛》諸篇(628頁)昌黎《南溪始泛》諸篇養直美姿,識嚴檢操(641頁)養直美姿識、嚴檢操後云“昌黎”,韓愈似不相識(645頁)後云“昌黎韓愈”,似不相識手澤存、焉之戒,良可悲也(647頁)手澤存焉之戒,良可悲也是以孟、韓屬陽故盛行,荀柳屬陰則否。然荀見偏也,支詞無實,謂辨士則可(784頁)是以孟、韓屬陽,故盛行,荀、柳屬陰,則否然。荀見偏也,支詞無實,謂辨士則可歷宋及元,則訓詁課試之文弱,而索是古文之妙者,漢得九人焉(784頁)歷宋及元,則訓詁課試之文弱而索。是古(古,當作“故”)文之妙者,漢得九人焉宋潜溪原文六經外,當讀孟子與韓、歐文(785頁)宋潜溪《原文》(當作《文原》):六經外,當讀孟子與韓、歐文《徐昌國墓志辭》、《爵疏》(786頁)《徐昌國墓志》《辭爵疏》

續表《彙編》原文更正《甘泉》、《安南賦》效孟堅《兩都賦》(786頁)甘泉《安南賦》效孟堅《兩都賦》①東坡水月之喻,蓋自肇論得之,所謂不遷義也(815頁)東坡水月之喻,蓋自《肇論》得之,所謂“不遷”義也方水不鄙,余摳衣而請益余,告之曰(855頁)方水不鄙余,摳衣而請益,余告之曰蓋發之非性情之正導,欲增悲而不足以感動人之善心故也(1121頁)蓋發之非性情之正,導欲增悲,而不足以感動人之善心故也義所以制事,辭所以達義,法所以叙次。其義而聯綴其辭者,故不得於法,雖義合而辭富,要不足以成章也(1211頁)義所以制事,辭所以達義,法所以叙次其義而聯綴其辭者。故不得於法,雖義合而辭富,要不足以成章也前古作述義,莫精於六經、四子,法莫備於《左傳》《史記》(1211頁)前古作述,義莫精於六經、四子,法莫備於《左傳》《史記》篇首不提城。不言作案;(1212頁)篇首不提城不言作案此文從自己身上説,想出望救一層,從宰相身上説,想出赴救一層……後半側注赴救一層(1366頁)此文從自己身上説,想出“望救”一層,從宰相身上説,想出“赴救”一層……後半側注“赴救”一層自唐後,碑刻罕見儔匹,雖博大變化,不逮完白,而專精之至,亦拔戟成隊(1631頁)自唐後碑刻罕見儔匹,雖博大變化不逮完白,而專精之至,亦拔戟成隊

此外,還有一些文字的脱衍訛誤(12)文字的更正,有版本依據的徑改,無版本依據的以按語形式説明。,如:

《彙編》原文更正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公集、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10頁)二“集”下當補“紀”字。按:集紀,即集序。劉禹錫父名緒,爲避嫌名,改“序”爲“紀”或“引”。外於高岑……服之言(11頁)“外”當作“升”,“言”上脱“無”。及《四愁賦》(20頁)“愁”爲衍文(按:揚雄無《四愁賦》,此處似指《甘泉》《河東》《羽獵》《長楊》四賦①)。河南獨孤明用晦(27頁)“明”當作“朗”(按:獨孤朗,字用晦,獨孤及之子)。降年短命(28頁)“年”當作“生”。不得似師以馳(31頁)“似”當作“侣”。爲鏡爲梟者(37頁)“鏡”當作“獍”。餘座主李公(43頁)“餘”當作“余”。北之筠川方等寺、廬嶽東林(59頁)“方”下當有“山”字,“廬”上當有“又居”二字。與吕光化論制誥(59頁)“光化”當作“化光”(按:吕温,字化光)。惟梁浩補闕而已(69頁)“浩”當作“肅”。位復不得極其世……以授其開令……而留光聒亦收矣……將幹運其世務……而各因于“一處”也(73、74頁)“極”“開”“留”“幹”“因”當作“拯”“關”“雷”“斡”“囚”。筆力天乃授(124頁)“天乃”當作“乃天”。安能隨汝巢神仙(150頁)“仙”當作“山”。樞密直學士樂之子……玉珧柱……四千餘萬(157頁)“樂”“玉”“千”當作“棐”“江”“十”。垂君極溺手(174頁)“極”當作“拯”。則逐山陽(175頁)“山陽”當作“陽山”②。奉佛以來,享天不永(202頁)“天”當作“年”。帝王咸致天促(203頁)“天”當作“夭”。但韓以詩人見稱……聊一驚世耳(213頁)“韓”“一”當作“諱”“以”。張懷瓘作《書帖》(214)“帖”當作“估”。莊漫華墨間(223頁)“莊”當作“茫”。爲令祈而焚之……如今已復長孫枝(224頁)“祈”“孫”當作“折”“新”。

