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事故总体形势及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2001—2020年全国危化品事故案例的分析

2022-09-26 06:43宋亚红沈同强张静静
中国应急救援 2022年5期
关键词:起数危化品救援

宋亚红 沈同强 张静静

0 引言

21世纪化工行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由于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具有毒害、腐蚀、易燃、易爆等性质,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近年来,我国危化品领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频发,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危化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按危化品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可将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及一般化学事故四种类型[1]。本文事故数据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和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网案例库,针对2001—2020年的20年间我国危化品生产过程中由人、机、环境、管理因素所引发的危化品爆炸、火灾、窒息、中毒、烫伤、机械伤害等186起较大以上事故(因一般事故多以化工厂或化工产业园区自救为主,只有较大以上事故需要专业的军地救援力量参与,因此,分析较大以上事故规律,对于军队救援力量开展救援行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事故起数、时间、类别、原因、等级、伤亡情况等方面,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组,总结规律,探究原因。

1 事故趋势分析

2001—2020年全国共发生较大以上危化品事故186起,遇难1262人,受伤2772人,平均每起事故遇难6.68人,受伤14.67人[2]。按照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等分类,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1-2020年我国较大级以上危化品事故情况统计表

历年事故分布如图1所示。纵观20年整体而言,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以年均26.07%的速度增长。由各年度事故起数对比可知:20年来事故起数总体呈上涨趋势,局部增长后有下降回落现象,但仍会反弹增长。需要说明的是,2020年的下降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危化品事故形势趋于缓解,而是自2020年起的新冠疫情给社会各个行业包括危化品行业带来的显著冲击和影响。

图1 2001—2020年危化品事故起数统计图

2001—2020年20年间危化品事故死伤人数如图2所示,从伤亡人数看,总体呈上涨趋势,特别是特大事故发生的年份,明显呈现为曲线的波峰,2015年受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影响,伤亡人数曲线达到最大值,该起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伤亡情况十分严重。

图2 2001—2020年20年间危化品事故死伤人数统计图

从2001年至2020年发展间,我国国内经济不断增长,化工需求持续增加,危化品企业不断增多,间接导致了危险化学企业事故总量的增加。根据《2018版危化品目录》,目前国内危化品种类共有2828种。另外,我国危化品加工企业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危化品制造国,部分基础危险化工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仍然离不开这类危化品,因此危化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危化品事故的隐患也将随之攀升。

2 涉事企业及品类分析

2.1 涉事企业类型分析

根据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公布的信息,可将我国化工产业细分为以下类型:煤化工、合成氨、化肥、化学制药、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农药、石油化工、无机化工、胶与塑料制造、其他等。基于此种分类方法,对2001—2020年20年间发生危化品事故进行统计分类,结果如表2。

表2 2001—2020年各化工企业类型发生事故统计表

由表可见,精细化工行业事故起数最高,石油化工行业紧随其后。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化学品种类较多,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长、单元反应多、原料复杂、中间过程控制要求严格,该行业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工艺反应的热风险。当前精细化工生产多以间歇和半间歇操作为主,工艺复杂多变,自动化控制水平低,现场操作人员多,对工艺控制要点不掌握或认识不科学,容易因反应失控导致事故并造成群死群伤。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鉴于石油化工原料和产品基本上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加工过程一般都是高温、高压环境,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事故。

2.2 事故中危化品类别分析

依照不同危化品种类发生事故的次数统计处理,得到已发生危化品事故种类对应的次数统计,如表3。

表3 2001—2020年20年间危化品事故涉及危化品及事故起数统计表

由表可知,由硫化氢引发的中毒、火灾事故高达23起,远远高出其他危化品种类。从涉及到的企业类别来看,硫化氢在油气井钻现场、天然气加工厂、石油炼制厂、硫回收厂、精细化工企业及矿井中经常出现,另外在纸浆厂、下水道、工业试验室等也有出现;从生产环节来看,硫化氢主要在废液废渣处理、工艺生产、硫化物遇酸反应、硫化铁自热反应过程中产生;从事故产生的原因来看,企业作业人员在进行受限空间、抽堵盲板、管道疏通、清理等非常规作业时,风险分析不足、违法操作规定、操作不当、防护措施不足、盲目施救等导致事故发生。由氢气引发的爆炸事故10起中,全部是由于管道或阀门开裂致使氢气泄漏,氢气遇静电火花或明火引发爆炸事故。

3 事故环节及性质分析

3.1 事故发生环节分析

危化品管理阶段可以划分为生产、销售、运输、仓储、使用及废弃等六个主要环节。根据2001年—2020年我国发生的186起较大及以上危化品事故,其发生的危化品管理阶段(生产、销售、运输、存储、使用、废弃)进行分类整理,结果如图3。由数据可知,发生在生产环节的事故数量最多,占事故总量的75%,其次为存储、废弃、销售、运输(装卸、管道输送),分别占事故总量的15%、6%、2%、2%。

