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2022-09-26 09:40王利昭范丹丹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桡动脉心血管动脉

王利昭 范丹丹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因冠脉供血骤然中断或迅速降低,进而造成的一种心肌持久性缺血性坏死,可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诸如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急诊介入手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复通梗死动脉,恢复心肌血流,是当前临床治疗急性STEMI的有效手段,但关于介入路径的选择,目前尚有一些争议。经股动脉穿刺是急诊介入手术的经典路径,其应用价值现已得到广泛的肯定,而经桡动脉穿刺应用于临床的时间相对较短,相关研究认为其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压迫止血等特点[2]。现为探究该两种路径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78例急性STEMI患者为例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78例急性STEMI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文献[3]《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的判定依据;于发病12 h内入院诊治;冠脉狭窄程度在75%以上。排除标准:伴其他重要器官功能疾病;恶性肿瘤;伴严重精神疾病;合并重症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53~78岁,平均(62.48±7.3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1 h,平均(6.52±2.18)h。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4~77岁,平均(63.02±7.1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0.5~11 h,平均(6.49±2.21)h。两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已签署相关协议。

1.2 方法

术前做好常规消毒、铺单等处理后,取2%利多卡因进行穿刺部位局麻,并在平卧体位下实施急诊介入手术。

1.2.1 观察组 给予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患者上肢自然平伸外展,按照Seldinger法于桡动脉搏动最强位置穿刺,完成后顺着导丝方向,将6F动脉鞘管置入,给予 3 000 U 肝素及 50~200 µg硝酸甘油注入,再于冠脉造影配合下,经鞘管将导丝继续送至冠脉狭窄处远端,将指引导管及球囊送入,予以球囊扩张处理,待血流恢复通畅后,结合狭窄血管实际情况挑选适当的支架置入,将球囊、鞘管及指引导管等取出后,常规加压包扎穿刺点6 h。

1.2.2 对照组 给予经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确定股动脉搏动最强位置,一般位于腹股沟韧带以下2~3 cm处,按Seldinger法进行穿刺,按顺序将动脉鞘管、导丝、指引导管、球囊及支架送入,详细步骤与观察组相同,术毕将球囊及指引导管等取出,动脉鞘管放置4~6 h后拔除,并给予常规按压止血20 min,使用弹力绷带给予局部加压包扎,下肢持续制动 12~24 h。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手术效果:记录两组急诊介入手术的成功情况,若术后血管残余狭窄不超过30%,TIMI血流评为3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即为成功;反之术后血管残余狭窄超过30%,TIMI血流未达到3级者,则为失败。(2)心功能指标: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借助美国惠普有限公司生产的心脏超声检测系统(ACUSON SEQUOIA 512)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 室 收 缩 末 期 内 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3) 穿刺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统计两组术后1个月内发生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并发症的情况,术后给予1年随访调查,统计该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急诊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见表1。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的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LVEF均升高,LVEDD及LVESD均降低(P<0.05),两组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LVEF(%)LVEDD(mm)LVESD(mm)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观察组(n=39) 42.48±7.69 49.03±9.12* 60.32±6.28 52.73±8.25* 54.36±8.11 49.23±8.36*对照组(n=39) 42.52±7.38 48.25±9.01* 60.59±6.42 53.46±8.90* 54.48±8.25 49.65±8.08*t值 0.023 0.379 0.187 0.375 0.064 0.225 P值 0.981 0.705 0.851 0.708 0.948 0.822

2.3 两组穿刺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

术后1个月,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穿刺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例(%)]

3 讨论

急诊介入手术是急性STEMI患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既往临床多通过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其独特的解剖优势,能够为各种类型导管的输送提供便利,尤其适合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并且经股动脉路径穿刺还具有操作方便、置管速度较快等特点。但是研究实践发现,经股动脉路径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卧床较长时间,同时股动脉直径较粗、周围伴行着重要血管神经,给经股动脉穿刺带来了一些弊端,致使经此路径穿刺后患者极易发生假性动脉瘤、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引起了临床学者的广泛重视[4-5]。近年来,受益于介入器械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经桡动脉手术已不单单局限于简单冠心病的治疗。与经股动脉穿刺的经典路径比较,桡动脉穿刺点通常无重要血管神经伴行,能够减少神经相关性并发症发生,同时,其最大优势还包括术后无须限制体位,可减轻不适感,为患者的术后恢复创造有利条件。相关资料显示,经桡动脉路径能够减少STEMI急诊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无复流的发生,对患者预后有益[6-7]。李志梦[8]研究认为,严重出血是造成STEMI患者急诊介入手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由于可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在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上也较为有利。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相应路径行急诊介入手术后,术后1个月,两组LVEF均升高,LVEDD及 LVESD均 降 低(P<0.05),两 组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说明在急性STEMI患者中,采用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均能够保障患者术后心功能的良好恢复,但相对来说,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的成功率更高,应用效果更好。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的创伤较小,不影响术后抗凝治疗,故而能够更好地保障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而股静脉虽然直径较粗,穿刺较方便,但其解剖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血管神经分布的特点,也给穿刺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9]。马永娴[10]在一项关于74例急性STEMI患者的急诊介入手术治疗研究中,发现经桡动脉穿刺入路的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低于经股动脉路径手术。同样佐证了本文关于手术成功率的观点。

术后1个月,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相关文献[11-12]报道存在较大相似度,其原因可能与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易于压迫止血有关。同时在桡动脉穿刺位置通常无桡神经伴行,也利于减少神经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术后无须强制制动,在预防腰背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方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术后1年,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STEMI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其所选择的穿刺路径并无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均可有效改善急性STEMI患者心功能,尤其是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手术,还具有手术成功率较高、穿刺并发症较少的特点,相对更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桡动脉心血管动脉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经解剖鼻烟壶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1 例