續表《彙編》原文更正道喪百五歲而起子昂(226頁)“百五”當作“五百”。固未易曆數也(332頁)“曆”當作“歷”。《韓文》作“再進屈干人”(360頁)引號内當作“再屈千人”。《正符》(360頁)“正”當作“貞”。美君知道膄(373頁)“膄”當作“腴”。慶歷(397頁)“歷”當作“曆”。曾犬彘域之不若(426頁)“域”當作“鬼蜮”。陳玄以牲言也(453頁)“牲”當作“性”。元和四年二月(458頁)“二”當作“三”。餘十旅舍(475頁)“十”當作“干”①。七有從師樂(502頁)“七”當作“士”。滿領衛詩(513頁)“滿”當作“蒲”。羅忡素(540頁)“忡”當作“仲”②。《遠興詩》(545頁)“遠”當作“遣”。皆惟明正理(547頁)“惟”當作“推”。捨鏝入富貴之家(548頁)“捨”當作“操”。未可著鬭佛之意(550頁)“鬭”當作“闢”。《答李錫師》(551頁)“錫師”當作“師錫”。涉世者所當之(554頁)“之”當作“知”。猶今太守郡者也……郢爲襄陽者于頔(554頁)“太守”下奪“之稱,蓋守一”,“郢”下奪“爲襄陽支郡,而”,當補。“盤之上”(555頁)“上”當作“土”。以怪文狀强士(557頁)“强”當作“狂”。而可腰於是乎(561頁)“是”當作“市”。《采蓮示王聖美》(572、1211頁)“蓮”當作“選”。古人文字多實(613頁)“實”下脱一字,但不能辨認,當以□代之。有名意徹(616頁)“意”當作“章”。故人儒位置終之以昌黎伯者(626頁)“人”當作“大”。

續表《彙編》原文更正水厓霜壑……月日星心……而况乎諸人……以文章大飛言……舒之不如瘠也(628頁)“水”“日”“乎”“飛”“瘠”分别當作“冰”“口”“於”“體”“翕”。然必其道眼識詩法者(629頁)“其”當作“具”。務爲奇詩,又以耀世(630頁)本句當作“務爲奇詩文以耀世”。凡筆墨所點皆是(630頁)“筆墨”當作“墨筆”。余在南京從趙閑之……“多爲人所傳”(645頁)“之”當作“閑”,“多”當作“争”(按:趙閑閑即趙秉文)。衆星麗三臺。吏員鈞石寄(653頁)“臺”“員”分别當作“台”“負”。亦不傷稚懷(654頁)“稚”當作“雅”。蔚乎一代之製(657頁)“製”當作“制”。愈學群書(665頁)“愈”下脱“博”字。穎濱(676頁)“穎”當作“潁”。解學士縉紳(712頁)“縉”下脱“大”字(按:解縉,字大紳)。韓發孟(784頁)“發”當作“法”。柳氣濯而理晦(784頁)“濯”當作“澀”。及《秋興》十一首(819頁)“興”當作“懷”(按:韓愈無《秋興》詩,有《秋懷》十一首)。然後知浮華,舉古質(843頁)“舉”當作“與”。臨川李文穆堂(1206頁)“文”當作“丈”。而已收其恩(1397頁)“已”當作“己”。《論今年權停選舉狀》(1504頁)“選舉”當作“舉選”。叙事拙於取拾(1644頁)“拾”當作“舍”。

雖然存在一些失誤,但在當時的文獻條件之下,《彙編》得以纂成已屬難能可貴。不過學術研究畢竟是不斷發展的,在學術環境和物質條件都優於三十多年前的當下,利用目前豐富的學術資源,對《彙編》進行補充修正,應該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因此,筆者不揣淺陋,摘出書中偶失之處,又妄作補正,敬請讀者哂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