图3 2001—2020年危化品事故发生在各管理阶段起数及占比

从186起事故报告中汇总分类事故的致因要素,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由于人员在操作当中并未依据相关规范从而引发的危化品事故高达31起。因工作人员未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引发危化品事故28起,其中包括未对施工环境进行气体检测、未取得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进行盲目施救等情况。因管道老化导致危险品泄露、外部施工导致管道破损引起的危化品事故24起。因在设备检修前未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施工方案、施工中盲板封堵不到位、阀门关闭不到位等发生在设备检修阶段的事故23起。

表4 2001—2020年186起较大以上危化品事故的致因要素统计

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的危化品事故量占总量比例较高。近50%的事故是由于操作工人的违规操作、操作失误、消极怠工。违规操作主要体现在违规动火、违规吸烟、违规更改工作流程、违规使用工具、违规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和违规不使用防护用具。操作失误主要体现在技能差和决策差错。消极怠工主要体现在个人精神状态差、侥幸心理、错误的怠工和不在岗行为。大量的事故都暴露出我国危化品领域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专业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薄弱,施工作业随意性大、不规范,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不到位,诸多事故中从业者对危化品的毒性、最大允许暴漏值、稳定性等属性不详,致使事故发生如何处置更不甚了解。多数危化品企业周边民众缺乏安全应急知识。

从人机工程理论来说,部分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安全设计不完善,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不到本质安全程度。这里的物在化工生产中的装置与设备,其在使用过程中常伴有腐蚀性介质,进而造成生产装置、设备的老化,质量降低,加之维修和更新改造不落实,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3.2 事故性质类别分析

按危化品释放形式和危害后果可将危化品事故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泄露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灼伤事故、其他事故类型[1]。按照上述六种类型进行统计整理,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爆炸、中毒与窒息事故起数高达160起,占总事故起数的86%。爆炸一旦发生,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响应时间短,最容易造成巨大伤亡。

表5 2001—2020年危化品事故起数统计

4 事故分布区域分析

2001-2020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事故起数如图4所示。

图4 2001—2020年危化品事故发生省份统计图

由图可见,山东、江苏、河北、辽宁四个省份的事故起数较多,分别为29起、16起、15起、15起,占总事故量的56.5%,占去全国范围内数量的过半数;青海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20年无较大级别以上事故发生。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公布的全国53个危险化学品重点市县名单,本文对全国重点市县坐标位置进行标图,形成全国危险化学品重点市县分布图(见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危化品企业布局相对集中,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成为危化品企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基本与事故发生省份呈正比例相关的关系。当然,各省份发生事故的次数和危化品企业数量、类型、分布、安全管理、自然条件等许多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总体而言,沿海一线危化品企业较多的地域,发生危化品事故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图5 全国53个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分布图

5 对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启示

5.1 压实危化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任

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做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和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危化品生产企业准入门槛,逐步完善现有危化品企业生产工艺和机械自动化水平,淘汰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企业。公安机关和交通部门做好危化品道路运输核发许可工作,确保危化品道路运输环节安全无隐患。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把控危化品及其包装物、容器质量标准。鼓励危化品生产企业采用有利于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鼓励对危化品实行专门存储、统一配送、集中销售。

5.2 提升危化品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与自救能力

企业切实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理念。提升危化品从业人员的专业条件门槛,各岗位应具备相应资质;加强全体员工的业务能力,着重开展安全与决策、风险与管控、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方面的培训;通过应急技能模拟演练,强化危化品企业一线员工了解涉及危化品的基本理化特性,领会岗位操作要点与规程,掌握异常工况判定标准、应急处置及自救能力,减少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危化品事故发生,提升事故发生后员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5.3 加强多发地域的危化品救援力量预置

针对事故多发地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的情况,要围绕危化品企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提升军队或地方危化品救援力量在多发地、危化品企业密集区域周边兵力部署及力量预置,并视情提前储存相应事故救援需用的消毒剂、应急药品等物资,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到位、先期处置,形成以点带面的网状救援力量布势,为应对突发情况做足准备。

5.4 强化救援队伍事故救援处置能力

针对多发企业类型为精细化工行业、硫化氢等成为多发事故危化品等情况,应对相关企业重点研究与关注。军队和地方相关应急救援的专业力量,应在组织相关基础理论储备和救援技能训练中,着重加强硫化氢等常见重点危化品的应对训练,在训练中突出重点内容重点方向,锻造应对危化品事故的精兵劲旅。针对多发事故为爆炸、中毒与窒息,应强化救援队伍此类事故救援的处置能力,特别要加强模拟爆炸燃烧环境的搭设,提升救援人员在相关类似环境下的救援技能,并加强救援人员的个人防护技能训练和指导群众防护方面的专业培训,确保在爆炸、中毒与窒息事故中,救援人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事故伤亡率。

猜你喜欢
起数危化品救援
国家森防办:一季度全国森林草原火灾起数较往年显著下降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紧急救援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3D打印大救援
“互联网+”赋能危化品仓储物流安全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