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小到大,你一定吃过不少美食。无论是家乡土特产,还是旅行中难忘的美味料理,抑或是妈妈的一道拿手菜,常常让我们久久回味。美食,美在食物的味道,更美在它传达的感情、寄托的情怀。
榆钱馍馍蒸熟后,清香扑鼻,拿起一个烫得不得了,我只好从一只手上换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倒换的过程中,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哎呀,牙好像都被烫软了,咬下的榆钱馍馍在舌头上来来回回地“蹦”。
我再咬一口,榆钱馍馍略带嚼劲儿,香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这种香像野草香,味道类似青团,软糯中带点咸味。爸爸已经把辣椒酱罐打开,爷爷拿起了蒜瓣,我赶紧拧开了芝麻酱、番茄酱,弟弟还创造性地夹起了紫菜片和萝卜干一同食用。滚烫的榆钱馍馍在大家的手上倒来倒去。大家嘴里吃个不停,边吃边说“好吃,好吃”!
(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小学五年级 连 拯 指导教师 卢 萍)
“鱼汤来喽!”妈妈大声喊道。我连忙跑到餐桌前。奶白的汤汁、雪白的豆腐,点缀着碧绿的香菜,好似诗人吟诵的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我凑到鱼汤前,香味扑鼻而来。我夹起一尝,鱼肉鲜美;再品一口,豆腐滑嫩;再喝一勺汤,热腾腾的汤水朝胃进发,让人舒服得无法形容。喝一碗妈妈做的鲫鱼豆腐汤,好温暖!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中心小学三年级 王艺涵指导教师 吕国飞)
我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正在保卫自己的“火锅家园”,与“侵略者”开战。薄薄的肉片入锅即熟,不生不老。我用筷子夹起锅中的肉片,让它在酱料中来回翻滚。接着我一口咬下去,辛辣的舞者仿佛在舌尖跳起了华尔兹,汤汁在嘴里留下足迹,回味无穷。吃着吃着,我的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儿,浑身通泰。
越战越勇的我先后消灭了土豆将军、白菜炮兵、虾丸指挥官、红苕粉狙击手,立下赫赫战功。重庆火锅的魅力在于即便被辣得流鼻涕,也决不当舌尖上的逃兵。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第一小学六年级 高瑞琳 指导教师 黄熙媛)
妈妈这样描述我享用美食的样子:品尝一口后,发出“嗯——”的惊叹,眯缝着眼睛说“好好吃啊”。若问我最爱的美食,当数在我老姨家吃到的油食。
油食又叫“油布袋”。它身着淡黄色外衣,像一个被压扁了的“目”字。我一口咬下去,它软软糯糯的,带点淡淡的甜味。我发现还有几个深红色的,妈妈告诉我,大火炸出来就呈深红色,它们外皮较脆,不像黄色的那么软糯。妈妈略带伤感地说,她很小就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了,不会做这种地道的家乡美食,如今会做油食的人越来越少,以后恐怕很难吃到了。我暗下决心,要跟老姨学做油食,帮妈妈留住家乡的味道。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北铜冶小学五年级 李诗尧指导教师 史 娜)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的九、十月份,我就能吃到最爱的黄河口大闸蟹啦!此时是品蟹的最好时节。大闸蟹的做法有很多,或爆炒,或清蒸,或腌制……而我最喜欢原汁原味的清蒸大闸蟹。刚出锅的大闸蟹,透着诱人的橙红色。我掀开蟹背甲,饱满的蟹黄露了出来。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绵软鲜甜,回味无穷。蟹腿上的肉格外鲜嫩,还有丝丝甜味。大快朵颐后,指缝间残存的鲜香仍令我回味。
(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第二小学三年级 苑子安指导教师 李延琪)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也叫芦蒿,入口有一丝淡淡的中药味,常见的做法是芦蒿炒肉丝。就算这道菜在盘子里被堆成小山,我也能毫不留情地将它一扫而光。
看,一根根芦蒿如碧玉般鲜翠欲滴,与它相比,肉丝反而成了配角。现在菜场上卖的芦蒿,大多是大棚里种出来的,呈淡绿色,咬起来脆脆嫩嫩的。而古人大多吃野生的,红中透紫,气味浓烈。正如苏轼所说,“久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
奶奶会尽可能地挑选野生芦蒿给我吃,因为它的口感更鲜香。可是为了把它择干净,奶奶往往要忙上几个小时,手指总被染得黑黢黢的。不过,野生芦蒿的确美味,也不枉奶奶辛劳一场。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实验小学五年级 赵一峘 指导教师 孙艺萌)
我最喜欢吃棉花糖,它就像天上的云朵那样洁白松软。小时候,我很好奇天上的云朵是什么味道。我看到柔软的云朵面包就想咬上一口,看到被子里的棉花也想舔一舔。好不容易碰到卖棉花糖的叔叔,我开心得挪不动步子,歪头看着叔叔变戏法——在他的手中,白糖不再是妈妈做饭时的调味品,而是变成了魔法道具,叔叔用小木棍轻轻一卷,就把天上的“云朵”都卷了下来。
我咬一口,啊,原来云朵是甜的呀!
(山东省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 王佳瑶 指导教师 王淑艳)
有人喜欢吃“圆胖子”汤圆,有人喜欢吃“大肚子”饺子,还有人喜欢吃“青绿裙”粽子,而我却喜欢吃“黑衣人”臭豆腐。
别看臭豆腐外表黑乎乎的,闻起来臭烘烘的,味道可好着呢!它油而不腻,外焦里嫩,浇上又香又辣的酱汁,出锅时就已具备“地表最强食斗士”基因。最关键的是“灵魂配料”:花生、酸萝卜、香菜、蒜泥、剁椒……拌一拌,咬一口,臭豆腐独特的香气混合着咸香鲜辣的汤汁萦绕在舌尖。此味只应天上有哇!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实验小学三年级 雷杨伊指导教师 杨乙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