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特征及参数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

2022-09-26 06:17张亚运李梦双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磁共振定量动态

程 雨, 张亚运, 李梦双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约占我国全身恶性肿瘤的8%,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该病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但乳腺癌发病早期病灶相对局限,周围淋巴管尚未被侵犯,经系统化后,患者明显获益,取得良好预后[1-3]。现阶段,乳腺癌早期筛查诊断仍以影像学为主要策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最为常见[4,5]。传统磁共振成像多依据形态学及血流灌注诊断乳腺疾病,但其数据单一,快速准确诊断难以实现,而1.5T磁共振成像下乳腺组织细微结构可清晰显示,掌握其血供特征、血管通透性,进而直观体现其病理、生理行为,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有效率[6-8]。以往临床研究多采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诊断乳腺癌,但关于其在预后预测中应用研究并不多见。研究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83±11.26)岁,病灶直径7~27 mm,平均病灶直径(17.82±5.13)mm。纳入标准:术后病理诊断确诊;影像学检查发病局部病变,均为单一病变,且尚未发现远处转移者;无乳腺癌家族史;无癌症病史;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检查前接受放化疗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正处于备孕、怀孕的妇女;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肺疾病者;伴有颅内高压、脑水肿等脑血管病变者。另选取同期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6.51±11.62)岁,病灶直径8~25 mm,平均病灶直径(16.52±4.27)mm。两组年龄、病灶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Brivo MR355型1.5T磁共振扫描成像仪,乳腺专用8通道线圈,仰卧位,双侧乳房自然悬垂线圈中央;首先以FSE-XL序列进行轴位、矢状位T1WI平扫,TR 536 mm,层厚/层距5 mm/1 mm;矩阵320×224,NEX 2,FOV 20;以VIBRANT 3D序列行轴位三维动态增强扫描,1.5 mL/s静脉团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剂量0.2 mL/kg,先扫蒙片,之后连续扫描,每期60~72 s,扫描10期;TR 5.8 mm,层厚1.6 mm;矩阵320×224,NEX 1,FOV 30。

1.2.2图像处理方法

检查获得图像转入AW 4.6 Volume Share后处理工作站,平扫图像直接阅片,获取病灶形态、肿瘤边缘、内部强化、有无环形强化等直接征象进行判断,磁共振增强图像采用Omni Ki netics Version 2.00软件处理,进行对比增强灌注处理,获取速率常数(Kep)、转运常数(Ktrans),并计算血管外细胞间隙体积分数(Ve)=Ktrans/Kep。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特征

观察组病灶形态、边缘、内部强化情况及是否环形强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典型病例图像见图1、图2。

表1 两组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特征比较

图1 乳腺癌图像 图2 乳腺良性肿瘤图像

2.2 两组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比较

观察组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Kep、Ktran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比较

2.3 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以观察组乳腺癌患者为阳性样本,对照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阴性样本,绘制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结果显示Kep、Ktrans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803,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861,较上述单一诊断价值更高。见表3。

表3 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4 不同预后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比较

以3年内复发转移为预后不良,观察组中预后不良15例,预后良好85例。由表4可知,预后不良患者病灶形态、边缘、内部强化情况及环形强化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不同预后患者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特征比较

2.5 不同预后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比较

预后不良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Kep、Ktrans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不同预后患者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预后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比较

2.6 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多因素)

以预后情况为因变量(预后良好=0,预后不良=1),病灶形态、边缘、内部强化、环形强化及Kep、Ktrans作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形态、边缘、内部强化情况、环形强化及Kep、Ktrans均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独立相关,病灶形态为分叶状与不规则、边缘模糊及毛刺、内部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及Kep、Ktrans水平越高,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越大(P<0.05)。见表6。

表6 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3 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病灶边缘毛刺征55例,占55%,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乳腺癌病灶边缘特异性征象为毛刺征。相关研究指出,肿瘤边缘情况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9],另有研究指出,肿瘤边缘毛刺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密切相关[10-12]。由此推测肿瘤边缘情况可能与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本研究中多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灶毛刺征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随乳腺癌病灶生长,病灶液化坏死灶或合并出血出现,故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回声清晰可见[13,14]。本研究中观察组不均匀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肿瘤不均匀强化可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提供参考。此外,肿瘤内部坏死提示预后不良,故猜测乳腺癌病灶不均匀强化可一定程度预测患者预后不良。本研究中预后不良患者不均匀强化比例明显较高,充分证实上述猜测。肿瘤边缘微血管密度增高为环形强化病理基础。同时也是乳腺癌较特异性征象。乳腺癌细胞增殖越快,病变恶性程度越高,提示预后不良。本研究中观察组环形强化42例,明显较多,且预后不良患者环形强化占比过高,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肿瘤组织血液供应良好,其高效的能量代谢与供应得以满足,可提供营养传递、代谢产物排除、免疫调节抑制及细胞因子分泌[15],故血管新生状态可决定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通过肿瘤内部对比剂动态分布过程,由血液动力学角度分析其细胞功能学信息[16,17]。以往研究通常采用时间信号曲线作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的描述手段,如全国彪等[18]学者认为乳腺癌病灶以Ⅰ型曲线为主,良性病灶以Ⅱ、Ⅲ型病灶为主,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但信号强度变化受扫描参数及心输出量等因素影响,可重复性欠佳,在肿瘤诊断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两室模型逐渐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目前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动力学模型以两室模型为主,其中央室通常指血浆,而血管外细胞间质为外周室,测定对比剂在靶器官组织循环系统中交换情况[19]。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Kep、Ktrans均高于对照组,且其>1.15、>0.6时,可提示高风险提示乳腺癌,充分说明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定量参数Kep、Ktrans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Kep指自组织间隙内返回血管的对比剂交换频率,Ktrans是血管内对比剂渗透至组织间隙效率,Ve为二者比值。相关研究指出,乳腺癌恶性程度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越差,预后不良风险越大,血流供应明显较为丰富,但新生毛细血管尚未发育完全,故其通透性偏大,对比剂渗透入组织间隙更为容易,加之随组织学分级升高,畸形动静脉分流程度显著升高,对比剂回流更快,Kep、Ktrans处于较高水平,而二者同向变化造成受到Ve影响较小。本研究中预后不良患者Kep、Ktrans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说明,乳腺癌患者预后越差,Kep、Ktrans水平越高,临床可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参数反映乳腺癌组织学特性,预测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图像特征以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内部不均匀强化及环形强化为主,且定量参数Kep、Ktrans处于较高水平,临床可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参数诊断乳腺癌,预测预后。

猜你喜欢
磁共振定量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动态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基于力控制的机器人磨抛定量去除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